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到叉子的貼子,要探探大佛頭的八個洞穴,有點小激動。大佛頭走了若干次,還真不知道有八個洞穴,有的洞穴只是在洞口看看并沒有進洞一看究竟,有的還不知道名,大部分還是不知道洞的具體位置......人吶,都有點好奇心.....。</h3><h3> 八點集合,不到六點五十就出發(fā)了,倒了兩次公交,又走了一站多地,剛好八點趕到了集合地點。雖然不少都是熟人,但也好長時間沒見面了.....還是老規(guī)矩叉子領(lǐng)路,燈哥收隊,開始找洞。</h3> <h3> 水簾洞。跟三人行永恒領(lǐng)隊來過一次,是三人行戶外攀巖的訓(xùn)練基地,洞壁上打了很多巖釘。同行的心靜如水驢友來這里攀巖過。洞內(nèi)很干爽,走了大約二十多米基本到洞底了,再前行就必須要爬著了,洞里是為熔巖.....</h3><h3>。</h3> <h3> 洞外面有個小洞,里邊住著關(guān)二爺。叉子爬上去了,洞口外面有一塊突出的巖石,爬進去挺費勁,我們又都不是專業(yè)“選手”,而且關(guān)二爺也被請走了,大家也就放棄了好奇心</h3> <h3> 叉子爬進了小洞穴。</h3> <h3>美女上樹了</h3> <h3> 第二個洞仙人洞。這個洞有兩層,用繩子下到第一層大約有四米多深,有近三十度斜坡,洞內(nèi)可容四、五個人。在第一層的底部偏左,還有一洞口,里邊很大,沒有專用工具沒敢下。同行的心情曾經(jīng)下去過,大約四、五米深,像茶壺,口小肚大,洞內(nèi)為熔巖,沒有升降器下不去。兩洞相連像個葫蘆。</h3> <h3>開始找第三個洞。</h3> <h3> 第三個洞秦瓊拴馬洞。經(jīng)過一段斷崖,又爬了一個小洞,總算來到了秦瓊拴馬洞。拴馬洞洞口寬約十五米左右,高兩米多。往洞內(nèi)走比較窄矮,走一半時洞頂有晶瑩剔透的小水珠,在燈光的照射下呈銀灰色或黃色,深入三十米左右時有一小洞口,很濕滑,需要爬過去,鉆過一花格熔巖到上一個洞室,體重80公斤者很難進入。洞內(nèi)潮濕,高近八米,大約可容七八人,洞內(nèi)為熔巖或灰?guī)r。</h3> <h3> 探完第三個洞來到羊頭山觀景臺,看到佛慧山的懸路。大部分人都是聽說過沒走過,家門口的懸路很驚險沒走過還要到外面找“刺激”,有點“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感覺......。興趣轉(zhuǎn)移了,放棄找洞走濟南第一懸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