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去往奈瓦沙湖途中體驗肯尼亞風(fēng)情</b></h3> <h3> 6月23日早餐后,我們從俱樂部去往奈瓦沙湖國家公園,單程約240公里。如果說從內(nèi)羅畢機場去往肯尼亞狩獵俱樂部還能看到一些城市風(fēng)貌,而今天的行程所見則是地道的鄉(xiāng)村風(fēng)貌。</h3><h3>途中,在一處休息點我們再次體驗了赤道南北的地磁特點。這次的實驗十分簡單,當(dāng)?shù)厝擞靡粋€缸子,下邊鉆一個小孔,水面上放一個火柴棍,就能分辨出赤道南北。休息點是一個出售木雕制品的大棚式商品店,用非洲黑木雕刻的各種動物栩栩如生。</h3><h3> 在一處賣水果的攤鋪,各種不曾見過的非洲水果引起了大家的新奇,紛紛拍照。更有幾位女士經(jīng)過一番簡單的交流后,與攤主——一個個收拾得整齊利索的黑人小妹或健壯的小帥哥留影。</h3><h3> 在另一處休息點,許多團友在上完廁所后,在欣賞或挑選非洲黑木制品。我則聽到高大的樹上有聲音很大的、聽起來讓人有點發(fā)悚的鳥叫聲,便好奇地來到樹下尋找。一位黑人小兄弟熱情地指引著,我看到了在離地20多米高的樹頂上筑巢的兩只黑鸛。不一會兒,黑鸛就飛走了,應(yīng)當(dāng)是又去啣筑巢的的材料去了。</h3><h3> 黑人兄弟又領(lǐng)著我來到一處茂密的樹藤下,指引著往上看,離地四五米高的藤架上有一群用爪子抓住樹枝,倒掛著休息的體型巨大的蝙蝠,皮毛是淡淡的土黃色,而兩只眼睛則象兩顆煮熟了的魚的眼睛突出在外,估計每只體重足有300克以上,拍照時這些白眼睛反著光。它們的體型與我在東南亞見到的黑色巨蝠差不多,據(jù)介紹它們的翼展可達(dá)40、50公分。</h3><h3> 黑人兄弟引領(lǐng)之后,示意要點小禮物,他怕我聽不明白,直接用簡單的中文說:“清涼油”。真是很不好意思,我隨身沒帶,他也就尷尬一笑而已。</h3><h3><br></h3> <h3> 還在去往奈瓦沙湖途中,導(dǎo)游通過對講機介紹說,奈瓦沙湖被稱為東非大裂谷里的明珠,是裂谷中部五湖里最美麗的一個。這里湖光山色無一不在,尤其鳥類多達(dá)400余種,比全英國的鳥類還多。該湖是裂谷中海拔最高的湖,湖里有成群的河馬、鵜鶘和魚鷹等,湖中島上有斑馬、羚羊等食草動物,天上翱翔的多種野生鳥類都十分吸引游客目光,因而這里有 “人間天堂”的美譽。據(jù)介紹,我國領(lǐng)導(dǎo)人江澤民、李鵬等訪問肯尼亞時都曾專程游覽過此地。</h3><h3> 小非還詳細(xì)介紹說,奈瓦沙湖位于內(nèi)羅畢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該湖由斷層陷落而成,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13公里,最深處20米,湖面海拔1900米。湖泊底部平坦,覆蓋著沉積物,湖的北部為生長著紙莎草的沼澤。湖泊水位和湖面面積呈周期性變化,1970年代中期湖面積達(dá)到210多平方公里。雖然湖泊無外流出水口,但湖水是肯尼亞國唯一的淡水湖,這里盛產(chǎn)的鱸魚和非洲鯽魚十分受食客們的歡迎,因此這里有商業(yè)捕魚和垂釣活動。</h3><h3> 接近奈瓦沙湖國家公園時,途中的公路兩側(cè),不時能見到成群的狒狒在公路邊檢拾吃的東西。在一條正在修筑的土路旁邊的一片開闊的草原上,有兩頭體型巨大的白犀牛特別惹眼,在大家的要求下司機停了車,我們紛紛下車拍照。一兩分鐘后,就有修路的黑人兄弟要求我們上車。途中,我們還不時看到草原上、樹叢中的長頸鹿和野牛等大型食草動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奈瓦沙湖酒店客房見到上岸的河馬</b></h3> <h3> 中午,我們到達(dá)了入住的酒店,即奈瓦沙湖酒店,正式的名稱為:Lake Naivasha sopa lodge,因此有人叫它“奈瓦沙索帕山林小屋”或叫它“奈瓦沙索帕度假旅館”。酒店鄰湖,去往房間或去餐廳用餐的途中是大片花園草地和自然的低矮樹叢,有長頸鹿和水羚羊等多種動物在自由覓食。