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靜待中,忽然發(fā)現(xiàn)電腦屏幕躍出一行字幕。謙卑的心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h3> <h3>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當(dāng)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等。</h3><div> 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四單元13課和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3課。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xué)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jì)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qū)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xué)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dāng)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div><div> 2019年1月23日去世。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童年,像一條彎彎的小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和時間賽跑》</h3><h3> 讀小學(xué)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我。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xué)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h3><div> 那哀痛的日子持續(xù)了很久,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yuǎn)不會回來了。</div><div> “什么是永遠(yuǎn)不會回來了呢?”我問。</div><div>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yuǎn)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yuǎn)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xiàn)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yuǎn)不能回來了?!卑职终f。</div><div> 爸爸等于給我說了一個謎,這個謎比“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div><div> 以后,我每天放學(xué)回家,在庭院里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進(jìn)了山頭,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yuǎn)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div><div> 我看到鳥兒飛到天空,它們飛得多快呀。明天它們再飛過同樣的路線,也永遠(yuǎn)不是今天了?;蛟S明天飛過這條路線的,不是老鳥,而是小鳥了。</div><div> 時間過得飛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著急,還有悲傷。有一天我放學(xué)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蔽铱癖蓟厝ィ驹谕ピ豪锎瓪獾臅r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以后我常做這樣的游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fēng)比賽,有時一個暑假的作業(yè),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時我三年級,常把哥哥五年級的作業(yè)拿來做。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我就快樂得不知道怎么形容。</div><div> 后來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無窮。雖然我知道人永遠(yuǎn)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div><div> 如果將來我有什么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樹木要自己學(xué)會在土地里找水源。</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桃花心木》</h3><h3>鄉(xiāng)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h3><div>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dāng)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兒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div><div>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div><div> 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div><div> 我住在鄉(xiāng)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div><div>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div><div>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bǔ)種。</div><div>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div><div> 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div><div>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guī)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div><div>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yīng)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div><div>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xué)會在土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zhǔn)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div><div>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jié)菜瑯涿鐣菸酶?。