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軍旅生涯(上集)

趙春志

<p> 前 言</p><p><br></p><p>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記錄著某些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和個人的經(jīng)歷。有人說過,不管今天經(jīng)歷了多么值得興奮的事,或是多么悲傷的事,過了今天就成為歷史,過不了多久就成為故事。</p><p> 歲月的流逝,蒼老了曾經(jīng)風華正茂的容顏,記錄著個人的經(jīng)歷和成長歷程。從1961年8月入伍至2001年6月退休,四十年的軍旅生涯,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剎那!但在人的生命中,卻有很多故事留下永久的記憶。</p><p> 五年的部隊基層連隊生活,歷任戰(zhàn)士、班長、排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摸爬滾打,嚴格的條令、條例和規(guī)章制度,封閉式的管理,緊張的軍事訓練,繁重的體力勞動(國防施工、營房建設(shè)、生產(chǎn)勞動)。把生命中最壯麗的青春留在了軍營,軍營也給予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毅和頑強的拼博精神;艱苦樸素、勤勞奮進和不怕困難的品格;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雷厲風行和令行禁止的優(yōu)良作風。終生受益。</p><p> 1966年12月至1978年5月,十二年的時間,分別在陸軍第69軍炮兵團司令部和陸軍第69軍司令部任參謀。機關(guān)不像連隊那樣忙碌和繁重,直接在領(lǐng)導身邊工作。參與制定部隊作戰(zhàn)方案和戰(zhàn)備訓練計劃;檢查指導部隊訓練的落實;組織年終考核和實兵實彈演習。在首長的言傳身教中,不斷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不斷增強全局意識、謀劃水平,不斷提高組織、協(xié)調(diào)和指揮能力。養(yǎng)成嚴、準、快、細的工作態(tài)度和作風。</p><p> 1978年5月,被調(diào)到后勤學院任教。后勤學院是培養(yǎng)新型軍事后勤人才的綜合性任職教育院校,是中級后勤指揮管理人才的培訓基地。要求教員應(yīng)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較豐富的部隊訓練經(jīng)驗,較強的學術(shù)研究、教材編寫和表達能力。任教之初,雖有部隊訓練工作經(jīng)驗,能擔任一定的教學任務(wù),但深感理論功底淺,教學的高度和深度不夠。在領(lǐng)導的關(guān)懷下,被選送到軍事學院學習兩年。系統(tǒng)學習了軍事思想、戰(zhàn)略、戰(zhàn)役、戰(zhàn)術(shù),黨史、軍史、哲學、政經(jīng)和軍事科技等課程,為教學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二十多年的精心耕耘,桃李滿天下,無怨無悔。</p><p> 光陰似箭,四十年的軍旅生涯匆匆而過。歲月的痕跡留在臉上,美好的回憶永駐心間?,F(xiàn)如今,年已過古稀,常?;貞涍^往,每當翻開像冊,看到那發(fā)黃的老照片,心緒就會浮動,當年的軍營情景越來越清的在腦海中閃回,當年的戰(zhàn)友越來越多地在夢中出現(xiàn)。</p><p> 當看到有人用手機或電腦把照片制作成美篇時,就一直想把自己留存的老照片和曾經(jīng)穿過的軍裝,用美篇的方式記錄下來。從2016年開始準備資料。一是把留存的老照片重新翻拍。二是將保留的老軍裝佩戴上領(lǐng)章、軍銜,把軍帽佩戴上不同時期的帽徽,并拍成照片。三是把照片的時代背景和主要情節(jié)寫成文字,把資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順序串聯(lián)起來,先用手機做成美篇,并準備做成相冊,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p><p> 在此</p><p> 衷心的感謝各級領(lǐng)導的培養(yǎng)教育!</p><p> 衷心的感謝各位戰(zhàn)友的支持幫助!</p><p> 衷心的感謝全體家人的關(guān)愛理解! </p> 莊 嚴 宣 誓<h3><br></h3> <h3>   共 同 條 令</h3> <h3>   紀 律 嚴 明</h3> <h3> 軍 容 嚴 整</h3> <h3>   內(nèi) 務(wù) 整 潔</h3> <h3>   軍 號 嘹 亮</h3> <h3>   步 調(diào) 一 致</h3> <h3> 個 人 簡 歷</h3><h3><br></h3><h3> 趙春志,男,漢族,1944年4月生,北京市順義人,1961年8月入伍,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指揮班畢業(yè),大學??茖W歷,中共中央黨校領(lǐng)導干部班函授班畢業(yè),大學本科學歷,軍事學副教授。