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攝影 新疆伊犁日報記者賴宇寧 張慶華</h3> <h3>隨著天氣逐漸轉暖,伊犁河谷在冬草場越冬的大批牲畜陸續(xù)踏上春季轉場的漫漫征途。</h3><h3>2月19日—22日,記者先后進入昭蘇縣阿合牙孜溝遠冬牧場和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zhèn)瓊庫什臺村東部的包扎德爾達坂腳下,目睹了牧民們趕著成群牛羊行走在轉場途中的壯觀場面。</h3> <h3>瓊庫什臺村牧民庫爾曼汗·努拉合買提和塔里哈爾·巴依木汗兩人趕著100多只羊,從特克斯縣包扎德爾遠冬牧場出發(fā),在路上走了3天時間,快到村口時,他們做了短暫休整,讓羊群休息一陣,以保持體力,他們兩人也在路邊架起火燒水喝茶,吃點東西,補充體力,以便能繼續(xù)走下去。庫爾曼汗說,這條轉場路,他們已走10年了,今年他們的500畝冬草場牧草長勢較好,羊也吃得膘肥體壯,他們希望今年自家的母羊能產(chǎn)更多的春羔,養(yǎng)大后能賣更好的價格。</h3> <h3>阿合牙孜溝遠冬牧場由于降雪較少,到處都可見到枯黃的牧草,這里四面環(huán)山、高聳的雪山近在咫尺,天氣變幻莫測,時而烏云密布,時而大雪紛飛,但不管天氣如何變化,也擋不住牧民轉場的道路;相比而言,在特克斯縣包扎德爾遠冬牧場通往瓊庫什臺村的牧道上,積雪較厚,曲曲折折的羊腸小道望不到邊際,時不時可以看到從原始森林走出的一群群牛羊,眼前的松樹、白雪、牛羊、小木屋、河水,勾勒出一幅美侖美奐的畫面。</h3><h3>在阿合牙孜溝冬牧場,43歲的喀拉蘇鎮(zhèn)牧民努爾蘭·對山開始為轉場做前期的準備工作,因為他家的700畝草場長勢不如往年,他希望能早點轉場。</h3><h3>努爾蘭說,他從1994年就開始趕著牛羊來冬牧場生活,當初家里養(yǎng)了200只羊、30多頭牛,通過多年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自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這幾年,他花了8萬元,在村里蓋起了三間新房,女兒和兒子也上了學,目前家里有140只羊、7頭牛、7匹馬,每年春季轉場時,他要趕著這些牲畜連續(xù)走18個小時,才能到達自家的春草場。</h3> <h3>每年,伊犁河谷有約220萬頭牲畜在冬草場越冬,其中120萬頭牲畜在總面積為485萬畝的三大遠冬牧場越冬,伊犁河谷昭蘇縣阿合牙孜溝遠冬牧場和特克斯縣包扎德爾遠冬牧場是其中的兩大遠冬牧場,這兩大遠冬牧場自然環(huán)境獨特而封閉,四面環(huán)山,降雪較少,氣候較溫暖,適合牧民和牲畜過冬。</h3><h3>阿合牙孜溝遠冬牧場有昭蘇縣4000多戶牧民、約50萬頭牲畜在此越冬;特克斯縣包扎德爾遠冬牧場有特克斯縣和尼勒克縣的1900多戶牧民和約28萬頭牲畜在此越冬,這些冬草場是自治州重要的畜牧業(yè)生產(chǎn)基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