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1969年3月陵川縣附城、西河底、潞城、丈河、奪火、古郊、冶頭、六泉、秦家莊九個公社和縣直機關(guān)270名青年應征入伍,4日在縣一中集中換發(fā)軍裝,5日武裝部和部隊交接,6日早乘汽車到長治火車站乘火車,7日黑夜到部隊駐地大同。圖為陵川城歡送入伍的新兵</font></h3> <h3>在大同火車站下車后受到部隊老兵夾道歡迎,步行到大同臥虎彎團部駐地,在那里召開了歡迎大會,會后有團宣傳隊文藝表演。歡迎會后又步行數(shù)里至大同東營盤住地。經(jīng)新兵連訓練一個月后,我們陵川兵大部分分到各個連隊。</h3> <h3>我參加的部隊團對外當時叫8345部隊,師叫8327部隊,后在工區(qū)改名叫8659部隊,團改名叫8660部隊,是中共中央直屬特種建筑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下轄4個師,我們在52師,師長名叫武宏,團長名叫耿萬富。圖為陳士榘,其出生在湖北武昌黃土陂,早年參加革命,跟隨毛主席上井崗山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115師343旅參謀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3野參謀長兼8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時美國危威脅使原子彈,毛主席深感無核武器中國人說話就不硬,腰桿就挺不直,發(fā)誓要搞原子彈。搞原子彈不僅靠專家研究、工廠制造,還得有發(fā)射人員、專家、警戒部隊等生活住宿地及發(fā)射裝置基地建設(shè)的工程兵,于是毛主席點將“老井崗”陳士榘擔任這支秘密部隊的司令員兼政委,在羅布泊參加建筑的有583團、584團、586團。20基地工程完成后,指揮部移至酒泉,后撒至洛陽,守備3師撒至山西長治市,步兵195師撒至河北官廳,工程兵建筑107團及工兵撒至京郊,1960年10月3日,總參命令195師(不含炮兵團,獨立高炮營及師的炮司機關(guān)和炮兵指揮連)調(diào)歸工程兵,改編為工程兵第102工區(qū)指揮部,擔任(官廳)指揮工程防護任務,部隊進駐河北懷來縣。1961年3月向工地開進,7月主體工程開始施。1961年6月20日部隊改番號為工程兵建筑第52師,583團改編為108團(8338部隊),584團改為110團(8345部隊),585團改為118團(8349部隊)。1964年起至1969年,52師還建成了天津塘沽、大同農(nóng)場種水稻、挖煤及河北師部張官營織布廠,既改善部隊生活,又支援了國家建設(shè)。我所在的2營5連在朝鮮戰(zhàn)場為“無后座力炮連”。</h3> <h3>在陳士榘司令帶領(lǐng)下,工程兵10萬部隊進駐西北某核試驗場地,來建筑核試驗特種基礎(chǔ)工程,圖為建筑前的狀況。</h3> <h3>當時部隊與指戰(zhàn)員,八年來隱姓埋名,為筑中華長城做出了特殊貢獻。圖為工程兵指戰(zhàn)員在上工途中。</h3> <h3>毛主席給工程兵報題的刋頭</h3> <h3>我們來到部隊時,部隊在山西大同休整。當時1969年3月入伍,3月中蘇在東北珍寶島發(fā)生局部戰(zhàn)爭,我們那時除軍訓外,春季在團部大同農(nóng)場插水稻秧苗,秋季給部隊挖煤。我所在的二營五連在挖金彎(紅八礦)煤礦,那是民用停用的小型井口,全連四個排,輪流三班倒,一次上一個排的人,掘進班用電鉆打眼爆破煤層,往井口外運煤炭采用人工自己用鐵鍬裝到平車上,自己拉到井下一平臺,倒到平臺下的斗車里,裝滿的五個斗車用鐵鏈連成一串,由井上卷揚機拽到井上,開始我負責在井上摘斗車鐵插銷后推斗車到煤場倒了煤,再將串好的斗車推到井口,掛上鋼絲繩推到井口由卷揚機放到井下,如此反復循環(huán)。