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1月5日下午,我們回到了緬甸首都內(nèi)比都。
內(nèi)比都城市規(guī)劃分成賓館區(qū)、住宅區(qū)和政務(wù)區(qū)等不同區(qū)域,面積約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9倍多。從2006年遷都來此已有10余年了,整個區(qū)域仍然比較空曠。雖然說是很多市政設(shè)施和建筑物正在建設(shè),但我們一路所見,是大片大片的樹林,少見建造,更鮮有人氣。
我曾向?qū)в翁岢?,可否去看看總統(tǒng)、政府辦公處,導(dǎo)游說既遠又不能看?;貋硪徊橘Y料,果然如此。新政府建筑群分散在內(nèi)比都的一個山谷中,占地約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離最近的城鎮(zhèn)也有30公里。
</h3><h3><br></h3><h3></h3><h3></h3><h3></h3> <h3>我們住的酒店即是在內(nèi)比都的賓館區(qū),整個區(qū)域空空蕩蕩,行車數(shù)分鐘,才能看到另一家酒店。酒店內(nèi)也是如此,寬大的園區(qū),零零落落的幾棟房子。住客很少,以至于在我們晚上抵達酒店后,大堂才亮燈迎客。</h3> <h3><b><font color="#ed2308">1月6日</font></b></h3> <h3>一望無際的田野,透亮的視界,為看日出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清晨,我們在住宿樓外,在萬籟俱寂的空曠中,迎接冉冉而升的太陽。</h3> <h3>團友們的合影</h3> <h3>早上從內(nèi)比都出發(fā),前往仰光。</h3> <h3>途中一個休息站。</h3><h3>我喜歡在休息站看看、拍拍,是因為這些地方比較真實、全面反映了當(dāng)?shù)氐拿裆?、?xí)俗,少有虛假、做作。</h3> <h3>休息站區(qū)域主要是商店和吃食店。這是其中的一家。</h3> <h3>緬甸人也很會裝飾,5個紅色的鉛桶,在綠葉襯托下,成了顯眼的飾物。</h3> <h3>店堂內(nèi),一位年邁的僧侶端坐著椅子上,接受一個年輕人的跪拜。</h3> <h3>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車程,大巴進入了仰光。</h3><h3>仰光邊區(qū)的街景:</h3> <h3>仰光的街景</h3> <h3>昂山素季現(xiàn)時的官邸。也是她當(dāng)年被長期軟禁之地。</h3> <h3>瑞德貢大金塔,是仰光市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緬甸的象征。
相傳588年佛教從印度傳入緬甸后,由緬甸國王奧加拉巴開始修建。初建時塔高僅有20米,經(jīng)歷代緬王朝將其逐步加高后,現(xiàn)塔高為110米。塔身全貼純金箔,塔頂用黃金鑄成,鑲有各色寶石,并懸有千余枚金鈴,風(fēng)吹鈴動,聲傳四方。整座塔所用黃金重達8噸,另有1噸的珠寶飾品。</h3><h3>金碧輝煌的緬甸瑞德貢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shù)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h3> <h3>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我們?nèi)サ臅r候,大金塔正在維護之中。</h3> <h3>在主塔大金塔的周圍,還有另外4座中塔和64座小塔;大小金塔巍然聳立,一片祥瑞輝煌。
</h3><h3><br></h3> <h3>除了這些大小金塔,四周還有幾十座廳、亭、殿、堂,以及信徒的祈禱室等。</h3> <h3>大金塔廣場內(nèi)金光燦燦的塔林,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眾佛門建筑,到處可見的頂禮膜拜的信徒,凸顯了佛國之象征,佛塔之豪華,佛民之虔誠,讓人感慨不已!</h3> <h3>團友的留影。</h3> <h3>緬甸蓬萊仙島水中佛寺,又稱丁茵水中佛塔 ,始建于1200年,坐落仰光河中一個小島上。</h3> <h3>去島上參拜,需由小船擺渡前往。</h3> <h3>團友在河邊留影。</h3> <h3>擺渡船駛向小島,佛寺的主要建筑即在眼前。左側(cè)的臺階處為小島的碼頭。</h3> <h3>制作精美、金色輝煌的佛塔頂在空中傲然矗立。</h3> <h3>寺院內(nèi)的牌樓和雕塑。</h3> <h3>延伸至江中的長廊。</h3> <h3>殿中供奉的佛像。