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刊首語】</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憶像潮汐拍打著心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緒如浪涌翻滾著往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給時光一個淺淺的回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任夏日的氣息催生郊楊。</h3><h3><br></h3><h3> 樂天知命,不必瞻前顧后,只要對每一件熱愛的事情傾心盡力,歲月終會回饋你生命無悔,人生無憾!</h3><h3><br></h3><h3> ——《郊楊》編輯部</h3><h3><br></h3><h3><br></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夏之際,郊楊吐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籽果,自由飛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的夢會同她一起在夏天里絢美綻放!</h3><h3><br></h3><h3> 何迪</h3><h3> 于2019.5.6 立夏</h3><h3><br></h3><h3><br></h3> <h3> </h3><h3> 《郊楊》復(fù)刊首發(fā),得到了圈內(nèi)眾多好友的評論、點贊,首先向兩位分別來自一中、榆中86屆的同學(xué)張小東和王亞東在百忙中為復(fù)刊致賀,表示特別鳴謝,不勝感激!同時將部分同學(xué)精彩紛呈的留言收錄如下,我們編輯部全體在此向大家一并致謝!希望得到更多好友的鼓勵與互動!</h3><h3><br></h3><h3><br></h3><h3> </h3><h3> <b>《郊楊》復(fù)刊致賀</b></h3><h3> 張小東</h3><h3><br></h3><h3> 序:己亥仲春,欣遇《郊楊》復(fù)刊,感悅雅道猶存,不禁慨然。二月望日,巧值春分,輒成俚句 用賀開篇之喜亦期來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年詞氣意飄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道琴書興緒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夜春風(fēng)還舊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綠楊輕裊萬千條。</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賀《郊楊》復(fù)刊首發(fā)</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亞東</h3><h3><br></h3><h3> 《郊楊》復(fù)刊首發(fā),正值春分,天朗氣清。反復(fù)拜讀,感慨萬分,往事如煙,情隨事遷。</h3><h3> 《郊楊》復(fù)刊之意義遠超于刊物之本身,她不僅僅代表二中人自己的心愿,也讓他校的同級師生感同身受,即刻共鳴?!督紬睢肥且粋€平臺,是一種交流,更是人生旅途中小憩的精神驛站,以此寄托情感,安撫漸老疲憊的靈魂,這應(yīng)該就是她意義之所在吧!</h3><h3> 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和情懷啊,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呢?!</h3><h3> 愿《郊楊》海納百川、源遠流長、更上層樓!</h3><h3><br></h3><h3><br></h3><h3><br></h3><h3> 上郡之南,嬌楊婆娑。美麗二中,德藝雙馨。昔日師生,創(chuàng)刊《郊楊》,今朝復(fù)刊,再譜新篇。</h3><h3> ——王燕</h3><h3><br></h3><h3> 對美的欣賞是這個社會四十年來日漸式微的珍珠!祝愿《郊楊》這顆珍珠越來越美!</h3><h3> ——呂波</h3><h3><br></h3><h3> 青春的記憶、一代人的情懷就在鉛字間顯現(xiàn)。</h3><h3> ——張元鏡</h3><h3><br></h3><h3> </h3><h3> 不錯的創(chuàng)意,尋找回來的世界!滿滿的回憶!</h3><h3> ——申彩霞</h3><h3><br></h3><h3> 青春有夢,真情永駐!