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夏特古道,是一條什么樣的徒步路線?</h3><h3>一、前言</h3><h3> 夏特古道,與烏孫古道和狼塔并稱“新疆三大徒步路線”。(也是我們夫妻倆的穿越目標,共同穿越的三條線路。)相對其他兩條路,穿越夏特的難度不是最大,沿路景致也非最佳,但因有集考古和探險為一身的特質(zhì),它的名氣最盛。</h3><h3> 令許多山友們魂牽夢繞的“夏特古道”,位于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qū)拜城縣老虎臺鄉(xiāng)。它全長90-100公里,是北疆通往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h3><h3>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臺,位于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 伊犁至 阿克蘇的交通驛站。]</h3><h3><br></h3><h3>歷史溯源:</h3><h3> 歷史上,由于南北疆之間交通的不便利,夏特古道曾在軍事、商務(wù)和民間交往等方面發(fā)揮過獨特的作用。據(jù)歷史學(xué)家考證,木扎爾特達坂是唐代著名的弓月道的必經(jīng)山口,從南路的 西安 都護府到伊犁的弓月城,此山口是一條捷徑的路線。至清代,伊犁成為新疆的軍事中心,木扎爾特達坂重被啟通,在木扎爾特山口附近駐有70戶人家,專門負責(zé)鑿冰梯,維修道路,當(dāng)時官兵換防、商旅往來、多取此道。30年代中期, 芬蘭探險家馬達漢,由新疆的阿克蘇出發(fā),路徑夏特古道回國。在夏特古道哈達木孜大達坂和木扎爾特山口附近有許多刻在巨石上的維吾爾文字和三區(qū) 革命軍的徽記,記錄了1945年三區(qū)革命維吾爾軍由此出擊南疆阿克蘇的軍事行動。從上世紀中葉起,由于沿天山南北公路交通狀況的改善,險峻的夏特古道逐漸被廢棄。</h3><h3> 據(jù)歷史學(xué)家考證,夏特古道上的木扎爾特達坂是唐代弓月道的必經(jīng)山口,從南路的安西都護府到伊犁的弓月城,此山口是一條最近的通道。當(dāng)時官兵換防、商旅往來都從此處通過。</h3><h3> 記載木扎爾特達坂的書籍也有很多。譬如《新疆圖志》、《西域水道記》、《回疆風(fēng)土記》、《勘界日記》、《冰嶺紀程》等史志和游記中曾描繪:清軍由伊犁進軍南疆,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即“借此路通南北”。還有書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就’每月派回人二十名鏨鑿蹬道’”等內(nèi)容。</h3><h3> 在兩條橫跨天山南北的通道未有前,夏特古道始終不缺來客。但從上世紀中葉起,這條古道慢慢無人問津。直到80年代末,人們才認識到該路線在歷史、人文、旅游以及登山考古等方面的特殊價值,新的探險之路由此打開。</h3><h3> 夏特古道承載著太多太厚重的歷史,有過太多太炫目的輝煌。2000年前秦漢的和親公主從這里遠托異國;1300年前唐玄奘從這里翻越3500米的哈達木孜達坂,到達天山南麓的佛國龜茲·····上個世紀初期, 芬蘭 探險家 馬達漢,由 新疆的阿克蘇出發(fā),路經(jīng)拜城縣由夏特古道回國,1944年~1946年他擔(dān)任芬蘭共和國總統(tǒng),不知在成為總統(tǒng)后的馬達漢有沒有曾經(jīng)在夢里重回夏特···上世紀中葉,英勇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筑路軍人先后打通了兩條跨越天山南北的通道,險峻的夏特古道逐漸被人遺忘···荒涼,有時也是一種美;靜默,或許是生命的另一種傾訴···</h3><h3> 隨著新疆南北疆獨庫公路的貫通,這條古道早已經(jīng)無人問津,人們從南疆的拜城縣到北疆的昭蘇縣要走近2000公里漫長的 交通線。由于古道地質(zhì)條件復(fù)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h3><h3>氣候情況:</h3><h3> 全長120公里的夏特古道跨越天山南北兩個氣候帶。昭蘇和夏特溫泉都位于天山北坡,氣候濕潤,夏季多雨,而位于天山南坡的 拜城縣和南木扎爾特河谷,氣候干燥,夏季氣溫較高,導(dǎo)致木扎爾特冰川迅速消融,引發(fā)山洪。古道氣候一月最為寒冷,在達坂附近月平均氣溫為-16~-2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0-12℃。