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2019年1月18日</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是上海知青赴安徽省東至縣插隊落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0年紀念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0年前的那一天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先后數(shù)批次,共計一千九百多名同學(xué)告別上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去往了東至插隊</h3><h3> 今天,當(dāng)年的知青同學(xué)都已年過花甲,</h3><h3> 但那段經(jīng)歷 那過去的五十年,讓我們怎能忘懷</h3> <h3> 東至, 五十年前 我們?nèi)ネ抢锷?lt;/h3><h3> 開始了我們的故事,留下了我們的酸甜苦辣</h3> <h3> 范秀梅,當(dāng)年東至上海知青的一面旗幟<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插隊落戶通知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請注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憑通知書可以買到當(dāng)時的一些緊缺日用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個好同學(xué) 明天就要兩兩分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攝于1969年1月17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花 季 妹 妹 情 系 黃 浦 江</h1> <h3>上海到安徽省東至縣的路程,現(xiàn)在的公路里程不過五百多公里,到最偏遠的山村,也只六百公里出頭,駕車一般八小時就夠了。</h3><h3> 但當(dāng)年只有先乘輪船,沿長江上行兩天半時間,還剛剛到了安慶。從安慶座輪渡過江,再換乘汽車到我們插隊的新家,有的偏遠處,得換乘兩次車,再步行十幾二十公里,還得再花上兩天的時間。</h3><h3> 每逢過年要回家,安慶到上海的輪船一票難求,排隊等上個一兩天甚至兩三天是常有的事。</h3> <h3> 上海知青在東至縣33個公社分布圖</h3> <h3> 工分記錄,真實地記錄了知青們的艱難和心酸</h3> <h3> 歷 史 , 知青屋 記錄了那段歷史</h3> <h3> 前路歲雖坎坷 我自笑相迎</h3> <h3> 飯,吃了這么多年,今天才真正知道,</h3><h3> 它 是 怎 么 來 的 !</h3> <h3> 我們體驗到了豐收的喜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們的勞動作業(yè)多種多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我們的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這里關(guān)于“放排”的描述,集合了</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好玩、艱辛、驚險</font></h1> <h3> 颯 爽 英 姿 舍 我 其 誰</h3> <h3> 我們當(dāng)過醫(yī)生 我們作過貢獻</h3><h3></h3> <h3> </h3> <h3> 我們當(dāng)老師,教語文 教數(shù)學(xué) 教英語: </h3><h3> 教中學(xué)、教小學(xué)、還教幼兒園.……。</h3> <h3> 我們干得很出色,我們覺得很自豪</h3> <h3> 我們住過的窩,忘不了啊</h3> <h3> 同學(xué)情純 戰(zhàn)友情貴,</h3><h3> 又甜又貴莫過于知青情加上了愛愛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令人佩服的勇氣 令人羨慕的幸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們是一對最早結(jié)婚的上海知青</h3> <h1> 情 系 化 肥 廠</h1><h3> 上海知青為東至縣最大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作出過貢獻</h3> <h3> 齒輪廠,有89名東至上海知青被招工進廠,</h3><h3> 是東至上海知青人數(shù)最多的企業(yè)。<br></h3> <h3> 好鐵不怕煉 好鋼不懼磨</h3><h3></h3> <h3> 她們的情深意長四十多年</h3> <h3> 半個世紀前 半個世紀后</h3> <h3>成龍妹的故事</h3> <h1><b><font color="#808080"> 我們不會忘記永遠留在那片土地的同學(xué)</font></b></h1> <h3> 探訪“知青屋” 重溫知青夢</h3> <h3> 當(dāng)年“管”知青的好干部,您還好嗎?</h3> <h1><font color="#ff8a00">東至上海知青聯(lián)誼會,來自這一天的孕育</font></h1> <h3> 2009年1月18日,我們四十周年的那一天,</h3><h1><font color="#ed2308"> 東至上海知青聯(lián)誼宣告成立</font></h1> <h3> 我們資助建立了東至汪坡小學(xué)愛心圖書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十多了,我們相約回去看看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有 200多名上海老知青參加了“四.一九”活動</h3> <h3> 我們堅持“幫困”,十年了</h3> <h3> 我們斷不了對那里的情,當(dāng)那里有災(zāi)有難的</h3><h3> 時候,我們毫不遲疑地伸出我們熱情的手</h3> <h3> 難忘,難忘那段歷程,我們想留住記憶、記錄那些年的苦和樂……</h3><h3> 于是,我們征集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多幅照片,分兩期(2011 2013)出版了《難忘》專題雜志,追思我們的“難忘”。</h3> <h3> 《歲月留痕》, 歷時七個月,十五個篇章,</h3><h3> 六十分鐘的記錄我們自己的電影問世了。</h3><h3> 影片真實地記錄了</h3><h3> 我們東至上海知青四十多年的點點滴滴。</h3> <h3> 辭舊迎新,是聯(lián)誼會成立以后,</h3><h3> 為同命相連的老知青朋友們提供的一個</h3><h3> 大聯(lián)歡大聚會的平臺。</h3> <h3> 老知青同學(xué)們在聯(lián)歡會載歌載舞 喜迎新春</h3> <h3> 難得一聚,真高興</h3> <h3>2017年4月17日,春光明媚,我們在南北湖賞春,</h3><h3> 并共商著50年之書“大事”。</h3> <h3> 我們經(jīng)常組織規(guī)模不小的活動,</h3><h3> 老知青們一展風(fēng)采,所展示的節(jié)目檔次不低</h3> <h3> 我們組織了水平不低的攝影展</h3> <h3>我們組織了乒乓球比賽、KALAOK比賽,真開心!</h3> <h3>我們多次組織賞春賞秋活動,爽了身體,增了友情</h3> <h3> 去踏青 去賞秋 去爬山 真爽啊</h3> <h3> 不單單玩,還留下了珍貴的合影。</h3><h3> 珍貴啊,一晃又會是五年、十年……</h3> <h1><b><font color="#ff8a00"> 啥 是 知 青 夢 啥 是 中 國 夢</font></b></h1> <h3> 五七大學(xué) 四十周年同學(xué)會</h3> <h3> 老知青孩子的婚禮,別開生面</h3><h3> 老知青們重情重義,令人羨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后知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些知青同學(xué)的工作成就和或為人處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值得欽佩 值得尊敬</h3> <h3>他們, 有人成了樂隊指揮,有的成了大學(xué)老師。</h3> <h3>還有人成了上海市勞動模范,他就是李炳剛</h3> <h3> 還有一些同學(xué)創(chuàng)業(yè)有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少同學(xué)似乎老得有點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們老有所愛,玩也</span></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b>玩得出類拔萃</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