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2月24日,壽光市高中音樂教學能手評選活動在壽光現(xiàn)代中學舉行,有6位老師參加本次活動。</h3> <h3>第一節(jié)----現(xiàn)代中學朱銳捷老師的《拉丁美洲音樂》。</h3> <h3>朱老師帶領著學生們感受了熱情奔放的拉丁美洲音樂,認識了排簫,蓋那笛,恰朗戈三種樂器,感受了探戈舞蹈的魅力,學唱了墨西哥的民歌《美麗的小天使》。</h3> <h3>拉丁美洲音樂,節(jié)奏的獨特,旋律的美妙,和聲的濃郁,它那無比的熱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風貌,在這堂課中讓我們收獲頗深!</h3> <h3>第二節(jié)課----壽光二中李曉玲老師的《飄逸的南國風》。</h3> <h3>本節(jié)課,感受與掌握了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另一方面,李老師帶領學生探討民歌之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形成的原因。</h3> <h3>《彌渡山歌》旋律由引腔、中部和尾部三部分組成,稱為“起 —— 平 —— 落”,這在南方音樂中常見。</h3> <h3>李老師在跟學生們互動南方民間舞蹈的韻味,讓學生們更深刻的感受,南方民歌旋律的婉轉、流暢、細膩、抒情。</h3> <h3>第三節(jié)課----現(xiàn)代中學趙春香老師的《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tǒng)音樂》</h3> <h3>趙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認識了三個音樂文化區(qū):蒙古的呼麥、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星星索》、印度的薩朗吉的音樂特點。</h3> <h3>通過欣賞、學唱,我們了解了亞洲的傳統(tǒng)音樂形式,完成了一場五彩斑斕的音樂之旅!</h3> <h3>第四節(jié)課----壽光中學桑曉玲老師的《學堂樂歌》。</h3> <h3>一首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曲調,優(yōu)美動人、意蘊深厚,是我國“學堂樂歌”的早期作品之一,也是當年國內(nèi)流行的“學堂樂歌”。</h3> <h3>同學們分組討論,進行創(chuàng)作,依曲填詞,嘗試為熟悉的學堂樂歌重新填詞。</h3> <h3>桑老師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一一點評,希望有更多同學積極參與創(chuàng)作,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展示我們美好校園,謳歌我們美好生活。</h3> <h3>第五節(jié)課----渤海實驗學校李燕老師的《鼓樂鏗鏘》</h3> <h3>通過欣賞《滾核桃》,帶領學生們體驗和感受絳州大鼓的演奏技法,使學生了解中國打擊樂的代表形式及風格特征??矗±蠋熯€帶著核桃來了呢??</h3> <h3>學生體驗敲打鼓的不同部位,并體驗節(jié)奏、速度、力度變化感受其特點。</h3> <h3>看!同學們打的好起勁兒!樂在其中!希望同學們從本節(jié)課領略到:我們的民族音樂才是我們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h3> <h3>第六節(jié)課----壽光一中朱艷老師的《人民音樂家——聶耳》</h3> <h3>聆聽《金蛇狂舞》、《畢業(yè)歌》及聶耳其他代表性作品,體驗其音樂情緒,在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h3> <h3>民族管弦樂曲《金蛇狂舞》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螺螄結頂,上下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h3> <h3>評委老師們在認真聽課!</h3> <h3>同組的音樂老師們在認真的聽課!</h3> <h3>通過這次教學能手的聽課觀摩活動,著實讓我們享受了一次視聽盛宴!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們收獲頗多,感觸很深。</h3> <h3>在6位老師的課中,我們能感受到獨具匠心、周密細致,每堂課都有或多或少的閃光點供我們學習、借鑒。讓我們吸取其中的精華,并嘗試運用到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我們的音樂教學,大家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