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10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為積雪期,積雪厚度可達65厘米,不宜穿越;盛夏的高溫使得冰川迅速溶化,木扎爾特河水暴漲,切斷古道,人畜根本無法通行。最佳探險時間在每年的5月中旬—六月中旬或10月—11月。</h3><h3>徒步探險</h3><h3> 當(dāng)你歷經(jīng)艱辛登上南北天山的分水嶺—哈達木孜達坂,似乎進入了一個冰雪的世界,四周巍峨的雪山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腳下一望無際的木扎爾特冰川像一條玉帶在山谷中蜿蜒而上,消失在雪海云霧之中。刻在巨石上的圖文和瑪尼包上一個個壘起的石頭向路徑此地的人訴說著古道的滄桑。此刻你會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樣的渺小,而路徑古道的先驅(qū)者是那樣偉大。當(dāng)你面對各種危險與困難境地的時候往往發(fā)現(xiàn)人性中最善良、最偉大的一面—這就是穿越夏特古道的樂趣之一。</h3><h3>三、古道介紹</h3><h3> 路段--在徒步夏特古道百多公里的行程中,冰川峭壁、森林河流、高山草甸、溫泉谷地,甚至石筑古跡都能盡收眼底。</h3><h3> 2010年10月,國家林業(yè)部門發(fā)布夏特古道為“中國最美的古道”。作家張承志的文章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該相信我:夏臺一線的一百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藍松白雪,確是這個地球上最美的地帶。”夏臺一線指的就是夏特古道。</h3> <h3>重要提示</h3><h3>作為曾經(jīng)穿越夏特的徒步愛好者,看到有人在夏特遇難,總是感到不安,為了減少穿越夏特過河時候的傷亡事件,在這里為大家做一點重要提示:</h3><h3>一、重要裝備:</h3><h3>A、充氣橡皮筏,木扎爾特河屬于冰川水,你可以親眼看到冰河是如何從冰川里面奔波而出,人只要站在水里數(shù)分鐘就會失去體溫,導(dǎo)致四肢變得麻木,而過河的最好辦法就是充氣橡皮筏。</h3><h3>B、登山繩,50米左右,用于在過河時候保證安全和拉運橡皮筏??鞉烊舾?,用于固定安全繩與橡皮筏,</h3><h3><br></h3><h3>二、過河步驟:</h3><h3>由一個體格較為強壯的人先行穿泳衣 過河,過河時候腰間綁安全繩,其他人負責(zé)拉住繩子,防止過河隊員被水沖走,隊員過河后,在安全繩中間部位系上橡皮筏,將所有人裝備拉運過河,以保證裝備不濕,操作時候兩邊均需拉住繩子,以便于來回拉運橡皮筏,然后體重較輕人員乘坐橡皮筏過河,(此方法筆者帶隊親自實施過,完全可行),最后一名過河人員由大家一起拉過河。</h3><h3>最佳時間</h3><h3>一月最為寒冷,在達坂附近平均氣溫為-16攝氏度~-25攝氏度;北坡和達坂上的積雪很厚,難以通行;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0-12度。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盛夏的高溫使得冰川迅速融化,木扎爾特河水暴漲,切斷古道,人畜根本無法通行,因此678月不適宜穿越。最佳探險時間在每年的5月初—六月初或9月底—10月初。</h3><h3><br></h3><h3> ????出發(fā):我們十人的民間團隊,由大家的陪送下坐著隊友的越野車從拜城縣縣城出發(fā)。一路上天氣不是很好,風(fēng)有四五級有點沙塵。</h3><h3> 今天要沿著木扎爾特河一路上行,到老虎臺鄉(xiāng)最里面的村落后,過托木爾峰自然保護站的卡點,繼續(xù)上行至一座新修的大橋(橋是由西向東方向)切記不要過橋,從路左則路口向左側(cè)山邊切進,不遠有牧場的出入卡點。進入卡點經(jīng)過幾個由山洪沖擊的亂石灘到達玉礦。玉礦進入河道淺灘己經(jīng)看不到路了,就憑著駕駛員的經(jīng)驗,在河灘上穿行,大約二三公里有車可以過的牧道,也是停停修修的。就這樣好不容易才到黃樹林,這時候已經(jīng)到中午了,大家在樹林中休整,送行者帶有豐富的午飯。吃完午餐后,我們開始向樹林右則的冰河進發(fā),送行人一路跟隨來到河邊目送我們平安渡河才放心,直到我們離去的身影消失在大山里才啃驅(qū)動車離去。