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處古荊州之北五公里左右,紀(jì)山之南,有一座古代南方最大的都城,即郢都,現(xiàn)俗稱紀(jì)南城。自東周起,算有共二十個楚王在此即位。歷史上曾是規(guī)模宏大,繁華無比。秦將白起拔郢后,即成廢墟?,F(xiàn)在是一派屋舍儼然,阡陌交通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數(shù)次去過紀(jì)南遺址,每在那東摸西看,總是會想起歷史上楚莊王的賢明。好象其就在古城的哪個地方,有種揮之不去的奇怪感覺。</p> <p> 古之明白通曉之人多矣!但我認(rèn)為,歷史上楚莊王賢明、仁厚之風(fēng)范,卻是非常人乃可及,非常人乃可感。</p> <p> 莊王十六年(前598)滅陳,置楚縣。申叔時說楚莊,你率諸侯伐陳是因為有人弒君,這是義;但你乘機(jī)滅國置縣,是不義。楚莊聽后,立即撤銷命令,恢復(fù)陳國。</p> <p> 莊王十七年(前597)莊王圍鄭達(dá)三月之久,終于破城而入。鄭伯把自己赤膊捆綁,插上荊條,牽只羊兒,到莊王面前謝罪哀求,乞留鄭一絲香火(存其社稷)。身邊的人都不同意。楚莊說:“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絕乎!”乃許之平(簽約講和)。</p> <h3> 莊王二十年(前594),圍宋五個月,城中食盡,相互交換吃小孩子,用人骨頭做柴火。宋大夫華元出城見莊王,如實告訴城內(nèi)慘況。莊王說:“這個華元是位君子?!庇谑浅穱吮?lt;/h3> <h3> 我們看看楚莊王。復(fù)陳,是“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這是孔子對莊王復(fù)陳的評價。赦鄭,是仁仁相惜,且做事莫太過份。所為伐,伐不服。今天別人服了,就“莫為已甚”。班師華元,是被真誠打動。楚莊賢而且明,理解人間道義所在,最終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這些思想,我看可以稱為楚莊王主義。</h3> <h3> 楚莊王臨終遺言:“無德以及遠(yuǎn)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边@真是仁者之言也!對莊王遺教,楚國君臣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貫徹落實:“乃大戶(清理民戶)、已責(zé)(免除民債)、救乏、赦罪”等等。</h3><h3> 所以,楚國后來的強(qiáng)盛,楚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深厚,我看都是有原因的。前人預(yù)測“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更不是莫名其妙亂說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