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人喜歡海</h3><h3>而我 更喜歡山,</h3><h3>喜歡山的巍峨 喜歡山的深沉。</h3><h3>因此</h3><h3>我一次次投進大山的懷抱</h3><h3>行走在山腰 穿越叢林</h3><h3>爬上山脊 遠望山脈連綿</h3><h3>它的每一寸肌膚</h3><h3>仿佛都在訴說</h3><h3>訴說著滄海桑田的變換</h3><h3><br></h3><h3>行走在大山腳下</h3><h3>我喜歡聽溪水潺潺的絮語</h3><h3>爬上山巔</h3><h3>我喜歡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h3><h3><br></h3><h3>我喜歡山</h3><h3>喜歡它棱角分明</h3><h3>層次井然</h3><h3>我喜歡山</h3><h3>喜歡它堅韌不拔</h3><h3>立地頂天</h3><h3> ——題記</h3> <h3> 大禹治水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神奇的傳說,濟南藏龍澗就是其中的一個。相傳,大禹治水時追趕一只管下雨的龍,追到山間,龍看見山洞就往里鉆,可是山洞深度不夠,尾巴露在了外面,大禹上前抓住龍尾使勁往外拽。大龍掙扎著,出來時,龍爪在山間亂抓,身體也使勁的晃動。一番打斗后,大龍被擒住了,這山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人們便把這稱為龍洞,龍身和龍爪掙扎劃過的地方就形成了這藏龍澗。藏龍澗谷深澗幽,奇景疊出。為了一睹其神采,11月10日我們孟村戶外小分隊一行32人在凌晨6點出發(fā),直奔濟南。</h3> <h3> 真可謂是一路順風,不到九點就到達了漿水泉風景區(qū)。一行人下車從西側(cè)的驢道上山。走過一片郁郁青青的柏樹林,便是一大片黃櫨樹。可惜,我們來得晚了些,大部分紅葉已經(jīng)落盡了。如果提早10天,相信這里一定是層林盡染,蔚為壯觀。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興致,大家滿懷熱情的往山里進發(fā)。</h3> <h3> 沿曲折的山路走了好長時間,路上都是土石相間的山,山上摘種的也大都是柏樹,間或有幾株懸鈴木、核桃樹。有一處林子,樹葉變黃,大概是桑樹??粗@些小山,想起老舍在《濟南的冬天》里所說的:這些小山太秀氣!是啊,比起前不久,我們穿越的保定小黃峪,濟南的山真的是太秀氣了。</h3><h3> 我走的有些累了,但也不敢停步。我知道過了疲勞點就好了,于是咬著牙,繼續(xù)三步并作兩步的走(這樣可以節(jié)省體力)。走了一段下坡路,山石很奇怪,非常不平整,而且像被雨水滴嗒成花的樣子,后來知道那就是雨花石。哦,果然名如其石。</h3> <h3> 走著走著領隊說不走小路了,大家一起攀著石頭和樹上山頂,于是大家一窩蜂般的往山上爬,置身其中,眼見那陣勢真的像電視上鬼子包抄山頭似的。山上沒有什么特別的景象,忘了從什么方向又下山,走到一處往下看,才見有大塊的石頭,參差不齊,給人漸入佳境之感。從石縫里下到底部,因才見這么有特色的景,不少隊友在此拍照。返回的時候我才知道沿此處尋著石頭左去,就可進入藏龍澗。也許是為了看更多的景色,也許是為了挑戰(zhàn)一下自我。我們卻朝另一個方向走去。藏龍澗離濟南市區(qū)只有一步之遙,除了遠近的驢友喜歡來此探險,近幾年,附近的市民也經(jīng)常來此游玩。這樣來的人多,路就多了。岔路多,就很容易迷路。藏龍澗景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游客被困的事件。前幾天還看到網(wǎng)上有人說遇到鬼打墻的事情。