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564fa"><b>嘉興老城市舊貌</b></font></h1> <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兒時的記憶——過年(上)</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張燕寧</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那時我們還小,每年最期待的日子就是過年。那時的過年,在我們幼小的心里,就像是一場盛典,值得我們早早就籌劃著怎樣去與小伙伴們一起歡度這一節(jié)日。那時大部分家庭的生活都不富裕,生活拮據(jù),省吃儉用一整年,就是為了給孩子們每年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我們小時候就盼著能早點過年,因為在我們最初的記憶中,過年就意味著有好的菜吃,有新的衣服穿,有壓歲錢(盡管只有二元錢),還可以走親戚做客人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每年臨近年關(guān)時,平家弄制面廠的磨粉車間里,排隊磨粉的人排成長長的隊伍,磨粉機從早到晚都會發(fā)出熟悉刺耳的聲音。在我們的記憶中,這就是過年的前奏曲。我們家也不例外,早早就排隊磨好了做糖糕和湯團的糯米粉。晚上,父母回到家后,就搓粉壓模做糖糕。糖糕模板除了自己家里的外,為了做出不同花色的糖糕,就向隔壁鄰居家借。做好后,就放在蒸籠里蒸,蒸熟后,就攤放在桌上或方凳上,我們幾個孩子就拿著蒲扇不停地扇,只到表面發(fā)亮,就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煞是好看。待糖糕全部做好后,除了拿一些給鄰居們品嘗外,其它的便放在家里。在新年里,親戚或朋友來家做客時,就送一些自家做的糖糕給他們。糖糕,在我的記憶里,我家年年都做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那時,每年臨近春節(jié)的這幾天,是我們?nèi)易蠲β等兆?,因為有太多的年貨要準備。在那時父母親的工作比較忙,因此排隊購買年貨的任務(wù)就由我們幾個孩子承擔。我們姐弟仨按照父母昨晚的安排,第二天就分工前去各家商店購買。那個年代,物資十分匱乏,略微緊俏一點的商品都要憑票,有時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買到稱心的東西。記得那時最難的要數(shù)到北京路壇弄對面的水產(chǎn)門市部去買魚了,全家每人的魚票合在一起,也只能買一條4-5斤重的花鰱??墒且I到它也是很不容易的,有時排了一、二個小時的隊,等輪到自己買時,就只剩下2-3斤的小白鰱魚了,我們只得悻悻而回,等第二天再來買。而食品公司的水產(chǎn)門市部里,在過年的前幾天里,每天都只賣數(shù)量不多的大魚,能買到大魚的也只是排在前面的十幾個人。因此,有好幾年我們都是要等到大年三十的上午才能買到稱心的魚,雖然時間緊迫了些,但心里還是挺高興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3></h3><h3></h3><h3>
</h3><h1><font color="#1564fa"><b> 在臨近過年的幾天,我們除了置辦年貨外,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姐的主要任務(wù)是搞衛(wèi)生,負責把家里從里到外都打掃干凈,而我與我哥則負責把買來的雞鴨魚等殺好并洗干凈,還要抽時間做一些簡單但需要花時間的菜,如做喜蛋、蛋餃、獅子頭、肉嵌油豆腐、氽爆魚、劃鱔絲和切筍干等,雖然忙碌,但心里還是充滿著對新年的期待。晚上,父母親回來后,就會煮一些大菜,如筍干燒肉是每年必有的,一燒就是一大鍋,要吃好長一段時間;還有像白斬雞也是每年必有的。燒白斬雞是非常有講究的,雞要買農(nóng)家養(yǎng)的大閹雞,它的燒煮還是十分有技巧的,要通過多年的實踐與細心體會,才能燒煮出嫩滑而有嚼勁的白斬雞,而這個工作就非我父親不可。每天晚上,我們居住的大院的走廊里,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而忙碌著,而我們這些男孩子們,則在這充滿著過年氣息的油煙味兒中竄東家走西家,積攢著過年的喜悅,期盼著新年的到來。 </b></font></h1><h3></h3><h3></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們?nèi)揖蛧谧琅?,父母親則輪流燒菜和炒菜。每年到這一天,我母親這時非露一手不可。她最拿手的是燒糖醋魚,雖然是鰱魚,平常也是難得吃的,卻被我母親燒的湯濃味美,家人邊吃邊點評,其樂融融。最后必有一只什錦砂鍋,里面有肉丸、爆魚、肚片、蛋餃、時件,雞鴨肉、菠菜、粉絲等,全家人吃著可口的菜,點評著過去一年的得失,憧憬著來年的美好生活,心里美滋滋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年夜飯吃好后,我們幾個孩子就拿出自己早已在年前買好的一掛鞭炮。因為我們的錢有限,舍不得整串一起放,于是就把它化整為零,拆成一只只小鞭炮,省著點放。之后,我們就在自己居住的大院里,與鄰居的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放鞭炮。而我母親和父親則在自己的家里,為明天大年初一準備要吃的湯圓。在外面玩夠后,我們就回到家里。那時,還沒有電視,在守歲時我們?nèi)覈谝黄?,一邊吃著山核桃和花生等炒貨,一邊聽中央廣播電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的文藝節(jié)目,尤其是相聲節(jié)目更能吸引我們。