</h3><h3> 入住酒店時,小非特別告訴了酒店的規(guī)定,客人晚間出門一定要告之前臺,酒店將派出工作人員帶電筒和防護棍陪同,以防河馬的襲擊。原來是,酒店建在奈瓦沙湖畔,夜間時常有河馬上岸吃草。</h3> <h3> 酒店曾發(fā)生過十分慘痛的事件,一次一位中國媽媽陪同在英國讀研的女兒入住這家酒店。傍晚時分,女兒看到草地上有一頭小河馬很可愛,就去給小河馬照相,那知道河馬媽媽就在近處的樹叢中吃草,它看到有人靠近河馬寶寶,一下沖了出來,張著大嘴撕咬這位女子,當(dāng)工作人員趕到驅(qū)走河馬時,女子已經(jīng)被咬死。為此,酒店做出了嚴(yán)格的規(guī)定,夜間客人無論出入什么地方,都要告之前臺派人跟隨。</h3><h3> 讓人感到十分痛心和無奈的是,這樣的悲劇又發(fā)生了。在我整理此篇游記時,2018年8月11日,入住這家酒店的兩名中國游客(有報道說是兩名臺灣人),白天在奈瓦沙湖湖邊下到水里拍照河馬時,被河馬咬死一人咬傷一人。為此,中國駐肯尼亞使館再次發(fā)出旅游警示,一定要遵守規(guī)定,不能擅自為之。</h3> <h3> 酒店房間為別墅式,成弧形一順排開,共有20余棟,一邊是臨近奈瓦沙湖,中間有大片草地。每棟別墅有兩層,左右各一個套間,一棟共四個套間,也就是說酒店能容納200名以內(nèi)的客人。我和夫人住在靠近西邊也就是離湖非常近的樓下套間。</h3><h3><br></h3> <h3> 在這家酒店我們住了兩晚,第一晚有團友見到了河馬,并拍到了照片。 第二天晚上,在酒店用過餐后回到房間已是九點過后,稍事清理后,我便來到窗戶前撩起窗簾往外張望,在草地的一盞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我看到一頭體型巨大的河馬正從湖邊上岸后緩緩地來到草地吃草,我趕緊拿起相機要開門到處邊陽臺間拍照,夫人害怕硬是拽住不讓出去,我一把推開了她,來到陽臺間,此時河馬已走到快要離開燈光的位置了,讓我沒有拍到最理想的照片,十分讓人懊惱。</h3><h3> 其實,我這不是膽大妄為,而是有安全系數(shù)的。因為一是我已經(jīng)把房間燈光關(guān)閉,處在黑暗之中,一般動物看不到;二是房間距離河馬所在地足有30米遠(yuǎn),我用的是長焦鏡頭,無須靠近。</h3><h3> 第二天早上,有工作人員在一棟別墅的臺階前提示客人,有一大片的河馬糞便,這就是晚上那頭河馬所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奈瓦沙湖被河馬追趕</b></h3> <h3> 在奈瓦沙湖住下并用過午餐后,下午我們乘坐小艇游湖。從酒店去到乘船的地方要經(jīng)過一段兩邊竹林和灌木叢十分茂盛的路段,路是被雨水沖刷出來的,溝溝坎坎,十分顛簸。</h3><h3> 經(jīng)過一路的“煎熬”,我們到達(dá)了登船的地點,是一處湖邊水灣,四條船已在等候。我們?nèi)匀皇前此妮v吉普車上人員搭配來乘坐,也就是最多六名團友一條船,由一名黑人小伙子駕駛,還有一名黑人保安小伙子隨行。</h3><h3> 在湖邊高大樹木的映襯下,小船顯得格外的精致,白色的船體,與皮膚烏黑發(fā)亮的黑人小伙子形成強烈對比。船出發(fā)了,白色的船與客人們穿著的鮮紅的救生衣,在蔚藍(lán)色的湖面上移動,的確是一幅美麗的風(fēng)景畫,有團友照下了這一畫面,的確讓人心曠神怡。</h3><h3> 來到湖中,我們首先看到一只全身潔白而大嘴粉紅的大鵜鶘站在湖中一處小小的陸地上,周邊是盛開的金黃的花叢,幾只黑色的鸕鶿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就像是在聽鵜鶘的訓(xùn)斥一樣。尤其它們注視著小船從不遠(yuǎn)的地方經(jīng)過,它們的頭一甩一甩的,更是逗人喜愛。小船所到之處,都要驚起蘆葦叢中或水中樹上的鳥兒飛起。</h3> <h3> 游奈瓦沙湖有兩個重點項目。一是看河馬,這也是我們此行第一個留下深刻印象的項目。河馬的活動是有規(guī)律和地域的,船在湖面上直朝河馬活動的區(qū)域駛?cè)?,在一片岸邊有高大樹木的水草叢中,黑人小伙子看到了河馬,我們的船隨即關(guān)閉馬達(dá),讓船緩緩靠近,團友們即在船上靜靜地觀看。