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臘月拔棉桿?!啻簹q月回憶之一

瑞文

<h3><br></h3><h3>詩曰: </h3><h3> </h3><h3> 時間一晃數(shù)寒天, </h3><h3> 萬里江山喜事連?!?</h3><h3> 戶戶村村忙待客,  </h3><h3> 蒸糕磨面盼過年?!?lt;/h3><h3><br></h3><h3> 昨日臘月初八,</h3><h3> 離春節(jié)距離越來越近了。</h3><h3> 臘月是一年的最后一個月,期間有許多習俗,臘月初八,為了慶祝豐收,來年風調(diào)雨順,要吃“臘八粥”。每到這天,一些寺廟、富人、甚至官府,會向窮人施粥。昨天梅園“開原寺”施粥八萬多份,有數(shù)百志愿者相助。臘月廿三,過小年;有人說,小年勝過年。過了小年,在外打拼的漢子、民工,都要動身回家過年了。</h3><h3> 過年,歡渡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月廿九小年夜,三十大年夜。有時只有廿九,沒三十;2016年就是這樣。</h3><h3><br></h3><h3>注:此圖為新洋農(nóng)場成立40周年時,部分無錫知青回26連時所照。重溫剝棉桃。</h3> <h3><br></h3><h3> 回顧過去的青春歲月,小身板的我,在冬天臘月曾身穿單衣、赤露胸膛??稍鄄皇擒娙?,夏練“三伏”、冬訓“三九”;也不是專業(yè)運動員,搞什么冬泳;更不是去海南旅游,這邊冬天,那兒氣溫可高著呢,與咱們這里的大熱天沒啥兩樣,赤身露體是家常便飯……</h3><h3> 本篇中所提及的是筆者年輕時,上世紀六十年代下鄉(xiāng)、赴蘇北新洋農(nóng)場種田的日子。有人說,老回憶過去不好,說明自己老了。筆者的確老了,但心依然年輕,思維活躍,自認為:寫文作詩比年輕時熟練多了,這完全得益于退休后,有充足的時間,讓你思考;加上經(jīng)常練習操作,動腦的能力相應(yīng)增加。</h3> <h3><br></h3><h3> 凡是種過棉花的人都知道,入冬后,大部分棉花采摘完后,還有二事待做:一是未開的棉桃。天氣冷了,到田里去剝受不了,可摘下回家來,慢慢剝。二是枯萎的棉桿還在棉田中。在開挖條溝前,要將其拔下來。當時拔棉桿,要靠人工。</h3><h3> 在蘇北新洋農(nóng)場十多年,嘗遍了人間的甜酸苦辣——</h3><h3> 冰凍落雪天上河工,穿單衣挑泥土,赤足挖河底泥土,腳凍得像“蘿卜”;三伏高溫天頂著烈日,中耕除草,揮汗如雨;蘇北初春三月的水溫還很冷,但需要起秧、插秧了,再冷也要下水,面對泥水背朝天的插秧不好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大冬天臘月里拔棉桿這個活,初看上去沒啥大不了,一旦你干上了還真有的受不了。衣服穿多了拔棉桿出汗,冷風一吹,其滋味不好受;只能一路拔,一路脫衣服,直到穿著單衣干活,露出了單薄的小身板。</h3><h3> …………</h3> <h3><br></h3><h3> 我這個人有個習慣,對于苦累的描述,喜歡帶點韻味,以消除其苦澀的味道?,F(xiàn)我將幾年前寫的青春回憶文章之一:《拔棉桿》,摘錄在下(因當時條件所限,未能將拔棉桿的場景拍攝下來,無法再現(xiàn)特寫鏡頭,現(xiàn)美篇中所配棉桿圖片,大多從網(wǎng)絡(luò)上摘錄下來的)。</h3><h3><br></h3><h3> 拔 棉 桿</h3><h3>&nbsp;</h3><h3> 蘇北新洋農(nóng)場的冬天不好過,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怒,呼嘯的北風幾乎不停的在耳邊呼與鼓。上世紀六十年代剛?cè)マr(nóng)場時,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生活清苦,冬季常穿的是一件破棉襖,是二哥穿過的舊棉衣,還算好,年輕,能挺住。</h3> <h3><br></h3><h3> 冬天,農(nóng)場的主要工作是開掘條溝,挖土、挑擔,很是辛苦。當時年輕不覺得勞累,年紀大了才知道,不少人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發(fā)作時,別說跳廣場舞,就是走路,也感到腰痛,真是無助。</h3><h3> 冬天還有一種辛苦的農(nóng)活、無法言語,那就是“拔棉桿”:將暫留在田間的、枯萎的棉花枝桿連根拔去。當然相比開溝、挑土,已經(jīng)是輕工,不能算苦楚。