</h3><h3> ——王清華</h3><h3><br></h3><h3> 熟稔的情景,同齡的共鳴,真的讓人感慨萬千,充分說明人還是需要一方精神的家園,純潔的稚園和思念的雅園!珍惜吧,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和遲暮的年齡!</h3><h3><br></h3><h3> ——韋隋才</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該報是第六期《郊楊》,發(fā)布于1986年元旦之際,是目前唯一找尋到的一張《郊楊》報紙。現(xiàn)存于榆陽區(qū)人民醫(yī)院(原醫(yī)科所)檔案館李遼原同學(xué)檔案袋里。</h3><h3><br></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光陰的故事</i></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尋找回來的一份校報</h5><h3><br></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一個光陰流轉(zhuǎn)的季節(jié),總會有一些新鮮事物出爐,出其不意地閃耀在生命中光輝的歲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19年3月15日,《郊楊》的復(fù)刊,如春日的一股暖流,流淌在二中86屆師生的心田,溫暖、慰籍著每一顆懷舊的心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美篇形式首發(fā)的《郊楊》,幾天之內(nèi),點擊量達2600余次,獲得了圈內(nèi)好友的點贊及轉(zhuǎn)發(fā)和老師同學(xué)們的感慨與共鳴。欣慰之余,一直在心里有一個缺憾,當年的校報,我們托人在母校的資料室、檔案館多方搜集查找,卻了無蹤影。</div><p style="text-align: left;"> 生活中,當一些你很在意的事情總是不盡人意,往往會令人如鯁在喉,如芒在背、時有不安,間有困惑。誠如,多想看到昔日的《郊楊》報,多想品味經(jīng)年遺落的故事,卻幾近絕望。然而,3月18日晚上,我的微信忽然收到李遼原同學(xué)給我傳來的兩張原圖,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是1985年(第六期)的一張《郊楊》校報,并發(fā)表于1986年的元旦之際,文字內(nèi)容雖然有些模糊不清,我卻摘下眼鏡,屏息凝神,把它在放大與縮小之間,來回不停地切換,仔細瀏覽。整版的新年賀詞、各種趣味接龍、燈謎、文學(xué)常識,很明顯帶有文科生主編的偏好和鮮明的語言時代氣息,一口氣閱讀完畢,依然愛不釋手。猶如“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分外激動,更有一種“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百感交集。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盡管,那個晚上已經(jīng)夜深人靜,但是,看完當年的校報,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慶幸,接踵而至的是,很多疑惑驟上心頭,有些匪夷所思,于是微信中,我不停地追問遼原。
哪來的這么一張鬼使神差的校報?
在我檔案袋里翻出來,專門給你拍過來的。
你怎知道你檔案里會有校報?
我的老領(lǐng)導(dǎo)郭先生快要退休時,督促我給單位交檔案,順手打開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里邊有一份校報,我也沒太在意,放著就放著吧。今天看到咱們的《郊楊》美篇,突然想起來了。
當年,你為什么要把這份校報放在你的檔案袋里?<br> 我的檔案起先在我家里放著,幾次搬家收拾東西時,看到咱們曾經(jīng)的一張校報和當年的糧票以及咱們那個年代使用的角分紙幣,沒舍得丟,我就一并放在檔案袋里。給單位交的時侯,我也就全部交回去了。
