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排好住處后,當晚游彝人古鎮(zhèn)。</h3> <h3><br></h3> <h5>楚雄遠眺</h5>2008.5.7日,姐姐的同學為我們按排了去敦仁的汽車,敦仁位于楚雄州祿豐縣西部,距縣城56公里,西距州府楚雄34公里)。司機師傅是一位50多歲的中年人,得知我們40年前就在楚雄上學,是修成昆線的鐵道兵子弟,回敦仁“尋夢”時,連忙從車上跳下來握著我們的手說:歡迎你們來,修成昆線鐵道兵付出巨大犧牲,今天能為鐵道兵后代做點事我高興。熟悉的鄉(xiāng)音,美麗小城的山山水水,彈指一揮間四十年過去了,今日在走這條路,內心百感交集。<h3><br></h3> <h5>楚雄開發(fā)區(qū)一角</h5><h3>計劃先去祿豐縣在去敦仁,遺憾的是去往祿豐那段公路因路況不好,封閉修路。只能望祿豐興嘆了,也許這是今生的憾事。司機師傅為我們開車圍著楚雄繞了一周,楚雄市建在一個盆地里,四面環(huán)山的城市,安靜、清潔,空氣非常清新,陽光充足,只見城市的邊緣,一座座山巒此起彼伏。</h3><h3><br></h3><h3>楚雄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地方,那里的街道并不十分寬敞,但很干凈,那里的房屋并不十分高大,但很古樸,那里的山并不十分巍峨,但很別致. 習慣了城市喧囂的生活,吸足了充滿著渾濁的空氣,在這里休憩,思考,調整……美麗的小城。我們不禁會發(fā)出由衷的感嘆:街道寬了、高樓多了、環(huán)境美了,楚雄更加美麗了!遙望楚雄市區(qū),高樓大廈隱約可見,已經沒有一丁點當年楚雄的影子了。</h3><h3><br></h3> <h3>司機師傅告訴我們去敦仁的路還是當年的老公路,“真的?老路還在?”我不由的興奮起來,就是說今天我們要走的路是四十年前我們走過的路。那是一條崎嶇的盤山路,在云南,這是很尋常的一種路。宛轉的山澗,在縹緲的云端,秀美的梯田,疊嶂的峰巒,夢在不斷伸展。</h3><h3><br></h3><h3></h3><h3> 每個人都會有童年,但每個人的童年卻不一樣。當我踏上這片我所熟悉的土地,思索早飛向了四十年前:鐵道兵無數(shù)熱血男兒奮戰(zhàn)在崇山峻嶺之間,歷盡艱難險阻,用卓絕的精神和無畏的生命鋪就了一條鋼鐵大動脈----千里成昆線。</h3> <h3>“背起了行裝扛起了槍,雄壯的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到哪里去,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h3><h3><br></h3><h3></h3><h3>我們鐵道兵八師的子弟寒來暑往,就在這條路上唱著雄壯的《鐵道兵之歌》伴隨著成昆線長大,一年又一年乘坐解放牌大卡車往返于楚雄——敦仁之間。</h3> <h3>在那巍峨險峻的成昆線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櫛風沐雨,餐風宿露,鐵道兵前無困難。他們經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筑路生活的鍛煉和生與死的考驗。</h3> <h3>睜眼就看山,出門就爬山,轉身還是山。</h3> <h3>在崇山峻嶺中修建的成昆鐵路,可以說是鐵道兵戰(zhàn)士用鮮血和生命筑成的,因為在修建鐵路的同時,在沿線也修建起了一座座烈士陵園當年的“鐵八師”擔負成昆線126多公里的施工任務,隧道工地在山上,機械運不上去,指戰(zhàn)員們就把機械化整為零,用肩膀抬上山去。在被譽為“黑色的陷井”的黑井隧道,指戰(zhàn)員們用火把和馬燈照明,用人工煽風驅煙,用鋼釬大錘開鑿,肩挑人抬出渣,整座隧道就硬是被戰(zhàn)士們用鋼釬鑿通的。還有全線最長的1148米的大田菁特大橋,由隧道群和橋梁群組成的規(guī)模宏大的桐摸甸展線和巴格勒展線,都沒有擋住鐵道兵戰(zhàn)士的腳步!</h3> <h3>成昆沿線留下的一千多座墳塋里,僅一個墓地就有鐵八師227個軍人的名字刻上青石墓碑!坐火車行走在成昆鐵路上,每過十幾分鐘,就會看到窗外有成片整齊的水泥墓碑一閃而過——鐵道兵五個師,每個團負責二三十公里路段的修建,每個團都留下了一座這樣的烈士陵園。幾乎所有的烈士陵園都建在山頂或者江邊的開闊地帶,有人說,這樣做是讓烈士們能永遠看著這條用自己生命鑄就的鋼鐵長龍。</h3> <h3>祿豐縣金山鐵道兵烈士陵園坐落在云南省祿豐縣金山鎮(zhèn),陵園內共有三座紀念碑,安息著110名鐵道兵烈士。為祿豐縣重點烈士陵園!<br></h3> <h3>在開發(fā)祖國大西南的三線建設中,在修建成昆鐵路中,他們以血肉之軀筑起民族的脊梁。