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新春第一篇】幾度新春幾度歡

陳 旭

<h3><font color="#010101">【微語】<br>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br>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font></h3> <h1>  <b>  <font color="#010101">【寫在前面】</font></b></h1> <h3>  早晨,我在燈下早早地打開電腦,靜靜地閱讀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那些質樸的句子,蘊含著深刻的哲理:</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喜樂的日子,風過而竹不留聲。在無聊的日子,不風流處也風流。在苦惱的日子,滅卻心頭火自涼。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樓臺。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說給別人聽,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時時點著一盞清歡之燈……</font></h3> <h3>  正當我沉浸在靜穆思考之中時,朋友發(fā)來了一篇文章,原來是小美譜寫“新春第一篇”的征稿啟事:“在春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美篇開啟春節(jié)文章征稿活動,邀您和美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春節(jié)故事。”短短幾句話,包蘊著巨大的內涵。</h3><h3><br></h3><h3> 思索良久,春節(jié)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遠的不說,就這幾年,我的春節(jié)生活也和我的退休生活一樣,琳瑯滿目,豐富多彩。下面按時間順序,摭拾生活畫面,選取幾個鏡頭,回顧那難忘的場景,品嘗那濃濃的年味。</h3> <h1><b><font color="#010101">【鏡頭一】</font></b><b><font color="#010101">2017春節(jié),洛陽關林行</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志在春秋浩氣長——丁酉 拜謁關林廟</font></b></h1> <h3>  2017年2月1號,丁酉年正月初五,懷著極大的興趣,全家人自駕車前往洛陽關林,拜謁仰慕已久的關林廟。上午拜謁關林廟,下午參觀天子駕六博物館。</h3> <h3>  早飯后,車子駛入連霍高速,好在沒有堵車,從澠池到洛陽,80多公里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徑達關林。</h3> <h3>  關林廟前,人流如海,車流如潮。好不容易見縫插針找到了停車位。</h3> <h3>  春節(jié)期間半價優(yōu)惠,門票一人半價20元。入口驗票時每位游客還破例收了個紅包,內裝1元人民幣。</h3> <h3>  洛陽關林,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h3><h3>  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jīng)典建筑。</h3> <h3>  關林廟占地180畝,正門為五開間三門道,朱漆大門鑲有81個金黃乳釘,享有中國帝王的尊貴品級。殿宇高聳,飛翅凌空,氣勢崢嶸。正門“關林”二字,是被世人奉為神筆的洛陽書法家王鐸所書。兩個大字,筆力剛勁,其神韻透于匾外,令人嘆止。</h3> <h3>  據(jù)碑文記載,現(xiàn)時之甬道,重修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資,依宮殿式樣修建。石獅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時的專用步道,百獅百態(tài),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欄板多為信眾所捐修建,祈愿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故上多雕刻銅錢紋飾,寓意四方來財,故民間又稱之為“生財之道”。</h3> <h3>  關羽墓前植有古柏千株,故稱關林。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三國到隋,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而到隋朝以后則把關公作為神靈頂禮膜拜。 </h3> <h3>  步入關林廟,一路向北, 沿東西走道、折而向南,大道一側排列了數(shù)面大鼓,上書“平安福鼓”、“團圓福鼓”、“健康福鼓”、“好運福鼓”、“事業(yè)福鼓”等等,引得游人紛紛駐足敲擊,鼓聲陣陣,歡快悅耳,聲震云際。