<h1> 德州一馬平川、廣袤無垠,除了阿拉斯加,德州是美國本土面積最大的州。沒去之前,想象中的德州,西部牛仔風情,荒涼無垠,去了才發(fā)現(xiàn),休斯敦、奧斯汀、圣安東尼奧、達拉斯和沃斯堡等城市,頗為繁榮,各具特色,每一座城都別具風情。</h1> <h1> 在沃斯堡城市一隅,有座牛仔風情小鎮(zhèn),這里有100多年前全美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整條街都保存完好,1976年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保護區(qū)”。</h1> <h1> 從未到過的牛仔鎮(zhèn),街景竟然有些眼熟,原來美國很多西部片就是在這里拍攝的。</h1> <h1> 來到沃斯堡牛仔鎮(zhèn),終于知道了牛仔是干什么的,他們接受雇傭,牧場主把牛交給牛仔,牛仔從沃斯堡開始騎馬持槍往北趕牛,一路押運,一邊趕牛一邊販賣;這有點像我們中國古時的“鏢師”。</h1> <h3> 牛仔競技場前的博牛雕塑</h3> <h1> 牛仔的歷史很是短暫,最盛行的年代大約在1866年到1886年期間,隨著西部鐵路的開通而衰落;19世紀末,牛仔紛紛轉行;隨著交通的發(fā)達,20世紀初牛仔這一行當徹底消彌;但牛仔所傳承的精神卻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內涵,那就是:吃苦耐勞、不懼艱險,勇敢誠信、團結協(xié)作。牛仔精神,在美國人心中就是開拓精神。隨著美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文學、電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深入人心。</h1> <h1> 牛仔鎮(zhèn)墻上的示意圖,是牛仔趕運牛群的場景。<br> 長途趕運牛群如同大規(guī)模行軍,嚴格分工,各司其職。最有經驗的擔任總指揮,“游騎”在前后左右靈活巡視;“翼騎”在隊伍兩邊行進;“尾騎”殿后,專管小牛、病牛。<br> 可以想象,在漫長艱辛的旅程中,牛仔們不僅要應付意想不到的惡劣天氣,還要隨時提防盜賊的人為襲擊以及野獸攻擊,甚至還有牛群自身意外的驚恐發(fā)狂等一概驚情。</h1> <h1> 1856年7月18日,第一輛驛馬車從這條路通過,開辟了向南、向西的通路,最后到舊金山。每天都有七匹馬拉的驛車往來,直到修通鐵路。</h1> <h1> 從南北戰(zhàn)爭到二戰(zhàn),此地一直是全美最大的牲畜養(yǎng)殖場、運輸站及屠宰加工廠,成為德州及沃斯堡最重要的經濟所在。居民多為畜牧者、牲畜經銷商、鞍具制造者等,牛仔更是不可或缺。</h1> <h1> 沃斯堡的畜牧圍場,有120年歷史,曾經相當于華爾街,交易量非常大,現(xiàn)在仍有交易在網(wǎng)上完成。</h1> <h1> 大劇場,是牲畜展示、拍賣或牛仔競技的最佳場地。</h1> <h1> 路上,不時有圓形銅盤出現(xiàn),那是小鎮(zhèn)名人標識,包括牛仔、鐵匠、裁縫、牧師、皮匠、教師、演員、歌手、法官、律師和政要等各界人士,這是小鎮(zhèn)的傳統(tǒng)。</h1> <h3> 這張長椅很有歷史,旺季的時候游客拍照需要排隊</h3> <h1> 德州長角牛走秀是牛仔鎮(zhèn)最重要的表演活動,每天兩次,上午11點半為出欄,下午4點為回欄。</h1> <h3>(圖片來自網(wǎng)絡)</h3> <h1> 我們去的時候,牛仔鎮(zhèn)游客不多;這里最佳旅游季是每年夏秋之交的沃斯堡牛仔節(jié),現(xiàn)場除了日常表演趕牛群之外,還有擠牛奶、喝啤酒、吃西瓜、游花車等特色旅游活動。</h1> <h1> 餐館、酒館、商店、鞍具及靴造店林立,在牛仔小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與牛相關的雕塑和圖案。<br></h1> <h3> 這是家牛仔靴鋪,聽聞英國王子查爾斯在此定制過皮靴而聲名大噪</h3> <h1> 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牛不同,德州牛有著細長彎曲的犄角;角又長又彎,毛皮花色獨特,很漂亮。</h1> <h1> 1887始建、1903改擴建的畜場火車站,如今還保留著一段鐵軌。有了鐵路運輸,不再需要牛仔趕牛,牲畜市場變成拍賣場,沃斯堡成為中轉站。</h1> <h3> 畜場火車站現(xiàn)在成了游樂場,黑人少年歡快地騎著電動牛</h3> <h3> 保持歷史的原貌,交通燈就這么直接掛在電纜線上</h3> <h3> 牛仔鎮(zhèn)執(zhí)行官,相當于巡警,還得負責趕牛走秀表演</h3> <h3> 接受游客的問詢,態(tài)度和藹</h3> <h1> 逛牛仔小鎮(zhèn),一個意外的驚喜是發(fā)現(xiàn)了一間大大的藝術品商店,面積很大,商品很多,是一間倉儲式的大店。經營商是一對來自中東的夫婦,他們邊收藏邊銷售。我們在里面逛了小半天,竟然沒有其他人進入,中東夫婦不急不躁,很是親和,隨意看、隨意拍,精致的藝術品商品令我們大飽眼福,甚至流連忘返,錯過了下午的長角?;貦谧咝?。</h1> <h3>鹿角吊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