</h3><h3> 冬天的“棉桿”,看上去一臉枯萎無助,在條田中隨風搖曳,根本沒有一點兒氣度。但當你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才感到事情并不是那未簡單,而是充滿迷霧。</h3><h3> 由于棉花的根系相當發(fā)達,在土壤里扎得深固,如果沒有工具相助,只用手來拔棉桿,那就有苦無處訴。如果你對它小覷,那用盡全力,連一根棉桿也不會以身相許。</h3><h3> “拔棉桿”得用一種鐵制的專用鉤子,形狀像“鴨嘴”,一臉唯我誰主?但當你用鉤子將棉桿勾住,就會感到它的分量無數(shù)。</h3> <h3><br></h3><h3> 親,當你用盡全力使勁拔它時,它也許、會乖乖聽你話,離開冰凍的泥土,被你連根除去;也許它根本就不入你的譜,細小的棉桿,就是紋絲不動、不移蓮步;或者干脆斷成為兩節(jié),但根還是留在泥土,令你無語。</h3><h3> 親,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你才會掌握分寸、深入其戶。撥棉桿有三個動作:彎腰、勾桿、拔桿,三要素、充分協(xié)調(diào),時間點要拿捏得恰到好處;當你拔“棉桿”時,千萬要記?。鸿F鉤一定要鉤住根部處,向上使勁時要帶一定的角度,要用三分巧力,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要一鼓足氣,氣吞萬里如虎,披荊斬棘,殺氣一路!</h3><h3> 親,拔棉桿雖說是個輕活,但一點也不輕松,彎腰翹股,一行(50m×50m)下去,你就失去了風度。拔了短短的一行,身上就出汗了,到后來干脆把外衣全部脫去,只穿單衣單褲,干活露著胸脯,不知情有幾許?</h3><h3> 親,不到一個時辰,可以說是腰酸背痛、手足無措;半天下來就幾乎散了架,躺倒在地邁不動步。</h3> <h3><br></h3><h3> 其實許多事情都是如此,有的看上去很簡單,但做起來特繁,且無頭緒。有一句老話說得好:“看人挑擔不吃力”,可等自己去,才知道那不是細樹,只要一斧!</h3><h3> 親,請記住!棉桿拔下,就可以什么也不顧,坐等煙吐;還得接著把棉桿收攏起來、挑回去。</h3><h3> 親,曾記否?棉桿捆綁也有技巧,先把繩子放在下面,“棉桿”要頭尾相隔、一層一層堆上去;體積不能很大,下部可略大一點,上面要“收小”、不可放大;“棉桿”堆好后,用繩子收緊,收的時候,要手腳并用,且要重復數(shù)次,才能捆得住。另外,還要注意兩頭的平衡,不可一頭重、一邊輕矣!否則,亂七八糟的堆在一起,挑擔時無法走路。</h3><h3> 親,隨著時間的變遷,十多個春秋寒暑,稍縱即逝,一閃而去。農(nóng)場的風雨路,擋不住青春的耀炬;雖說日子清苦;但知青的堅忍早已能克難渡艱無重數(shù)。為了理想不滅,為了后代繁榮有序,不少知青在農(nóng)場落戶、結(jié)為夫婦。</h3><h3> 親,知青小家庭的三眼灶,兩個鐵鍋,一個湯鍋,能煎能煮。過去無錫周圍的鄉(xiāng)鎮(zhèn)使用的爐灶也是如此。但由于柴火不同,爐灶的內(nèi)腔、形狀,與蘇北流行確不相同矣!誰都知曉,一日三餐落肚,自然需要灶料,無需秀句;沒有煤,沒有油爐子,如何生計?他們平??康木褪恰⒍彀蜗聛淼拿迼U相付!到了冬季拔棉桿,連(生產(chǎn))隊都會給小家庭分一個田塊,自拔、自跳,但必需過稱分付;不少單身知青經(jīng)常到知青小家庭去,自燒自煮;到時自會相助,跳些棉桿給予,使你溫暖頓悟。</h3><h3><br></h3><h3> 瑞 文</h3><h3>2016-11-28修訂</h3> <h3><br></h3><h3> 親,</h3><h3> 我永遠忘不了咱家的三眼灶,兩個鐵鍋,一個湯鍋,能煎能煮。過去無錫周圍的鄉(xiāng)鎮(zhèn)使用的爐灶也是如此。由于柴火不同,爐灶的內(nèi)腔、形狀,與蘇北流行確不相同矣!回到城里后,一日三餐是用煤爐,總感到慢吞吞,猶如賽跑的龜兔;后改成了燒煤氣、天燃氣,才不愁生計。但不知為什么,有時還會想起新洋農(nóng)場的“三眼灶”來,想起冬天在寒風中,穿著單衣“拔棉桿”,坦露著小身板的胸膛,心底里不時在泣訴。</h3><h3> 正是</h3><h3> 人生風雨路,</h3><h3> 你我共翩躚。</h3><h3> 半世辰光去,</h3><h3> 靈魂早已燃。</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瑞 文</h3><h3>2019-01-1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