我們準備了水褲,穿著水褲過河并沒有感覺到河水是多么的冷,過河后將水褲放好,在高處用紅繩做了明顯標記,以便正穿的徒步人方便渡河取用。</h3><h3> 誰沒有過第一次,可這次重裝卻實是我們十人組的第一次,走了大半天各種的不適應(yīng)在我們身上發(fā)生著,由于初涉重裝戶外在裝備上吃了不少虧,這也讓我們能在今后的徒步路途上積下了不少的寶貴經(jīng)驗。每一次走在不同的路線上都會得到更寶貴的經(jīng)驗,每一次的遠行都是在比較和交流中學(xué)習(xí)進步,使我們成長為徒步路線上的佼佼者。</h3><h3> 在領(lǐng)隊云飛胡楊和消遙人的引導(dǎo)下,我們一路上行沿著河谷的右則前行,由于天氣有沙塵可視范圍有限。在行走中可以聽到水從高直流而下的沖擊聲,卻看不見在那有瀑布,隨著前進的步伐,響聲也變得震耳欲聾,回過神來,在大河床左側(cè)影約呈現(xiàn)出一條飄在半空中的白色絲帶,還以為自已眼花了,定睛一看還真是飄在半空中隨風(fēng)擺動,原來是風(fēng)做的怪。試問玉瀑之水何處來?云際無根天上來!不敢貪戀這絕世美景,時間總是叢叢無情的從身邊溜走。拍兩張照片的功夫,只能看到兄弟們的背影了,把腿繼續(xù)趕路。走到一個在高坡上有著倒下的鐵塔處大家才相互停留,照了個面,畢近都是拜城縣本地人,一路上大家相互照應(yīng),彼此等待,團結(jié)的就似一個整體。</h3><h3> 從這個高坡上往前走是一路緩下坡,由于山谷風(fēng)力和雨水沖刷作用,右則山體引風(fēng)面到處都是巨型“風(fēng)靈石”,各式各樣的躺在這舊時熱鬧的空谷中,風(fēng)來時發(fā)出鬼異聲響。</h3><h3> 隨著一路的各種擺拍,我們來到了一片由河床變幻出的紅色河柳密布的廣袤河灘邊,這就我們今天選擇的營地!營地左則有溪流水很清而且甘甜,我們把帳篷扎好,用這清涼的溪流開始了做晚飯。第一天扎營大伙還是抑制不住心中那份久違的自在與歡喜,天色雖然黑透了,在各自的小家里依然可以聽到隊友的交淡聲音,出滿歡聲笑語。</h3> <h3>第二天:</h3><h3> 清晨被鳥兒和各種原住動物的嘈雜聲從夢中喚醒,是我們打擾了它們平靜的生活,從鳴叫聲大至有:野兔、雪雞、呱啦雞(這是本地的叫法)等等,跟在開會似的在議論著我們這群外來客,鄉(xiāng)巴老。隊友們也紛紛從各自的帳篷中鉆出探出頭,深山的晨時和傍晚相對溫差比較大,寒氣還未散去,不情愿從舒適的小家中走出來。初升的太陽還未鉆出被窩,只是被著些前來喝水的小動物們的熱鬧勁從昨夜甜美的夢中喚醒,著才慢慢的趕走夜的黑,讓金色的光輝緩緩印滿山頭,隨著太陽升起的程度,谷中的寒氣也漸漸化為云霧不知不覺的散開。就在不刻意關(guān)注下,原本熱鬧的清晨卻只剩下我們這群外來客,再忙碌也打破不了這平靜的晨風(fēng)扶著河柳的沙沙聲。動物們喝飽水,開完晨會也按既定的目標開始散去,向著遠山忙碌去了。</h3><h3> 我們也吃完早餐,打好背包開始了第二天的征程。今天計劃是到達木扎爾特冰川,在冰川上扎營。木扎爾特冰川30多公里長、2公里寬,由于冰塊的擠壓運動,在裂縫交錯的冰川上隆起了小山似的冰塔,夏季冰川融化,在不足2公里寬的冰川上沖出了三條又寬又深的冰溝,也是本次反穿夏特古道的最困難路段。</h3><h3> 背起背包感覺比昨天的還重,沿河谷逆流而上一路爬升,出滿探索的腳步和希望發(fā)現(xiàn)新奇的充景,讓我們一直在爬升的路上堅毅邁步。一路上相互打氣,敢走了各種不適應(yīng),肩膀疼,腳打水泡,大腿痛…………所有的這一切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都變的無足輕重了。到中午,開始路餐背不動的大伙開始無計劃的減重,都想輕松前行,對于第一次重裝的我們,沒有經(jīng)驗為此在最后的幾天自然是缺著少那的,給了我們較為深刻的教訓(xùn)。中午陽光高照,河邊玉化的大石頭,散發(fā)出溫度,原本是路餐的天然餐桌,現(xiàn)在卻成為飯飽后午休的大床,躺在大石頭上熱熱的很是安逸。在休息片刻后,把背了兩天的本不該遺棄的物資,在比較明顯的大石頭上堆積起來,以方便徒友取用。就這樣回頭看著遠去的物資消失在視線中,這才依依不舍的埋頭繼續(xù)前進,心里都有很多的不舍得,過去的只好讓它過去好了,也不必難過,學(xué)會珍惜眼前人,身邊事就好。</h3><h3>跋涉到一個山角下,河水阻段了前進的路線,于是經(jīng)過大家的商議,大伙分為兩隊,一隊過寒冰刺骨的冰河,一隊爬升從山坡繞行,風(fēng)回路轉(zhuǎn),我們爬升的一隊在半山坡的牧道上,望著山下渡到河對岸的隊友,呼喊著引起注意,互道平安。眼前的景致讓我們驚呼,可以看到象想中的木扎特冰川,以她獨有的資態(tài)在看似不遠處擋在我們的眼前,大伙都加快了腳步都想盡快近距離與她接觸。