</h3><h3> 1961年8月一1962年6月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氣動力研究所學員</h3><h3> 1962年6月一1962年7月 陸軍第63軍188師564團3營9連戰(zhàn)士</h3><h3> 1962年7月一1963年3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2營4連戰(zhàn)士</h3><h3> 1963年3月一1963年8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教導隊學習計算專業(yè)</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63年10月一1963年12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教導隊學習炮兵班長指揮專業(yè)</span></h3><h3> 1963年12月一1964年4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2營4連2班班長</h3><h3> 1964年4月一1966年12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2營4連指揮排排長</h3><h3> 1966年12月一1970年5月 陸軍第69軍炮兵團司令部作訓股參謀</h3><h3> 1970年5月一1978年5月 陸軍第69軍司令部炮兵處參謀</h3><h3> 1978年5月一1979年8月 后勤學院軍事教研室教員</h3><h3> 1979年8月一1983年8月 后勤學院軍事教研室副團職教員</h3><h3> 1983年9月一1985年7月 軍事學院指揮班學員</h3><h3> 1983年8月一1987年8月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教研室正團職教員</h3><h3> 1986年8月一1988年8月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教研室副師職教員、副主任<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1988年8月一1992年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教研室主任</h3><h3> 1991年12月 后勤指揮學院軍事學副教授</h3><h3> 1991年12月一1996年12月 專業(yè)技術(shù)6級(正師工資待遇)</h3><h3> 1992年12月一2001年3月 總后勤部干部輪訓大隊教研室副主任、主任</h3><h3> 1996年12月一2000年12月 專業(yè)技術(shù)5級(副軍工資待遇)</h3><h3> 2000年12月 專業(yè)技術(shù)4級。(正軍工資待遇)</h3> <p class="ql-block">  我的學生時代是在北京市順義縣楊鎮(zhèn)小學和楊鎮(zhèn)中學度過的。期間雖然是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但也經(jīng)歷了解放初期的農(nóng)村單干、互助組、公私合營、人民公社、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zāi)害。耳聞目睹了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有很多事情在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最難忘的有兩件。</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是:1958年5月1日,參加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儀式和慶?!拔逡弧眹H動節(jié)活動。</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國務(wù)院批準將河北省的通縣、順義、大興等5個縣和通州市劃為北京市管轄。因而我們就有了資格參加北京市舉辦的各種大型活動。當時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和國慶節(jié),首都軍民都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顒印?958年4月,我被學校推舉為少先隊員代表,參加了5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儀式和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活動。</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在老師帶領(lǐng)下,由順義乘火車到北京,在前門火車站下車。因為第一次到北京,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鮮,特別是剛走出車站,望著高高的城墻和正陽門城樓,越看越想看。老師摧促著說:“快跟上,千萬別掉隊”。我們跟著隊伍,步行來到了中山公園西側(cè)的北京一六一中學。