如此蹊蹺,這么簡單,原來如彼啊!原本一份在外人眼里根本分文不值的手抄報,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被遼原同學(xué)悄無聲息地保存下來。當晚,我叮囑他,暫不要發(fā)在群里,也不要再給任何人轉(zhuǎn)發(fā),保留一點它的神秘面紗,待到《郊楊》二期面世,給老師、同學(xué)們一個驚喜。我倆彼此默契、信守諾言。</h3><div><h3> 彼時,我對遼原同學(xué)有一種重新的認識。遼原者,小名貓仔,愛稱貓賊,昵稱貓也。但凡能稱為賊者,自帶三分匪氣,必有他機靈,聰明的過人之處。與他三十多年來的交往,從未間斷,同學(xué)友情日益深厚,相處的感覺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觥籌交錯之時,杯杯清澈見底,時光再往前置15年的左左右右,每次小聚,只要他請客,完不成N+1瓶,那天的酒場就別想輕易結(jié)束,動不動就在能容四兩的玻璃口杯里,門前每人倒哈一滿杯,不準拒酒,不準代酒,各人自掃門前雪,那時正當而立之年,豪情直沖云霄,他以先干為敬的誠意,一次次至少讓我望酒生畏,而你又不得不佩服這貓仔的酒量和豪氣??善褪沁@樣的一個人,怎么也讓人想不到會如此賦有情懷,把當年的校報就這樣無意間給珍藏下來,看來再怎么剛烈的男人也有他似水柔情的一面。<br></h3> 人生最美好的記憶, 正是那些往日時光。今天,當我們有幸能夠再次閱讀33年前,由我往來交集一生的同學(xué)主編,由遼原同學(xué)珍藏,曾經(jīng)在校園里發(fā)行傳閱的校報,難免會心生感慨,那種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的時空穿越,那種學(xué)生時期的純真美好,即使隔著光陰的距離卻又仿佛歷歷在目,親切如初。
<p style="text-align: left;"> 尋找回來的校報啊 ,我的《郊楊》
目睹你芳容,
夜靜獨自品。
感時催白發(fā),
難舍少年情。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林建軍 書于2019.4.27</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有情的歲月里,</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忘記了回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忘記了忘記。</b></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來春去總匆匆,風(fēng)風(fēng)雨雨歲歲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事悠悠濃情舊,似水流年已隨風(fēng)!</h3><h3><br></h3><h3> 秦廣文</h3><h3> 2019年5月1日晨于家中</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偶聽“陜北說書”</i></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丹</span>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午后的太陽暖洋洋的,小睡還未入夢,忽然窗外一陣泠泠崢崢的調(diào)子飄了進來,一下子抓緊了我的心,大腦里飛速地找尋著久遠卻又熟悉的調(diào)子。歌聲越來越嘹亮,雖然聽不清唱詞,但不知為什么覺得今天的“陜北說書”竟然這么有味道,這么好聽。</div> 這久違了的聲音讓我不由得憶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記得當時剛從東北老家來榆林,隨大哥一家住在南郊。每個周末都要跟大哥一家去城里探望大嫂的父母。那時大嫂的娘家住在大街李學(xué)士上巷。每次經(jīng)過南門口時,都會有三五成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們坐在一排排門市前破舊的石階上,雷打不動地聽著一種連說帶唱的“東西”,他們的神情是如此專注,一動不動、似雕塑般,仿佛外面的世界與他們毫無干系。</div> 那時的我可不懂什么“陜北說書”,因為剛來榆林不久,地方方言好多都聽不懂,更不要說聽這既難聽又難懂的“說書”了,心里納悶不已:這么難聽的曲子,這些老人家卻聽得如癡如醉、忘乎所以。無論如何都想不通。就這樣每次走過南門口,只要遠遠的飄來這怪怪的調(diào)子,我便刻意地捂緊雙耳。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些事情就是這么的不可思議,當年這奇怪的甚至有些不堪入耳的曲調(diào),不知為什么,如今卻這般優(yōu)美動聽起來,如鄉(xiāng)音般親切!不知不覺我竟然陶醉于“陜北說書”之中。當今天的演唱結(jié)束,我迫不及待地從電腦里搜尋到“陜北說書”,淵源可追溯到宋代,細細算來,應(yīng)該有將近千年的悠久歷史了,真正發(fā)展成熟應(yīng)在二百多年前。而今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我找到了《觀燈記》、《劉巧團圓》等幾部書,細細的品味,漫漫的傾聽,腿也不自主地跟著清脆的拍子一起一落,完全癡迷在書里面!原來小小不起眼的“說書”,也可以道出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div> 漸漸地,不知過了多久,那一排排老舊的石階已被修復(fù)一新,階上依舊坐著三三兩兩、兩鬢斑白、目光呆滯的老人,卻再也聽不見那高低起伏,說說唱唱的調(diào)子了,似乎已被人們遺忘……曾幾何時,“說書”已被滿街的流行歌曲淹沒,到處的“江南style”,滿街的“小蘋果”……
