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們老家的習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要吃紅豆飯。</h3><h3> 按照我們那里的飲食習慣,一年四季,每天晚上都是喝稀飯。但是,過小年的紅豆飯,是吃晚飯。</h3><h3> 紅豆飯,象征團圓、和美、喜慶與吉祥。 我們那里稱紅豆為“小豆”。過小年吃小豆飯,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小年小慶,喜迎大年春節(jié)即將到來。更主要的,是過小年,要用紅豆飯和菜淆供奉灶王爺。</h3><h3> 據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委派到每家每戶的灶神,也就是“家神”。每年小年至大年除夕間,玉皇大帝要召見灶王爺回天宮述說一年的作為,與每家每戶的情況。為了行前博得灶王爺滿心歡喜,讓灶王爺滿目喜氣,滿口咂香,高高興興前往天宮稟報,人們想出了用紅苒美味的紅豆飯做主食,為灶王爺餞行。并有對聯既是稱頌,又是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h3><h3> 因為燒香放炮送灶王爺上天,是在晚上。所以,小年的紅豆飯,才在晚上吃。</h3> <h3>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們國家經歷了舉世罕見的天災人禍,即所謂“三年自然災害”。</h3><h3> 那時候,糧食奇缺。據有關資料顯示,農村人均一天不到半斤糧。當時,斷然沒有任何魚肉、豆制品、乳制品之類的副食品。計劃分發(fā)或供給的糧食,可能還要大打折扣。</h3><h3> 我們老家那地方。春天,人們用樹皮、樹葉、草根、野菜等充饑;冬天,一日三餐都是吃胡蘿卜。只有夏秋糧食剛收上來的時候,能有一段日子,一天三頓能喝上象米湯一樣的麥子或玉米面稀飯。</h3><h3> 由于日常一日三餐都難以維持,大米白面比珠寶還珍貴,人們逢年過節(jié),該吃這樣、該吃那樣的習俗,早已成了空想和記憶。但是,人們以此為標記,度過歲月年輪的意念沒有改變;以此為象征,敬神拜佛或紀念祖輩先人的虔誠沒有放棄。還有,縱然大人猶可,就是為了孩子,不忘斷了傳承,不要冷了孩子們的心,也不能抹了印記,遇到年節(jié),稀里糊涂當平日過。所以,逢年過節(jié),即使缺糧缺草,人們還是強打精神,強作歡顏,想著法子追著習俗的影子,要讓過年過節(jié)與平日不同。那時的年節(jié),實在是散發(fā)著既有幾許節(jié)日氣氛,又多幾重辛酸苦澀的味道。</h3><h3> 比如: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本來應該用白面包扁食,相當于北方的餃子,用來供奉祖先和忘故的親人。可是,沒有白面,人們就用玉米面、高梁面、紅薯面,摻和一點其它有粘性的東西,包上青菜餡兒,包成什么算什么,就是煮成一鍋疙瘩湯,也要端上供桌,燒香燒紙,舉行祭祀儀式。中秋節(jié),理應吃月餅。沒有正宗的月餅,人們就用麥麩、高粱面或玉米面烙幾個餅,或者用茄子、紅著切成厚一點的圓片,放鍋里烙一烙,也成月餅樣,用來敬月宮娘娘,一家人分著當月餅吃。過小年、大年,沒有紅豆、大米煮紅豆飯、大米飯。人們就用胡蘿卜、紅薯、南瓜或苞米碴子等,摻和著煮飯。反正要把小年、大年,過得有幾份歡樂和喜慶。</h3><h3> 那幾年,無情的災荒與饑餓,擊垮餓倒了很多人,以至奪去了很多人的寶貴生命。但,也讓更多的人度過了生死一劫,經歷了超常煎熬與磨難。從此,這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懼怕任何艱難和困苦。