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特塞拉島的名字Terceira在葡語里面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它在亞速爾群島里面是在Sao Maria島和Sao Miguel島之后被發(fā)現(xiàn)的第三個島嶼。</h3><h3><br></h3><h3>島長29公里、寬17.5公里,面積396.75平方公里,人口五萬多人。它在15世紀20年代剛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名字叫Jesus Christ島(耶穌基督島),后來才改成現(xiàn)在的名字。</h3> <h3>在特塞拉島的第一個早晨。</h3> <h3>這個酒店的餐廳面臨大海,位置遠好過圣米格爾的那家酒店。</h3> <h3>早餐的品種也更加豐富。</h3> <h3>特塞拉島上最著名的城市是Angra do Heroísmo(英雄港),面積有239.00平方公里,人口三萬多。</h3><h3><br></h3><h3>這座小城建立于15世紀下半葉。</h3><h3><br></h3><h3>1809年,現(xiàn)代葡萄牙文學的建立者之一阿爾梅達·加勒特(Almeida Garrett),為了逃避蘇爾特軍隊發(fā)動的“法國入侵”戰(zhàn)爭,全家搬到了這兒。當時這兒的天主教教區(qū)主教和身為神職人員的叔叔成了他的老師,來自巴西的穆拉托人保姆羅莎·德·利馬經(jīng)常給他講一些民間故事和傳說,這對他之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h3><h3><br></h3><h3>1830年到1833年英雄港也是當時的葡萄牙女王瑪利亞二世的避難地。</h3><h3><br></h3><h3>1983年英雄港以及附近的巴西山(Monte Brasil)共同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 <h3>市中心擁擠,喧嘩,在皮庫島安靜地過了幾天以后,一下來到這么熱鬧的地方,我們的感覺有那么一點點不適應。</h3> <h3>停滿了汽車的小路,兩旁古老的建筑,以及用瓷磚鑲嵌的街道,讓我們仿佛又回到了葡萄牙大陸那些古城。</h3> <h3>在亞速爾的前三個島,停車都是免費的。在特塞爾島,每一個地方停車都要收費,這是停車收費機。</h3> <h3>我和兒子身后的塑像是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h3><h3><br></h3><h3>1499年達伽馬帶領著遠洋船隊自印度返航里斯本,途中他的弟弟(Paulo da Gama)生了重病,船隊不得不??吭谔厝瓖u,最終達伽馬的弟弟還是沒有逃脫了病魔,弟弟的去世讓達伽馬悲痛欲絕,他在特塞拉島停留了三個月以上。</h3> <h3>這是英雄港的城市之門(Portas da Cidade)。</h3> <h3>位于城市最南端的英雄港海灣,環(huán)繞著這座美麗的中世紀古城和曾經(jīng)的火山口--巴西山(Monte Brasil)。</h3> <h3>Misericordia教堂,1492年建立的時候,是亞速爾群島第一所醫(yī)院。直到19世紀醫(yī)院搬離,這兒才成為了教堂。</h3><h3><br></h3><h3>教堂的兩座并列的塔樓分別代表了兩個先后參與興建的組織。左邊的代表圣神兄弟會(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pirit ),右邊的代表耶穌慈悲兄弟會(Holy Christ of Mercies)。</h3><h3><br></h3><h3>和我們?nèi)サ钠渌齻€島不同,特塞拉島上的教堂大多顏色艷麗,它們成為了城市風景線上的點點亮色。</h3> <h3>和我們經(jīng)過的前三個島上簡樸的教堂相比,這兒已經(jīng)算得上是富麗堂皇了。</h3> <h3>教堂大門上的這個徽章,是葡萄牙國徽的主要組成部分。</h3><h3><br></h3><h3>盾徽中的7座金色城堡是為慶祝葡萄牙和卡斯蒂爾王族聯(lián)姻而于1252年增添的。中間的白色盾徽里面有五枚小型藍盾組成的“贖罪十字”鑲嵌于其中,它們分別代表1139年在阿方索·亨瑞克斯領導下,在奧利蓋戰(zhàn)役中打敗摩爾人的5位國王。每個藍色小盾上都有5個白色圓斑,表示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的5處傷口,這是基督的殉難像,同時也暗示當年阿方索正是以耶穌的名義在圣靈的幫助下?lián)魯×四柸?。