不一會兒,四條船成弧形都集中在這片水面上,只聽到相機的咔嚓聲不斷。</h3><h3> 正當(dāng)大家靜靜地觀看河馬一會兒露出水面呼吸,一會兒頭部又沉入水下時,水面突然掀起了大浪花,兩頭河馬張著巨大的嘴巴正面撕咬著,這時相機的咔嚓聲更是連續(xù)不斷。就在大家聚精會神看河馬打斗時,一頭昂著巨大腦袋的河馬直沖著我們的小船游來,幾位黑人駕駛員即刻起動發(fā)動機,小船先退后,然后轉(zhuǎn)向急速離去。</h3><h3> 因我所在的船當(dāng)時靠得最近,河馬只差不到四五米的距離就沖到船邊了,船上的人無不驚恐,好在駕駛員動作麻利,船倒退得快。否則,小船被河馬一頭撞翻就危險了,這一幕一直被團友們記得。</h3><h3>二是看老鷹抓魚。為了讓游客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欣賞到這一幕,駕船的小伙子已備好了二三兩重一條的魚,來到停有老鷹的湖中枯樹附近,引起老鷹的注意,然后向空中扔去一條魚,這時老鷹會很快的從樹上急降下來飛到湖面抓起魚,而后飛回樹上吃,老鷹從樹上俯沖出動到抓魚的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一般很難拍到清晰度高的照片。</h3><h3> 這兩個項目結(jié)束后,就是在湖上沿湖中線路看水鳥,主要是鵜鶘、鸕鶿(也叫魚鷹,當(dāng)?shù)厝藙t叫魚狗)、鷺鳥等多種涉禽鳥。再就是看湖邊坡地上成群的羚羊、斑馬、水牛等,如果有望遠(yuǎn)鏡,則還可看到狐貍、疣豬等小型動物。湖邊山坡上還有一些建筑群,一般都是鄉(xiāng)村俱樂部之類的旅游設(shè)施。</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農(nóng)民與狒狒在玉米地里的對峙</b></h3> <h3> 在肯尼亞的第三天(6月24日),我們從奈瓦沙湖酒店去往納庫魯國家公園游覽。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出發(fā),酒店為每人都準(zhǔn)備了早餐盒,十分豐富。但沒有司機的,團友們即從各自餐盒內(nèi)拿出一些食物給司機,裝了滿滿一大盒。</h3><h3> 七點正,我們到達(dá)公園入口,正當(dāng)導(dǎo)游去辦理入園手續(xù)時,從山坡上躥下來一頭十分健壯的雄羚羊,金黃色的皮毛,一對高大的角聳立在頭頂上,跳躍著跨過公園欄柵又進入了公園內(nèi)。幾只羽毛十分亮麗的紫胸佛法僧鳥在草地上蹦蹦跳跳,一會兒就飛到樹上去了。這可是肯尼亞的國鳥,它的羽毛呈藍(lán)、綠色,胸口為紫紅色,鮮艷靚麗。此鳥也是博茨瓦納的國鳥。</h3><h3> 進入納庫魯國家公園,在去往狒狒山的途中,有一只只狒狒在路邊行走或?qū)ふ沂澄?。在公園的鐵絲網(wǎng)外,在一大片玉米地旁邊有一名身穿紅色衣服的青年,似乎在做著揮手的動作,又似乎在追逐著什么。此時導(dǎo)游小非告訴我們,這是男子在驅(qū)趕狒狒。現(xiàn)在已到玉米成熟的時期,狒狒十分喜歡吃玉米,因而時常到地里偷棒子。</h3> <h3> 肯尼亞為保護野生動物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人們不許獵殺野生動物,因而只能用驅(qū)趕的方式。而狒狒是很聰明的動物,時常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偷地里的玉米。更可恨的是,它們經(jīng)常采用相互配合的方式,一只狒狒去吸引守護人,其它的狒狒則進行著偷襲的辦法來摘玉米棒子。這些人類的近親們,還真有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本事。</h3><h3> 來到狒狒山上時,這里有公園內(nèi)的一處休息區(qū)和廁所,我們許多人都要去洗手間。導(dǎo)游告訴大家,一定要關(guān)好車窗,并要求大家一定不要在車外提著包袱,防止狒狒的襲擊。