到了晚上10點鐘左右,在母親的提醒下,我們幾個孩子就輪流著給我們的父親和母親拜年,而我們的父母就會給我們姐弟仨每人發(fā)一個用紅紙折疊成的紅包,那時還沒有現(xiàn)成可買的紅封包,里面裝著父親從銀行里新兌換來的嶄新的每張一角的整整二十張共計二元的壓歲錢。那時的兩元錢,在我們看來是一筆很大的錢,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紅包放入貼身的口袋里。每年這樣的形式都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我們一年來最盼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里我們可以放開肚子吃,還可以拿到不菲的紅包。父母親辛苦了一年,好像就是為了讓我們?nèi)疫^上一個好年。父母親看著我們高興和滿足的樣子,就好像是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代似的,滿臉都溢著笑容。大年三十這一天是不能倒垃圾的,其中的寓意是財富不外流,家里雖然有我們吃剩的果殼和雜物,我們也只是把它們掃在一邊,這也成了我們家每年的慣例。</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兒時的記憶——過年(中)</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過去的過年與現(xiàn)在的過年有著很大的不同,那時還沒有電視,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的娛樂方式,因此過年的形式比較簡單,不是在家邀請幾個朋友打牌和聊天,就是去逛街或到公園游玩。</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大年初一,我們都能穿上母親為我們做的新衣裳,然后就與小伙伴們結(jié)伴一起去逛馬路、游公園。那時,嘉興的城市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大,而熱鬧的大街也就是建國路、勤儉路和北京路,人們摩肩接踵,十分熱鬧。平時難得一見的小攤小販們,都爭相擺出攤位,吆喝拉客的聲音此起彼伏,惹得懷揣壓歲錢的孩子們的心癢癢的,不知買什么好。我們對這些玩具和一般的小吃都不感興趣,新年里最能吸引我們的只是北麗橋南堍“一樂園”的冬筍鮮肉燒賣和建國路上“宏興”湯團店里的鮮肉湯團,咬一口湯勺里的鮮肉湯圓,一不小心就讓溢出來的鮮湯把舌頭都燙麻了,那個味道足足可以讓你回味好一段日子。之后,我們就像趕集似的一起前往嘉興的人民公園。</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嘉興市北麗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嘉興市城北大洋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嘉興市建國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嘉興市壕股塔</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在新年里,公園里的各類游園娛樂活動很多,其中的大多數(shù)項目都是針對孩子們的。大人們平時工作都比較忙,乘著過年放假就帶著孩子來玩,在公園里到處可見幸福美滿的一家在悠閑地游玩。在公園里,我們常常會碰到平日里難得一見的同學和朋友,這時我們就會相聚在一起,共同玩捉迷藏或官兵捉強盜等游戲,這些游戲雖然簡單,但在我們當時的年齡,卻覺得很是刺激。記得,那時人民公園的北側(cè)有一個由冬青樹圍成的一個迷宮,一人多高,由里向外,一圈圈向外擴展,每一圈內(nèi)都有幾個出口,一旦走錯,就會在里面循環(huán)著繞圈子。我們常常惡作劇地把不知情的同伴帶入迷宮的中心,然后就甩下他(她),讓他(她)自己尋路走出來。看著他(她)在里面,著急地一圈圈地尋找出口,可就是走不出來,我們覺得很逗很好玩。有時他(她)與我們雖然只相隔一兩圈,可就是走不過來,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此時,若遇到年齡小點或膽小的人,就會急得大呼小叫,看看逗得差不多了,我們就會假裝把他(她)解救出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在滿是新年味的人民公園里,最能吸引我們的要數(shù)一些江湖藝人,他們憑著自己的一身本領(lǐng),在那里“打拳頭賣膏藥”。觀眾常常是里三圈外三圈地圍坐著,看著賣藝人為著吸引觀眾,一套套地施展著自己練就的本領(lǐng),當然這里面也穿插著一些騙人的小把戲。我們往往圍著一看就是大半天,待江湖藝人把藥賣完,收攤走人時,我們才會依依不舍地回家。整個大年初一,我們都在外面盡心地游玩,只是在中午才回來吃一頓午飯,然后又出去游玩。在這一天里我們要把平時沒時間玩的地方都要去走一走、玩一玩,仿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算是過新年。每年的過年,對我們孩子來說還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正在重建的嘉興市中山路</b></p> <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兒時的記憶——過年(下)</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大年初二,我們?nèi)揖蜁デ趦€路東端的輪船客運中心乘船一起去新塍外婆、舅媽家去作客,這是我們每年必去的,這已成為我們家俗成的慣例。