</h3> <h3> 我有一位三爺爺。按照老家的稱謂,晚輩們都叫他三老爹。三老爹大概屬于我高祖父一位親兄弟的后輩那一族。雖然從家族分支經過了好幾代,三老爹、三奶奶跟我們家,還是相處得像一家人。</h3><h3> 三老爹大大的個子,性格沉穩(wěn)持重??礃幼硬灰捉咏?,其實對人很溫和。他總喜歡穿一件藍色粗布長袍。走起路來似乎步步丈量,把握著一腳一腳都要踩實。在村里很受人尊敬。<br></h3><h3> 三奶奶個子不高,心地善良,待人熱情。老倆人有兩個女兒,都嫁得很遠。大女兒三十多歲就早逝了。老倆人的精神和生活,多年籠罩在“傷女之痛”的陰影里。</h3><h3> 三老爹和三奶奶很會養(yǎng)豬。三老爹對飼養(yǎng)母豬、護理豬仔,更是行家。如果一年能賣上一兩頭生豬、一窩豬仔,經濟收入會是賣糧賣菜的幾倍。因此,老倆人的日子,也比別人家過得好?!叭曜匀粸暮Α逼陂g,搞大集體、吃食堂,不讓養(yǎng)豬了。但,三老爹手里還有點積蓄,沒有像別的人家過得那么艱難。</h3><h3> 三老爹很喜歡我。我小時候很活潑調皮。特別從我上了村里的幼兒園,傳出了“這孩子總是排第一,很愛學習”的名聲,他就更喜歡我了??匆娢?,總是很高興。即使遠遠的望著,也露著一臉笑容。</h3><h3> 他常來我們家,跟我爸抽煙嘮嗑。來的時候,總是自己帶著一把質地很好的黃銅水煙袋,或長長的旱煙袋,也是自己帶著水煙或旱煙。他抽的煙,比一般人的好。每次來,總要掰一塊水煙或抓一撮旱煙給我父親。</h3><h3> 他們嘮嗑,也常常談到我的話題。他時常提醒,也是勸說我父親:要好好培養(yǎng)這孩子。再苦再難,也要讓這孩子好好讀書。</h3> <h3> 我記得,那是五九與六〇年相交替的那年過小年。</h3><h3> 那天下午半晚時分,三老爹來我們家了。</h3><h3> 我爸我媽感到很奇怪。因為這個時候,人們一般是不串門了。</h3><h3> 三老爹看出了我爸我媽似有不解的神色。不以為然,還是不慌不忙坐下來。一邊裝著旱煙,一邊問我爸媽,我去哪里了。</h3><h3> 我爸說,可能去鄰居家玩了,一會就回來。</h3><h3> 他們正說著,我回來了。手里還拿著一本語文書。</h3><h3> 我叫了聲:三老爹!他笑而作應。轉臉半欠身湊過去,輕聲跟我爸說,要我去他家吃紅豆飯。</h3><h3> 我進了里屋。只聽我爸說,不要,不要,不要客氣。我爸怕打擾兩位老人。</h3><h3> 三老爹不高興了。說:我跟孩子客氣什么?你不讓去,你們不是吃胡蘿卜飯嗎?我是讓孩子吃碗小豆米飯。拿來又不方便。</h3><h3> 三老爹說話做事向來說一不二。</h3><h3> 我爸見推辭不過,就應允了。</h3><h3> 三老爹說,一會兒他在前面走,讓我稍遠一點跟著他。</h3><h3> 因為左鄰右舍都有小孩子。三老爹怕別人家看見了,造成矛盾。所以,還是不讓別人知道為好。</h3><h3> 我們村子從東到西有條河。他們老倆人原來和我們家住得很近,都在村子里偏東河北面住。因為拆屋建食堂,把他們家的房子拆了,讓他們搬到了河對面,村子里偏西一些,與我們家相距有二百多米。去他們家,要過一條河壩。</h3><h3> 抽了兩袋旱煙,又說了會兒話。三老爹起身說,我先走了。</h3><h3> 我爸把我從里屋叫出來。我還有些遲疑。我爸說,去吧!又囑咐了我?guī)拙?。我就像隨便玩耍似的,出了門。遠遠的看見三老爹已經走到了河壩的這一頭,在等著我。</h3> <h3> 過了河壩,我就跟在三老爹后面不遠慢慢的走著,一前一后進了屋。三奶奶一看我來了,笑呵呵的從灶房迎了過來。隨即,半掩上大門,點亮了灶間和飯桌上的油燈,讓我坐下來準備吃飯。</h3><h3> 三奶奶早就把飯菜做好了,就等著我們拿上桌。</h3><h3> 老倆人一陣忙乎。