就這樣一口氣走了兩三個小時,抬頭看才到冰川的邊緣,在碎石上來回竄行,又歷經(jīng)一個小時,腳下的冰河</h3><h3>逐漸消失,顯現(xiàn)出來的則是各式各樣的冰洞暗流,這才算來到冰川腳下。太陽掛在藍色的天空中,讓氣溫升的很快,先前汗水不由自主的流出,而在離冰川越來越近的前行路上,卻感到絲絲寒氣,怕冷的隊友開始往身上加衣服。</h3><h3> 冰川的落差很太,也不好往上爬升,沒有路一切都是未知。冰川不可能有路,隨著全球氣溫每年的不段上升,加速了冰川的消融,沙石附著在冰面并不均勻,也讓冰川在日曬雨淋后形成了千溝萬壑,形式各異的縫隙,冰溝交錯,給行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不段探路中,前行的速度明顯變慢。在天快黑時才爬到冰川的半腰,還未至頂,眼看快要到頂,天也要漸黑,不時還落下雨滴,對于繼續(xù)爬升和就地扎營發(fā)出了不同意見。選擇扎營,由于天色陰沉又落小雨,前方的路又是未知;可是在冰川半破中間扎營安全嗎?在我看來很危險與是和隊長發(fā)生爭執(zhí),在趙隊的勸解下,最終將營地扎在了這不毛之地上…………結(jié)束了今天的所有一切。</h3><h3> 第三天的清晨天末亮,但透過帳篷??射進的燈光足以證明隊友們己經(jīng)開始忙碌起來,己至于隊友們心照不宣的不再提起昨天的不快和昨晚的睡眠狀況。不等天大亮,背包己經(jīng)上肩,不約而同的準備今天的行程,耳邊依然清晰的聽到冰谷中傳來悶聲巨響,冰川倒塌開裂的聲響,感覺到腳下冰川的振動?;剡^神來,走出不遠,冰川上有人下來,走近后了解到是湖南某電視臺的,一個人由一名協(xié)作和一名領(lǐng)隊帶領(lǐng)正竄夏特古道的,今天是第四天。經(jīng)過交淡,專業(yè)領(lǐng)隊否定我們扎營的地方,并建議了我們的行程,只能到達坂的腳下,無法爬上達坂。雖然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路程,不相信到達不了。今天的路程是本次穿越技術(shù)含量最高的一天,在橫跨冰川的過程中需不斷探路,以繞過3條巨大的冰裂縫。由于冰川的退縮,冰川末端落差很大,短短300米的距離落差達500米。這段路線是木扎爾特冰川最為艱難而險峻的路段。有些地方幾乎垂直地面近100米高,冰川上冰縫交錯,深不見底。過冰川時領(lǐng)隊要反復(fù)探路,找出相對安全的線路。</h3><h3> 在與這三位大神相對而過之后,我們繼續(xù)未完的爬升之路,經(jīng)過了太約四十多分鐘的爬升,從右則的山崖牧道上堅難爬升,山岸上有在石壁上開鑿出z字上升的石路。爬到了山半腰轉(zhuǎn)過后,沒有路了,眼前都是亂石灘,??馬跟本無法行走,不遠處有動物的骸骨。足以證明前方不平路,經(jīng)過一片適合扎營的沙灘,眼前是一道很深的溝谷,是由常年雨水沖涮而成的深谷,無法通過隊長和隊員原路折回探路去了。我觀察一下,決定下入溝谷橫切,于是我就身先士卒首當(dāng)其沖,從本沒有下谷的谷壁探了一條下谷之路,帶著夫人,和兩名女隊員下到谷底,順谷而上,走了幾百米看可以上去,又踩出一條上去的路順利到達山谷對面。并大聲叫隊友順路而行,全隊成功渡谷。驚險過后稍做休整,靜下來無意中發(fā)現(xiàn)幾座古堡,全是就地取材用石塊壘成。之后的路,之后應(yīng)該叫天無絕人之路,在右側(cè)山谷的谷壁上時上時下好不痛快,谷壁成75度斜面是由冰面附著沙石的,很溜走起來很是費力。不敢停步,就這樣上上下下數(shù)次,在下到谷底時,谷底都是由冰川溶化后形成的冰水潭,遠望就如鑲嵌的藍色寶石非常美輪美奐更無路可行。我定睛四周觀望,發(fā)現(xiàn)半山腰有路可行,建議隊友爬升而上,經(jīng)過半小時的爬升終于達到預(yù)想的所謂山道。山路也很危險時不時會出現(xiàn)斷崖,只能小心通過,好不容易來到一處平坦的地方,大家累的不行,其實主要是道路不好走,精神要格外集中才能順利通過,有些精神疲憊,就在著放松一下,并補充中午路餐,天很熱沒有水,但在這地上發(fā)現(xiàn)小水潭在一塊巨石旁邊,水帶的不足只好見水就喝這水實在不敢恭維,味道真叫喝過的人記憶猶新,耐人尋味。</h3><h3> 大家累的東倒西歪的躺在地上,曬著太陽休息著,過了好一陣子才緩過來,這才鼓起力氣繼續(xù)向前挺進。沒走多遠遇到了這次行程最難的路段,遇上的斷崖無法繼續(xù)向前,經(jīng)過大家商議,只能切入谷底,可這百十米下切的山壁陡峭難行,腳跟本就無立足之處,只能緩慢穩(wěn)動,女隊員情急之下把背包卸下,包直接從山上往下滾,結(jié)果有很多東西不同程度的損壞。好不容易平安下來了,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到谷底探路前行,路變的好走了許多,不多時到了一處小冰谷,冰谷南北走向,兩側(cè)冰墻東高西低,矮的冰壁也有三米之高,高處則有七八米,寬有四五米很平整適合扎營。