</h3><h3> 下到車外時,我們看到山頭上到處是狒狒,有一只只單獨活動的,有狒狒媽媽帶著小狒狒的。那些小狒狒躲藏在媽媽懷里,或張著兩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游客,當(dāng)狒狒媽媽行走時,它們就抓著媽媽的肚皮貼在媽媽身下。</h3><h3> 突然,聽到有女士的尖叫聲,原來她還沒有下車,一只雄狒狒突然闖進車內(nèi),搶走了她拿著的一只大蘋果,并迅速逃出了車外,一下就躥到了樹上。這時又有一只狒狒從樹上跳到了女士所在的車頂上,正準(zhǔn)備往車窗里鉆,此時有司機趕緊跑來趕跑了狒狒。真是防不勝防, 處處得小心??!不過也給我們的行程增添了樂趣。</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覽鳥的天堂納庫魯湖</b></h3> <h3> 納庫魯湖( Nakuru Lake)國家公園是位于肯尼亞中西部裂谷區(qū)的一個鹽水湖泊,距內(nèi)羅畢西北150公里處,占地200余平方公里,是肯尼亞57個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qū)之一,湖泊海拔1700多米。</h3><h3> 1960年,肯尼亞政府把納庫魯湖劃為鳥類保護區(qū),1968年擴建為國家公園。它是非洲第一個保護鳥類的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棲息地之一。納庫魯湖其水表面積在5-50平方公里之間變動不均。1950年代中期曾最后一次干涸,到了1961年大雨來臨,雨量充沛,致使湖面擴大了許多倍,現(xiàn)在的湖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h3><h3> 據(jù)介紹,公園大約有450多種禽鳥,被譽為“觀鳥天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烈鳥,約有200多萬只,占世界火烈鳥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原來,湖區(qū)處于火山帶,湖水鹽堿度較高,而且氣候溫和,湖面如鏡,水草豐茂,是鳥類的天堂樂園,尤其有適宜作為火烈鳥主食的浮游生物的生長環(huán)境。</h3><h3> 納庫魯湖因聚集了數(shù)量龐大的火烈鳥而獲得“世界上最艷麗湖泊”的美譽?;鹆银B又名小紅鸛,是一種非常美麗的鳥,在世界各大動物園都能見到,它高雅而端莊,無論在亭亭玉立之時,還是在徐徐踱步之中,總給人文靜輕盈的感覺。這種鳥的羽毛主要呈現(xiàn)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根部的羽毛光澤閃亮,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所以人們俗稱它“火烈鳥”。只要有一只火烈鳥飛上天空,就會有一大群緊緊跟隨,形成美麗而壯觀的景色。</h3><h3> 另據(jù)介紹,火烈鳥有兩種,粉色的吃水藻,白色的吃水里的微生物。它們那粉紅的色彩就是來自水藻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這種由藍(lán)色的湖水給火烈鳥提供充足的食物,而火烈鳥從食物中得到了美麗的顏色,并通過羽毛的色彩來點綴湖水,不能不說是大自然絢麗奇跡的輪迴。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h3><h3> 據(jù)導(dǎo)游說,納庫魯湖的火烈鳥這些年明顯減少了。這里曾是火烈鳥最多的湖泊,是介紹火烈鳥紀(jì)錄片的拍攝之地。但早些年,當(dāng)?shù)卣肓藘蓷l河水入湖,本意是想不讓湖水減少。但現(xiàn)在是湖水不斷抬升,使含鹽量濃度稀釋,以鹽水為生態(tài)基礎(chǔ)的藻類減少,這就使得火烈鳥的主要食物減少,因而近年來火烈鳥的數(shù)量減少了。</h3><h3> 當(dāng)天,我們遠(yuǎn)遠(yuǎn)地還能看到大群的火烈鳥在湖水中覓食,但與以往紀(jì)錄片里看到的遮天蔽日、似錦如霞、艷麗異常的場景相去甚遠(yuǎn)。