</p><p class="ql-block"> 晚上,老師帶領(lǐng)我們走出校門,觀看北京的夜景,學校大門兩側(cè)是高高的紅墻,墻頂上是黃色的琉璃瓦。長安街兩側(cè)建筑物的輪廓上鑲嵌著閃亮的燈光,路邊的松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在華燈的耀下,更加翠綠鮮亮。</p><p class="ql-block"> 5月1日,早早的起了床,列隊前往天安門廣場。在廣場中間有一高大建筑,并用紅布蓋著,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因為還沒揭幕,所以用大紅布蓋著”。我們的位置就在紀念碑的右前方。</p><p class="ql-block"> 10時整,揭幕儀式開始,紅布從紀念碑頂端緩緩降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箔大字耀眼奪目,廣場上響起來了雷鳴般的掌聲,緊接著觀看游行隊伍和花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游行結(jié)束,數(shù)萬只和平鴿從天安門兩側(cè)飛向廣場上空。此時,我們跑步擁向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邊跑邊喊:“*****”! </p><p class="ql-block"> 晚上,又參加了在中山公園舉行的游園活動,觀看了文藝演出。</p><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間六十年過去了,所經(jīng)歷的一切雖已成為歷史,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時時在腦海中閃回,而且是那么鮮活,使人永生難忘。</p><p class="ql-block"> 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北京城,并且有了美好的向往。立志: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到北京工作、生活。</p> <h3>  小 學 畢 業(yè) 留 影</h3> <h3>  初 中 畢 業(yè) 留 影</h3> <h3>學 友 合 影 留 念</h3> <h3> 楊鎮(zhèn)中學領(lǐng)導和班主任老師與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錄取的五位同學(金淑蘭,張秀榮,李仕祥,徐桂香,趙春志)合影留念。</h3> <h3>  北 京 前 門 東 火 車 站</h3> <h3>  從前門火車站下車后,步行來到中山公園西側(cè)的北京一六一中學,在這里食宿。</h3> <h3>  步行前往天安門廣場</h3> <h3>  人 民 英 雄 紀 念 碑</h3>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我被學校保送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后為第七機械工業(yè)部、航天部,現(xiàn)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961年6月,正在緊張的復(fù)習,準備中考,我的志向是考入順義高中,而后上大學。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讓我到北京參加體檢。第二天由老師帶領(lǐng)我們6人(金淑蘭、張秀榮、徐桂香、李仕祥、趙春志、丁秋英)來到豐臺區(qū)東高地進行了體檢。7月5日,學校收到了0038部隊(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錄取通知書,學校領(lǐng)導讓我們回家辦理戶口遷移、糧油關(guān)系手續(xù),準備行李和生活用品。并要求7月14日早6時在學校門口集合,由學校老師帶領(lǐng)我們5人(丁秋英未被錄?。┣巴本┖推介T外教育行政學院院內(nèi)(0038部隊招待所)報到。從此,我走出校門邁向了社會的大門,也因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與命運。</p> <h3>  于憲岑戰(zhàn)友保留的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同志每人一份,因報到時由學校老師統(tǒng)一交給了報到處,所以本人未保存)</h3> <h3>  北京和平門外教育行政學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招待所)舊址</h3> <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14日,在學校老師帶領(lǐng)下,來到北京市和平門外教育行政學院院內(nèi)的0038部隊(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招待所報到后,乘大卡車被送到了北京航空學院南三樓,我被編入三區(qū)隊九班,班長:金淑蘭,副班長:單學明。其它成員有:張秀榮、張振英、趙玉蘭、楊玉玲、郭桂榮、趙春志、馮敬芝、苗春榮。從此,開始了四個多月的集訓生活。8月12日,填寫了入伍申請書,8月29日批準入伍,穿上了嶄新的軍裝,配帶學員軍銜。