雖然三十多年過去了,語音里還含著濃重的東北口音,時不時的也會冒出陜北方言。不經(jīng)意間,已深深地被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薰陶著、影響著,慢慢的已深入骨髓,就象榆林的桃花水在我的身體里流淌。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偶聽《陜北說書》,莫名瞬間就愛上了《陜北說書》,其實榆林已是我生命的第二故鄉(xiāng),而我卻象一粒黃沙溶入了這片多情廣袤的黃土地,理所當然地愛她的一切。</div><h3><br></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扣雀兒</i></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存武</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扣雀兒是兒時最常耍的一種游戲,先準備好一個柳編的篩子和一根小木棍,再找一條細麻繩系在木棍上,在院落中央支起來,然后再在篩子上面覆上一件衣裳、壓上一塊磚頭,下面撒上一把米,將繩子輕輕地拉到一處隱蔽地方(通常都在自家腳地下,門跟前)哥幾個緊張地屏住呼吸,透過門縫,目不轉(zhuǎn)睛的注視著門外篩子下面,焦急的等待著雀兒們的到來。</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究其實,麻雀還是精明得很。起初,它們發(fā)現(xiàn)篩子下面的“美味”時并不急于過去啄食,而是不停地在篩子附近飛來飛去,窺探虛實,看看沒什么危險,才陸陸續(xù)續(xù)落在篩子的周邊,但依然不急著去啄篩子下面的“美食”,只是在篩子的邊上不急不忙地一邊蹦跳著,一邊嘰嘰喳喳的呼朋引伴叫著,一會兒就飛走,隔一會兒又飛回來,這樣幾次三番后,確信篩子下面是安全的,有幾只膽大一點兒的雀兒終是等不及,就小心翼翼地跳進篩子下面,邊啄食地上的米粒,邊不時地四下里張望,僅短暫的三幾十秒,即慌慌張張地跳出篩外;此時的我們也在門后極其緊張地觀察著雀兒們的一舉一動。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手心滿是汗水;門外的雀兒們在長時間的觀望后,終于抗不住米粒兒“美食”的誘惑,都跳進篩下,跟著那幾只膽大的一起不管不顧的啄食起來,而那幾只膽大的雀兒這時見大伙兒都進來了,便也放松了警惕;時機成熟,躲在門后的我們及時拉動繩子,隨著篩子的落下,可憐的雀兒們?nèi)姼矝]。于是,我們便雀躍著奔出門外,趴在地上,伸手去篩子下面抓雀兒,然后再在雀腿上系上一條細紅繩子,牽著前后院亂跑,別提有多高興了,玩兒累了,我們也會給雀兒們喂米飲水,可是好景總不長久,過不了一、二天雀兒們就抑郁而死,我們的心里得難過好久。</div> 那時終是太小,不懂得雀兒們有吃有喝的,怎就說死就死了呢?聽大人們說,雀兒是氣死的,對于大人的說法,當時似是而非,現(xiàn)在想來,還真是那么回事,其實,雀兒們也有雀兒們的自由,它們也會害怕孤獨,而恰恰是我們禁錮了它們自由,可憐的雀兒們,我為他們祈禱。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無憂無慮的童年啊,讓人留戀,讓人懷想。</div></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相思令</i></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存武</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朦朧、鳥朦朧,圓桌邊上人朦朧。</div> 酒酣夢曾經(jīng);紅杏樹、機場東。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難覓當年豆蔻齡;醉眼還朦朧。</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清明有感 </i></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潤元</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峰火臺前草叢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叢中藏有英雄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魂吊千古長如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叢叢繁衍片片春</div>