斜對面就是哈達木孜達坂,今天已無力去征服了,只好服軟,在這冰槽扎營,歷經(jīng)了十個小時的奮力前進,才明白晨時遇到的高人所言屬實,并無虛言。這才下午五點左右,我們把睡袋都拿出來曬著,休整了好一會,大家才緩過來,開始四處活動。大約七點多從冰川我們來的方向有人影晃動步履緩慢,猶如龜行,漸漸的走向我們,一個兩個人影不斷的出現(xiàn),個個都如先前的我們一樣累的如狗。經(jīng)過交流,這支四十人的隊伍是由來自不同領(lǐng)隊的兩個戶外俱樂部組成,只路巧緣走到了一起,領(lǐng)隊分別是豆?jié){,還有一個叫狼牙的。我們都相互認識,并且進行交流,并留下了珍貴的影響資料,我們熱情揚溢,給其中一位領(lǐng)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著也為我己后的徒步之履有一定的影響。就這樣一天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木扎特冰川上遇上了這么多同道中人,算一算有53人之多,這算的上是徒步史上的盛事了。</h3><h3> 不眠之夜,狼牙帶的一行人扎在了我?guī)づ竦倪吷希渲幸粋€大男人在帳篷里嗷嗷真哭,讓人心煩無法安然睡下,這不是主要緣因,其實是因為防潮墊太過于單薄,躺下就寒冰入骨,可苦了夫人了,于是把兩個背包騰空墊壓在夫人身下,我則睡在幾層塑料布相隔的寒冰之上,就好像武俠片里修練內(nèi)功的人一樣,其實真像難己表述,一言難盡。</h3><h3> 熬過了這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慢慢長夜,終于盼到了第四天的天明。真正有內(nèi)功的不是我,而是隊友冰封的河流和刀郎,居然在木扎特千年寒冰上睡出了兩個人形來,可見功力并非常人。他倆一人半瓶白酒入喉一睡天亮,這才有寒冰人印神奇趣談。相鄰隊伍己經(jīng)出發(fā),豆?jié){的隊伍也再整裝待發(fā),而我們則并不趕時間悠閑自得的收拾行裝,蓄勢待發(fā),相鄰出發(fā)的領(lǐng)隊不讓我們跟著他們,而我們并無此意冷眼己對。過了四十來分鐘我們也開撥了,不過一會就趕上比我們早出的隊伍,在休息的時候,多事的領(lǐng)隊過來指指點點,遭到隊友們的奮力反駁,從而對這個領(lǐng)隊的人品產(chǎn)生厭惡之情,他可能忘記了我們是AA組隊的,并無權(quán)力對我們指手畫腳亂發(fā)淫威!他帶著隊伍在冰川上來回竄行,這些反常舉動己被爬到山腰的我們盡收眼底。到了哈達木孜達坂的頂上,巨大的巖石上發(fā)現(xiàn)了巖畫,還有一處可以扎營的地方。準備繼續(xù)向前,女隊友"不乖"和"山妮"看見哈達木孜達坂上的雪原,興奮的沖向前,不小心不乖一條腿陷入了雪洞,此時被前隊收隊的領(lǐng)隊豆?jié){看見反回對隊友進行了救援,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呀。非常感謝前隊領(lǐng)隊豆?jié){,不但人長的帥而且此舉彰顯出品格高尚。</h3><h3> 哈達木孜達坂雪原廣闊,行進困難,由于負重大一步一陷,最后為了增大受力面積爬行而過,引得前隊笑聲片片!但雪原美景卻實難得不負此行,也是值得了。</h3><h3>??達坂是維吾爾語山埡之意。哈達木孜達坂其北為昭蘇縣夏特河源頭的冰川,南為阿克蘇地區(qū)拜城縣木扎爾特河的源頭,東西兩側(cè)為海拔5000---5400米的山峰。達坂附近基巖為志留系變質(zhì)巖系及華力西期花崗巖構(gòu)成,主要有大理石、大理巖、華灰?guī)r、黑云母花崗巖、花崗斑巖等。哈達木孜達坂是南天山南北水系的分水嶺,也是阿克蘇地區(qū)至伊犁州的捷徑要隘,古稱“古素爾嶺”。達坂上多冰,冰面上多縫,峭壁多刃,峽谷深幽,景觀殊異。??</h3><h3> 從哈達木孜達坂一路下行,加快了行走速度,中途午休路餐又與豆?jié){的隊伍相遇,著也是他們有經(jīng)驗的選擇,一個背風(fēng)的山凹中,簡單路餐后,繼續(xù)向下一跑歡快淋漓盡致,暢快邁步行至又一個依附山體的冰川前駐足留念,遠山空谷至底,視野變的開闊,道路更為平坦,將要至底左側(cè)有一涓涓細流從天而至,午過斜陽從山頂順勢直謝眼中,探求不出溪流的出處,在溪中有玉呈雪白或青色…………</h3><h3>狂奔急走來到了夏特河交匯處,也是今天的營地。但到營地木屋必經(jīng)一條寒水冰河,由深山冰川化水,岸邊依然有冰,背陰面積雪依舊,此河水流湍急,水寒刺骨,水質(zhì)渾濁不清伴有泥石滾動之聲響,今人卻步。最值得稱贊的是隊友騎跡白鴿了,一躺躺一次次背包背人,真是英雄不問出處,豪氣沖天,氣蓋風(fēng)華。