集訓中,學習政治,軍隊的內(nèi)務(wù)條令和紀律條令;進行了隊列訓練和勞動;參觀了軍事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通過學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當領(lǐng)導宣布,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是搞導彈、原子彈的,大家激動不已,紛紛表示堅決忠于黨,忠于祖國,獻身國防科研事業(yè)。10上旬,集訓隊由北京航空學院移至豐臺區(qū)云崗701所(空氣動力研究所)東工字樓,進行憶苦思甜教育和勞動。11月19日,集訓結(jié)束,我和張源振、鄧彩芬、馮敬芝、張錫林和一區(qū)隊的高國權(quán)、王榮、楊風蘭、張余芝、趙淑蘭分配到701研究所(空氣動力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工作。1962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p> <h3>  報到后,乘大卡車前往北京航空學院南三樓集訓隊</h3> <h3>  北京航空學院東門</h3> <h3>  北京航空學院南三樓</h3> <h3>  1961年8月12日,填寫了入伍申請書,8月31日被批準參軍。</h3> <h3>  批準參軍后,穿上嶄新的軍裝,配帶55式帽徽,學員軍銜。</h3> <h3>  55式帽徽、學員肩章</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 留 影</h3> <h3>  1961年,集訓隊組織參觀了《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h3> <h3>  1961年,集訓隊組織我們參觀了《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舘》</h3> <h3>  1961年,集訓隊組織大家參觀了《人民大會堂》</h3> <h3>前排左起:苗春榮、趙春志、楊玉玲、郭桂榮</h3><h3>中排左起:張振英、張秀榮、趙玉蘭</h3><h3>后排左起:金淑蘭、戰(zhàn)士、單學明、馮敬芝</h3> 1961年分配到701所第七研究室的<div><h3>  戰(zhàn)友在1991年聚會時的合影留念</h3><h3> 前排左起:鄧彩芬、張钖林、馮敬芝</h3><h3> 后排左起:任聚軍、趙春志</h3></div> <h3>  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h3> <p class="ql-block">  1962年,臺海形勢緊張,蔣軍不斷竄犯東南沿海地區(qū),妄想反攻大陸。6月初,中央發(fā)出準備粉碎蔣軍竄犯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指令,要求部隊做好各項準備,決不能讓蔣軍陰謀得逞。當時部隊兵員短缺,即由總部機關(guān)、部隊院校和科研單位抽調(diào)部分人員補充到作戰(zhàn)部隊。6月3日,第七研究室副政委季見清找我談話,讓我到部隊去。我的態(tài)度是,服從組織分配,同意到部隊去。經(jīng)過幾天準備,離開了701所,到三分院集中訓練,6月15日夜間,從長辛店火車站乘火車到達邯鄲市,步行到了陸軍第63軍188師564團營房。我被分配到3營9連3排9班,班長:趙柱的。隨后就開始了緊張的戰(zhàn)備訓練,干部、戰(zhàn)士一律剃為光頭,每天早上6時起床,打好背包,背上100發(fā)子彈,4棵手榴彈,扛著一支蘇式步槍,全副武裝進行5公里越野訓練。而后全天進行射擊瞄準、投彈、刺殺訓練,隨時準備開赴福建前線。為統(tǒng)一著裝,我們由學員軍銜改為列兵軍銜。</p> <h3>  701所領(lǐng)導與到部隊去的同志合影留念</h3> <h3>   七O一所大門</h3><h3> 1962年6月12日,我走出了七O一所的大門,前往三分院集中訓練。</h3> <h3> 55式帽徽、列兵軍銜</h3> <h3>  1962年 留 影</h3> <h3> 射擊瞄準訓練</h3> <h3>   刺殺訓練</h3> 1962年7月底,臺海形勢趨緩,部隊進行整編,我被調(diào)到了陸軍第69軍炮兵團122榴彈炮營4連,編入炮4班,班長:楊志北,副班長:朱道治。隨后參加了部隊在白洋淀種植水稻的生產(chǎn)勞動,駐在北曲堤村。一直到收割完水稻后返回營房。冬訓前,要求我們從北京第五研究院的同志都要穿戰(zhàn)士服裝(當時我們穿的是干部服裝,學員軍銜),我被授予下士軍銜。<div><h3>  我所在的榴炮四連是一個先進連隊,是第69軍四好連隊標兵|連。為宣傳榴炮四連的事跡,軍宣傳處將四連的事跡繪成圖板,到全軍各團級單位巡回展出。我被選為解說員,跟隨軍宣傳處龐干事和我連副指導員陳德安,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巡回展出,北起松林店,南至清風店,走遍了各師、團營區(qū)。11月底回到了連隊,當時部隊己開赴河北省滿城縣進行冬訓,我們連在抱陽山村駐訓。</h3></div> <h3>  55式 帽 徽、 下士軍銜</h3> <h3>  1962年 留 影</h3> <h3>  1963年3月,冬訓結(jié)束,我被選送到團教導隊學習計算專業(yè)技術(shù),經(jīng)四個多月的學習,基本掌握了計算兵專業(yè)技能。