成昆鐵路沿線山高谷深川大流急,線路迂回重疊,橋隧相連,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橋梁,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每2.5公里就有一名戰(zhàn)士犧牲。當年國務院大西南三線建設總指揮彭德懷元帥在視察成昆鐵路工地時,深深地為鐵道兵戰(zhàn)士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所動容。在向烈士墓地獻花時,這位信奉“慈不掌兵”的老帥潸然淚下,他動情地說:“一定要把墓碑立在沿線最顯眼的地方?!?lt;/h3> <h3>沿著蜿蜒的成昆鐵路,我尋覓著當年父輩們戰(zhàn)斗過的足跡。</h3> <h3>進入"敦仁"小鎮(zhèn),(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后改為廣通鎮(zhèn))。敦仁鎮(zhèn),一個很小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現(xiàn)在中國地圖上在也找不到敦仁了,當年修建成線線時鐵道兵八師駐軍在敦仁有39團、師醫(yī)院、修理營、給水發(fā)電營、土方機械營、材料廠等。部隊給小鎮(zhèn)帶來了生機,隨處可見軍車與軍人。</h3> <h3>廣通真正成為“廣通”,是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竣工并在廣通舉行全線通車典禮之后。廣通是成昆線上云南境內大站</h3> <h3>鐵路專用線,當年我家就住在專用線邊上。</h3> <h3>對面的山</h3> <h3>公路橋上俯瞰昆明方向,出去不遠就是廣通站。</h3> <h3>遠眺廣通鎮(zhèn),正是夕陽晚照時,一列北來火車徐徐駛出廣通車站,小城上方飛起一道彩虹,淡淡嵐云送來和煦清風。</h3> <h3>廣通站內看成都方向......左邊成昆</h3> <h3>列車到達廣通車站</h3> <h3>廣通站??!</h3> <h3>俯瞰車站成都端</h3> <h3>通站成都方向</h3> <h3>俯瞰車站站臺部分</h3> <h3>右側的山,就是當年鐵八師修理營、土方機械營所在地。</h3> <h3>當年我家就住在鐵軌的左側山坡下,右側山坡上是八師醫(yī)院所在地,那時敦仁小鎮(zhèn)沒有電影院,所有人都會到師醫(yī)院看電影,一有電影或文藝演出時醫(yī)院熱鬧非凡,四面八方的人翻山越嶺、我們也要穿越鐵路在爬山,近在咫尺的路,能爬半天。</h3><h3></h3><h3>每逢趕集的日子,天剛亮就能聽到清脆的叮當聲,山里的趕集來的男男女女背著竹簍身上掛有叮叮當當?shù)你y飾,銀飾的多少顯示著家境的貧富。彝族姑娘個個會繡花,由于環(huán)境的熏陶,彝族女孩四五歲就跟著母親學刺繡,她們的衣裙上有著精雕細琢的圖案,都是自己巧手的見證。</h3> <h3>歲月如歌,這首歌單純而執(zhí)著,歲月如歌,這首歌并不容易譜寫。</h3> <h3>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又回到敦仁,站在高高的山上心潮澎湃,當年鐵道兵奮戰(zhàn)成昆線時的情景就浮現(xiàn)在眼前,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千軍萬馬會站成昆線,為了早日修通成昆線,吃大苦、耐大勞,為共和國鐵路建設奉獻了青春年華和一腔熱血。</h3><h3><br></h3><h3></h3><h3>無數(shù)的鐵道兵戰(zhàn)士獻出了寶貴生命,那些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成昆線上,用鮮血和生命默默地見證著一段難以忘卻的歲月。 “當鐵道兵我無怨無悔,鐵道兵精神永存!”參加60周年鐵道兵慶典時,這是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h3> <h3>為了國家的利益,鐵道兵這一特殊的英雄兵種已隱入歷史的深處。雖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再也沒有了“逢山筑路遇水架橋”的鐵道兵;雖然,共和國三山五岳的交通大道上再也看不到“亥”的汽車奔駛;但鐵道兵戰(zhàn)士志在四方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一代代鐵道兵用汗水、鮮血、青春譜寫的鐵道兵的輝煌歷史永存!共和國的版圖上縱橫交錯的鋼鐵運輸大動脈無字鐫刻著建設者的英名:鐵道兵!</h3><h3> 2008.6.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