我只是背夫人和背包過河,以是雙腿通紅了…………這河的河水在不知不覺中漲潮,最后一次背隊友過河河水漲了不少。</h3><h3> 安全到達木屋,可前隊豆?jié){并沒有在木屋扎營而是把營地扎在離木屋有2公里遠的草灘上,在我們扎營準備做飯,四處找水時,不遠處有一個身影向我們走來,走近一看是豆?jié){領(lǐng)隊,他是來告知我們水源的所在地。這一個來回也有四五公里了,在著再次深表感謝!</h3><h3> 最后一天,今天從夏特牧場到夏特溫泉身邊牛羊成群、鮮花遍野。行進15公里后中午時分就可以到達夏特溫泉。在途中的水,讓我們記憶深刻。</h3><h3> 就此結(jié)束夏特古道重裝反穿,也成功完成了拜城縣由史以來第一次的民間重裝長線穿越,請記住他們:云飛胡楊,消遙人,自得其樂,白鴿,冰封的河流,刀郎,山妮,不乖,還有飄渺寒香夫婦。</h3><h3> 作者:飄渺寒香</h3><h3> 攝影:飄渺寒香</h3> <h3> 經(jīng)典組合,就好似西游記中的人物一樣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位置缺一不可一樣。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階層,但因為擁有共同喜好,走到了一起組成為了一個團隊,也成為了拜城縣首個民間自發(fā)組合的徒步先鋒團隊,共同鑄造重裝穿越夏特古道的這個偉大夢想。</h3><h3> 拜城縣境內(nèi)有豐富的徒步資源,其中在徒步圈內(nèi)能排的上名的,比較有名氣的則是我們拜城縣的:夏特古道和烏孫古道。這兩條古道雖然在拜城縣境內(nèi),但本地人真正知道它的卻寥寥無幾,而真正穿越成功的卻是聞所未聞,也無現(xiàn)成的相關(guān)資料文字記錄。</h3><h3> 希望相關(guān)部門能針對性的將拜城縣有關(guān)民間史詩性徒步歷史的事件進行收集、記錄、存擋,以便有史可查…………</h3><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云飛胡楊,是本次徒步領(lǐng)隊,扛起肩上的重擔(dān),為拜城縣重裝徒步開創(chuàng)先河的領(lǐng)軍性人物,也是拜城縣大美徒外戶外的核心人物之一。</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作為拜城縣民間團隊的組織者,一直無私付出,大愛無邊,曾數(shù)次組織本縣境內(nèi)徒步活動,輕裝,重裝都有,對拜城縣境內(nèi)徒步路線相對比較熟悉,再不斷探險中,也開辟出了很多經(jīng)典路線如:天堂凹重裝,水晶洞重裝等一系列徒步線路,為拜城縣戶外徒步的起到了推動作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h3> <h3> 消遙人,本次重裝徒步領(lǐng)隊,作為本次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者,經(jīng)過一年多的各方面籌劃和對本次重裝徒步夏特古道的資料整理與總結(jié)上嘔心瀝血,對本次活動作了充分的準備,從各種因素的考慮出發(fā)對活動作出了非常合理的按排,從共用裝備上,到突發(fā)異外狀況的救援上,都井井有條,是整個團隊的核心性的權(quán)威人物。</h3><h3> 在整個拜城縣徒步史上舉足輕重,把拜城縣戶外徒步運動推向了高潮,也是拜城縣徒步圈管理者之一,多次與云飛胡楊及相關(guān)管理者一道把戶外徒步活動組辦的有聲有色,從線路上到參與人數(shù)上創(chuàng)造出歷史新高。</h3><h3> </h3><h3><br></h3> <h3> 作為一個成功者,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yè)都是我們的學(xué)習(xí)楷?!?lt;/h3> <h3>自得其樂,從網(wǎng)名上就可以看出老大哥對生活的態(tài)度與追逐快樂的腳步,這腳步從未停滯,一切的快樂都是在這尋找的過程中得到滿足</h3><h3>并收獲所有的幸福。也是此行歲數(shù)最長的一位老玩童,平是喜歡根雕和收藏奇石,做為興趣愛好,己經(jīng)全身心的投入,已飽滿的熱情將其完美的溶入生活。</h3><h3><br></h3> <h3>隊友“冰封的河流"是隊伍中的“沙和尚”一路上話雖然不多,性格靦腆,但也是隊伍中的重要人物,與其作為搭擋的是來自同一個單位的同事隊友"刀郎",再整個徒步進程中是難分的鐵搭檔。</h3> <h3>刀郎,人生的樂觀派,從不為眼前的所事去自找煩惱,人生難得自消遙,開心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何不悠閑自得其樂無窮。