</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每次去之前,我母親就會對我們?nèi)齻€孩子再叮囑一番,像見了長輩要有禮貌,要主動問好,與表姐表哥表弟要團結(jié)友愛,尤其是吃飯時對有些菜呢,千萬不要動筷子。在我母親對我們的叮囑中,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飯桌上的魚千萬不能碰,若遇到舅媽好客地用筷子拍打魚頭邀我們吃魚時,我們是絕對不能吃的,這只是客氣的表示。小時候,我們還不太懂事,只是覺得奇怪,舅媽邀請我們吃魚,而母親又為什么不讓我們吃這條魚呢?那個年代,平時是很難吃上這么大的魚,因此,讓我們看著魚不吃,心里還是怪憋屈的。有一次,在飯桌上,我忘記了母親的囑咐,在舅媽邀請我們吃魚時,當我拿起筷子就要夾魚時,我母親在桌子底下趕緊用腳踢了我一下,并朝我瞪了一眼,我記起了母親來時的囑咐,趕緊縮回筷子,夾了其它的菜來吃。之后,我母親就把我們仨個孩子叫到一邊,把為什么不讓我們吃魚的原因告訴我們:“舅媽家的家境不太好,孩子又多,有些菜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會買來,但自己是舍不得吃的,這些菜主要是招待客人的。如飯桌上的魚,平時是從來都不進門的,只有在過春節(jié)時才會買來,每次客人來時,都會把它擺在飯桌上,但這只是做做樣子的,只有等到所有的客人都來過了,這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最后才會把它吃了。這樣的規(guī)矩,一般的客人都知道,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按俗成的禮節(jié)做?!痹诋敃r像我舅媽一樣家境不太好的人家是很多的,生活都很拮據(jù),再加上物資匱乏,為了能過上一個舒心的年,要省吃儉用很長一段時間。 </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嘉興市新塍鎮(zhèn)的影劇院</b></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記得有一年我們是在我外婆和舅媽家過春節(jié)的。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們就與表哥表弟以及外婆家附近鄰居家的幾個孩子一起打鬧游玩,因為平時難得一見,因此大家很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我們一起從新塍我外婆家的西北大街,一路往東逛過去,因為是大年三十,街上人來車往十分熱鬧。那時,新塍最鬧猛的地方要數(shù)“陸家橋”頭,那里除了農(nóng)家擺的攤位外,更多的是一些小商販們賣的專供孩子游玩的玩具,而這些玩具的確很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我們往往是東挑西撿,一個個攤位比較過來,看看買什么東西既省錢又好玩。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都要為自己買一些玩具或禮物,仿佛只有花了錢買了東西,才能算是真正的過了年。我們每人都買了玩具或禮物后,大家就一起到新塍的公園——“小蓬萊”去玩。公園占地不大,但設(shè)計美觀,歷史悠久,很有江南園林建筑的特色。在回來的路上,我們聊起了今晚各家的年夜飯中有哪些好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介紹著自己家中今晚準備的菜,心里憧憬著晚上可以放開肚子大吃一頓了。不知是誰提議:“我們回去后,在吃午飯時,不要吃得太飽,寧可少吃一點,餓著肚皮晚上可以多吃一點?!贝蠹矣X得這個主意不錯,回去后午飯果然都沒吃飽。為了能吃上幾個好小菜,寧可餓肚皮,這在現(xiàn)在是很難想象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晚上,我們兩家人圍坐在一起,尤其是我們幾個孩子就等著舅媽上菜了,因為我們?yōu)榱私裢淼哪暌癸堃佯I了好一陣子肚子了。每一戶人家在做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吃別人家燒的菜覺得特別香。舅媽家的菜雖也說不上怎么好,但是同樣的一道菜,經(jīng)舅媽這么一燒,我們就覺得格外可口。在舅媽家除了一些過年的家常菜之外,我們最喜歡吃的要數(shù)是白菜醋肉絲了。這個菜的做法也特別簡單,那就是先把一塊精肉在清水里煮熟后,把它撕成肉絲,然后放入雞湯與白菜一起煮,待白菜煮爛后,再加上調(diào)料,尤其是醋是不能少的,最后再淋上一些熟豬油即可。白菜醋肉絲這道菜是舅媽家必備的菜,我們?nèi)叶己芡瞥邕@道菜,因此,它也就成了我們在舅媽家必吃的一道菜。舅媽把一道道可口的菜燒好了端上來,我們幾個孩子也不會客氣,只要合口味,就是一頓猛吃,還沒等舅媽把大菜端上來,我們幾個孩子的肚子早就吃得漲飽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之后,我們哥幾個就到外面的用一塊塊寬寬的大條花崗石鋪成的石板路旁去放小鞭炮了,我的父母親就與舅媽、繼爸和外婆一起聊天。等不了多長時間,舅媽鄰居家的孩子們也陸陸續(xù)續(xù)地吃好年夜飯出來玩了,各人都把自己白天買的或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玩具拿出來,人一多,大家在一起,,我們玩起來也更有勁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每年的過新年,是我們孩童時代里最期盼的日子。</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