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因連降大雨,保定地區(qū)發(fā)了大洪水,營房被洪水沖垮,教導隊的學習提前結(jié)束,回到了連隊。</h3><h3> 為了重新建設(shè)營房,我們連到滿城縣李堡村脫壞燒磚。10中旬,我又被選送到團教導隊學習炮班長指揮專業(yè)。12月初集訓結(jié)束后回到連隊,我被任命為炮一排二班班長,授予中士軍銜。炮二班組成:班長:趙春志,副班長:李慎學,戰(zhàn)士:孫玉倫、王小三、候振元、暢三群。</h3> <h3>  55式帽徽、中士軍銜</h3> <h3>  1963年 留 影</h3> <h3>  1964年4月,由二班長代理指揮排排長,讓我?guī)ьI(lǐng)偵察班到北京軍區(qū)炮兵第五師(河北省撫寧縣榆關(guān)鎮(zhèn)),參加夜間使用“聯(lián)式標桿”捕捉目標技術(shù)集訓。集訓結(jié)束后回到部隊,聽說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己經(jīng)來人將1962年下部隊的同志接回北京。我急忙到連部找到指導員,要求回北京第五研究院。指導員對我說:“你己經(jīng)入黨,馬上就要提干了,上級決定你不能回五院了,安心在部隊好好干吧。”我聽從了組織的安排,繼續(xù)留在了部隊。8月14日,我被任命為榴炮四連指揮排排長,授予少尉軍銜。</h3><h3> 1964年3月,結(jié)束冬訓后,全團轉(zhuǎn)入建設(shè)新營房的任務(wù)。按照中央軍委提出的“部隊營房建設(shè)要靠山、分散”的要求,我團新的營房建在滿城縣城以北5公里的石頭村和玉山村的山坳里,團部帶152毫米加濃炮營在石頭村,122毫米加濃炮營和85豪米加濃炮營在玉山村,兩營房相距3公里。經(jīng)過一年的艱苦奮戰(zhàn),新的營房建成。</h3><h3> 1964年4月至1966年12月,任榴炮四連指揮排排長期間,指揮排的戰(zhàn)士有:</h3><h3> 偵察班:王道喜、曹盛義、李 風、吳保印、張少田、溫 福、李文吉、楊中修、李存成、章全長、姚萬慶</h3><h3> 無線通信班:劉順增、朱文太、王再寬、周志國、姚長婷、馬寶義、宋文森、裴茂義、郭運霞</h3><h3> 有線通信班:張庚林、候玉忠、苑吉祥、李廣金、董 順、李占民、白振慶、孫丙鎖、趙書法、姚增瑞、閆俊恒、韓增榮</h3> <h3>  55式帽徽、少尉軍銜</h3> <h3> 1964年留影</h3> <h3>  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h3> <h3>  曾經(jīng)駐過的、現(xiàn)己廢棄的老營房</h3> <h3>  曾經(jīng)駐過的、現(xiàn)已廢棄的老營房</h3> <h3>  1965年5月4日,國務(wù)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議案,5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現(xiàn)行的軍銜制度。國務(wù)院對新的帽徽、領(lǐng)章作出決定。8月1日起,陸、海、空軍和公安部隊官兵一律配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lǐng)章,一律戴解放帽,每人發(fā)腰帶一條。</h3> <h3>  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lǐng)章</h3> <h3>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華國鋒、鄧小平,配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lǐng)章、解放帽的軍裝照片</h3> <h3>  1965年配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lǐng)章、解放帽的軍裝留影</h3> <h3>  65式夏季軍裝</h3> <h3>  65式冬季軍裝</h3> <h3>  65式 軍 大 衣</h3> <h3>  1966年5月,中央發(fā)出《五一六通知》以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國迅速展開,6、7月份,“紅衛(wèi)兵”開始在全國進行大串聯(lián)(紅衛(wèi)兵串聯(lián)的食宿、往返車票、乘坐公交是免費的)。8月18日,毛主席身穿軍裝,參加了首都慶?!盁o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并首次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wèi)兵。之后,又相繼七次接見了900多萬紅衛(wèi)兵。到了10月份,來京串聯(lián)的紅衛(wèi)兵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300多萬紅衛(wèi)兵等待毛主席第八次接見。北京的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壓力都很大,而且天氣越來越冷。