本次活動中與冰封的河流配合默契,堅毅不啃退縮,在幸勞的路從腳下退后,勝利始終不約而至,只要捅有過的就是幸福的。生活不是總是不快樂,只是少了用一顆快樂的心去接受他。</h3> <h3>白鴿,本次活動的隊醫(yī),與消遙人搭伴而行,對隊友的關(guān)懷無微不至,一切都已實際行動來表達,一路上所有的事看在眼里,以行動去訴說。在夏特古道的冰川溶水的河水面前,在刺骨的冰冷也擋不住樂于助人的熱血,所有的好都深深印在隊友的心里。</h3><h3><br></h3> <h3>不乖,隊伍中的一朵自由開放的野花,曾經(jīng)有過的叛逆,卻在歲月長河的洗禮中誘發(fā)出了成熟和承擔(dān)。作為隊伍中最年少的一員,藐視所有一切途中帶來的困難,那份不服輸?shù)?lt;/h3><h3>勁頭也影響著整個隊伍的勢氣,與其搭伴的是一位來是遠方的客人"山妮"。</h3> <h3>山妮,川西來的妹子,困難在她面前已經(jīng)算不了什么,曾經(jīng)滄海歲月溶入她樂觀極積向上的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已嫣然成為隊伍中的活寶,那里有她就不會寂寞,在她的身邊總能感受到歡聲笑語。天生的樂天派,氣氛的營造者顯然成為整個隊伍的開心果。</h3> <h3>寒香,沒有網(wǎng)名的跟隨者,把網(wǎng)名分她一半,就有了我叫飄渺她叫寒香,這對徒步俠侶,因為喜歡所以跟隨。她是我的夫人,看上去柔弱的小女子,可內(nèi)心確非常強大,本不喜歡戶外徒步,因為我喜歡就愿去陪我走天涯的人。</h3> <h3>飄渺,性格直爽看淡風(fēng)云的時間過客</h3><h3>…………隨性隨緣,隨遇而安</h3> <h3>進山的路口草場圍攔上迎我們的喜鵲,俗語中的吉祥鳥,相信會帶給我們一路的平安順利。有些事信則有,只要堅定的去相信,往往都如其愿。</h3><h3><br></h3> <h3>這就是黃樹林的那條河,幸運的是河水不大??蓱嵟饋砜墒橇H不認的,有多少英雄好漢大意失荊州,面對大自然的力量送掉了小命。</h3><h3><br></h3> <h3>這是隊長云飛胡楊站在一塊兒巨大的化石上面。</h3> <h3>這幾棵樹是?東陵玉礦山體下的樹<br></h3> <h3>正值初夏,河邊柳樹也吐出了新綠。</h3> <h3>黃色的河水不見深淺,要小心通過。</h3> <h3>這是隊友自己的越野車,擔(dān)任著送行的任務(wù)。到出山時又從特克斯將我們接回,無私的付出大愛無邊。</h3> <h3>后來者和領(lǐng)隊在看GPS地圖,很想同往,卻因</h3><h3>諸多原因未能同行,成功穿越也給其創(chuàng)造奇跡鼓起了勇氣。后來居然,一人帶著愛犬獨自成功穿越了這夏特古道…………</h3> <h3>河邊送行的人們坐在河邊,目送我們遠去。心早以隨著我們遠去的腳步留在這山谷中。</h3><h3><br></h3><h3><br></h3> <h3>這條冰川之河是必過之路,算上前面兩條河岔,這是第三條河,離冰川越近冰河的河水更刺骨,在大家的相互協(xié)作下順利渡河??晌冶持犛堰B同他的背包,在快到河對岸時差點把他連包扔到河里,幸好有隊友急時拉住,從河中來回數(shù)次,腿開始通紅麻木…………</h3><h3><br></h3> <h3>這是一塊很飄亮的大理石,石上花紋奇特引來我們與其合影。河谷的右側(cè)不規(guī)則的橫七豎八</h3><h3>的躺著各種形態(tài)的巨型大理石塊,已經(jīng)被水磨去了棱角…………</h3> <h3>這塊化石是離冰川最近的,最后山角下的巨石,在化石右側(cè)有古堡兵站的遺跡,石壘的營房錯落有致在山角凹地一字排開。隊伍在此分為兩隊,一隊從山角左側(cè)渡河,一隊則爬升至山腰繞山體牧道右切直行,眼前除了木扎特冰川,還有在山下己渡河的隊友。</h3> <h3>站在通往木扎特冰川最后一個山口上,望向分隊過冰河的隊友。我們幾個爬升上行至山腰牧道,眼前攔在我們眼前的冰川讓我們心潮澎湃…………</h3> <h3>路餐的玉化石頭,其做用有二:其一餐桌,其二石床,一石兩用</h3> <h3>以為到了冰川,其實不然,只是到了邊緣,探知之路未知…………</h3> <h3>扎在冰川上的帳篷,完全沒有違和感…………但也讓置身于仙境,此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它的神奇……</h3><h3><br></h3> <h3>大家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雖然天色已悄悄暗了不少,面對鏡頭的我們臉上透出的卻是久違放松心情之后的微笑…………在這冰封千年之地與其溶入畫中</h3><h3><br></h3> <h3>深山里的的相遇,不問過往,只因有緣</h3> <h3>三大冰溝之一,深不見底,一失足千古狠,一路都要慎之又慎,己免意外發(fā)生</h3> <h3>沒有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變成了路"</h3> <h3>冰川的石灘,沒有盡頭,走起了很是費力</h3> <h3>阻斷我們前行的山谷,山谷有五六米至七八米深,沒有下谷之路,山谷是由南面山體匯流沖涮而成的。