圓斑的總數(shù)為25個,加上5枚藍色盾徽而得30,這正是猶大出賣耶穌換取的銀幣的總數(shù)。</h3> <h3>葡萄牙國徽。</h3> <h3>和教堂的執(zhí)事聊了一會。我們問他,如果要好好看看英雄港,大約需要多少時間,他回答說起碼3天,可惜我們行色匆匆,沒有這么長的時間,熱心的他給我們指路,告訴我們有哪些地方值得重點去看。</h3> <h3>街邊小店里面的旅游紀念品。</h3> <h3>看到這個標志,就知道我們來到了眼鏡店。</h3> <h3>小城的市政廣場位于兩條主干道的交接處,這座名為 Old Square的廣場是整個葡萄牙最早的開放式廣場之一。</h3><h3><br></h3><h3>這座廣場非常漂亮,地面鑲嵌著白色的石灰石和黑色的玄武巖,典型的葡式格調(diào)。</h3> <h3>圣誕節(jié)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天,但是廣場上的節(jié)日氣氛依然濃厚。</h3> <h3>廣場一旁的市政廳。</h3> <h3>英雄港的街道多是順坡而建,恍惚間,我以為又回到了里斯本。</h3> <h3>走這種道路有時候是很吃力的,好在兒子一直沒有放棄。</h3> <h3>英雄港大教堂(Cathedral of Angra do Heroísmo)。完成于16世紀的這座教堂是整個亞速爾群島最大的教堂,也是亞速爾群島的主教(Bishop)的駐錫地。</h3><h3><br></h3><h3>早在1534年當時的教皇保羅三世(Pope Paul III)就批準了亞速爾群島主教的設立,但是這座大教堂的落成,前后卻花費了30年的時間。</h3> <h3>中世紀建立的大教堂都有一個特點--大教堂的正門朝向東方--耶路撒冷的方向。但這座大教堂因為土地空間狹小,最后正門的方向不得不朝向北方。</h3> <h3>大教堂的左前方矗立的雕像是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他是訪問亞速爾群島的第一位教皇。</h3> <h3><br></h3> <h3>教堂入口上方巨大的管風琴。</h3> <h3>特塞拉總督府(Palácio dos Capit?es Generais)。 </h3><h3><br></h3><h3>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是1570年由當時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一世(King D. Sebasti?o)下令建造的。 當時包括一個教堂和一所神學院。</h3><h3><br></h3><h3>在后來歷史的演進中,這個地方曾經(jīng)作為貴族和皇家的寓所。</h3><h3><br></h3><h3>1766年以后這兒成為亞速爾群島總督府。</h3><h3><br></h3><h3>亞速爾群島雖然隸屬于葡萄牙已經(jīng)好幾百年了,一直到1766年蓬巴爾侯爵(Marquess de Pomb)才任命了一名管轄整個群島的總督駐在特塞拉島的英雄港,以遏制地方官員的種種惡劣行徑。1832年建立新政體,將群島分為三個平等的行政區(qū),每個行政區(qū)都與葡萄牙本土行政區(qū)擁有相同的權利。這一劃分并沒有按照群島的地理劃分,而是隨意的將群島上三個主要城市劃分在不同的行政區(qū)內(nèi)。</h3><h3><br></h3><h3>英雄港(Angra do Heroísmo):包括Terceira、、Sao Jorge,Graciosa,首府是英雄港。</h3><h3><br></h3><h3>奧爾塔(Horta):包括Pico、Faial、Flores、首府是奧爾塔。</h3><h3><br></h3><h3></h3><h3>蓬塔德爾加達(Ponta Delgada):包括Sao Miguel、Santa Maria,首府是蓬塔德爾加達。</h3><h3><br></h3><h3>在這三個首府里,總督駐節(jié)蓬塔德爾加達,議會設在奧爾塔,而副總督則駐節(jié)英雄港。所以我們在英雄港參觀的嚴格說起來只是副總督府。但即使是副總督府,也保留了一半空間給總督來此辦公用。我們參觀的就是總督的那部分。副總督部分不對外開放。</h3> <h3>總督府對外開放參觀,那天我們?nèi)サ臅r候,還有一隊從法國去的中學生,由兩個老師領隊。</h3><h3><br></h3><h3>這是總督府的入口處。里面不允許拍照。