</h3> <h3>  為了給游客奉上一場年味無雙的廟會,2017關林廟會精心策劃了千年香火、黃金景觀、桃園花市、奇幻王國、穿越三國等五大景觀,并增設年味無雙大舞臺、洛陽戲曲擂臺等舞臺表演,同時加入以穿越三國為主線的真人互動環(huán)節(jié)。從正月初一持續(xù)到正月十五。 </h3> <h3>  上午11:30,按關林廟會的安排,是例行的舞獅表演。洛陽偃師劉偃民獅舞團精湛的舞獅表演,贏得了游客的陣陣掌聲。</h3> <h3>  12時許,我們乘車離開關林廟,一路向北,準備到風味樓小街品嘗美食。</h3> <h3>  離開關林廟,駕車向北,車子太多,走走停停,1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將近50分鐘,終于來到洛陽中心百貨大樓附近風味樓小街,品嘗洛陽著名小吃——小街鍋貼,絕配餛飩、雞蛋湯、玉米糝湯。這家鍋貼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色香味俱佳,價格也不貴,30元/斤。就是人太多,樓上樓下都是食客。買鍋貼要排隊,占個座要等別人吃好才有位。</h3> <h3>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終于飽餐了“舌尖上的美食”。飯后稍事休息,穿過中州大道,幾分鐘便來到了“駕六博物館”。</h3> <h3> 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位于洛陽市中心的東周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qū)的東北部。2002年洛陽進行河洛文化廣場人防工程建設時,文物部門在這3萬平米的區(qū)域內探得古墓600余座,車馬坑、馬坑29座,其中的“天子駕六”車馬坑更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有專家驚嘆它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 博物館門票也是半價優(yōu)惠,每人15元。 </h3> <h3>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在這塊“天中之地”上,東周諸王經(jīng)營了長達515年的輝煌歲月,留下了影響至今的厚重文化。 “天子駕六”的驚世出土以及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王城、王器、王陵”的精美展覽,為我們目睹那段燦爛的歷史,以及新世紀新洛陽開辟了全新的窗口!</h3> <h3>  博物館是21世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遺址型博物館。車馬坑規(guī)模大,車子類型多,擺放整齊,氣勢宏偉,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h3><h3><br></h3> <h3>  天子駕六是我國古代禮制的一種行為?;实奂墑e的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天子所御駕六,其余副車皆駕四。</h3> <h3>  洛陽市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以其精美的文物陳列,壯觀的車馬坑實景展示,向世人展示了古都洛陽悠遠的城建歷史、璀璨的物質文化,已經(jīng)成為提升古都洛陽的城市文明,向海內外宣傳新洛陽的文化窗口。站在這里,可以窺見昔日天子端坐六駕馬車、至高無上的威猛形象,又似乎可以遙想有著“九朝古都”美稱的洛邑的莊麗輝煌!</h3> <h3>  丁酉年春節(jié)過的和往年大不同:拜謁了關圣帝,游玩了關林廟會,洛陽關林大門石坊一副楹聯(lián),“義存漢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氣長”,充盈心房;品嘗了洛陽風味樓鍋貼,獨特風味,頰齒留香;參觀了“天子駕六博物館”,開了眼界,長了知識。尤其是朝拜的圣域,祈福避禳的圣地——關林廟令人久久難忘。</h3> <h1><b><font color="#010101">【鏡頭二】2018春節(jié),趙溝古村公益行 </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春節(jié),美好的日子從“頭”做起</font></b><br></h1> <h3>  2018年2月4日(農歷戊戌年立春之日)一大早, 我們一行10多位文友,連同澠池武強醫(yī)院醫(yī)生、澠池黃花格格發(fā)藝理發(fā)師,組成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隊伍, 自駕車沿南閆國防公路,一直向澠池縣境內北段村——“中原石頭城”趙溝古村駛去。為趙溝村民免費理發(fā)、義診——春節(jié),美好的日子從“頭”做起!</h3> <h3>  澠池縣趙溝古村位于澠池縣北部山區(qū)的段村鄉(xiāng)境內,三面環(huán)山,是三門峽乃至河南省明清古建筑群保護最好的村落之一,已有上千年歷史。</h3> <h3>  2009年,古村作為電影《玫瑰谷》的主要外景地,首登銀幕;次年9月,當?shù)卣谶@里又拍攝了《留駐桃花塬》,自此趙溝古村聲名鵲起。古村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游客到此參觀、游玩。