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法源丁香,梵音裊裊

雪杉

<h3>每到丁香開放的時節(jié),這座古寺美得讓人無法呼吸,驚艷了整個京城。</h3> <h3>法源寺位于法源寺前街,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京城現(xiàn)存最古老的名剎。它原名憫忠寺,遼代時曾囚禁過宋欽宗。</h3> <h3>寺廟坐北朝南,基本上保留了早期建筑的格局。其中,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閣、毗盧殿、觀音殿、藏經(jīng)閣等,頗為壯觀。</h3> <h3>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和史思明先后在寺內(nèi)東南角和西南角造塔立碑,寺院也一度改名為順天寺。中和二年(882年)全寺毀于火災,數(shù)年后的景福初年重建了該寺。</h3> <h3>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發(fā)生大地震,憫忠寺幾乎完全被毀。咸雍六年(1070年)進行了修復。</h3> <h3>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進行了大修,欽定為專司戒事的皇家律宗寺院,并賜名為法源寺。</h3> <h3>1920年1月17日,毛澤東恩師楊昌濟溘然病逝,停靈法源寺。毛澤東悲痛萬分,與楊開智、楊開慧兄妹在法源寺為其守靈多日。</h3> <h3>李敖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就是以這座古剎為背景的。李敖雖從未去過法源寺,但“憫忠”二字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空間。</h3> <h3>他因此書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到底是法源寺成就了這本書,還是這本書成就了法源寺,各有各的看法,但公認的一句話是: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h3> <h3>《北京法源寺》描述了晚清維新志士們力求新政,甚至不惜拋灑一腔熱血的故事?!拔煨缌印北粴⒑螅T嗣同等人的尸身也曾停放于法源寺。除了佛教徒,不少人了解法源寺都源自這本書。</h3> <h3>受李敖大師去世影響,其作品再次暢銷。</h3> <h3>寺外的花草樹木也皆是古物,有唐松、宋柏、龍爪槐等名貴花木。</h3> <h3>聽這位僧人講,先有法源寺,后有北京城,以匾為證??磥怼跋扔刑惰纤?,后有北京城”的說法是錯誤的。</h3> <h3>法源寺的丁香從明清開始就已聞名京城,更是與崇右寺的牡丹、恭王府的海棠并稱為京畿三大花事。林則徐、紀曉嵐、龔自珍等名人都曾在此留下過足跡和詩篇。就連印度詩圣泰戈爾,也在徐志摩的陪同下來法源寺觀賞過丁香。</h3> <h3>丁香是法源寺的三絕之一。寺內(nèi)的前庭后院種植了很多丁香。</h3><h3>三絕~丁香 七井 金臺街</h3> <h3>這個季節(jié)是法源寺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jié)。</h3> <h3>剛一踏進寺院,一股香氣撲鼻而來。</h3> <h3>寺廟不大,丁香飄香。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還有南洋馬魯古所生的丁香。每年四月初,丁香如期綻放,如同一朵朵祥云,掩映著紅墻青瓦、雕梁畫棟,簡直就是一幅“勝地花開香雪?!钡拿谰?。</h3> <h3>這里是寺內(nèi)最適合拍照合影的地方,丁香花兒配上憫忠閣的牌匾,再加上佛塔,特別有感覺,游客也最多,為了拍好照片,需要有耐心。</h3> <h3>斑駁的石痕與鮮嫩的丁香,都是歲月對比的痕跡。</h3> <h3>石制香爐掩映在花叢中,別有風情。</h3> <h3>坐在丁香樹掩映的石欄上,伴著花香風聲,遠處隱約的梵音悠揚,丁香隨風飄落。人閑丁香落, 恍若一場清幽的夢。