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間有味是清歡”一一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意思是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h3><h3>啥子又是清歡呢?唐·馮贄 《云仙雜記·少延清歡》:“ 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湮清歡數(shù)日?!鼻鍤g就是指清雅恬適之樂。</h3><h3>細思仍不得解。度娘又告訴我: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 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甚至于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都叫"清歡"。</h3><h3>不同人有不同的清歡。</h3><h3>宋·邵雍 《名利吟》:“稍近美譽無多取,纔近清歡與賸求。美譽既多須有患,清歡雖賸且無憂。”</h3><h3>宋蘇軾《浣溪沙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lt;/h3><h3>宋 黃庭堅 《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yīng)之和前韻即席答之》: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fā)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h3><h3>清·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詩之一:“今夕亦何幸,重復(fù)接清歡。”</h3><h3><br></h3><h3>愚以為之清歡:平生若不愁生計,有三斗米潑墨,不為五斗米折腰…</h3> <h3>〈后記〉 匯稿完成反復(fù)又看了幾遍,感覺2018年山水及花鳥隨筆大都梳理在兩個小品集中。不足的是有些照片質(zhì)量差,畫圖較臟亂,好壞不一,如果再精選一下會好看些。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之所以自己把認為有用的都裝進來,是因為這里面的畫作幾乎都是隨筆即興完成,沒有刻意參照或臨摹。畫技的好壞是可以提升的,但創(chuàng)意是無限的,任何靈感都源于積累與提升,這也是保留殘次畫作的原因。它能使我在今后的練習中,對照問題,克服不足,得到完善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