【<b>作者簡介</b>】方潤元,榆林市第二中學(xué)高八六屆文科班學(xué)生。愛好文學(xué),曾在某詩刋上發(fā)表過作品。<br></h3><h3><br></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二中舊事</i></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珍</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那年,我們上高中了。</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學(xué)校很遠,所以我們除了背書包,還要拎飯盒,只是飯盒雖擔負著我們不餓肚子的重任,卻并不受待見,我們時常嫌棄它礙手礙腳。而且,還有損我們的顏面。</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但我們那時還是孩子,孩子的憂郁是暫時的,孩子的世界終是快樂的,很快,我們就很熱情地擁抱了我們的學(xué)校和老師。</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p style="text-align: left;"> 劉小平,化學(xué)老師。一米八的個頭,身材挺撥,白白凈凈,妥妥一枚小鮮肉!劉老師上課時,永遠那么紳士,那么帥氣,一米八的男兒,卻蘊含那么一顆感性溫和的心。我們那時十六七歲,正是情竇初開時,我不知道劉老師的課上有沒有女生心猿意馬,不過能確定的是我絕對是一個心思單純的好孩子,縱然老師帥得一塌糊涂,無奈我的情商無藥可救。終是沒因老師的顏值發(fā)憤圖強,開出一篇新天地。</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高中化學(xué)一開課講的是摩爾,劉老師的摩爾講的很是溫柔,不高不低,不緊不慢,吐字清楚,條理分明。劉老師講課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卻聽得頭大如斗,暈頭轉(zhuǎn)向,我被不溫不火的摩爾折磨的幾乎要奔潰,那些天,好像滿心滿世界就剩了倆個字:摩爾!這該死的摩爾啊!倆個星期后,老師終于講完了摩爾,我卻因摩爾對化學(xué)徹底絕望,兩年化學(xué),我只記得,那個摩爾老師很帥很帥。而摩爾本身,則幾乎成了我的夢魘。</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物理老師姓楊,但我們常誤將他喚做康老師,因為我們只要不認真學(xué)習(xí),楊老師就給我們講康員外家的豬娃子的故事,然后說我們就是那些豬娃子。康員外家的豬娃子是極不愛學(xué)習(xí)極懶極饞最后通通被米西了的。對楊老師的這個比喻,我們其實是不認可的,不過我們沒法改變,誰叫我們不愛學(xué)習(xí)且懶呢。而且我們當時也沒想到揚老師這是對我們進行了語言污辱,我們可以進行維權(quán)什么的。</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楊老師胖胖的,圓圓的臉,圓圓的嘴,圓圓的身子,圓圓的小麻子。我還記得楊老師愛穿西裝打領(lǐng)帶,腳下卻配雙黃膠鞋,很滑稽很可愛。楊老師嘴碎,總是不停地要我們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再學(xué)習(xí),然后要我們看看馮渝鴿。馮渝鴿是楊老師最寵愛的學(xué)生,瘦瘦小小,古怪精靈,學(xué)習(xí)特好。楊老師看我們時總是一臉憤怨,看馮渝鴿時,卻如沐春風(fēng),小圓眼睛瞬間瞇成了一條線。而馮渝鴿在老師高調(diào)的偏愛下,也立馬地高調(diào)起來,平添了些小嬌縱小得意,不過若我們對這些小嬌縱小得意視而不見毫不買帳時,她也便就丟了這些,和我們玩笑的昏天黑地。</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多少年后,每當我和馮渝鴿相見時,我們總是不由的擁抱一下,我想,這或許與我們幾十年都沒長高的個子有關(guān),與當年一樣瘦小的我們相視一笑一抱時,往事便瞬間奔涌。