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在距離天??h城45公里的松山鎮(zhèn)松山村,</font>坐落著一座古老而蒼涼的城池,這就是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至今墻體基本完整,雄立在遼闊的松山草原。明萬歷年間,這里爆發(fā)過的一場大會戰(zhàn)——松山戰(zhàn)役,使此地聞名遐邇。離古城不遠(yuǎn)處,有一個藏族村落,這里聚居著80年前從青?;∵w徙而來的180多戶藏族群眾。天??h攝影協(xié)會一行4人專程拜訪了這個村子里的藏族《格薩爾》說唱者——阿拉毛當(dāng)周老人。</h3> 神奇的《格薩爾》說唱 <h3> 《格薩爾》說唱流傳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等地,以說唱藏民族英雄“格薩爾”的英雄事跡而聞名中外。主人公“格薩爾”相傳是白梵天之子,因人間多有不平之事,便投生在嶺地,長大后在賽馬大會上一舉奪魁,被擁為嶺國首領(lǐng)。自此他率領(lǐng)國人降妖驅(qū)怪、南征北戰(zhàn)、扶弱濟(jì)貧,深得人們愛戴。</h3> 說唱者和他的家人 <h3> 藏族牧民阿拉毛當(dāng)周今年61歲了,兒子英俊帥氣,女兒博學(xué)漂亮,兩個小孫子正是頑皮可愛的年齡。我們到來時,女兒卓瑪才讓正在認(rèn)真地幫父親整理衣服,兩個小孩子在院子里玩得很是起勁。<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因為漢語不太流暢,女兒卓瑪才讓當(dāng)起了翻譯。老人說:“從11歲起,我便跟著父親在草原上放牧,羊進(jìn)圈后,父親就在煤油燈下講《格薩爾》,我就那樣灌了耳音學(xué)會了?!?lt;/font></h3> 唱響草原 <h3> 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也是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人。一字不識的他,憑借超強(qiáng)的記憶力,可以說唱的《格薩爾》達(dá)7部之多,時長幾十個小時。</h3> <h3> 帳篷、炕頭、草地就是他的舞臺。沒有行頭、沒有儀式、沒有文字,以這種口耳相傳的方式在草原演繹、流傳。</h3> <h3> 由家人陪伴的他,不經(jīng)意間,眼眸中總會流露出一絲憂郁。走出家門,轉(zhuǎn)佛塔三圈,能否了卻心愿?</h3> <h3> 他老了,喜歡和自小一起放牧長大的老人們說說過去的事:“花臉”、“黑頭”、還有那時羊館們圍坐在一起聽父親說唱《格薩爾》……</h3> 傳承 <h3> “千萬不要忘卻祖先留下的好故事,一定要講給孩子們聽”,女兒卓瑪才讓時時銘記著父親的叮嚀,選擇將父親說唱的《格薩爾》作為碩士畢業(yè)論文研究課題。</h3> <h3> 人生能有多少事可以如償所愿?老人把拌好的酥油糌粑遞給女兒,女兒又放回碗里,不是不愿,只是無力……</h3> <h3> 彎下腰,卓瑪從草地上撿起一朵小花送給兒子,兒子開心地跑在前面。那朵小花孩子玩不了幾分鐘,終究會扔了,父親的心愿,什么時候能了?</h3> <h3> 一個人的時候,老人是孤獨的。撫摸古城墻,是否想起已故的阿爸?是否在回想格薩爾王的傳奇故事?目視遠(yuǎn)方,他眼神迷?!?lt;/h3> <h3> 繼承自己說唱的《格薩爾》,他將希望寄托于兩個小孫子。和兩個小孫子一起,他是開心的。</h3> <h3> 老人最欣慰的事,是莫過于有人緊隨其后。</h3> <h3> 每次走出家門,卓瑪便多了一份沉重。這個瘦弱的藏族女孩,能否完成父親交給她的重任?身為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她,曾和弟弟跟著父親學(xué)習(xí)說唱,但都不盡人意。也許這門技藝真的需要傳說中的“神授”?傳承并發(fā)揚廣大,她需要做的太多了,而我們能做的,只有祝?!?lt;/h3> <h3> 臨行前為卓瑪一家拍了一張全家福,祝福他們一家人幸福,也祝愿《格薩爾》說唱能被有效地保護(hù)、并唱響在雪域草原。</h3> <h3>攝影:牛繼榮</h3><h3> 楊大立</h3><h3> 牛麗華</h3><h3> 王守輝</h3><h3>編輯:王守輝</h3> <h3>感謝您的來訪,敬請點評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