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八年前,隨團游歐洲五國時,曾在瑞士的蘇黎世、盧塞恩兩地短暫停留,跑馬觀花中,感覺不錯,印象不深。</b></h1><h1><b> </b></h1><h1><b> 四月中旬,承蒙好友全家的精心安排和全程陪伴,在瑞士兩周的自由行中,偏愛雪山小鎮(zhèn)。于是,在阿爾卑斯山脈一溜小跑,去了六個,留宿三晚,感覺很好,印象很深。若您有興趣,就隨我的手機鏡頭去看看吧。??</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一,“冰川之城”采爾馬特。</b></h1><h1><b> </b></h1><h1><b> 采爾馬特小鎮(zhèn)位于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中,有“冰川之城”美稱,是世界著名的無汽車污染的山間旅游勝地,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可以欣賞到宏偉壯麗的山峰和冰川景色。3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圍繞著采爾馬特,滑雪道總長245公里。</b></h1><h1><b><br></b></h1><h1><b> 采爾馬特小鎮(zhèn)因馬特洪峰而身價不凡。馬特宏峰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的象征,在歐洲又有“群山之王”的贊譽。無比陽剛和雄渾氣質(zhì),使得周圍那些綿延不絕的巍巍群峰只能“俯首稱臣”。</b></h1><h3><b><br></b></h3><h1><b> 4月14日中午時分,我們從日內(nèi)瓦湖畔的蒙特勒乘車抵達這里。</b></h1> <h1><b> 小鎮(zhèn)上的教堂,時間很準,鐘聲??響徹全鎮(zhèn)。</b></h1> <h1><b> 這是登山者的墓地。當?shù)厝藶檎鞣R特洪峰而去世的勇士們修建的一座陵園。</b></h1> <h1><b> 小鎮(zhèn)不準動用燃油車??,但馬車是可以的,尤其是有顏值有身材的大白馬很受游客青睞。????</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4月15日晨,我在住宿酒店景觀陽臺上拍下的“日照金山”</b></h1> <h1><b> 這是登上馬特宏峰觀景平臺的三軌登山列車(中間是齒輪軌道)。</b></h1> <h1><b> 登山的齒輪電動列車終到海拔3089米處。老伴下車后出現(xiàn)明顯“高反”,稍事休息后,仍艱難前行,終于與我們一道登上更高一處的觀景平臺。</b></h1><h1><b> </b></h1><h1><b> 以下各圖即我們在兩層雪山平臺上用手機拍下的照片,</b></h1> <h1><b> 登山列車的終點站,既是寬闊的觀景平臺,更是眾多滑雪愛好者出發(fā)的起點。</b></h1> <h1><b>二,“溫柔港灣”施皮茨。</b></h1><h1><b> </b></h1><h1><b> 4月18日上午十一點過,游船從圖恩啟程,在美輪美奐的湖上漫游約四十分鐘后,不經(jīng)意間,就在湛藍的湖面輕輕地畫了條弧線,溫柔地泊在這座寧靜、安詳、風(fēng)景如畫的小鎮(zhèn)邊。</b></h1><h1><b> </b></h1><h1><b> 該鎮(zhèn)位于瑞士伯爾尼高地東南三十多公里處,圖恩湖畔南岸,與因特拉肯隔湖相望。她既有欣賞阿爾卑斯山絕佳的視野;又是出發(fā)探索伯爾尼高地的理想起點;還是瓦萊州諸多名勝的溫柔歸宿。著名畫家保羅·克勒都為她的妝容所感動,創(chuàng)作了名畫《阿德帕那松》。</b></h1><h1><b> </b></h1><h1><b> 尤為難得的是,雖慕名而來的游客與日俱增,但從未破壞這里的寧靜,客人們會自覺融入這份祥和甜蜜,盡享靜謐與安寧。</b></h1><h1><b><br></b></h1><h1><b> 說實話,這兒只是我們在阿爾卑斯山脈“一溜小跑”途中小憩。按行程安排,將在當天傍晚趕到“雪山幕景”。</b></h1> <h1></h1><h1><b>三,“雪山幕景”格林德瓦</b></h1><h1><b> 格林德瓦擁有獨具特色、壯美秀麗的阿爾卑斯山景觀。周圍的維特霍恩峰、斯瑞克峰、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共同織就了一幅雄渾壯闊的雪山幕景。 </b></h1><h1><b> </b></h1><h1><b> 這座冰川小驛是一個絕妙的冬季滑雪勝地,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位于曼麗申 - 小夏戴克和格林德瓦 - 菲斯特這兩個世界頂級滑雪地區(qū)之間。 夏天,格林德瓦是徒步旅行者、自行車手和探險愛好者的理想起點。 