后我到井下用平車往斗車拉,重車為緩下坡,拖著一溜跑,返回彎腰用勁拉空平車到作業(yè)面,每班每人拉的車數(shù)有記錄,下班到井上要講評表揚,人人爭先恐后,每個班都是累的汗流不斷,下班后起床跑操、訓練不停,圖為作業(yè)面打炮眼一角。</h3> <h3>1970年元月老兵即將退伍,15日我被任命為3班副班長,幾天后,我連接到上級命令,要進入工區(qū)施工,即從煤礦回到大同市郊區(qū)交通線旁301居住(曾是師部家屬院),每天除保密教育外,就是到火車專線上裝施工器材、設(shè)備等。當年除夕正準備過年,接到命令上火車到工區(qū),飯未熟只好丟下,背著被子等個人用具,空著肚子上到悶罐火車廂,不準點燈照明,不準大聲說話,打開被子躺下睡覺,餓的肚子咕咕叫,好長時間才睡著,不知什么時間火車開了,忽騰忽騰聲驚醒了,重慢慢睡著。大年初一,天明到了北京兵站吃了一頓飯,繼續(xù)乘火車往南行,中午在火車上分了些餅干壓饑、黑夜石家莊吃飯;初二早上在鄭州兵站、中午在信陽兵站、晚上在武漢兵站吃飯;初三早上在湖北隨縣下車短暫休息吃了些餅干,中午到了光化縣下火車,餓的饑腸轆轆,還得搬運物質(zhì),炊事班趕快做飯,吃飯?zhí)炀涂旌诹耍谝棺≡诨疖嚨琅缘墓づ飩}庫里。圖為光化火車站下車的指戰(zhàn)員們往工棚倉庫走。</h3> <h3>早晨天未亮就起床吃飯了,飯后乘軍用帶棚卡車,從光化縣往工區(qū)岀發(fā)了,一會兒就到了丹江河岸,上了舟橋部隊為我們專建的臨時“舟橋”,圖為過舟橋車輛。</h3> <h3>我們乘坐的敞篷汽車是,每班一行,班長在前,副班長在后,每排4個班。一車四行,恰好載一個排。我當時任三班副班長,坐在車尾,中午路上休息吃餅干壓饑。圖為汽車行進在山道上。</h3> <h3>這是我們連隨二營部隊乘車經(jīng)過的盤山路,那時天己經(jīng)黑了,看不見路,只知道乘的車爬??!拐?。『脦讉€小時才到了山頂,住在了一個小山村,沒人有鐘表,也不知幾點了,大約摸可能一點左右,肚子餓了,沒吃的,讓空著肚子睡覺,又沒水洗洗,就累的讓睡就睡吧!我班住的是地方群眾臨時騰出的一個牛屋,地上牛屎沒掃凈,因為那牛屎是濕的,怎么睡,只好就地鋪上雨衣打開褥和被子,不脫衣服睡覺,那牛屎臭味,熏的一黑夜也沒睡好。圖為后來鋪上油的路面,我們當時走的是土路,臉上、脖子上、衣褲上都是厚厚一層土灰,嘴里磨磨牙都是細砂子。</h3> <h3>在山頂住了十數(shù)天,大約是正月十五前后,營長帶各連連長到工區(qū),實地給各連根據(jù)任務指定住宿地。那時團編制四個工兵營,每個營配備一個機械連,團有直屬有汽連、加修連、重機連、警衛(wèi)班、衛(wèi)生隊。一營提前一個月到往工區(qū)路上修簡易能走汽車的道路,三營駐天津小站種水稻,供全團節(jié)日食用的好大米,二營和四營往工區(qū)開進,我在的五連要求每個戰(zhàn)士除負重自己的背包、用具、槍械外,每人用自己的襯褲裝10斤大米往工區(qū)背。天亮后部隊步行出發(fā),中午路上吃了些餅干壓饑,一直步行約有60里,來到駐地。那是地方群眾在河灘上的稻田,地上濕漉漉的沒有干土,怎么宿營?戰(zhàn)士們?nèi)ド脚哉哿诵渲︿佋诘厣?,后連里通知來帳篷了,兩個班一頂,我們誰也沒見過帳篷,撐開邊學邊支。帳篷支好后戰(zhàn)士們把樹枝上鋪到地上,樹枝上再鋪上雨衣,雨衣上鋪上自己的褥子被子。晚飯是各班用鐵皮水桶在河里打上水,用石頭壘了個火坑,由于沒有干柴火,各班大都生不著火,煙薰的流淚,費了好長時間才免強燒了半桶大米米湯,沒有鹽,大家一人喝了一碗,帳篷沒有照明的東西,大家摸著黑睡了。第二天天明,就集合全連修路,不然吃的、用的東西運不進來。早飯是炊事班集體生火熬了一鍋大米粥,沒鹽不好吃,沒辦法,肚子饑,大家還是搶著吃了個多半飽。中午好了,團給各連分了些白菜和鹽,就這樣堅持了半個月。轉(zhuǎn)場3個月期間,每個人都和家里人斷了通信聯(lián)系,到工區(qū)后約一個月時間恢復了和家人通信,我連寫信的地址改為:湖北省光化縣82信箱21號。