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女兒成長記 筆者,樓伯明 序;女兒,是我們老兩口這一生唯一的血脈傳承和寶貴財富,女兒出生后的第二年,黨和國家根據(jù)馬寅初的人口論,提出了獨生子女政策,為了帶頭推行這一政策的落實,我們向組織申請了獨生子女,并領了光榮證,從此后,我們就成了三口之家,直到三十多年之后,國家才重新認識到人口老化的嚴重后果,并重新提出了二胎生育新措施,而一夫一妻只生一胎給社會的發(fā)展,給我們五O六O后來說確實帶來了許多家庭困擾。女兒的成長也可說是一帆風順,從出生到扶養(yǎng)長大,后從小學讀到大學再報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招聘到華東理工大學任英語老師,其中既有我們父母的期望和寄托,但更離不開她自已在書海近二十年的艱辛耕讀和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女兒現(xiàn)已四十歲了,她已成為了兩個孩子的媽媽,并在事業(yè)上也取得了輝煌業(yè)績,還多次獲得學校教育新星等榮譽,這既是她個人的光榮,也是我們父母的榮耀,更是我們樓家家族的驕微。 </h3> <h3>第一篇,女兒降生。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日二十時二十八分,在諸暨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一聲急促的新生嬰兒啼哭聲從產(chǎn)房內(nèi)傳出,焦急地等待在走廊里的我內(nèi)心里感到一陣輕松,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這一年,我剛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地方,那時的我還只有二十八歲,也沒有做父親的經(jīng)驗,所以在妻子順產(chǎn)之后,我也沒有向單位請假,白天仍然到單位上班,下班后又急勿勿趕到人民醫(yī)院陪夜。那時的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在現(xiàn)在的西施殿內(nèi),各方面條件都很差,晚上陪護時只能在破舊的地木板上鋪上一張小席睡覺,當天晚上我怕妻子與嬰兒同睡會睡不好覺,因而就將女兒抱來與我同睡,由于年輕好睡,結(jié)果連女兒大聲哭叫都沒有聽到,后來還是同室陪護的老太太用手擰我耳朵才醒來,可憐剛剛出生的閨女哭得白沫水都很高,后抱到產(chǎn)床上與她媽同睡才停止哭叫,此情此景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仍記憶猶新。</h3> <h3>第二篇,喂奶奇遇。從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出院后,妻子就在城關溪坑浬她母親家座月子,我還是白天去上班,下班后回到溪坑浬陪伴妻女,那時,妻子在牌頭絲廠上班,每天早遲班輪流倒,況且她又身體欠佳,經(jīng)常要服中藥調(diào)理,而女工的產(chǎn)假期只有兩個月,一旦期滿,女兒的喂養(yǎng)成了最大的難題,最后在征得雙方父母意見后,決定尋找一位奶娘代為喂養(yǎng)。女兒的第一位奶娘在廿里牌里面的蔣鐵村,我與小舅子劍閣一起騎自行車把女兒送到奶娘家,之后,我與妻子基本上每星期要去看一次,并送點奶粉,衣服,在將鐵村喂養(yǎng)一共半年時間,因奶娘又二次懷孕,就不得不去尋找第二位奶媽,也就現(xiàn)在柏樹村的親娘,柏樹村離溪坑浬很近,我基本上三不隔兩都要去一次,那時的柏樹村沒有現(xiàn)在的公路,要騎自行車翻過一座茶山,一條雙輪車路也很難騎,在柏樹村喂奶時間約四個月,后考慮到奶媽奶水不足,欠農(nóng)村十分辛苦,就決定給女兒斷奶抱回自己喂養(yǎng)。女兒的哺乳經(jīng)過說起來也很奇葩,兩位親爹都姓蔣,一位蔣才堯,一位蔣才校,一邊有一個奶奶,一邊有一個爺爺,且都十分痛愛這位外姓孫女,而在十多年后,蔣鐵的奶姐又到柏樹村的奶兄家打工,后又經(jīng)我們夫妻倆的介紹使雙方結(jié)成秦晉之合。 第三篇,奶奶家的日子。女兒十個月從柏樹村抱回斷奶后,我們就把她送到上樓宅奶奶家,因那里離絲廠很近,雖然中間隔了一條浦陽江,來回都要在馬廊埠頭渡船,但她媽基本上隔天就可去看她,應該說也很方便,女兒在我老家共養(yǎng)了三年多時間,在那里她學會了講話,學會了走路,女兒在老家喂養(yǎng)的日子里,最辛苦的就是我的母親了,我每個星期去老家探望女兒時,總見到她把我女兒用布包住背在背上在參加勞動或是幫別人做廚。而她媽媽基本隔天也會去上樓宅,有時還會與廠友英青一起將女兒抱到廠里洗澡,直到女兒五歲時才回到我們身邊,當時我們還住在老汽車站八平米的集體宿舍里,開始幾天女兒還認生,所以一到傍晚就會哭喊著尋找爺爺奶奶及阿叔,為了哄女兒安心,我兩吃過夜飯后就會攜著她的小手去狂商場,而每當看到她喜歡的食品時,女兒就會問這問那,好不好吃,你們有沒有吃過,然后提出購買要求,我們也就有求必應,盡量滿足她的要求,過了一段時間后,女兒才對城里新家環(huán)境漸漸適應,算命先生排八字的雞窩生鴨窩養(yǎng)的日子也從此結(jié)束。 </h3> <h3>第四篇,幼兒班歲月。女兒回城后共上了三個幼兒園,第一個是橫街幼兒園,主管的郭老師,葉老師我較熟,剛上幼兒園時女兒死活都不肯去,在幼兒園里哭鬧是經(jīng)常的事,橫街幼兒園的葉老師很兇,女兒也最怕她。第二個是汽車站幼兒班,這是我在當職能支部書記時新辦起來的,幼兒班設在東湖新汽車站頂樓,由女職工呂巧雅,孟麗萍負責帶領,主要解決職工子女上幼兒班難的問題。第三個幼兒班是體育路城關幼兒園,這時,女兒已經(jīng)六歲,而我們也己住進健康路軍轉(zhuǎn)干部宿舍,我妻劍鳳也在上大街社隊局上班,因此,每天女兒去幼園總由她媽接送,早飯基本上是在小樂園吃,直到女兒八歲上學。</h3> <h3>第五篇,一小求讀。女兒小學的校址就在我家旁邊,基本上可以聽到鈴聲后再從家里下去也不遲,在讀小學時,她的主課老師是石老師,在石老師任教時曾有幾件難忘的事,第一件事是女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要做小動作或與同學交頭接耳,石老師上門來訪商議此事,我就建議石老師讓其擔任點職務壓束她,結(jié)果石老師讓她任班里紀律委員,從此后女兒的小毛病得到了糾正。第二件事是觸電事故,因不知什么原因,課堂屋頂?shù)囊桓娋€掉落地上,我女兒想去撿到邊上,結(jié)果發(fā)生了觸電事故,那年是八八年五六月份,我真在北京交通部警察學校進修,當妻子寫信來告訴我此事時我曾嚇得不輕,幸虧沒有釀成嚴重后果。第三件事是抄襲作業(yè),因為那時香港臺灣的金庸,梁羽生寫的武打小說十分流行,我也借了幾本拿回家看,結(jié)果使女兒也迷上了此書,還于夜間偷偷地在被窩里用手電筒照著看,從而使學習成績一度下滑,當我們發(fā)現(xiàn)后曾以讓她去討飯等嚴詞進行責罰,并帶她去王老師家補習功課,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女兒的成績才慢慢跟上。 第六篇,浣江初中。浣江初中在離我家約一公里外的郊區(qū),因為那時諸暨城區(qū)范圍很小,交通還很不便,為了女兒能安全,準時到校上課,我基本上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到初二后就讓她自已與同學結(jié)伴去學校。在浣江初中求學時,她的學業(yè)一般還較穩(wěn)定,還曾擔任了班里的學習委員,由于她的性格較為張揚,所以班里很多男同學都很懼她,有時發(fā)威時她就會站到課桌上發(fā)號施令,象個小母夜叉一樣,至今,可能有一些同班同學一定還會記得。在浣江初中求讀期間,我曾多次去學校參加過家長會,我與她的班主任老師壽德和周乃山校長也就漸漸地相識,特別是周乃山校長的交往也相對多些,女兒在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時,還通過周校長大姐的幫助和指導,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心中仍沒有忘記這段撲實而堅真的友誼。浣紗初中,也是女兒學業(yè)比較關鍵的三年,而她的奮進目標也相當明確,最后,考進諸暨高中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而且是公費生,這就給我們家庭省了五六千元學費,為此,我們還化了五千多錢買了一只冷暖空調(diào),這在九十年代己經(jīng)是我家第一件高檔家電了。</h3> <h3> 第七篇,諸中三年。諸暨中學在當?shù)乜伤闶亲罡邔W府了,只要考進諸中,離大學之門也只是一步之遙,而諸中離我們住宅健康路更是近在咫尺,所以,女兒上學放學也就不用我們操心。在諸中讀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因為全市的中考姣姣者們都會聚集于此,而且女兒的成績最多也只能算中等,所以要在強手如林的學子中立足不掉隊,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也可想而知。在諸中求讀的三年時間里,女兒除了回家吃飯以外,可說是爭分奪秒,有時連上廁所時都在收聽英語詞匯,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在英語單科上除了她獨特的天賦外,大部分還是她自學努力的結(jié)果,因為那時根本沒有英語補習班可參加。女兒在求讀諸中時還有一個心愿,就是考上全國重點的師范大學,畢業(yè)后能從事教育事業(yè),當一名人民教師。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jīng)過諸中三年艱辛拼博,女兒終于以530分總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全國重點大學,這個分數(shù)在當時也算很不錯了,這一年女兒剛好二十歲,當我們收到浙江師范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全家親人都為之興奮并與之慶賀,因為我們樓家世代終于有了第一位大學生。