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我母親逝世十五周年的這個母親節(jié),以以下這些文字寄托對我最最敬愛的母親的思念。</h3><h3> </h3><h3> </h3><h3><br></h3> <h3> 以前常聽人說起“子欲孝而親不在”這句話時只是簡單理解為做小輩的想孝敬父母時她們已經不在了,有自責沒有盡孝的意思。及至到了自己親身經歷時,才深深地知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一種天大的愧疚天大的遺憾。</h3><h3> 其實“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原句是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說的是春秋時孔圣人攜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游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yǎng)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贝撕蠛笫蓝冀琛皹溆o而風不止”為喻,實嘆身為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的愧疚和遺憾。</h3> <h3> 我的父親因患腦栓塞癱瘓而病逝于1987年3月9日。當時家境也不是很好,雖然也盡了力在醫(yī)院長期治療,但最終還是沒有挽留住他老人家。好在父親癱瘓兩年期間兒女們都有機會侍奉孝敬。特別是我的妹妹彩云當時還沒有出嫁,所以她辛勤侍奉的最多,母親當時也健在算是沒留下太多的遺憾。</h3><h3> 可我的母親就不同了,她老人家一生清貧坎坷含辛茹苦,基本沒享什么福,就急匆匆的猝然離去了。特別是她老人家晚年雖然也患有糖尿病等但很少住院治療。因此當她在去世前三天晚上在居室起解時不幸摔倒,致使股骨頭斷裂后僅僅三天就撒手而去,使我們四兒兩女十個孫兒連每人伺候一天都沒輪上,根本就沒給我們做兒女留下侍奉和孝敬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天大的遺憾??!</h3><h3> 關于母親一生的坎坷和恩德我已在《平凡的一生 偉大的母親》一文和《媽媽你在哪里》的詩中有詳細記述和緬懷。我只是為沒有好好地孝敬她老人家而深深的愧疚和遺憾。</h3><h3> 我參加工作較早,1972年3月2日我不滿十六歲初中還沒畢業(yè)就退學到社會上打零工,兩個多月之后就成為市食品加工廠釀造車間做醬油的計劃內臨時工了。從那時起因為要上夜班,就搬到廠里住了。后來又插隊到農村,當兵到新疆,復員后從事公安工作也吃住在單位,一干就是一輩子。所以從十六歲起就沒有在父母家住了,因此也就或多或少的失去了陪伴父母和孝敬她們的機會了。由于工作性質和職務調整的原因,經常下鄉(xiāng)到各縣或出差到外地,與其她兄弟姐妹們比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確實少了許多。到了母親晚年時我已清醒的認識到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了。所以每次出差回來或休息時鍛煉身體回來都先到母親那里看看,常常是趟在母親臥室的長沙發(fā)上美美的睡上一覺。這既是一種享受同時也是一種寬慰。</h3> <h3> 記得有一年我想帶著母親去西安看看,可她怕費錢不想去,我就告訴她不用花錢,車是順路的,到西安吃住在我二舅家不花錢,她就答應了。到西安之后我辦公事,她就由我二舅陪著參觀了大雁塔、興慶公園等。返回時我故意把車讓司機空著開回去,我陪著母親坐火車回來。在火車上從她老人家慈祥的笑臉上我能看得出她的寬慰。</h3><h3> 還有一次是我?guī)е诒娦值芙忝么負硐掠^看我第一次舉辦的個人攝影展覽時老人家洋溢出那種發(fā)自心底的寬慰笑容。我畢竟是她一生牽掛最多、耽心最多、調皮最多、費事最多、惹麻煩闖亂子最多而孝敬最少一個兒子呀。遺憾的是我沒有實現(xiàn)讓老人家坐飛機去北京的愿望,這給我這一生都留了難以彌補的遺憾和愧疚。這是天大的遺憾呀!<br></h3> <h3> 母親逝世已經十五年了,每每看到我的同事、同學、朋友、戰(zhàn)友逢年過節(jié)高高興興的回家看望他們的父母親,想到人家一家老小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喜慶景象,我是多么的羨慕呀!我們沒有了這樣的機會、沒有了這樣的幸運、沒有了這樣的享受。這是遺憾!天大的遺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