</h3> <h3>帶隊有下谷上行,順利到達對岸</h3> <h3>在斷谷對面做了明顯的尼瑪堆,己便在今后為徒友指路</h3> <h3>白色的沙子隨風(fēng)揚起</h3> <h3>透出了綠色的巨石</h3> <h3>俯瞰冰川復(fù)地,一潭一潭的冰川溶水,猶如夾在兩山之間的一塊透著綠色的碧玉</h3> <h3>身后的木扎特冰川我來了,帶著久違的夢想,終于踏上了這冰封千年的凈土,夢想與現(xiàn)實碰撞出無法言語表述的心情</h3><h3><br></h3><h3><br></h3> <h3>登頂哈達木孜達坂成功</h3> <h3>哈達木孜達坂我們來了,預(yù)祝勝利的炮聲響起,勝過千言萬語,從身邊急速穿過的是別的隊伍領(lǐng)隊豆?jié){和他的隊員</h3> <h3>哈達木孜達坂上的雪如加厚版的大棉被,初涉其中不知深淺,一不小心雪漫過腰部,背著重裝的我們無法輕松穿過著廣袤的雪原,無耐之下我選擇了匍匐前進</h3><h3><br></h3> <h3>雪原上沒有路,踩這前隊的腳印排成了整齊的一隊</h3> <h3>另一處依山而靜止的冰川,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它將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h3> <h3>告訴水原地</h3> <h3>最后為了勝利而干杯,不為別得,只為一句“夏特的路還在,我和我老婆的愛情永不變!”</h3><h3>正所謂海枯石爛心不變,也不過如此吧!</h3> <h3>剪影,面朝向初升的太陽,身影輪廓變的清晰,生活只要能面向著陽光所有的黑暗只會投在身后的過去,陽光的溫暖足以讓我們感到身邊的幸福。捅有著的,應(yīng)該如何學(xué)會去珍惜!</h3> <h3>今天就要出山了,一路緩降,背后的山越發(fā)的高大深遠,震撼著心靈,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是這么的渺小而無力,味有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天地間誰算是強者?</h3><h3><br></h3> <h3>下山的腳步顯的輕快,可必近在大山深處與其惡斗的四個日日夜夜,多少從休力上有些減退,可一路絕美風(fēng)景闖入眼中,化在心底,表于神情,從臉上洋溢出了久違的幸福與快樂。</h3> <h3>相隨,要鼓起多大的勇氣,要承受多少的困難,只因喜歡,所以跟隨</h3> <h3>最后出山的木橋,應(yīng)該離村莊不遠了,再不出山可要彈盡糧絕了,不管還有多遠決心一定要走出去。邁開擴步一路狂奔希望就在前方,沖刺吧用盡最后的氣力,向前、向前…………</h3> <h3> 成功的來到了夏特牧場,被拋到身后的雪山依然壯觀,就要離去的腳步有太多的不舍,可回家的召喚強過了大山帶來的誘惑,畢竟不是脫離凡塵的道者,有太多的牽絆不能夠做一個灑灑脫脫的人。</h3><h3> 平凡歲月亦如歌,自由灑脫如癡夢,</h3><h3> 生活乏力多空嘆,難得偷閑怎嫌多,</h3><h3> 余生牽絆又奈何,怎能消遙獨快活!</h3> <h3>這是與豆?jié){團隊的第一次集體合影,雖然我是拿相機的那一個,但定格了的照片也有功勞。</h3> <h3>反穿夏特古道的結(jié)尾點,到了這就算是己經(jīng)成功了。</h3> <h3> 第一次重裝穿越成功,作為一種記念把它制作成了一本相片書,時不時的拿出來回味曾經(jīng)一起走過的歲月,讓時光慢些吧!一切都彌足珍貴,期盼再次有機會攜手共進同行,也許原班人馬再無法重聚在這條滄桑悠遠的古道上,但緣份不止于此,歲月偷走了時光卻帶不走著已定格的兄弟姐妹情!</h3><h3> 只要你還能憶起,那我便更不啃隨意去忘卻!</h3><h3> 一起走過的不止是征途,更是歲月流失中永遠不變的深情!</h3><h3> 你若來,我必往,你若約,我必去。</h3><h3> 歲月靜好,長路漫漫,要走的路還很長,但與你有緣一起走的卻成了限量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