</h3> <h3>  大地雖已解凍,然寒風呼呼,頗有幾分涼意。南閆公路雙行車輛,平整寬闊。北去的車輛不多,迎面而來的都是“晉”字車牌的運輸大掛車。離開城區(qū),往山里走,煞是驚險。彎多坡陡,轎車小心行駛, 左拐右折,穿越3個隧道,近50公里路程,一個半小時 終于到達 古村。 </h3> <h3>  下了公路,折而向南。古村地勢低凹,南邊映入眼簾的是神形畢肖若隱若現(xiàn)的筆架山、書山,回首北望,是器宇軒昂威猛無比的虎山。</h3> <h3> 1號古槐矗立南邊山下,村子中央。盡管嚴冬,然樹身粗大,冠蓋如云,枝枝丫丫,伸向四方,騰入高空,顯示著蓬勃的生命力。據(jù)傳這棵古槐樹齡2500年,樹圍4.5米,冠幅30米。村民敬其為“神樹”,有“枝不掛屋、鳥不做窩、洞不生蟲、晴日生香、夜生白光、旺不見長、有求必應、建村植槐、廟槐同期、根井相連”之美譽。</h3> <h3>  層層石頭臺階,背陰處積雪尚未融化;鱗次櫛比的石頭土坯老房子,房頂一片積雪。背靠連綿的大山,在藍天、白云、紅燈、古槐映照下,安詳靜謐。</h3><h3><br></h3> <h3>  理發(fā)師剛下車就立即開始了工作。“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技藝精湛的理發(fā)師很受村民歡迎,趙溝村民樂滋滋地,足不出戶,盡享“頭等大事”之樂。</h3> <h3>  幾位醫(yī)生不顧“鞍馬”勞頓,在寒風中為村民開始檢查診療,答復村民醫(yī)療咨詢。也許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古村山清水秀,我觀察了一會,幾位老年人竟然血壓正常,面色紅潤,身板硬朗。個別頸椎有問題的醫(yī)生在耐心按摩,醫(yī)療指導。</h3> <h3>  九點多了,一位老人坐在古槐下大石盤上開始早餐。一碟青菜,一碗稠粥,吃得津津有味。</h3> <h3>  簡陋的石頭土坯檐下,一溜紅燈高高懸掛,透露出幾分年意。老人站在門前,吃著簡單的早餐,旁邊是他的老伴和小孫子。我和老人攀談起來,他非常高興,一為遠道而來的客人,二為在外打工剛剛返家的親人。</h3> <h3>  村民陸續(xù)聚集到村中古槐前,趁著義診、義務理發(fā)的當兒,我們一行在村里一位熱心青年趙樂鵬帶領下,開始參觀古村民居。</h3> <h3>  路旁屋側,一個長2.7米、高0.6米、寬0.5米、一次可喂8匹馬的馬槽體型碩大,映入眼簾:見證著趙溝昔日的輝煌與繁榮。</h3> <h3>  有著積雪的石磨,落寞地停留在那里。</h3> <h3>  行走在巷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中原石頭城,深山小迷宮”的魅力。石板路蜿蜒迂回,曲徑通幽,石壁、石墻順勢而建,石碾、石磨、石臼呼應顧盼,古廟、古祠、古宅古樸典雅,別具一格。尤其感到驚訝的是,好幾處房子的根基都是直接建在碩大無比的巨石上。古村村民借助天造地設的優(yōu)勢,建基蓋房,省時省力,結實美觀,聰明智慧可見一斑。</h3><h3><br></h3> <h3>  有著500年歷史的“奶奶廟”,院內磚雕、木雕極具特色。據(jù)說此廟求福得福 ,求子得子,極其靈驗。10年前村民自發(fā)重新修建。廟檐下懸掛了一串紅燈,日光透過窗子,斜照其上,紅火透亮,煞是壯觀!</h3> <h3>  “奶奶廟”前石堰下,有一古泉。為村人提供生活用水。冬暖夏涼,清冽甘甜,不溢不落,俯視如鏡,故名“鏡泉”。隨行的趙先生講,鏡泉周邊的石條上千年,至今微絲不動,極其牢固,水池旁邊的捶布石歷經(jīng)千秋,平整如初。只見水面清冽,古樹倒映,枝節(jié)畢現(xiàn)。</h3> <h3>  曲彎交錯的石徑,巍然屹立的古槐。</h3> <h3>  面對眾多游客,旁若無人的黃狗,踱來踱去,似乎早已見怪不怪;遠處山坡,傳來牛兒的鈴鐺聲;樹梢上,幾只鳥雀飛來飛去,發(fā)出鳴叫,更襯托出山村的寧靜。</h3> <h3>  村子土雞或站或立,有的覓食,有的閑聚,咕咕咕地輕聲叫著,似在訴說著新的發(fā)現(xiàn)。</h3> <h3>  碎石小路曲曲彎彎,山間石屋星星點點。背陰處,踩著積雪,踏著石塊,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一塊石頭,一個方木,一個圓孔,似乎都有神秘的來歷 ,動聽的故事。</h3> <h3>  聽趙樂鵬先生講, 村子里鼎盛時,曾有1000多口人 。后來,由于外出求學諸多原因,村民慢慢離開了村子。多年前,還有300來口人,目前村子里留下的只有100來口了,且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夏天涼爽,避暑勝地;炎炎冬季,柴火取暖,雖有煙熏,倒也習以為常。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默默地過著平靜的生活。</h3> <h3>  由于地域比較封閉,加之歷史等諸多因素,這里盡管古樸優(yōu)雅,但是仍然比較貧窮落后。這些年,當?shù)卣约胺鲐毎甯刹?,在財力投入和精心?guī)劃上做了很大努力,古村面貌有了極大改觀,但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第一城”,還要花費很多心血。