</h3> <h3>團友們對這面大鑼情有獨鐘,紛紛與之合影留念。</h3> <h3>參拜完畢,搭船返回。</h3><h3>匯聚在渡船里的赤腳大仙們,來了個集體拗造型。</h3> <h3>回到陸上,進了附近一家水果店,品嘗椰子。</h3><h3>這位團友自告奮勇,擔(dān)當(dāng)了緬椰的代言人。</h3> <h3>椰子很新鮮,汁多,但不是很甜。</h3> <h3>吸完椰汁,店員劈開椰殼,取出里面的果肉,讓我們“深加工”。果肉雖然有股清香味,但它如同榨過汁的甘蔗,少汁多渣,不太好吃。</h3> <h3>披著晚霞,前往仰光唐人街。</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959999084472656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仰光的唐人街集中在市中心“廣東大道”附近的大街小巷,約有來自中國各地的15萬華人和華僑居住在這里。</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959999084472656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按照導(dǎo)游的介紹,唐人街是個“臟亂臭”的地方。然而我們所見,尚不至于此。導(dǎo)游的新解釋是“城管剛剛整頓過”。</span></h3> <h3>唐人街的媽祖廟慶福宮,于1861年起建、1863年完工。1903年由原本木造的廟堂擴建為磚造廟堂。慶福宮主要信眾為福建裔華人,除此之外亦有部分客家裔、廣東裔。
</h3><h3><br></h3> <h3>觀音古廟位于仰光唐人街廣東大道。初建于1824年,后遭火災(zāi)成為灰燼,1864年重建,最后一次大修在2002年。
觀音古廟由第一代廣東籍華人移民所建,供奉從故土請去的觀音娘娘。古廟為仰光的廣東籍人士燒香拜佛、祭奠的場所,也是仰光廣東籍人士聯(lián)誼聚集之地,因此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廣東廟。
</h3><h3><br></h3> <h3>晚餐在皇家湖邊上的一家豪華餐廳內(nèi)進行。</h3><h3>這座以前被稱為卡拉維皇宮的餐廳,曾是古代緬甸皇帝御用的水上餐廳??ɡS皇宮設(shè)計別具匠心,其造型為兩只傳說中的神鳥——妙聲鳥,背馱一座寶塔,浮游在皇家湖上。這座象征安樂、吉祥的建筑物,是仰光的標(biāo)志性景點之一。</h3> <h3>餐廳外景(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夜幕下的卡拉維宮,在燈光照射下,金光璀璨。</h3> <h3>正在留影的游人。</h3> <h3>餐廳門口,有身著古裝的衛(wèi)士把守;</h3> <h3>團友與衛(wèi)士合影。</h3> <h3>大堂前的宮女笑盈盈地歡迎前來晚餐的客人。</h3> <h3>餐廳內(nèi)景和裝飾。</h3> <h3>晚餐是自助餐,有緬、中兩種菜肴,菜品不甚豐富且口味也一般。還有西式蛋糕類點心。</h3><h3>餐廳舞臺上有緬甸歌舞表演助興。</h3><h3>這樣一頓帶有緬甸特色的晚餐,收費200元人民幣。與我們大巴駕駛員月收入700元人民幣相比,我們的緬餐可算得上是“豪宴”了。</h3> <h3><b><font color="#ed2308">1月7日</font></b></h3> <h3>去購物店,是緬甸行程中的必有項目。</h3> <h3>購物店內(nèi)的商品宣傳欄。</h3> <h3>商店里的銷售員還算禮貌,沒有強賣的架勢,還會和我們啦啦家常,說說她們的身世和生活。</h3> <h3>店里的楊總,天南地北地發(fā)表了一通演說,最后回歸主題,請放心購物。</h3> <h3>團友們在會場內(nèi)接受宣導(dǎo)。</h3> <h3>結(jié)束了近2個小時的購物活動,繼續(xù)在仰光參訪。</h3> <h3>喬達基臥佛寺,與其他寺院的磚木、巖石架構(gòu)不同,其基本結(jié)構(gòu)為金屬材料架構(gòu)。寺院內(nèi)的臥佛是緬甸最大臥佛,長20米,高5.4米,是參訪的重點。</h3> <h3>臥佛一雙大腳腳底有108個圖案,其中59個圖案是人的世界,21個是動物的世界,28個是神的世界。每個圖案表現(xiàn)了一種六道輪回中的形象;這108個圖案代表佛已超脫這些層次、象征天地萬物盡在其腳下。<br></h3><h3>下張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寺前的長廊。</h3> <h3>我們?nèi)r,佛像正在修繕。</h3> <h3>信徒供奉的善物由傳送小車沿索道運送到臥佛身旁:</h3> <h3>仰光的市景,也是瀏覽的必有內(nèi)容。