溫暖無比。</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當然,我們當年對楊老師明目張膽的偏寵實在是非常不屑的,那白眼翻的是一個接一個,可惜圓圓胖胖的楊老師直接無視了這不屑與抗議,依然旁若無人地對馮渝鴿如春風(fēng)般溫暖,對我們?nèi)绾憷淇???棺h無效的我們無可奈何,只得收了白眼,繼續(xù)做康員外家又懶又饞的豬娃子等著被米西。</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楊老師的物理課后,是歷史課,歷史老師姓張,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知識淵博,情感豐富。因為歷史老師年齡偏大,我們私下都稱他歷史老漢,歷史老漢是我最懷念最尊重的老師之一。</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但我們知道,楊老師訓(xùn)斥我們是康員外家的豬娃子,只是恨鐵不成鋼,實實是無一絲絲的惡意,每一堂課,他都在用盡渾身解數(shù),恨不得生出八張嘴來要把這群豬娃們都變成馮渝鴿,那時候老師的敬業(yè)與無私是現(xiàn)在的老師們無法比擬與想像的,是值得我們每個學(xué)生永遠銘記并深深感激的,——這與我們學(xué)習(xí)的好壞以及此生的成功與否無關(guān)。那時候的每一個老師都在為學(xué)生嘔心瀝血。是的,嘔心瀝血!</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小心地清理完講桌后,張老師開始上課,張老師的歷史課穿插了許多課本外的東西,那些史實以外的故事、傳說,讓那一個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格外的鮮活,格外的記憶深刻。而情感豐富的張老師講到動情時,每每飽含熱淚,這讓從小就喜歡歷史并不時地發(fā)一下懷古之幽情的我常常愴然而涕下。</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因了物理課與歷史課挨著的緣故,至今還給我留了這樣有趣的記憶。在老師中,楊老師是最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的,偏巧張老師卻是極為干凈的,而青春期的我們又是最粗枝大葉的,怎么也記不住幫老師打掃一下講桌。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下面一幕,楊老師上完課,講臺往往一片狼藉,滿地滿桌的粉筆頭與粉筆灰,更要命的是,楊老師一激動就愛流清鼻涕,而通常楊老師講課都是極起勁極聲嘶力竭極富激情的,講到高潮處的楊老師哪里顧得掏手巾擦鼻涕,然后就是,我們可愛的楊老師往往就直接將鼻涕擦在了板擦上,不耽誤半秒鐘的講課時間。然后是,藍色中山裝一塵不染的極整潔干凈的歷史老漢來了,面對這戰(zhàn)場般的講臺,歷史老漢總是會有一兩秒鐘的錯愕,然后是幾秒鐘的猶豫,然后便是不易察覺地輕嘆一聲,搖搖頭,一臉愁容。每當這時,我總是格外的自責。我是極愛戴尊重張老師的,怎么就總也記不住幫老師分下憂打掃打掃講桌呢?</h3>
最懷念的當然是黃廣林老師。老師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瘦瘦的,個子不高,一副深度近視鏡,一件款式簡單的咖色夾克,若混在我們中間,說是同學(xué),大約也沒人不相信。
<p style="text-align: left;"> 到了老師辦公室,體育老師義憤填膺,大有與我倆誓不干休之態(tài)。老師自是先訓(xùn)了我倆幾句,大意是師道尊嚴么,縱是老師的不是,也不能任性胡為,咱不能不占理不是?然后老師給體育老師遞了煙,自言自語了句:不過張老師也不能這么罵人??!老師說張老師,這事你還真得道歉!</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高一時,喜歡老師的同學(xué)不多,相比于劉老師的寬和溫厚與帥氣,老師自然是嚴格的,是刻薄的,是貌不驚人的,被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師管得嚴嚴實實的我們便從心底生出了無數(shù)的怨氣,我們私下給他起外號泄憤,并很不厚道地盼他娶不上媳婦。最好是打一輩子光棍。</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但高二時,我們師生的感情就慢慢變了。老師雖其貌不揚,卻著實是個才子,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且絕頂聰明。