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10號我們來到了黑茶之鄉(xiāng)湖南安化,在這個縣有關(guān)黑茶的所見所聞,令我們大為驚嘆:</h3><h3> 安化到處可見種茶的茶園,做黑茶的茶廠城鄉(xiāng)四處開花,賣黑茶的茶館遍布大街小巷,旅游的茶馬古道游客絡(luò)繹不絕,傳播茶文化科技教育的茶學院,政府扶持的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鋪天蓋地一切生活元素無不與黑茶關(guān)聯(lián)!<br></h3><h3> </h3><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安化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分類為三磚,三尖,一卷</p><p class="ql-block">"三磚“”為“黑磚,花磚,茯磚”茶,</p><p class="ql-block">“三尖”為“天尖,貢尖,生尖”茶,</p><p class="ql-block">“花卷”系列包括“萬兩茶、千兩茶,百兩茶,十兩茶”!</p><p class="ql-block">香型主要有:松煙香,果香,藥香。</p><p class="ql-block">圖為工人正搬運千兩茶出廠。</p> <h3>作為安化的客人,在飯后我們都會被熱情的安化人請去喝茶(在安化茶館喝茶是不收費的),一杯清香醇厚的茶入肚,我們覺得身體異常舒服,這輩子第一次一周進了十來家茶館喝茶,邊喝邊聊體驗到安化黑茶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為之驚嘆!</h3> <h3></h3><h3>安化黑茶,茶湯透明潔凈,葉底形質(zhì)輕新。香氣濃郁清正,長久悠遠沁心,茶香雜以藥香果香草木香。</h3><h3>工人手里這塊黑磚茶,很難想象當茶葉泡開時還是完整一片片葉。</h3> <h3></h3><h3>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俗稱“金花”:屬于散囊菌目發(fā)菌科散囊菌屬的一種真菌,可生長在土壤、茯磚茶、冬蟲夏草、中藥片、沉香、木屑等基物上。</h3><h3> 茯茶作為黑茶中的貴子,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具有“金花”冠突散囊菌成分,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藝過程中會自然發(fā)酵生成“冠突散囊菌”。這種黑茶里獨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種氨基酸,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有促進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保健和病理預(yù)防作用,能溶解脂肪,減肥健美。<br></h3><h3> 一般只有安化黑茶中的茯磚茶才有金花,而有花卷之稱的千兩茶(存放過程可能會長出金花)</h3><h3> 安化當?shù)厝苏f:說黑茶有藥用價值那是別人講的,我們說常喝它能刮脂減肥降三高,陳茶對養(yǎng)胃腸胃特別好。</h3><h3><br></h3> <h3></h3><h3>湖南省安化縣素有“茶鄉(xiāng)”之稱,產(chǎn)茶制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鐵”的記載,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明萬歷年間朝廷頒布《安化黑茶章程》,正式定安化黑茶為運銷西北的官茶。明末清初,晉陜甘鄂湘等地茶商紛紛到安化經(jīng)營茶葉,安化境內(nèi)茶行、茶號最盛時達300余家,形成了“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h3><h3> 圖為中國(安化)黑茶博物館'</h3> <h3>美麗的資江風景,對岸有安化黑茶博物館。</h3><h3> 安化古稱梅山,八山一水半分田,因由三江并流、云蒸霧繞的地理環(huán)境,境內(nèi)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地形的復雜為茶樹品種多樣化提供了生長環(huán)境。</h3><h3> 海拔高度及溫度、陽光、濕度,、土質(zhì)決定著茶樹酶的活性,進而影響到茶葉化學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和積累,因此不同區(qū)域,不同海拔,乃至一座山的陽坡和背坡的茶葉,既新鮮茶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氨基酸等茶葉品質(zhì)化學成分的含量都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原茶葉的價格也差距很大。