圖為戰(zhàn)士們在搭帳篷。</h3> <p>我們在搶修路下工回來,吃過飯就美化環(huán)境,我們住在河灘,大家就撿來的白石頭砸成馬牙石,在帳篷四周擺上“精心設(shè)計、精心施工”、“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等口號標語,口號四周擺上邊,里面用綠茸草鋪底非常好看。大家還折了些大樹枝插在路兩邊,把營區(qū)布置的像個大花園一樣苦中尋樂。圖為五連連部住的老百姓騰出的房,下面就是全連的帳篷營區(qū)。</p> <p>數(shù)十天后,機械設(shè)備雷管炸藥陸續(xù)到位,我們五連是二營第一個連,主力掘進連隊,便從修路轉(zhuǎn)到坑道掘進,用的電風鉆、鉆桿、鉆頭都是日本進口貨,質(zhì)量好耐用,二機連配的發(fā)電機、鼓風機、風力機、裝載機等全一色日本進口,那時我國鋼材硬度不行,國家花外匯購買,說明對工區(qū)的重視。生活也隨著發(fā)電機有了電燈照明,各種蔬菜、副食、肉類逐步增加。只是那里濕冷,潮氣、瘴氣氣重,大家一出汗陰囊皮瘙癢發(fā)紅難忍,后期結(jié)成硬殼痂。幾個月沒洗過澡,團領(lǐng)導得知后,每個營焊了個土鍋爐,用珍貴的水泥砌石頭,修了澡堂。往宿的帳篷隨著天氣變熱,內(nèi)如蒸蘢。鋪板拉來了,大家用石頭壘起放上床板,不再就地打鋪了。頭頂上遮雨,大家砍來木柱,用鈀釘釘上三角架,鋪上粗木棍再鋪上油氈,后來用粗木棍作柱,編上騰條作墻壁,有門有窗,像模像樣的往房有了,冬天天冷了,大家又和泥泥墻,成了我們的營房。每個排第一班為風鉆班,第二為扒碴班等。掘進由風鉆打眼,裝炸藥爆破成石渣。圖為掘進成的巷道。</p> <h3>風鉆可以手調(diào)升高或降低,一般炮眼打的都在2米以上。放一次炮效果好可掘進入深2米多。</h3> <h3>巷道掘進排石渣用鐵軌、翻斗車進行,排渣班每人跟一個斗車,如打上坡洞,空車由扒渣班往洞里推空車,分段接力,排渣班踩著單個斗車剎車往外送,如打下坡洞,之反之。打完掘進,就打擴大。打擴大就是按圖紙要求的高、寬一次成型。打完擴大就打高位、低位水庫等配置。圖為打的下坡道洞,重車之為上坡需兩個人推</h3> <h3>巷道等打完就開始被復,被復就是支好模型,水泥灌注成壁直圓弓頂?shù)南锏?。我當過扒渣班副班長、班長,推過斗車、扒過渣、當過被復搗固手。圖為打成被復后的巷道。</h3> <h3>我們連實行早、晚、夜三班倒,無論何時上、下班都整隊走便步。黑夜上夜班了,有時長蛇就爬上床鋪上鉆到被窩,后來我們就要求起床將被子疊好,不用整內(nèi)務,頑皮的蛇子就盤到鋪上或被子上。野黃羊還跑到我們的住房里,引的大家追?。〈。】偸菬o功而返。為防蛇,每天上工出門都把褲腿挷起來,吃飯是炊事班擔到工地。圖為戰(zhàn)士們在工地用餐。</h3> <p>1970年11月連指導員陸守智推薦我和連隊3個68年兵,計4人到團部集合訓練一個星期時期后,到河南民權(quán)縣征兵,民權(quán)縣在河南東部,屬開封地區(qū),西鄰蘭考縣。民權(quán)是黃河故道之地,土地流沙性,含鹽堿不利農(nóng)作物生長,主要種植棉花、花生、紅薯,那時東季風沙大,是苦寒之地,適齡青年多有討荒要飯謀生經(jīng)歷。圖為民權(quán)火車站。</p> <p>去到工區(qū)的3月27日 ,連指導員陸守智把我調(diào)到連部當文書,工作之余,有些奇趣聞軼事和大家共享。</p><p>一、熒光樹</p><p>在我五連斜對面山坡一到黑夜總有一豎著的熒光一動不動,大家嚷嚷著爭論不休,連長、指導員們也參與分析爭論,為了印證自己的正確,第二天連部的衛(wèi)生員肖大志和保管員親自到那里尋依據(jù)無果,黑夜又是一閃一閃的發(fā)亮,經(jīng)幾次探尋,原來是一棵熒光樹,雖沒有燈管亮度,但黑夜無月光看到還是很有亮的,那棵樹白天呈淺灰色,以前無光主要是無燈光照射,后來是修了路,汽車燈光照射才返發(fā)光亮,一閃一閃是茂密樹枝微風擺動所至。