老師常寫小說,因了我當時也寫小說的緣故,老師給我看過一篇他的小說,隱約只記得一個片段是:老師從同事門前經(jīng)過,看到幾個同事又在喝酒吹牛,老師回到辦公室,聽著同事的喧鬧,感到很疲憊,對現(xiàn)狀對理想,一片迷茫。</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師對我們嚴格,卻著實維護著我們,大不了我們幾歲的老師有時竟像家長護犢子般護著我們。一次體育課上,我一個要好的同學(xué)墊飛了球,體育老師一句極不堪的話竟脫口而出,我同學(xué)自然不讓,兩人便唇槍舌劍地爭吵起來,我同學(xué)堅持讓體育老師道歉,那時也算伶牙俐齒的我在旁也幫著質(zhì)問體育老師。氣急敗壞的體育老師決定將我同學(xué)交給老師讓其狠狠處置。在體育老師押著我同學(xué)去找老師時,我跟了上去,我們是好朋友,我不能讓她獨闖龍?zhí)痘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那時活潑勇敢且俠肝義膽,絕不像現(xiàn)在如此內(nèi)向如此唯唯諾諾如此不善言辭,所以說生活真的是一把殺人刀。</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大約每個老師都有偏愛的學(xué)生吧,老師也不例外,老師偏愛的學(xué)生是葉珺,和馮渝鴿比起來,兩人學(xué)習(xí)都好,但馮渝鴿偏重理科,葉珺卻更全面,我自詡作文好,但高三的一次縣上作文大賽,卻落于葉珺之下,當時惆悵很久,現(xiàn)在想來,輸?shù)牟惶潱敃r葉珺寫的是論文,思想深度上己是高了一截。</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萬沒想到如此結(jié)果的體育老師鐵青著臉摔門而去,我和我同學(xué)看著老師,滿眼滿心都是崇拜,只盼著有什么機會能為老師赴湯蹈火肝腦涂地才好。</h3> 體育老師最終還是道了歉。據(jù)說一次酒后,大醉的體育老師大罵老師是王八蛋,并發(fā)誓與老師不共戴天。
<p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師亦幽默。一次語文課上,我發(fā)現(xiàn)我夾在課本中的5毛錢不見了,記起下課時是拿了課本在劉桂琴那翻來著,回頭一看,果然那5角錢靜靜地躺在劉桂琴腳下,然后,我便為了5角立刻忘了老師忘了同學(xué)忘了發(fā)奮學(xué)習(xí)出人頭地,就那么和劉桂琴旁若無人地眉目傳情指手劃腳起來。我指指錢指指鼻尖意思是錢是我的錢是我的,千萬千萬拜托你,好好保護!劉桂琴則指指錢拍拍胸口點點頭意思是錢是你的錢是你的我知道,我用生命保護它保證完璧歸趙。然后的然后是突聽老師用力一拍手中的課本,大聲招呼:回頭回頭,老師在這里。我一驚回頭,老師又一拍課本:看這里看這里,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你今不為5角誤聽課,他日黃金大大地。老師的道白抑揚頓挫,“地”字又轉(zhuǎn)了一個大大的彎,引起全班哄笑,老師也跟著嘿嘿地笑。哄笑聲中,我面紅耳赤, 從此雖依然拜金,卻再也不敢拜數(shù)額太小的金了。</h3> 老師得知此話,沉默良久,嘟囔了一句:這些學(xué)生,害人不淺。
<p style="text-align: left;"> 重回二中,重溫二中舊事!往事歷歷在目,不勝感慨之至也!</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相比于活蹦亂跳的馮渝鴿,葉珺是穩(wěn)重大方,波瀾不驚的,對同學(xué)亦親厚寬和,沒有一點點學(xué)習(xí)好的同學(xué)通常都會有的傲氣。而老師偏愛她的方式也很低調(diào),他從沒像物理老師要我們都看看馮渝鴿一樣都看看葉珺。也似乎沒有拼了命要把我們都變成葉珺的雄心壯志,葉珺其實也是很活潑好動興趣廣泛的,但二中能稱為尖子生的學(xué)生為數(shù)不多,有希望考上大學(xué)的更是少之又少,老師看中葉珺是塊料,便全力督促她學(xué)習(xí),并盡可能地讓她少參加甚至不參加班級以及學(xué)校的活動,最大限度地保證她的學(xué)習(xí)時間。當時二中幾乎沒有升學(xué)率,這讓全校師生壓力重重,老師把全班全校實現(xiàn)零突破的希望都壓在了葉珺的身上。</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那一年,高考了,葉珺上榜!二中86級唯一的金榜提名者!老師,功不可沒!</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師愛笑,笑的嘿嘿出聲,常常,老師站在講臺偏窗戶一邊的位置上,因了一句有趣的話,因了一件有趣的事,便和我們一起笑起來,我們的教室陽光很好,老師在陽光的輝映下笑著,笑的很大聲,很率性,很憨直,純粹的無一絲雜質(zhì)。