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fēng)暴雨,也會一吹就倒?!?lt;/div><div> 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xué)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div><div> 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jīng)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jī)。</div><div>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的菩提》</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 生命是不可取代的,不管生命用什么面目呈現(xiàn),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2 一個人不管處在任何環(huán)境,都要堅持心靈深處的某種質(zhì)地,因為有時生命的意義只在說明一些最初的堅持,放棄生命的堅持的人,到最后就如木棉一樣,只有開花的心情,終將失去結(jié)子飛翔的愿力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3 這個世界是無常的因緣所集合而成,一切可見,可聞,可觸,可嘗的竟沒有永久的完體,一座樓房的拆除與重建只是比浮云飄過的時間長一點,終究也是幻化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4 那夢還不太遠(yuǎn),但時空轉(zhuǎn)換,夢卻碎得很快 5 其實,在記憶中的事物原來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當(dāng)時比現(xiàn)在流離,顛沛,貧困,甚至面臨了逃難的骨肉離散的苦厄,但是由于距離,覺得也可以承受了?,F(xiàn)在的真實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變了,而我們意無法承擔(dān)這種改變 6 記憶,乃是從前的現(xiàn)實;現(xiàn)在,則是未來的記憶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7 最好看的電影,結(jié)局總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淚或是嚎啕,只是無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8 一滴燭淚 一旦落下來,立刻就被一層結(jié)出的薄膜止住,因為天地間自有一種撫慰的力量,這種力量叫‘膚’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9 ‘覺有情’三種境界: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二.‘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三.‘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詠石灰》) 10 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星永遠(yuǎn)不二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1 醒是好的,但醒不能離開夢而獨存; 覺是好的,但覺也不能離開迷茫而起悟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2 幻化如花,花景飄零之后,另外的花從哪里開呢?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夢境如流,河水流過之后,新的河水又何處流來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情的菩提》選段</h3><h3> 就像為了光明,黑暗是必然經(jīng)過的。</h3><div> 這些年來,我時常思考到愛與恨的問題,因此收到你的來信感到特別心驚,你說到連續(xù)談了三場戀愛,被三個不同的男人拋棄,感受到每一次談戀愛的感覺愈來愈淡薄,每一次被拋棄則愈來愈恨?!?lt;/div><div> 第一次失戀,你的感受是:真恨!真想報復(fù)他!</div><div> 第二次,你更進(jìn)一步談到:我一定要想辦法報復(fù)!</div><div> 第三次的時候,你的心噴出這樣的火焰:我要殺死他</div><div> 讀了你的信,使我在夜暗的庭院中再三徘徊,抬頭看著遠(yuǎn)天的星星,月光如洗,呀!這世界原是這樣美好,為什么人的心中要充滿恨意來生活呢?由于懷恨,我們的心眼昏眠,就看不見世間一切的好,自然也不到自己在這里面的角色了。</div><div> 我們時常談到愛恨,但很少人去深思愛恨的問題,我現(xiàn)在用佛經(jīng)的觀點來看看愛恨,在南傳的法句經(jīng)里,把愛分成四個轉(zhuǎn)變,也就是四個層次:</div><div> </div><div>一、 親愛--對他人的友情。</div><div>二、 欲樂--對某一特定對象的愛情。</div><div>三、 愛欲--建立于癡病的愛情。</div><div>四、 渴愛--因過分執(zhí)著以至癡病的愛情。</div><div> 這四個層次逐漸加深,也就逐漸產(chǎn)生苦惱,因此經(jīng)上說了一首偈:</div><div>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div><div> 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div><div> 苦惱生出恐懼,恐懼生出悲哀,悲哀再轉(zhuǎn)嗔恨,其實如果往前追溯,愛與恨是同一根源,好象手心和手背一樣,所以佛陀說:"愛可生愛,亦可生憎;憎能生憎,亦能生愛。"</div><div> 什么是恨呢?經(jīng)典里把忿恨連在一起,說它們是五種障道的力量,也是十種小隨煩惱的兩種:忿,恨之意,對有情、非情產(chǎn)生憤怒之心。恨,于忿所緣之事,數(shù)數(shù)尋思,結(jié)怨不舍。五種障道之力是欺、怠、嗔、恨、怨,欺能障信,怠能障進(jìn),嗔能障念,恨能障定,怨能障慧。</div><div> 那么,像忿、恨、惱、嫉、害則是以嗔為體,嗔與貪、癡合稱為"三毒"貪與癡加起來產(chǎn)生嗔,所以嗔是心的最大障礙,在《大智度論》里說:"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好了,現(xiàn)在我們知道愛欲與嗔恨的本質(zhì)是相通的,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些有趣的問題,一是愛雖然會轉(zhuǎn)為恨,卻不一定會轉(zhuǎn)為恨,也可以說,失戀會使一些人意志消沉、忿恨難平,卻也能使另外一些人更懂得去愛,開發(fā)更廣大的胸懷,不幸的,你是屬于前者。二是愛恨雖能束縛我們,它只是心的感受,猶如波浪之于大海,其中并沒有實體,是緣起緣滅罷了,可嘆的是,大部分人不能隨緣,反而緣起即住,愛的時候陷溺在愛里,恨的時候沉淪于恨中。</div><div>我說的這些都不是空話,而是我自己的體驗,是我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說來你也許難以相信,我很感謝那些從前拋棄過我的人,如果沒有她們,就不會造成就今天的我呀!</div><div> 那些沒有經(jīng)監(jiān)獄的悲慘的人,不會懂得外面的世界多么值得歡喜與感恩,你現(xiàn)在知道心靈監(jiān)獄的悲慘,一旦你走了出來,就可以知道生命確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div><div> 不要哭了,不要恨了,當(dāng)你停止哭泣與懷恨的那一刻,我在你臉上看到春天的光輝,那時,你是多么美,像一朵金盞花在清晨的陽光下溫柔地開放。</div><div> 雖然我沒有見過你,但我真的看見了你轉(zhuǎn)化恨意之后,臉上流轉(zhuǎn)的光輝。</div><div> </div><div> ——摘自臺灣作家林清玄《情的菩提》</div> <h3>人間有味是清歡!</h3> <h3> 如果你感覺生活虧欠了你,你可能忘記了微笑。</h3><h3> 愿你歸來仍是少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