這倒也好,正好讓我們安安靜靜地跟著解說員一個個房間看過去,這次參觀,讓我們對亞速爾的歷史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我們沒有想到,以前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的亞速爾群島,在葡萄牙乃至歐洲歷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篇章。</h3><h3><br></h3><h3>在歐洲大陸上,現(xiàn)在的葡萄牙已經(jīng)淪落為三流國家,它是歐洲經(jīng)濟最差的金豬四國之一(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但在400多年前,金豬里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卻是世界舞臺上相生相殺的兩大強國。</h3><h3><br></h3><h3>從最初的歷史來說,葡萄牙原來是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亞制下的一個公國,1139年葡萄牙王國正式成立。16世紀前,葡萄牙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頭號海上強國,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br></h3><h3><br></h3><h3>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率軍遠征,不幸在北非戰(zhàn)死。在葡國皇室絕嗣的情況下,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于1580年宣布自己為新一任葡萄牙國王,理由是他的母親是前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女兒。</h3> <h3></h3><h3>在遭到葡萄牙貴族反對的情況下,菲利普二世率軍攻入葡萄牙。很快葡萄牙大陸全部淪陷,但是西班牙人沒有想到的是,距離伊比利亞半島千里的亞速爾居民卻誓死不做亡國奴,拼死反抗西班牙的入侵。</h3><h3><br></h3><h3></h3><h3>1581年西班牙兩次入侵特塞拉島都遭到慘敗。</h3><h3><br></h3><h3></h3><h3>1582年經(jīng)過了兩次在圣米格爾島附近的蓬塔德爾加達海戰(zhàn),西班牙才占領了亞速爾群島大部分島嶼,但是,說到這個地方,那個漂亮的女講解員非常自豪地對我們說,那個時候,特塞拉島上的居民卻依然在殊死抵抗。一直到1583年西葡戰(zhàn)爭結束,西班牙才徹底占領了亞速爾群島。</h3><h3><br></h3><h3></h3><h3>1668年,葡萄牙王政復古戰(zhàn)爭結束,葡萄牙獨立,亞速爾群島重新回到獨立的葡萄牙的懷抱。</h3><h3><br></h3><h3></h3><h3>1828年,自由者戰(zhàn)爭爆發(fā),又稱葡萄牙內(nèi)戰(zhàn),在亞速爾群島產(chǎn)生了廣泛的反響。1829年,特塞拉島決定擁護自由派的佩德羅四世和瑪麗亞二世,成為葡萄牙自由派的駐地,并且建立了一個攝政會議。后來佩德羅一世在特塞拉島組織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遠征軍,前往葡萄牙,最終成功奪取了王位。在戰(zhàn)爭期間,特塞拉島成了瑪利亞二世女王的避難之地。也正是因為這段歷史,瑪利亞二世給了特塞拉島的這個城市英雄港的稱號。</h3> <h3></h3><h3>總督府里陳列的是歷史沿革多年來的家具擺設和歷朝葡萄牙王室成員的肖像。</h3><h3><br></h3><h3>這個掛在總督府的巨大的亞速爾群島的區(qū)徽,是樓內(nèi)唯一允許拍照的地方,徽章上的九顆星代表亞速爾群島的九個島嶼。<br></h3> <h3>參觀快結束的時候,LG好奇地問講解員一個困擾我們許久的一個問題:世界上從西班牙的巴斯克族到印度的錫克族,從中國的臺灣到加拿大的魁北克,都有人在鬧獨立運動,為什么遠離葡萄牙本土幾千公里的亞速爾群島卻沒有人號召獨立呢?</h3><h3><br></h3><h3>講解員對我們說,我們雖然在亞速爾生活,但我們就是葡萄牙人啊。幾百年前我們的祖先來到這兒的時候,當?shù)貨]有土著居民,對于我們祖先來說,他們不是移居(Emmigrate),他們只是來此定居(Settle)。</h3><h3><br></h3><h3>真的沒想到,亞速爾人對葡萄牙的認同感如此之強。