</h3><h3> 為保證接見的順利進行,中央軍委決定抽調(diào)解放軍官兵到北京組織管理“紅衛(wèi)兵”的工作。11月初,我團奉命抽調(diào)100多名干部、戰(zhàn)士來北京西城區(qū)廠橋街道地區(qū),我被分配到北京第十三中學擔任紅衛(wèi)兵連長。主要工作是組織全國各地來京串聯(lián)的紅衛(wèi)兵學習、參觀和隊列訓練。因紅衛(wèi)兵流動性很大,來去自由,人員難以控制,給組織管理工作帶來極大困難,他們是毛主席請來的客人,必須接待好,照顧好。</h3><h3> 上級決定,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第八次接見紅衛(wèi)兵安排在11月25日和26日進行。我們是11月26月在西郊機場被接見的。</h3><h3> 當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們?nèi)珗F帶領(lǐng)一萬多名紅衛(wèi)兵在寬闊的廠橋大街上整齊列隊,步行前往西郊機場。由于人多路窄,特別是路過京密引水渠時橋少且窄,通行速度很慢,下午3點多才到達機場,按照劃分的位置,排列在機場跑道兩側(cè)等待毛主席接見。下午5時許,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乗車接見了紅衛(wèi)兵,當毛主席乘車經(jīng)過隊前時,大家歡呼雀躍,“*****!”的歡呼聲響徹機場上空。接見后,我們又把紅衛(wèi)兵帶回駐地。</h3><h3> 之后,又用了一周的時間,組織他們返回家鄉(xiāng),為他們登記乘車日期,到達地點,統(tǒng)計上報并負責領(lǐng)取車票,并分批次把他們送往火車站,讓紅衛(wèi)兵們安全返回。</h3><h3> 順利完成了帶領(lǐng)紅衛(wèi)兵接受毛主席第八次接見任務(wù)后,我們返回了部隊,投入了緊張的冬季訓練工作。</h3> <h3>  1 9 6 6 年 留 影</h3> <h3>  “紅 衛(wèi) 兵” 串 聯(lián)</h3> <h3>  “紅衛(wèi)兵”串聯(lián)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h3> <h3>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大門</h3> <h3>  北京十三中學原來是清代濤貝勒府</h3> <h3>  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h3> <h3>  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h3> <h3>  1966年12月,我被調(diào)到軍炮兵團司令部作訓股任參謀。司令部參謀長:趙義,作訓股長:吳慶釗,參謀:穆尚友、王運新、顧明山、趙春志。參謀人員的專業(yè)工作,主要包括:準備資料,運籌謀劃并提出建議,傳達首長決心,計劃組織、控制協(xié)調(diào)部隊的行動。做好參謀工作,主要靠平時積累和掌握資料,對部隊編制、裝備性能,預(yù)定作戰(zhàn)地域的地形、地貌,作戰(zhàn)條令的基本原則,訓練教程、教范的各項規(guī)定和具體數(shù)據(jù)等方面的內(nèi)容要熟記在心。準確領(lǐng)會和傳達首長決心,及時上傳下級反映的情況,精準的組織計劃和協(xié)調(diào)部隊的行動。在首長的傳、幫、帶下,經(jīng)過實踐的鍛煉和磨礪,各方面有了較大提高。</h3><h3> 1967年2月,部隊實施了換防,我跟隨副團長張錦榮帶領(lǐng)司、政、后機關(guān)和各營、連干部組成的接防設(shè)營隊,前往山西省陽曲縣與陸軍第21軍61師炮兵團換防。由于上級要求時間緊,到達后立即組織對口交接,隨后到火車站勘察軍列卸載站,確定各列車梯隊卸載后的行程、路線和調(diào)整哨、警戒哨的位置。由于組織計劃周密,列車到達后,按計劃有序組織卸載,各營、連順利到達營區(qū),圓滿完成了移防任務(wù),受到上級表揚。</h3><h3> 1967年11月,跟隨團參謀長趙義帶領(lǐng)各營、連接兵人員到河北省安平縣執(zhí)行接兵任務(wù)。我先期到河北省衡水軍分區(qū)聯(lián)系接兵地區(qū),分配我團在安平縣,由安平縣武裝部劃分三個公社和縣中學為我團接兵地區(qū)。我按照縣武裝部劃分的地區(qū)和兵源數(shù)量和接兵的友鄰單位情況,作出了分配方案,向領(lǐng)導提出建議。接兵人員到達后,傳達首長意圖和方案,順利的展開了工作。我的任務(wù)是收集掌握各營、連接兵的進展,與縣武裝部勾通情況,準備在與武裝部協(xié)商確定兵員的數(shù)量、政審情況、有疑異問題等方面的資料,申請鐵路運輸計劃等。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努力,于1968年2月10日順利的把新兵接回到營區(qū)。</h3><h3> 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人的一生很少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做了自己沒有做過的工作或事,就會使自己增加一分經(jīng)歷,增長一分知識,積累一分經(jīng)驗。同時也增添一分快樂。