</h3> <h3>仰光中央火車站,是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建筑,已有100多年歷史。建筑風(fēng)格兼具歐式與緬式。</h3><h3>車站雖然已是100歲多高齡,但依然兢兢業(yè)業(yè)服務(wù)于人民。</h3> <h3>車站大廳</h3> <h3>大廳內(nèi)有兩處售票點,分別售賣長途和短途的車票。</h3> <h3>從大廳進入候車室,雖有人員駐守,卻也不驗車票,自由進出。</h3> <h3>候車廳內(nèi),雖然簡陋,但是干凈整潔。</h3> <h3>團友的留影。</h3> <h3></h3><h3>班都拉廣場,為紀(jì)念抗擊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而得名。</h3><h3>廣場中央的獨立紀(jì)念碑,為1948年緬甸獨立后建造。</h3><h3></h3> <h3>廣場周邊,多有歐式建筑。</h3> <h3>仰光市政廳,建于1936年,建筑融合了歐洲建筑和緬甸建筑之風(fēng)格。其主體部分為歐洲模式,而頂部的則是緬甸型式。</h3> <h3>仰光前最高法院。為仰光地區(qū)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幢建筑。</h3> <h3>市政廳對面的一座教堂。</h3> <h3>其他歐式風(fēng)格建筑。</h3> <h3>在班杜拉廣場周邊諸多歐式建筑中,矗立著一座高47米,塔身鍍金、底座呈八角形的緬甸佛塔:蘇蕾塔。這座塔建造年代要早于仰光大金塔,以供奉蘇蕾神——仰光大金塔所在的圣山圣丁固達拉山的保護神——而聞名。</h3> <h3></h3><h3><br></h3><h3></h3> <h3>廣場附近的大街兩旁的建筑,是我們在緬甸所見的最好的建筑群了。</h3> <h3>仰光城里的居民樓。</h3> <h3>郊外的平民樓和貧民窟。</h3><h3>(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h3><h3>波德通佛塔建于2000多年前。據(jù)傳,當(dāng)年從印度護送圣物到此的千佛也陪葬在這,故又名“千佛塔”。塔為中空塔,內(nèi)部在1949年重建,屋內(nèi)的墻壁和天花板上都貼滿了金箔,因此又有“黃金屋”之稱。</h3><h3></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959999084472656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黃金屋中的壁龕內(nèi)供奉佛祖遺物:佛發(fā)一根,舍利子兩顆。</span><br></h3><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959999084472656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span></h3> <h3>在緬甸的最后一餐安排在皇家湖近處的一家園林餐廳內(nèi)。樹林叢中,大棚下面,放上餐桌,便是我們就餐之席。雖然簡陋,但親近自然,滿目生機,沐浴清新,別有一番風(fēng)味和情趣。</h3> <h3>餐后要趕去機場,只能和知名的皇家湖匆匆一瞥。</h3><h3>皇家湖是一個建于英國殖民時代的人工湖泊。周長約5公里,水深50-115厘米,面積60.7公頃。</h3><h3>皇家湖為綠蔭環(huán)抱,供游人步行的木棧道繞湖一周;湖邊還可觀賞到仰光大金塔、卡拉威宮等名勝。佛光、微波、綠林渾然一體,成為游人和當(dāng)?shù)厥忻裥蓍e、游覽的一個好去處。</h3> <h3>團友們的全家福:</h3> <h3>離開緬甸之際,想起了珠寶店楊總說的幾段話:一是緬甸用在佛塔上的黃金,有1000噸之多;而我國2018年底的黃金儲備,也就是1852.5噸。二是,中國人到緬甸來,完成了一次穿越,回到了50年、或是70年前。</h3> <h3>下面這張照片,是現(xiàn)時緬甸社會的縮影。</h3><h3>緬甸,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有著純真、古樸的自然美景;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金塔,有著寺院內(nèi)佛塔前由信徒們捐獻的一箱一箱的錢財。然而,土地在荒蕪,人民在貧困,戰(zhàn)事也還在繼續(xù)......</h3><h3>緬甸,一個你去過便不會忘記的國家。</h3> <h3> 2019年2月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