她在講解葡萄牙歷史的時候,總是說我們的國王,我們的王后,開始我還狐疑,亞速爾歷史上沒有出現(xiàn)過王國啊,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她心里,葡萄牙就是他們的,即使遠隔千里。從亞速爾人面對西班牙人的反抗戰(zhàn)爭就能看出,很多情況下,他們比葡萄牙大陸的人還要熱愛葡萄牙。</h3> <h3>特塞拉公爵花園(Jardim Duque da Terceira),占地17.5平方公里,建于1888年。</h3><h3><br></h3><h3>花園是為了紀念葡萄牙自由戰(zhàn)爭時期的英雄特塞拉公爵António José Severim de Noronha而得名。</h3> <h3>花園里朵朵艷麗的扶桑花艷麗開放。</h3> <h3>如此巨大的扶?;ǖ臉涓?,想必至少有幾百年了吧。</h3> <h3>我們冒著淅瀝瀝的小雨,在園里逛了一圈。</h3> <h3>英雄港博物館(Angra do Heroi?smo Museum),成立于1949年,它坐落在18世紀的一所教堂Convent of San Francisco的原址上。</h3> <h3>沒有想到小小的英雄港,居然有這么一個藏品豐富的博物館。</h3> <h3></h3><h3><br></h3><h3><br></h3> <h3>又見熟悉的盾徽。</h3> <h3>館內(nèi)藏品涵蓋軍事,宗教,繪畫,雕塑,家具,服裝,運輸,陶瓷,樂器,玩具,照片,等等。。</h3> <h3>巨大的亞速爾古地圖。</h3> <h3>這個廳主要講述計算機的發(fā)展史。</h3> <h3>在皮庫島的三天,大部分餐館都不營業(yè),于是來到特塞拉島以后,父子倆強烈要求彌補。</h3><h3><br></h3><h3>這天中午我們來到英雄港市中心的一家牛排館。</h3><h3><br></h3> <h3>墻上掛滿精致的磁盤。</h3> <h3>特塞拉的特色菜--碳烤章魚</h3> <h3>LG的最愛--伊比利亞血腸</h3> <h3>餐館老板在我們桌邊現(xiàn)場烹制。</h3> <h3>兒子的最愛--葡式牛排。和北美牛排相比,葡式牛排煎的更加鮮嫩,整個牛排浸在濃郁的散發(fā)出奶香味的鹵汁里,上面再放上一只七八分熟的煎蛋,難怪兒子喜歡。</h3> <h3>吃完中飯,我們一路往上走去。</h3> <h3>巴洛克風格的教堂(Church of Nossa Senhora da Conceic?a?o),建于1553年。</h3> <h3>虔誠的祈禱者。</h3> <h3>活潑好動,話語不斷的兒子,讓我們忘記了爬坡的勞累。</h3> <h3>走累里,拐進街角的咖啡館,來一杯Espresso吧。</h3> <h3>濃霧中我們來到矗立于英雄港小山頂上的佩德羅紀念碑(Alto da Memória)。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葡萄牙憲政戰(zhàn)爭中的國王佩德羅四世。</h3> <h3>在葡萄牙將近800年的歷史中,共有34位國王,2女王。這34位國王里面,有五位國王都叫佩德羅。其中和心愛的情人面對面躺在阿爾科巴薩修道院的是佩德羅一世(參看我的葡萄牙游記第一篇),這位佩德羅和他的愛人堪稱是葡萄牙的羅密歐和朱麗葉。</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c27apjt"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的葡萄牙游記第一篇</a></h3><h3></h3> <h3>阿爾科巴薩修道院大廳里,佩德羅一世和他的愛人伊奈斯相對而視600余年的石棺。</h3> <h3>而英雄港的這座紀念碑紀念的則是葡萄牙歷史上又一個非常特別的佩德羅--佩德羅四世(Pedro IV)。</h3> <h3>佩德羅四世的肖像。</h3><h3><br></h3><h3>他既是葡萄牙國王,同時也曾經(jīng)是巴西第一位開國皇帝。</h3><h3><br></h3><h3>1798年10月12日,佩德羅誕生在里斯本的克魯茲宮。1801年,年僅3歲的佩德羅受封親王,被正式列為葡萄牙王國未來的繼承人。那時候的葡萄牙早已經(jīng)是江河日下的沒落帝國。1807年本土全境被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攻陷。葡萄牙王室被迫踏上流亡之路,逃往他們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巴西,并改國名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lián)合王國”。