</h3> <h3>  1967年 留' 影</h3> <h3>  河北省安平縣人民武裝部</h3> <h3>  河北省安平中學</h3> <h3>  1967年3月,中央軍委作出《關(guān)于派人民解放軍執(zhí)行支左、支工、支農(nóng)、軍管、軍訓任務(wù)》的決定。當時,部隊集中力量執(zhí)行“三支兩軍”任務(wù),我團派部分干部、戰(zhàn)士到太原鐵路、公安機關(guān)和工廠執(zhí)行“支左”任務(wù)。</h3><h3> 1968年3月,跟隨團參謀長趙義到山西太原紅衛(wèi)紡織廠執(zhí)行“支左”任務(wù)。主要是宣傳毛澤東思想,動員各派實行革命大聯(lián)合,抓革命促生產(chǎn)。9月初,山西省革命委員會下達文件,分配參加北京國慶觀禮代表名額。要求必須是實行革命大聯(lián)合,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的單位才有資格分配名額。因為我所在的廠實現(xiàn)大聯(lián)合較早,并成立革委會,而且年年超額完成生產(chǎn)任務(wù)。省里就分配了8名國慶觀禮名額,并指定一名軍代表參加,因而我有幸到北京參加了國慶觀禮。并讓我擔任山西省國慶觀禮代表團辦公室工作人員,先期到北京前門飯店聯(lián)系有關(guān)事宜。</h3><h3> 10月1日,我們早早的起了床,乘車前往觀禮,我的觀禮票是天安門東側(cè)第四紅觀禮臺,登上觀禮臺觀看,天安門廣場氣勢恢弘,威嚴壯麗,莊嚴大方。10時整,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載歌載舞的群眾游行隊伍和五顏六色的花車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共產(chǎn)黨萬歲!”等口號響徹云霄。</h3><h3> 晚上觀看了首都軍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聯(lián)歡活動和焰火晚會,人們載歌載舞,一片歡騰。禮花在廣場上空綻放,五彩繽紛,光彩照人。</h3><h3> 聯(lián)歡晚會結(jié)束后,回到賓館己是11點多了,代表們非常興奮,毫無睡意,仍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樂之中。</h3> <h3>  山西省紅衛(wèi)紡織廠1968年國慶觀禮代表在天安門廣場合影留念</h3> <h3>  群眾游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h3> <h3>  《人民畫報》1968年國慶??饷妫菏锥脊と私M成的宣傳隊,意氣風發(fā)地走過天安門廣場</h3> <h3>  國 慶 熖 火 晚 會</h3> <h3>  1969年3月,蘇軍悍然入侵我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nèi)的珍寶島,我軍予以還擊,取得了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勝利。此后,蘇軍多次在我邊境地區(qū)進行挑釁,并在中蘇、中蒙邊境地區(qū)陳兵百萬。毛主席提出“要準備打仗”,“要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zhàn)爭”。</h3><h3> 10月中旬,我們第69軍奉命開赴集寧、土貴烏拉、大同地區(qū)組織堅守防御,部隊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隨時準備抗擊敵人的入侵。</h3><h3> 1969年11月,我從“支左”一線調(diào)回部隊,駐守在集寧地區(qū)蘇集山陣地。</h3><h3> 1970年5月,我被調(diào)到第69軍司令部炮兵處任參謀。軍司令部參謀長:郄德剛,炮兵處長:劉福太,副處長:歐陽濟、劉風岐。參謀:趙貴明、趙春志、趙寶增、趙秀仁、張文齋、劉喜勤、周瑞春、胡步懷、李亞章、高保柱、樊增學。期間,跟隨軍首長和司令部領(lǐng)導勘察地形,參與制定部隊作戰(zhàn)方案:擬制部隊戰(zhàn)備訓練計劃,檢查指導部隊的戰(zhàn)備訓練工作,組織年終考核;參與編寫演習想定和導演文書,組織首長一一司令部攜帶通信工具或?qū)嵄萘?;組織炮兵指揮干部和參謀人員“六會”集訓,組織炮兵營、連實彈射擊。八年來,能夠在軍首長和司令部領(lǐng)導身邊工作,在首長的言傳身教中,不斷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不斷增強全局意識和謀劃水平;不斷提高組織協(xié)調(diào)和指揮能力。養(yǎng)成嚴、準、快、細的工作態(tài)度和作風。</h3> <h3>  部隊進駐坑道</h3> <h3> 炮兵部隊在坑道外炮場訓練</h3> 炮兵部隊在坑道內(nèi)進行試驗性實彈射擊<h3><br></h3> 122毫米加濃炮在坑道內(nèi)試驗性實彈射擊后合影留念<h3><br></h3> <h3>  組織炮兵指揮干部訓練</h3> <h3>  130毫米加濃炮兵營實彈射擊</h3> <h3>  122毫米加濃炮兵營實彈射擊</h3> <h3>  122毫米榴彈炮兵營實彈射擊</h3> <h3>  組織部隊進行打擊”敵人集群坦克攻擊”的訓練</h3> <h3>  到205師檢查部隊陣地訓練情況,同師首長一起與訓練先進單位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