</h3> <h3>丁香紫白兩色,花開淡雅,如云似霧,香氣馥郁透身,香氣穿堂而過。</h3> <h3>閉上眼,嗅著花兒濃香,仿佛漫步在云端~</h3> <h3>紅墻映襯下的丁香花兒。</h3> <h3>逆光之下丁香漂亮極了。</h3> <h3>和尚在開滿丁香的綠茵樹下穿行,好似一陣風。</h3> <h3>有禪定功夫的人走起路來,就像踩在蓮花臺上、云朵上一樣,身輕如燕。一個人的健康與長壽取決于他的兩條腿,乃至兩只腳。</h3> <h3>好多坐禪的人都出現(xiàn)過一種現(xiàn)象:兩條小腿上有一股暖流往上升。人一旦得到了這股力量,就會健康長壽。</h3> <h3>只要身心有片刻的寧靜,就能和大自然取得感應,獲得大自然的力量。當我們腿上的氣脈打通了,日行百里就跟玩兒似的。</h3> <h3>我得跑著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為了拍這幾張照片出了一身汗。</h3> <h3>丁香在詩中常被稱為“百結(jié)之花”,佛家常用丁香暗喻自己的心結(jié)?;ㄩ_得時候,遠遠飄來花香的濃郁,讓人如癡如醉。</h3> <h3>法源寺的木魚是一種木制品,中間是空的 ,可以敲出聲。 </h3> <h3>梆用來通知大眾入浴、齋食等的鳴器。又稱飯梆、木魚、魚鼓、魚板、魚梆、鳴魚。在古代禪林中,常掛于浴室,供作鳴擊,以通知大眾入浴?,F(xiàn)今一般寺院常懸掛于齋堂外,用來通知大眾用齋。</h3> <h3>看到僧人穿著不同顏色的服飾,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以為是劃分等級的,其實不是。</h3> <h3>僧服顏色一直比較混亂,明代洪武初年制定僧侶的服色才得以統(tǒng)一。那時規(guī)定的服色是:禪僧(注四)茶褐色常服、青色腰帶、玉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色腰帶、淺紅色袈裟;教僧黑色常服、黑色腰帶、淺紅袈裟。而現(xiàn)在僧侶的常服大多是褐、黃、黑、灰四色。</h3> <h3>主要有褐色,黃色,黑色,灰色,黃綠色這幾種顏色。服飾的顏色不同不是級別不同,而是根據(jù)從事的專業(yè)種類而區(qū)分的。</h3> <h3>禪僧穿褐色的常服,青色或者是玉色的袈裟。講僧則是玉色的常服,青色或者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色的常服,黑色或者淺紅色袈裟。</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中國的僧服分為常服和法服二類,只是連方袍成為佛事法會時的服裝,而平常所見的就是短褂和羅漢褂。</h3> <h3>坐下來休息,發(fā)現(xiàn)傍邊的草地里有一對兒貓,特別可愛,一直依偎在一起,任憑我們怎么湊近拍照,它們一動不動,睡得很香??</h3> <h3>法源寺8點30分對游人開放,我到的時候,寺院還沒開門,在附近閑逛,沒想到周邊環(huán)境這么美~</h3> <h3>從寺院出來的時候,胡同口兒正在施工,需要繞道,我是路癡,正要導航,正好碰見幾個僧人也要出去,讓我跟著他們一起走。</h3> <h3>跟著他們折回法源寺,走了另一條胡同。他們走路的速度真快,我一路小跑,才能跟上。猜不出他們出去干什么。</h3> <h3>左拐右拐他們到了這里。</h3> <h3>原來如此??</h3> <h3>梵音裊裊 ,清潤塵心??</h3> <h3>看到一段描寫法源寺的歌詞深有感觸~</h3><h3>一千年,匆匆過 </h3><h3>一瞬間,人向佛 </h3><h3>十指合,梵經(jīng)漸入耳 心如止水 月映平湖 鏡水無波……</h3> <h3>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一切重在體驗過程中的美好,世事難以預料,誰都無法帶走什么,又何必糾結(jié)于某一時、某一事呢!只有看開了,才能隨緣、隨性、隨心,不急不躁,不悲不喜,靜默淡然,隨遇而安。</h3> <h3>佛法似花,芳似丁香、潔如白蓮。今天到此,深有感悟~</h3> <h3>盛花時節(jié),去法源寺,就明白“香剎”和“繁花之寺”名不虛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