</h3> <h3>  年近古稀的我,平生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迎接春節(jié);平生第一次走進古村,那別有洞天的石板路,明清古樸典雅的建筑,淳樸善良的村民,天然氧吧般的溝谷,給我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h3> <h3>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12月26日下午,澠池縣縣委副書記、縣長謝喜來主持召開趙溝古村民宿發(fā)展座談會,探討交流趙溝古村精品民宿發(fā)展情況。中國旅游協(xié)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副會長、宿聯(lián)中國董事局主席凌新建,納里有家民宿創(chuàng)始人王豐等出席會議來到澠池,與會領導圍繞趙溝古村民宿的發(fā)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要求高站位認識趙溝古村精品民宿規(guī)劃工作,讓澠池傳統(tǒng)文化、地域特色、風土人情充分展現(xiàn),大放異彩。</h3><h3>  </h3><h3><br></h3><h3> ——衷心期待,再次來到趙溝,目睹趙溝新風采!</h3> <h1><b><font color="#010101">【鏡頭三】2019春節(jié),“隨手拍?曬年味”</font></b></h1> <h3>  2019年元月16號,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獨家推出第四屆“隨手拍?曬年味”微攝影攝像大賽。</h3> <h3>今年的春節(jié)有些特別,</h3><h3>2018,改革開放40周年!</h3><h3>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 </h3><h3>七十年滄桑巨變,</h3><h3> 你還記得那些年的春節(jié)嗎? </h3><h3>一起來回憶關于“年”的味道吧! </h3> <h3>  戊戌歲尾,送犬迎豬。澠池街頭,物產豐富,人來熙往,喜氣洋洋。</h3> <h3>  元月16號下午,讀了征集年味的消息,我立即去到澠池縣仰韶大街,在仰韶大廈南邊,拍下了數(shù)張照片,選擇了兩張,題目確定為《香米糕,爆米花,過年嘗個鮮》,發(fā) 給了人民日報社規(guī)定的郵箱。</h3> <h3> 沒有想到, 元月23號,《人民旅游》《民生周刊》同時刊發(fā)了我的這一組照片。作品編號定為20。</h3> <h3> <font color="#39b54a"> 編號20號作品《香米糕,爆米花,過年嘗個鮮》——元月23號,同時刊發(fā)在《人民旅游》《民生周刊》</font></h3> <h3>  這70年,中國簡直是“跑”著發(fā)展,家鄉(xiāng)人民生活變好了,變豐富了。</h3> <h3>  元月23號下午,我再次來到了仰韶大街,在盛瑞祥大樓前,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掛紅披彩,喜迎2019新春;在好又多百貨樓前,停滿了購物的摩托車,一片喜慶,于是拍下了一系列照片。</h3> <h3>  元月29號,其中的第一張照片,題目定為《張燈結彩迎春節(jié)》,再次被人民日報社選中,《人民旅游》《民生周刊》同時刊發(fā)了我的這幅作品,編號為67號。</h3> <h3>  <font color="#39b54a">編號 67號作品《張燈結彩迎春節(jié) 》——元月29號,同時刊發(fā)在《人民旅游》《民生周刊》</font></h3> <h3> 這三張照片2019年2月6日第三次刊發(fā)在 《人民旅游》《民生周刊》(編號153)</h3> <h3>作品:《燈光璀璨地坑院》</h3><h3>時間:2019年</h3><h3>攝于:河南三門峽</h3><h3>故事:戊戌歲尾,國泰民安。陜州地坑院漂亮的樹形燈、地坑院輪廓燈、地燈以及設計新穎的花卉燈,遍布塬上。流光溢彩,璀璨奪目,年味濃濃,吸引了省內外游客前。</h3> <h3>  夜晚,我在燈下,繼續(xù)讀著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h3><h3><br></h3> <h3>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h3><h3>  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h3> <h3>  奔波的歲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動蕩與流離中,只要返觀自心、自凈其意,就定了、靜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個終站。每天的醒來,是旅程的一個起點!</h3> <h3>  戊戌歲尾,余日可數(shù);己亥走來,光輝耀目。我知道,我的春節(jié),還要延續(xù),我的故事,還要敘說。</h3><h3><br></h3><h3> 我堅信,己亥年不平常的開頭,必定會迎來別樣的春節(jié)!</h3> <h3>作者簡介</h3><h3>  陳旭,網(wǎng)名“貫朽粟陳”。河南澠池人。澠池高中退休教師。原河南省特級教師,部級勞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