</h3> <h3>第八篇,金華浙師大。浙師大是浙江省除浙大,杭大之后的一所省內(nèi)重點大學了,校址位于金華市羅店鎮(zhèn),建于五十年代初,二000年九月一日,我們一家在滿懷喜慶喜悅的心境下,由女兒大姨二姨陪同前往浙師大報到。浙師大女生宿舍一間要住八位學生,雖然我們?nèi)硕啵匀徽嫉揭粋€靠門口的下鋪,在女兒求讀浙師大的四年時間里,我與她母親也經(jīng)常去看望她,因為金華畢竟離諸暨很近,火車一個多點時間,一般都是選擇星期天,且早去晚歸,在那里與女兒一起吃一餐飯,或去金華市里轉(zhuǎn)轉(zhuǎn)狂狂街,順便給女兒買點喜歡的東西,也算是我們做父母的一片心意。女兒在大學里讀的是英語專業(yè),并且十分用功,在大學四年時間里,女兒曾得過多次學業(yè)一等獎二等獎,從此,她的心中就有了考研的鴻鵠之志,在畢業(yè)前,女兒在謝絕浙師大校長勸其報考浙師大碩士研究生及與諸暨中學任教簽約后,毅然決定報考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幾經(jīng)周折后,終于等到了上海外語大的考研通知書,臨考時,我與她母親也隨同前往,主要是加強與外界相關人員的聯(lián)絡,照顧女兒的起居飲食,確保其旺盛精力投入高等學府為之一博,最后,女兒終于在強手如林的試場中又是大鵬展翅,脫穎而出,并以公費生的優(yōu)異成績實現(xiàn)了她在學海生涯中的第三次騰飛,同時,也應真了她在牌頭龍王殿抽的上上簽,告別巨溪歸大海簽意。 第九篇,上外大。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址在虹口區(qū),進入十里洋場高等學府求讀,這在我們心中好象是天荒夜譚,但對女兒來說報考之路雖也艱辛,但畢竟實現(xiàn)了最后的沖刺并獲得了成功。在女兒求讀上外大的三年中,作為父母也就沒有必要再為她的生活,學業(yè)而擔心,平時個把月去次上??纯?,同時也去周乃山校長姐家走走,送點土特產(chǎn)或是相約吃餐飯,順便問問女兒學業(yè)情況,相互之間聊聊天,溝通溝通雙方感情,并全權(quán)委托乃山姐姐對女兒的照看,而乃山姐姐也對我女兒關愛有加,主要是在學習上能經(jīng)常給予幫助和指導,因她畢竟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名教授。在上外大讀研究期間,女兒在英語攻讀上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在同聲翻譯,配聲上也頗有研究和造詣,在筆譯方面更為出色,曾多次獲得上外大英語學業(yè)一等獎二等獎,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實現(xiàn)了外語碩士研究生的夢想。 第十篇,任教華東理工大。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女兒的學海生涯才告一段落,并又向人生的第二個夢想進行沖刺,后被華東理工大學找聘為外語教師,在大學仼教的十年時間里,女兒在上海尋到了自己的終身伴侶,成了家,立了業(yè),先后有了兩個兒子,在既要擔負扶養(yǎng)教育兩個孩子,又要完成大學規(guī)定的授課任務,還要兼任系里的支部委員,再要參加學校交給的各種競賽項目,對一個剛剛走出家庭,邁向社會的女生來說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我的女兒以她堅定的毅力,頑強拼搏和孜孜不倦的性格在她的大學講臺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她的鉆研精神,她的教育風格,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贊同,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她又被評為華東理工大學教育新星,還被選拔為系黨支部副書記。 第十一篇,結(jié)束語。歲月匆匆,時光不再,一晃四十年過去了,女兒已經(jīng)長大,而且也已到了不惑之年,她己不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也不是剛剛學步的孩童,更不是似懂非懂少女兒郎,她從父母的嘮叨聲中漸漸長大,在父母的關愛聲中走向成熟,在父母的囑托聲中走向成功,女兒本應完成她博士學位的最后沖刺,但因家中有兩個兒子纏繞,所以只有暫時終止在學涯道路上繼續(xù)邁進的腳步,但我深信女兒的人生坐標一定為更高更遠,她在神圣的大學講臺上如大鵬展翅,前途無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