我們下車來到湖邊,但沼澤地不能前行,而相機的倍數(shù)有限,拍不到清晰的照片,無不給我們留下絲絲遺憾。</h3><h3>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位于湖的南岸和東岸,為海拔1700米至2100米的草原或叢林地貌。公園不僅是鳥類尤其是火烈鳥的天堂,在湖周邊國家公園內(nèi)尋找動物的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珍貴的黑白犀牛,以及獅子、斑馬、湯姆森瞪羚、水羚、轉(zhuǎn)角牛羚、大象、野牛、狒狒、河馬、鬣狗、疣豬、黑斑羚、長頸鹿、角馬、黑臉猴等動物和皇冠鶴、白頭鷹、珍珠雞、秘書鳥、希氏鷓鴣鳥、草鷺、白鸛、禿鸛、凹嘴鸛、埃及野鴨等鳥類。</h3><h3></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認(rèn)識愛情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草原麥當(dāng)勞等動物,</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遇到防盜獵巡防員</b></h3> <h3> 在納庫魯公園,每當(dāng)看到一種新的動物時,導(dǎo)游就會通過對講機或微信群向大家介紹。</h3><h3> 當(dāng)草叢中出現(xiàn)一對羽毛黑白相間,而頭頂羽毛極其鮮艷的鳥兒時,小非介紹說,這種鳥叫皇冠鶴,又稱愛情鳥,它們與鴛鴦一樣,肯定是一對對的出現(xiàn),或是兩大兩幼一個家庭的出現(xiàn)?;使邡Q頭頂鮮艷的冠狀羽毛是其取名的標(biāo)志。它也叫緬鶴或灰緬鶴,是烏干達(dá)的國鳥。聽到介紹,我在想,人們都把美麗的鳥比作為愛情的象征,的確愛情是美好的,當(dāng)然不是只有美麗的外表才會有美麗的愛情。</h3><h3> 當(dāng)看到一大群黑斑羚羊時,小非俏皮地介紹說,黑斑羚被稱作草原上的麥當(dāng)勞。這是因為這些羚羊的屁股斑文就像是一個大寫的黑色的“M”,也許就是麥當(dāng)勞的LOGO設(shè)計師來過非洲草原,抄襲了這一圖案。當(dāng)然,在后來的觀察中,我看到斑羚有黑斑羚,還有沒有黑斑的,它們的屁股是一個白色的大寫的“M”。這種斑羚羊雄性的頭上長有一對長長的造型特別的犄角,十分漂亮。</h3><h3> 當(dāng)看到一頭獨自在食草的非洲水牛時,小非介紹說,非洲水牛一般都是成群活動,由一頭等級最高的母牛帶領(lǐng)。他還認(rèn)真地介紹說,在成群的非洲水牛中實行議會制,它們有一個議會,由多頭有地位的母牛任議員,研究決定到何處去吃草。</h3><h3> 果真如此嗎?這是動物學(xué)家研究的問題,但我們看到的是水牛多是成群的。小非介紹說,單獨的水牛都是體格十分健壯的公牛,否則孤家寡人是不容易抵擋獅子和豹子的攻擊的。小公牛到兩三歲成年時,就會被母親或外婆或姨們趕出牛群。公牛也有三四頭甚至五六頭一群的,這些牛要么是成長中的公牛,要么是年老的公牛,它們集中在一起目的就是團結(jié)起來抵擋食肉動物的襲擊。水牛的背上有一種鳥時刻不離開,不停地在它們的身上啄食小蟲子,叫黃嘴牛良鳥。</h3><h3> 當(dāng)我們看到遠(yuǎn)處的兩頭犀牛時,小非高興的告訴大家,運氣真好,這是現(xiàn)在非洲草原上難得見到的了。由于人們對犀牛角的愛慕,犀牛已面臨著滅頂之災(zāi)。尤其是黑犀牛,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少之又少,要想看到它幾乎比其他任何動物都難。</h3><h3> 黑犀牛是不合群的,所以人們看到的也是孤零零的一頭在草原的樹叢處。而白犀牛卻是其樂融融的成雙成對或一家三口在一起。黑白犀牛的主要分別是在嘴巴上,黑犀牛吃樹葉、樹皮,嘴巴成“V”型;而白犀牛吃草,嘴巴是半圓形,而且白犀牛體形稍大。在納庫魯能同時有黑白兩種犀牛生存,讓人驚嘆。</h3><h3> 在公園的游覽中,我們看到有兩名背著步槍的保安人員。