10歲的佩德羅王子,也在流亡隊伍中。</h3><h3><br></h3><h3>1812年葡萄牙借英國之力復國,然而整個政權核心卻一直留在巴西的里約熱內(nèi)盧。1820年,葡萄牙爆發(fā)革命,革命者要求國王回國,制憲主政。但佩德羅的父親若昂國王覺得,這一回去肯定要受挾制,王權會被憲法約束。因此遲遲不敢回國。</h3><h3><br></h3><h3></h3><h3>不久巴西也了爆發(fā)革命,若昂完全控制不了局勢,最后還是佩德羅與叛軍斡旋,雙方暫時和解。1821年,老國王不情不愿地返回葡萄牙,將巴西丟給了年輕的太子。后來葡萄牙議會認為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核心,于是強令佩德羅回國,可惜巴西人民卻聯(lián)名上書,強烈挽留佩德羅。最后葡萄牙王室的當然繼承人,居然在巴西登基稱帝,稱為巴西帝國的佩德羅一世皇帝。</h3><h3><br></h3><h3><br></h3> <h3>瑪利亞二世肖像。</h3> <h3>稱帝以后,佩德羅代表巴西和自己的父親談判,最后迫使葡萄牙王室不得不承認巴西的獨立。</h3><h3><br></h3><h3>佩德羅多才多藝,據(jù)說巴西帝國的國旗也是他設計的。<br></h3><h3><br></h3><h3>到了1826年3月,若昂去世,身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的佩德羅成為葡萄牙國王,在葡國君主譜系上又被稱為“佩德羅四世”。2個月后他主動辭去葡萄牙王位,由他年幼的女兒瑪利亞二世(Maria II)繼承。他讓弟弟米格爾與女兒結婚(這種亂倫婚姻在歐洲王室貴族圈子里并不稀奇),并任攝政王。但米格爾卻篡位自立,導致從巴西回國的瑪利亞二世不得不滯留在特塞拉島。葡萄牙不要佩德羅,而巴西當?shù)厝艘舶阉斨瞧咸蜒涝诎臀鞯拇匀耍愕盟锿獠皇侨?。最后他不得不把皇位傳給兒子佩德羅二世,自己離開了巴西。</h3><h3><br></h3><h3>一般情況下,這樣退位的國王就從此走下歷史的舞臺了,可是佩德羅堅決要替女兒討回公道。1832年,佩德羅集結起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在忠于他女兒的葡屬亞速爾群島集結,并于7月從葡萄牙北部港口波爾圖發(fā)動了進攻,最后終于一舉為女兒奪回了葡萄牙,扶持女兒登上里女王的寶座。1834年戰(zhàn)爭結束后,36歲的佩德羅感染肺結核病死在自己出生的克魯茲宮。</h3><h3><br></h3><h3>雖然巴西帝國早已變成了巴西共和國,但佩德羅一世在巴西人眼中,仍然是開國君主。1972年,他的遺體被運回巴西,安葬在圣保羅州的獨立紀念碑下,以銘記他為巴西所做的一切。</h3><h3><br></h3><h3>而他在特塞拉島風云際會,腥風血雨的那些日日夜夜,也被這兒的人民永遠記在了歷史的回憶中。</h3> <h3>駕車離開市中心的時候,路遇這組斗牛雕塑,我想,大概特塞拉島也是有斗?;顒拥摹V皇遣恢浪亩放鲈谑裁吹胤健?lt;/h3> <h3>不知不覺,天色漸暗。出行在外,時間總是流逝得比在家快。</h3> <h3>回到酒店,發(fā)覺餐廳里面依然還是自助餐,大家實在沒有胃口,于是在附近找餐館。</h3><h3><br></h3><h3>發(fā)現(xiàn)離開酒店車程只有5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餐館,只是這名字怎么看,怎么像大排檔--Q.B. - Food Court,但在Tripadvisor上評分居然高達4.7.</h3> <h3>沒想到這家餐館真的成了我們在整個亞速爾群島品嘗過的最好的餐館。</h3> <h3>無比新鮮的海鮮大雜燴。</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從來沒有想到鴨肉可以焗得好像6,7分熟的牛排。</p></h3> <h3>一直覺得對于美食的期待是旅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北美旅行就有些差強人意,大概這是后工業(yè)社會的特點吧,所到之處,更多的是連鎖快餐,偶爾會找到一家不那么統(tǒng)一口味的獨立餐館。</h3><h3><br></h3><h3>而無論在伊比利亞半島,在布拉格,在布達佩斯。。亦或是在大洋當中的亞速爾群島,每一天到飯點的時候,我們總能帶著某種期待,走入街邊的某個小館,遇到某份驚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