</p><p>二、尋原始森林</p><p>我們所駐地常傳有野人光顧,有原始森林,我們住了數(shù)月,無見過野人數(shù)蹤跡,我提議和連部幾個兵去原始森林探險,大家都贊同,為了不被領(lǐng)導知道,我讓通訊員、保管員留守,利用星期天只吃兩頓飯的機會,我?guī)еl(wèi)生員、理發(fā)員共3人上路尋原始森林。為了安全我?guī)Я艘恢逅氖绞謽?,壓?粒子彈上路了,走出數(shù)里看到一座很高的山就往上爬。那山?jīng)]路,我們就直線攀爬,約至中午12點多到達山頭不遠處四周瞭望,?。≈豢吹缴椒迳希竭B山,峰連峰,無邊無際,那有原始森林?只好灰溜溜返回。</p><p>三、和金錢豹面對面</p><p>一天在修路工地,我提議連部幾個兵到附近山溝里轉(zhuǎn)轉(zhuǎn)。還是上面的三個人,通訊員非要跟上,于是4人順著工地山溝往里走,約有2里路,看到附近山坡一民房,一老者坐在其院中石頭上,手拿一棍,另一只手牽著一只山羊,山羊在吃院地上的青草,房前無院墻無大門。老人看到我們示意不要說話,不要跑,我們不解,還是邊說邊走到老者院中,老人說你們看看那只老豹,我們順著一看,都嚇了一跳,離我們約30米的對面山坡上坐臥著一只金錢豹,它豹視眈眈,可把我們嚇著了。老人說:“你們趕快走吧,不要跑,不要彎腰,不要投石頭”。我們說你怎辦?老人說:“我不怕,豹是想我的羊,它過來我和羊就回到屋里關(guān)門,不過來我讓羊吃吃草”。我們尊照老人的話,安全出了溝,至此我們幾個連部兵再也不敢亂走,亂探險了。</p><p>四、駐地的稀罕動、植物</p><p>在工地坑道口,一次見到了一只大紅毛老鼠,個頭比成年貓稍小些,看到真是瘆人。黑夜工地白熾燈下常引來無數(shù)帶翅的昆蟲,各色各樣,尤其是蝴蝶,五彩斑斕的花紋翅膀,最大的一只,單個翅膀比手掌大。植物如丁香樹、白木耳樹、漆樹、八角遍布漫山遍野。</p> <p>一天吃過午飯后,我到工地布置整理批判專欄,忽然工地來了兩輛小車,從車上下來4一5個人,其中一個大高個子的首長來到我面前,問我在這施工的是那個連隊?我說:“是2營5連”。隨后首長問了我好幾個人的名字,說他們在不在?我是連部文書,全連名字都知道,可首長問的都是65年以前兵的名字,他們當時都已經(jīng)退伍了,我問首長:“您怎么認識他們呢”?首長說:“我在5連蹲過半年點認識的”。我聽說過武洪師長曾經(jīng)是河北地區(qū)雁翎游擊隊隊長,受過傷,走路一跛一跛的,我當時看他走路樣子,斷定他是武洪師長,我就問:“你是武洪師長吧”?他說:“是的,我是武洪”。我我趕快給他敬了個禮,他還禮后還和我握手,我要帶他到坑道,他說不用了,隨便看看。師長又問連長、指導員姓名,我如實相告,他連連說:“都換了,一個也認不得了”。隨后同隨同人員離開了工地,上工的戰(zhàn)士問我那是誰?我告知了他們。我可能是陵川兵唯一一個和武洪師長握過手的人。</p>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來在對外名叫“123礦區(qū)”工區(qū),到1973年3月,滿3年來共有200多名指戰(zhàn)員犧牲在這個地方,有因道路崎嶇翻車的、有施工塌方砸死的等。還好我陵川兵至部隊撒離工區(qū),沒有犧牲一個,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致工傷,評了殘廢證。圖為長眠在工區(qū)建的烈士陵園</font></h3> <p>1973年3月初,部隊宣讀命令讓我退伍,3月4日我離開部隊,8日回到陵川縣城,從此結(jié)束了4年之久的部隊生活?;亓甏ê?,被分配到陵川化肥廠工作,在廠發(fā)揚部隊光榮傳統(tǒng),干一行、學一行、愛一行,轉(zhuǎn)了干后謝絕調(diào)縣機關(guān),從工人到車間主任、從廠辦公室主任到廠總支副書記,至退休離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