當(dāng)我們的車與這兩名巡防員相遇時,黑人司機與他倆親切地交談著。小非介紹說,這些保安人員重點是為了保護犀牛和大象,他們一天24小時巡防,防止有盜獵者。</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弱肉強食、地位尊卑是動物界的自然規(guī)律</b></h3> <h3> 在保護區(qū)內(nèi)我們時常與一些歐洲游客會面,他們多是一人或兩人行動,也就是一輛車上只有一兩人,他們多是用望遠(yuǎn)鏡觀看動物,很少用長槍短炮拍照的。當(dāng)然也有例外,那是專業(yè)的攝影人員,其拍照的裝備比我們的要強大許多。</h3><h3> 食草動物是非洲大草原的主人。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公園的奇觀并不僅僅在于每年一次長途跋涉的巨大的牛羚和角馬群,還在于種類各異的食草動物的組合方式。雖然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xí)慣和食草選擇,但它們卻能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割草機”。</h3><h3> 各種食草動物組成的集體和所在地域,都有某個獅群和一群鬣狗的存在。這些食草者中不知道是誰那一天那一時刻就會成為了獅子們的口中大餐,之后又被鬣狗們吃掉那些殘羹剩肴,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另一個生命體的生存而滅失掉。這就是自然世界的生物鏈存在。肥沃的土地生長著各種草和樹木,供給食草動物們生存,而食草動物的存在,又構(gòu)成食肉動物(包括食腐動物)生存的基礎(chǔ),最終它們都以糞便的形式回歸土地,完成一個輪回。</h3><h3> 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這是上天的精心安排。然而,可悲的是人類這些高等的有著思想靈魂的動物們,卻在做著種族的弱肉強食的罪惡。非洲國家、南美國家的少數(shù)民族,甚至美國本土的印地安人不都曾是白種人趕盡殺絕的對象嗎?最近,在美國就有白人舉著“白人至上”的標(biāo)語游行。歷史上白人的隨意地殺人,只是他們現(xiàn)在不敢這樣明目張膽而已!</h3><h3> 難道當(dāng)今的國際社會不也依然是如此嗎?強大國家憑借其科技的高度發(fā)達(dá),雖然不是血淋淋地吃掉弱小的國家或民族的生命,但他們所做的就是這種勾當(dāng),用經(jīng)濟的政治的或武力的方式剝奪他們的生存權(quán),這就是弱肉強食。</h3><h3> 獅群是以一頭雄獅為王,統(tǒng)治者一群母獅和幼獅。而鬣狗則是雌性占有統(tǒng)治地位。據(jù)介紹,鬣狗在納庫魯湖公園有多個品種,但主要是花斑鬣狗。在這個狗群社會里,地位較低的雄性鬣狗必須臣服于地位較高的雌性。在沒有外界干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花斑鬣狗通常是以群體的形式群居在一起,即所謂的氏族,一般由一頭地位最高的或體型最大的母鬣狗擔(dān)當(dāng)首領(lǐng)。每一氏族成員不等,少則十余頭,多則可達(dá)數(shù)十頭。雌性鬣狗自出生后就一直留在本氏族,而雄性鬣狗長到兩三歲時就被逐出團體。</h3><h3> 原來,動物們的世界也如同人類的世界一樣,在種族之間存在著弱肉強食,而在同類之間則有地位尊卑的等級存在,或是女尊男卑或是男尊女卑,總之,有的生來就高貴,有的生來就低賤。而在雄性主導(dǎo)的族群中,爭奪交配權(quán)則是一個鐵的規(guī)律,雄者為王!</h3><h3> 這不也是人類社會的反映嗎?一些國家允許一夫多妻制,一些國家存在著實事上的妓女制度,弱小的窮光蛋們就不會有老婆,而有錢有地位的人就可以妻妾成群。</h3><h3> 當(dāng)然,人類的強者不僅是指體格,更多的是指金錢和社會地位,這就有了有人可以養(yǎng)一大群的二奶、三奶等,有人甘心情愿當(dāng)情人做小妾。