</h3><h3></h3><h3> 喝黑茶能能增強血管壁韌性,抑制動脈硬化,抑制體內(nèi)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延緩衰老。</h3> <h3>白沙溪茶廠以千兩茶形狀,建筑了標志性的建筑物,十分引人注目。</h3> <h3>這次,我可是喝出了安化黑茶一個山頭一個味,不同制法又不同味,可以說壺壺品出新滋味!</h3> <h3>驚呆了,這么多千兩茶,百兩茶。</h3> <h3>倉庫</h3> <h3>千兩茶</h3> <h3>這里是先準備好裝茶葉的竹簍,里面墊上一層棕櫚或竹葉,在往里頭沖填茶葉壓制成千兩茶。</h3> <h3></h3><h3>黑茶的制作分為:選料、殺青(鍋炒)、漚堆、蒸煮、壓制成型、烘烤工藝,除青葉氣,添松煙香,消膩解乏,極受西北游牧民族歡迎。但因安化茶濃厚醇和,量多價廉,明朝定為官茶。</h3> <h3>第一次見萬兩茶</h3> <h3>沖填茶葉</h3> <h3>沖填千兩茶茶葉</h3> <h3>五個大漢,用大木棍做杠桿,才能把茶壓緊。</h3> <h3>還要用大梁頂住才夠力!</h3> <h3>使勁!</h3> <h3>用竹蔑把茶卷包緊實</h3> <h3>百兩茶也是這么做的,不過他是兩個人一組來壓實。</h3> <h3>黑茶磚機壓時,先高溫汽蒸滅菌,再高壓定型,檢驗修整,緩慢干燥,包裝成為磚茶成品</h3> <h3>機壓定型</h3> <h3>老總在介紹緩慢干燥中的黑茶磚</h3> <h3>手工茯茶的制作</h3> <h3>漚堆成山的茶葉</h3> <h3>原茶葉包</h3> <h3>發(fā)酵罐</h3> <h3>選料并把茶桿挑出,有的要求有百分比的茶桿,以保留花卷或茶磚的透氣性。</h3> <h3>蒸煑后灘涼</h3> <h3>這些老人和婦女在家里撿茶,一個月也能得到千把2000塊錢</h3> <h3>撿茶</h3> <h3>她不怕竹簽?</h3> <h3>黑茶葉的發(fā)展帶動了很多下游產(chǎn)業(yè),安化不缺竹子,他們拿竹子編茶褸,老人婦女在家里一個月也能掙3幾千塊錢。</h3> <h3>雨中,白沙溪廠的茶葉制造車間</h3> <h3>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建于1939年,由留學日本九州大學的農(nóng)學士彭先澤字孟奇先生組建,是全國緊壓茶的發(fā)祥地,邊銷茶的搖籃,是中國的第一個黑磚茶廠;中國第一片黑磚茶,中國第一片花磚茶,湖南第一片茯磚茶出自白沙溪;傳承技藝制作天尖茶和花卷茶,在我國緊壓茶生產(chǎn)發(fā)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h3> <h3>1939年第一塊機械壓制的黑磚茶是用高馬二溪茶葉制作。</h3> <h3><h3> 華萊公司的崛起和發(fā)展速度也真是令人驚訝!</h3><h3> 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一家集茶葉種植、黑茶產(chǎn)銷、接待服務(wù)、文化傳播及食品保健品研發(fā)生產(chǎn)銷售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高科技企業(yè)。</h3><h3> 華萊茶學院在萬隆黑茶產(chǎn)業(yè)園開辦,華萊國際大酒店(五星)已在建,在3-5年內(nèi)投資80-100億元,建設(shè)“安化黑茶特色小鎮(zhèn)”已立項。</h3><h3> 公司現(xiàn)年產(chǎn)銷黑茶5.5萬噸,累計上繳國家稅收近10億元,累計捐資社會公益事業(yè)3.5億元,安排長期就業(yè)人員4000余人,涉及土地流轉(zhuǎn)的農(nóng)民、茶農(nóng)及茶葉生產(chǎn)相關(guān)人員9.67萬人,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安化黑茶產(chǎn)業(yè)中的領(lǐng)軍企業(yè)。</h3><h3> 圖為公司展廳一景。</h3><h3><br></h3> <h3>在華萊廠茶室品茶</h3> <h3> 左下角是一把用冰磧巖做的茶壺,很貴重而且對人體健康有益。</h3><h3> 安化是世界上冰漬巖最集中的地區(qū),具說約占整個地球含量的85%。長在冰漬巖上的茶葉也是礦物營養(yǎng)最好,也是最貴的茶葉。這也是安化茶吸引人的地方之一。</h3> <h3>天植坊老總請茶。</h3> <h3>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是安化政府為茶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創(chuàng)辦的電子平臺。通過安化黑茶產(chǎn)品標準中心、標準體驗店、電商中心、信息中心、智能倉儲中心、黑茶書院、云茶館、微型黑茶博物館等,全方位提升安化黑茶在互聯(lián)網(wǎng)新時代的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h3> <h3>中心操作室<br></h3> <h3><h3>全縣茶園面積十多萬畝,可以說村村有茶場,戶戶有茶園。