而且,這里還有眾多各具特色的酒吧,讓游客盡享派對樂趣。</b></h1><h1><b> </b></h1><h1><br></h1> <h1><b> 4月18日晚,我們就入住這家酒店山景房。拉開窗簾,躺在床上,雪山幕景就在眼前。即使夜幕降臨,姣潔的月光與皚皚白雪交相輝映,更添夢幻,催人入眠。</b></h1> <h1><b> 這就是所謂的“夢幻山坡”。特殊的地勢和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傳統(tǒng)木屋,使這片山坡如一幅畫掛在天地之間。以下兩張,是我抵達當天下午五點左右看到的景象。</b></h1> <h1><b> 以下兩張,是我翌日清晨八點拍下的照片。</b></h1> <h1><b>四,瀑布小鎮(zhèn)勞特布龍嫩</b></h1><h1><b> </b></h1><h1><b> 4月19日上午,我們從格林德瓦爾德乘車來到勞特布龍嫩小鎮(zhèn)。</b></h1><h1><b> </b></h1><h1><b> 該鎮(zhèn)位于因特拉肯以南,據(jù)說全鎮(zhèn)有70多個瀑布和小河從山崖上流下來。謄為“瀑布小鎮(zhèn)”,的確名副其實。</b></h1><h1><b> </b></h1><h1><b> 大小瀑布中,施陶河瀑布是小鎮(zhèn)的標志性景觀,就連詩人歌德和伍德·沃斯也曾寫詩贊美。</b></h1><h1><b> </b></h1><h1><b> 一股清泉從出水口伸出峭壁外,直線懸空跌落達數(shù)百米,令人印象深刻。瀑布底下有一條小徑通往后面的崖洞,可從另一角度觀賞瀑布水簾。</b></h1> <h1><b> 烈日當空,口渴難耐,中國大爺順便接口免費的“瀑布山泉”解解渴??</b></h1> <h1><b>五,雪峰山谷間的田園小鎮(zhèn)溫根</b></h1><h1><b> </b></h1><h1><b> 4月19日午后一時許,我們從勞特布農(nóng)嫰乘山地列車爬升到溫根小鎮(zhèn)時,已是饑腸轆轆,先去一家印度餐廳午餐后,這才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地四處游逛起來。</b></h1><h1><b> </b></h1><h1><b> 小鎮(zhèn)坐落在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三個著名的雪峰腳下,勞特布農(nóng)嫩山谷之上大約 400 米處。遠可眺望高達海拔 4000 米的阿爾卑斯山絕美的壯麗全景;近可欣賞四處散落著懷舊風(fēng)格的山間小木屋,讓你沐浴在陽光之中,盡享田園景色。 </b></h1> <h1><b>六,懸崖小鎮(zhèn)米倫</b></h1><h1><b> </b></h1><h1><b> 4月19日傍晚,歷經(jīng)纜車提升和類似公交的有軌電車轉(zhuǎn)送,我們來到早已在網(wǎng)上訂好酒店的米倫小鎮(zhèn)。</b></h1><h1><b> </b></h1><h1><b> 該鎮(zhèn)位于少女峰地區(qū)西側(cè),坐落在勞特布龍嫩山谷的懸崖上,又是通往雪朗峰的必經(jīng)之地,四周被雪山美景包圍,充滿濃郁了阿爾卑斯風(fēng)情。</b></h1><h1><b> </b></h1><h1><b> 這里的海拔1650米,是伯爾尼州地勢最高、有人定居的村子。由于禁止燃油機動車行駛,較好地保存了樸素、純凈的山村氛圍。</b></h1><h1><b> </b></h1><h1><b> 據(jù)說,每年夏季,在燦爛陽光的陪襯下,這兒的每幢木屋,都美得有資格出現(xiàn)在明信片上,一排排、一座座以雪山為背景,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b></h1><h1><b> </b></h1><h1><b> 可惜啊,可惜,我們這撥“踏春”的客人只能與“明信片”失之交臂了!??</b></h1> <h1><b> 翌日清晨六點半,我只身出門,在小鎮(zhèn)的雪地上蹓跶了近四十分鐘,走到人行通道的盡頭時,突然發(fā)現(xiàn)金色的陽光已經(jīng)慢慢爬上雪山尖尖了,于是,興奮地用手機拍下一幅幅漸進的瞬間。然后,尋一截原木剖開的木凳坐著,心曠神怡…</b></h1> <h1><b> 4月22日,回國前兩天,我們還擠出時間,從瑞士巴塞爾乘法國列車去了趟著名小鎮(zhèn)科爾瑪。</b></h1><h1><b> </b></h1><h1><b> 如果說,此次瑞士特色小鎮(zhèn)游是“正餐”的話,那法國科爾瑪小鎮(zhèn)就當一道“甜品”吧!即使是6:1不對稱的比較,也能從中感受到瑞士人崇尚自然和法國人追求浪漫的不同情懷。</b></h1> <h1><b> 【謝謝瀏覽!敬請關(guān)注瑞士自由行之二:水之國度,最美在湖】</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