報道出來的貪官們,不都是養(yǎng)著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的情人嗎?這就是金錢的罪惡和誘惑。</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龍人公司舉辦酒會紀(jì)念公司創(chuàng)建20周年</b></h3> <h3> 在6月24日晚龍人公司舉辦的酒會上,共有此階段正在肯尼亞旅行的四個團共65位團員參加,除我所在的254團外,還有國家煙草總公司一個團、一個國家機關(guān)退休干部攝影團等,多數(shù)為退休人員,其中有不少曾經(jīng)的司局級干部。</h3><h3> 龍人駐肯尼亞的張總在致辭中講到舉辦酒會有三層紀(jì)念,一是2018年是龍人成立整整20周年紀(jì)念;二是為紀(jì)念龍人成立20周年今年10月將舉辦攝影展賽,希望來到過肯尼亞的朋友們積極參與;三是宣傳肯尼亞的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肯尼亞的自然與人文風(fēng)光,發(fā)展肯尼亞旅游事業(yè),支持肯尼亞的經(jīng)濟發(fā)展。</h3><h3> 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國人出國旅游的越來越多,我似乎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即當(dāng)今在世界主要旅游國家,接待中國游客的都是華人(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取得了當(dāng)?shù)貒业膰?,他們在國?nèi)有公司,組織游客,在國外有公司負(fù)責(zé)接待和一切安排,這就是說,一些中國人(或稱之為華裔)通過同樣的一種方式,賺取中國人的錢,為所在國家交稅做貢獻。</h3><h3> 當(dāng)然,如果這些華人賺取的是合理的利潤、是良心錢,這是應(yīng)當(dāng)肯定的,這是一種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我們在國外也希望得到同胞的服務(wù),畢竟膚色語言的相同相近,自然而然的有一種親近感。</h3><h3> 但不可否認(rèn),有的旅游公司和所在國政府或旅游部門卻做得不盡如人意。正當(dāng)筆者整理此篇游記時,傳來了中國游客在泰國出海遭遇暴風(fēng)雨船翻沉沒,造成47人死亡的悲劇。然而,泰國一名高官據(jù)說是國防部長,卻在外散布說是中國人的公司不聽安排私自出海,造成了這次事故,是中國人害死了中國人。真是胡說八道!</h3><h3> 中國到泰國的游客每年達(dá)千萬之多,給泰國送去巨大的旅游收入,占到泰國旅游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不能長點志氣,把泰國排除在旅游名單之外?無論誰賺錢,一個基本的生命保障是不能忽視的。</h3><h3> 在昨天和今天的晚上就餐中,都有游客過生日。酒店工作人員送來了精心制作的生日蛋糕,并由七八名甚至十余名黑人服務(wù)生高捧著蛋糕,吹拉彈奏著、載歌載舞地來到客人的餐桌前,擺上蛋糕,一齊唱著《祝你生日快樂》的歌,再一起分享生日蛋糕,這一幕真的讓人倍感溫馨 。</h3><h3> 這次龍人公司的周到安排,尤其是對客人的盡心盡責(zé),讓我們感受到了龍人的溫情。在有龍人公司老板薛總參加的戰(zhàn)友微信群中,經(jīng)常能看到薛總的信息,她對游客的確是投入了真誠之心,賺的是良心錢。她還多次贊助戰(zhàn)友聚會活動,也說明她的為人重義。</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野特輯欣賞</b></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敬請期待楊世海首次肯尼亞之旅系列(三)</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