</h3><h3>安化境內(nèi)高山林立,溪壑縱橫,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古時茶園遍布全縣各鄉(xiāng)村,是安化經(jīng)濟的重要支柱產(chǎn)業(yè)。全縣共有一定加工規(guī)模的大小初制、精制茶廠240多家。</h3><h3> </h3> <h3>安化黑茶多采用無農(nóng)藥種植,看這些茶園的膠板,把蟲子全粘在上面了。</h3> <h3>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h3> <h3>原生態(tài)的茶園</h3> <h3>農(nóng)民戶戶有茶園</h3> <h3>山清水秀,政府力導環(huán)境保護。整條資江都嚴禁網(wǎng)箱養(yǎng)魚,保持原生態(tài)。</h3> <h3>清晨就像一副水墨國畫</h3> <h3>安化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幸福。</h3> <h3><h3> 安化茶馬古道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山區(qū)繁華經(jīng)貿(mào)活動的縮影,古道沿線現(xiàn)存的古鎮(zhèn)、老街、老商鋪、老作坊以及古道路等歷史文化遺存正是這一時期繁華經(jīng)貿(mào)活動的縮影。<br></h3><h3> 安化茶馬古道是明清時期安化黑茶生產(chǎn)、運輸、銷售活動在安化境內(nèi)的田莊鄉(xiāng)、東坪鎮(zhèn)、江南鎮(zhèn)范圍內(nèi)至今仍保存的歷史痕跡,是安化黑茶文化的一個縮影。安化茶馬古道沿線至今仍完整保存了大量反映安化黑茶悠久歷史文化和獨特制作工藝的歷史遺存,這些都是安化黑茶悠久歷史及其獨特制作工藝的物質(zhì)載體。</h3> <h3>洞市老街位于江南鎮(zhèn)洞市村一夾長的山谷中,始建于清代。街道兩旁是依山勢而建的雙層小青瓦木結(jié)構(gòu)樓房,內(nèi)檐出廊,比臨相接,形成通道;房屋第一層臨街面均為店鋪,后為住房,樓上為住房或旅館。中間青石鋪成的街道,寬約4米,青石下設(shè)下水道;山勢陡峭處有青石階梯相連,街道依山勢綿延近3公里,街道南端立路碑3塊,最早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立。這條古街南通新化、邵陽,北通資江河邊,南來北往的物資經(jīng)此處交易,是古時十分繁榮的集貿(mào)中心之一,特別是茶葉的交易十分興盛,茶葉原料運往資江河岸加工,茶產(chǎn)品從此處經(jīng)邵陽運往西北內(nèi)陸。</h3> <h3>茶馬古道</h3> <h3>洞市老街的黑茶店</h3> <h3>茶馬古道穿越老街</h3> <h3>茶葉店</h3> <h3>走累了隨時可以進去喝茶的茶鋪</h3> <h3> 安化還遺存有茶葉章程、禁賭公約、商務(wù)公規(guī)、碼頭章程等石碑石刻幾十塊。</h3><h3> 上圖是1877年茶市對某人茶市交易中弄虛作假的處罰碑。</h3> <h3>永錫橋(1878年)</h3> <h3></h3><h3> 勤勞的安化人民遇山鋪路,逢水架橋,人跡罕至處便建茶亭,以方便茶農(nóng)、茶商及行人。青石古道連接茶葉產(chǎn)地、制作地和銷售地。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水泥公路逐步替代了青石古道,只在茶亭兩旁、風雨橋兩端、老街里面和深山老林里有青石古道的蹤跡。沿途保留下來具有代表性的是萬善橋、思賢橋、永錫橋、東長亭和永興茶亭。</h3><h3> 圖為思賢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為歇山重檐小青瓦頂,懸臂挑梁木結(jié)構(gòu);全長57.5米,通高9米,寬4.1米;中間為走道,兩側(cè)為歇亭。</h3> <h3>復古橋(1907年)</h3> <h3>復古橋(1907年)</h3> <h3>我們看到兩個小學生在復古新橋廊橋上做功課,又自覺又認真,字體寫的工工整整!</h3> <h3>到太陽下山的時候,父親收工回來順便把孩子帶回家了</h3> <h3>曉溪橋(1916年)</h3> <h3>橋內(nèi)的結(jié)構(gòu)</h3> <h3>橋邊的民房,隨便可以坐</h3> <h3>在茶馬古道上的鄉(xiāng)親</h3> <h3>老農(nóng)在橋上抽煙</h3> <h3>過去守橋人橋頭住地</h3> <h3> 2017年全縣茶園總面積達到33萬畝,實現(xiàn)茶葉總產(chǎn)量6.6萬噸、綜合產(chǎn)值152億元,稅收2.8億元。連續(xù)七年位居全國重點產(chǎn)茶縣前四強,黑茶產(chǎn)量連續(xù)十一年全國第一。</h3><h3> 我們祝安化的黑旋風越刮越猛!</h3><p> 圖為柘溪鎮(zhèn)復古雙橋</p> <h3>青青茶園,絹絹溪流,廊橋遺夢,魂牽故鄉(xiāng)。</h3> <h3>長輩寄語</h3> <h3>小版在橋上做小生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