我倒真像個客人似的,一動不動坐等著。</h3><h3> 不一會兒,冒著熱氣的飯菜擺滿了一小圓桌。六個菜有:紅燒肉、燉豆腐、炒雞蛋、炒菠菜、炒蜆子肉和韮菜,還有炒花生米。滿屋的菜香,顯然紅燒肉唱了主角;紅豆飯?zhí)赜械南阄秲海瑪D著往鼻孔里鉆。我看得兩眼發(fā)亮,嗓子里咽著口水,又不好意思馬上拿起筷子就吃。</h3><h3> 要知道,當時不要說過小年,就是過大年,在全村,以至全公社,也很少有人家能吃上這樣一桌飯菜。</h3><h3> 三老爹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次壹瑞挼貌恍?,又有些拘束,笑了笑,夾起一塊紅燒肉往我碗上一放,說:看什么,快吃??!</h3><h3> 我這才端起碗,拿起筷子,扒了一口紅豆飯,滿滿一口都有些咀嚼不過來,裹弄了好幾下,才咽下肚。</h3><h3> 三老爹三奶奶不停的給我夾菜。我也知道推讓,還是躲不過去。吃完一碗飯,三奶奶又給盛了第二碗。再盛第三碗的時候,我兩手把碗藏到了桌子下面。因為實在吃不下去了。</h3><h3> 三老爹才喝兩杯酒。三奶奶也還沒有吃完飯。桌上的菜,少了一多半,差不多都是讓我吃了。</h3><h3> 我怔怔的坐著。不時的,要直了直腰,才覺得舒服些。因為吃得太飽了。</h3><h3> 三老爹慢慢的喝一口酒,吃一口菜,放下筷子,又看看我。</h3><h3> 忽然,他嘆口氣,心情沉重起來。</h3><h3> 平時不怯生的我,默默的坐著。</h3><h3> 他看我戴一頂很舊的棉帽,穿一件打著補丁的大襟棉祅,小臉瘦瘦的,吃飽了這頓飯,像饑餓的小鳥被喂飽了蹲在樹枝上,得以安然的樣子。看著看著,他的眼睛濕潤了。</h3><h3> 又喝一口酒。他放下酒杯跟我說:孩子呀,你可要好好唸書,長大了有點出息。要么,一輩子跳不出群田圩這個苦海!</h3><h3> 三奶奶是個容易動感情的人。見三老爹傷感,又這么一說,也撩起圍裙,擦起了眼淚。</h3> <h3> 我們村叫群田圩。從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我們村是當地遠近出名的窮村。正因為窮,三老爹和三奶奶才把兩個女兒嫁到了很遠的村子。</h3><h3> 后來,沒過幾年。因為年紀越來越大,老倆人就去二女兒家一起過了。</h3><h3> 二位老人去了二姑姑家有一兩年,記不清因什么喜事,那時我快小學畢業(yè),才和其他前往慶賀的人,去過一次二姑姑家。三老爹和三奶奶很想留我們多住一天,我們還是當天返回了。 </h3><h3> 三老爹送了我們很遠很遠。我跟著老人家,一直慢慢走在最后。我們幾次勸他別送了,他還是不肯。我和另一個小孩抱住了他的腿,這才告別。他遠遠的望著,直到看不見我們了,還駐足良久,轉身回了二姑姑家。<br></h3><h3> 我遠離家鄉(xiāng)后,每年只有春節(jié)回去,休假從來沒有超過一星期。有一年剛過春節(jié),和堂兄想去看望二位老人。因為借人家一輛自行車,沒有納稅牌照,半路在檢查站又被截了回來。</h3><h3> 六十年過去了。三老爹、三奶奶,還有二姑和二姑父,都已成了故人。</h3><h3> 六十年前在三老爹家吃的那頓小年紅豆飯,成了在我心中始終珍藏的記憶;二位老人的音容笑貌,時常呈現在我的腦海。想起對二位老人沒有任何報答,就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愧疚。</h3><h3> 紅豆飯,永遠寄托著我對二位老人的無盡懷念!</h3><h3> </h3><h3><br></h3><h3> 【文:原創(chuàng),紀實;圖片:選自網絡?!?l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