多少年了,每當想起二中,眼前便立刻會出現(xiàn)這樣的境頭:陽光下,我們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他的學(xué)生們,一起率性憨直地笑著,笑著……而想到這一幕,早己是熱淚盈盈。</h3><h3><br></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薛慧剪紙作品</i></b></h1><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br></h3><h3>【<b>作者簡介</b>】薛慧,1986年高中畢業(yè)于榆林二中,就職于榆陽區(qū)文廣局。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剪紙,看著一張張靈動的紙,在大師們的剪刀下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品,從此與剪紙結(jié)緣,經(jīng)過幾年堅持不懈的訓(xùn)練,創(chuàng)作的作品被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致地認可、稱贊并收藏。在通往民間藝術(shù)的道路上,衷于興趣,秉承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為剪紙這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貢獻自己一點綿薄之力。</h3><h3><br></h3><h3><br></h3> <h3>▲花開富貴 年年有余</h3><h3><br></h3> <h3>▲抓鬮娃娃</h3><h3><br></h3> <h3>▲平安富貴大紅棗</h3><h3><br></h3> <h3>▲燕子雙飛</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昔日同窗,今日攜手<br></b><b>精誠合作,效力社會</b></h1><h3><b><br></b></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倡導(dǎo)群眾“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推進“書香榆林”建設(shè),榆林郵政公司投遞局黨支部聯(lián)合榆林市東升幼兒園共同舉辦“閱潤童心·讀享快樂”主題黨日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h3><h3> 活動現(xiàn)場通過免費贈閱期刊雜志、優(yōu)秀圖書展銷等形式,引導(dǎo)廣大家長和孩子們養(yǎng)成閱讀習(xí)慣,浸染書香。</h3><h3> 本次活動中,投遞局黨支部免費為幼兒園師生和廣大家長發(fā)放科學(xué)雜志、故事文摘共300冊、新聞報刊200份、幼兒教育類500冊、小禮品300份,現(xiàn)場氣氛熱烈,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好評!</h3><h3><br></h3><h3><br></h3> <h3> </h3><h3> 何迪園長和劉建斌局長同是榆林第二中學(xué)八六屆學(xué)生。昔日同窗,今日攜手,精誠合作,效力社會。這是兩位同學(xué)自2013年以來第四次開展項目合作活動。</h3><h3><br></h3><h3> (本活動圖文由何迪采寫供稿)</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 </p><p><br></p><p> 迎著立夏的驕陽,攜著縷縷清風(fēng),《郊楊》第二期姍姍來遲?!督紬睢肪庉嫴空\邀廣大校友踴躍投稿,詩歌、散文、隨筆,攝影、書畫、圖考,健康、養(yǎng)生、游記等文體不限。</p><p> 來稿即視為授權(quán),本編輯部有刊登、轉(zhuǎn)載之權(quán)利,請通過下方幾位編輯的電話聯(lián)系,或加微信發(fā)送。</p><p><br></p><p> ——《郊楊》編輯部</p><p><br></p><p><br></p><p><br></p><p> </p><p> 策劃:秦廣文</p><p> 編輯:林建軍 18091249898</p><p> 何 迪 18681930916</p><p> 姜志雄 13991088293</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