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見過胡楊樹已是十年前的事了。<h3> 那是2008年8月攜妻同家人去新疆旅游,在喧嘩的語聲中,只記下一句對胡楊的贊美之詞:</h3><h3>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腐一千年。</h3><h3> 但來去匆匆,根本沒有仔細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更沒有用心去感悟這種樹的非凡精神。只是到了今年受到挫折,遭遇變故,心灰意冷,原本生機盎然的生命之林,竟變得一片沉寂,好像所有的希望非但沒有了喜人的長勢,就連即將成熟的果實也紛紛掉落。一時間,我竟無力驅(qū)趕著掛滿枝頭的凋零,不甘心半生心血就此荒廢,不忍心一生的夢想就此破滅。這才到記憶的深處試圖尋找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激活斗志,催我奮進。</h3><h3> 可面對眼下親身經(jīng)歷的困境,竟感到以往讀過的堅強蒼白無力,聽過的不屈輕薄膚淺,就連自以為悟的透,寫得好的剛毅也顯得如此脆弱。</h3><h3> 我深知,如果這種精神只有艱苦卓絕的奮斗,卻沒有卓而不凡的成就,我會質(zhì)問這種堅強的意義何在?如果只有百折不撓的犧牲,卻沒有令人欣慰的勝出,我會懷疑這種堅強的目的何在?如果只有歷時久遠的委屈,卻沒有彌足珍貴的收獲,我會質(zhì)問這種忍耐的價值何在?</h3><h3> 于是我一邊竭力延挨著信念的崩塌,一邊用心搜尋著榜樣的蹤影。而此刻那深不見底的孤寂,滿目愴然的荒涼,風起云涌的絕望,一陣接一陣在扼殺著我奄奄一息的希望,一波接一波在淹沒著精疲力盡的掙扎。就在這時,一顆遺忘心底的胡楊樹悠忽閃現(xiàn),我的精神為之一振,于是就追尋著胡楊的足跡去發(fā)現(xiàn)它不同凡響的所在。</h3><h3> 先是憶起深秋時節(jié),飄舞于大漠之上那迤邐而去的金黃色的葉韻------這光彩奪目的色彩,是在飛沙走石的摧殘下拼殺而出的堅強;是在嚴寒酷暑的肆虐下,煎熬而出的剛毅;是在干旱鹽堿的侵蝕下脫穎而出的昂揚;是在荒涼蕭索的啃噬下,苦撐而出的挺拔。</h3><h3> 胡楊歷亙古而不滅,其中的延續(xù)在于其自身強大的自生能力,從樹根到樹枝,從樹心到樹皮,終身上下每一處都能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它不像普通的樹,根須所系,固步自封,而是新舊相依,逐水而生;聯(lián)袂生根,牽手成長。根不因委屈而止步,葉不因高舉而懈怠。小樹之葉細長,老樹之葉寬闊。心隨樹走,身隨用變。</h3><h3> 胡楊正是因為有了葉子這般忘我的拼舍,有了根須這般不懈地奔走,才能在嚴酷的大漠里立足,在荒涼的沙丘上挺拔。</h3><h3> 惡劣的氣候干旱的沙漠,苦澀的鹽堿,這是胡陽無法擺脫的困境,無力逃脫的苦難。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在于提高自身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了堅持不懈的自我完善,有了綿綿不絕的代代相因,它不但頂?shù)米毫託夂?,還能吧惡劣長成堅毅頑強的品質(zhì);它不但頂?shù)米』哪w沙,還能把摧殘生成傲然挺立的意志。這才有了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神話”。</h3><h3> 叢坦然接受惡劣的環(huán)境,到凌然面對嚴酷的挑戰(zhàn),直到依然挺立于大漠流沙之上,胡楊不但活了下來,活得下去,且還活出自己的尊嚴,活出自己的威儀,活成了沙漠之魂。胡楊在茫茫沙漠之上,嶙峋戈壁之中,卓爾不群的活著,超凡脫俗的立著。</h3><h3> 草木非人,卻也有晴。那邊流邊干,凝結(jié)在胡楊面頰上的淚水,一定是胡楊咽不下的悲苦,繃不住的痛處,按不住的啜泣。</h3><h3>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物不分種類,事不論大小,但凡有一份堅強,就一定會有一份委屈。正如這胡楊,不吭不是不苦,不說不是不難。這結(jié)晶成塊的胡楊淚,不正是胡楊日積月累的委屈?這彎腰弓背的枝干,不正是胡楊隱忍不發(fā)的痛苦?這一片又一片的枯樹,不正是胡楊寧死不屈的悲壯?</h3><h3> 丹可磨也,而赤不少滅;石可磨也,而堅不可摧。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能磨煉出堅強,不是所有的瀟灑都能激發(fā)出生機,</h3><h3> 樹猶如此,人豈例外?人生雖然短暫,歷程卻很漫長。真要想活出個模樣來,或者還想如胡楊一般卓然超群,無疑就要有胡楊般旱不死的信心,凍不死的勇氣,吹不倒的堅韌,壓不彎的執(zhí)著。還要清楚地知道,不是所有的艱辛都能催生萌芽;不是所有的堅持都能迎來希望,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遏制放棄;不是所有的含辛茹苦都能孕育出心甘情原的茂盛。甚至也不是一樹的旺盛就能撐得起一林綠意;一樹倒伏,就能憾得動一林的蔥茸。</h3><h3> 芳鄰老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樹有樹的新老更替,水有水的前赴后繼?!俺林蹅?cè)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海洋之上,載起的是飛度之舟,沉下的是腐朽之船。森林之內(nèi),催生的是茂盛之樹,腐爛的是枯干之木。</h3><h3> 生機與時機,正如胡楊之于季節(jié),人生之于機遇,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就沒有持之以恒的積蓄,進而也沒有充滿生機的活力,更沒有應運而生,乘機而為的能力。</h3><h3> 有忘卻不了的夢想,才有割舍不下的情懷,才有了走近胡楊的這一番心路歷程,才有了踏遍坎坷成大道的信心。此刻,我忽然想起自己先前寫過的一首小詩:</h3><h3> 貧窮作家訓,坎坷為啟蒙。古今家國路,唯唯在抗爭。</h3><h3> 可惜這寫出的堅強,終究沒有長出的堅強驚心動魄。時隔20年撿來重讀,好像這道理又通透了許多,啟迪也深刻了許多。</h3><h3> 這也應該是胡楊被稱作沙漠之魂的精神所在吧。</h3><h3> </h3><h3> 崔龍斌。</h3><h3> 2017年12月24日有感于心境兒寫。</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