這無形中給藏龍澗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且不說鬼打墻是不是真有其事,只說在山里一旦迷路,就不是三里五里,這樣一走,我們比原計劃(13.7公里)多走了十公里路。(本次活動的領隊,是首次帶路。收隊念青其實是我們的領隊,他為了鍛煉新領隊,任由領隊帶著我們走。在這淺山里,也沒有什么危險,時間又充裕。領隊咨詢了他好幾次,他都說怎么走都可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把我們這些菜害慘了。不過正是因為新領隊的帶路,才使得這次活動增添了無限的趣味,試想一馬平川的走下來,還有什么意思呢?那樣可以選擇跟旅游團的。??)</h3> <h3> 11點左右,來到一處山腰,再次打亂隊形直接包抄山頭??墒沁@次,山勢較之前陡峭很多。我們再次手腳并用,往上攀爬。爬著爬著不知是誰,踩動了一塊活動的石頭,石頭滾落下來。“閃開!閃開!”有驚無險,一塊石頭滾下山去。突然,我腳下一沉,也踩到一塊活動的石頭。我趕緊挪開腳,避免了一次事故的發(fā)生。趕緊提醒下面的隊友不要隨意踩石頭。這時,大家發(fā)現(xiàn)大多石頭都是活動的,這為攀爬增添了難度。經(jīng)過一番努力,終于爬上山頭。這是一處平坦的山脊,布滿了野草,大家決定在此野炊。我脫下沖鋒衣曬在石頭上,因為沒有穿速干衣,里面早就濕透了,手機屏上都是汗水。</h3><h3> 盡管并不饑餓,大家依然紛紛拿出所帶的食物補充能量,領隊和收隊給大家煮面條。在這里拍照、休整了近一個小時,大家收拾行裝,把垃圾裝在包里帶下山去。這就是驢友跟普通游客不同之處,我們熱愛大自然,更保護大自然。</h3> <h3> 出發(fā)的時候我們向西走去。很快就走出了大山,眼前一片開闊的空地,沒有什么植被。推土機嗡嗡的響著,幾個工人在忙碌著什么,遠處是大大小小的山包。(后來猜想,那里應該就是大小嶺。)收隊說,翻過對面的山包,就是回家的路了。聽收隊這么說,大家議論紛紛?!安佚垵揪瓦@個樣子嗎?”“在網(wǎng)上看到的那些圖片,到現(xiàn)在,一點都沒看到呢?!蔽乙苍谛睦锵耄骸皾尽钡囊馑际巧介g流水的溝。到目前為止,哪里看到了水溝呢?這樣,怎么可以回去?收隊見大家都意猶未盡,離預定結(jié)束的時間還有四個小時。于是決定返回,繼續(xù)尋找藏龍澗。</h3> <h3> 尋找的道路是艱辛的,我們沿著人工開鑿的坡路前行。拐了一個彎,又爬過一個山頭,還是沒有澗的影子。東邊是一個個小山包,布滿綠色的植被。往西望去,小山包上光禿禿的,毫無生氣,遠處有公路和樓房,我想那里是不是所謂的扳倒井。如果是的話,我們離藏龍澗還遠的很呢!</h3> <h3> 走著走著,有人發(fā)現(xiàn)了“黑峪”的字樣,按照指示箭頭應該由此向左下山。于是收隊變領隊,帶領大家往下走,沒走多遠,前面沒有路了。只好后隊變前隊,原路返回。走著走著又不對了,再次后隊變前隊,如此折騰了幾次,才又走上人工開辟的坡路。坡路平坦,但是接近60°,長時間走這樣的路,又累又沒意思。有的隊友厭煩了,我也累壞了,雙手柱著登山杖,堅持著走。下山的時候,腳下都是碎石,還摔了一跤。</h3> <h3> 已經(jīng)忘了是怎么找到的那條羊腸小路,小路上大多都是雨花石。偶爾會遇到一兩個游人,這次或許是正確的。前面出現(xiàn)倒塌的石頭房子,不是一處,是一排。隊友說,這是一個村莊。我忽然想起網(wǎng)上說的黑峪村。果然,前面是個小飯店。一頭小毛驢拴在樹上,墻壁和房子上掛滿各處驢友的隊旗。我們在樹下休整了一下,又開始行進。路旁有收獲完的大豆,豆秸像藤條似的,還絆了我一腳。</h3> <h3> 一片奇特的蘆葦,又吸引了大家的視線。</h3> <h3>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腳趾頭被鞋子頂?shù)纳?。不知走了多久,前面有人?到了,到了!的確,對面是一座半環(huán)形高山,層層山巖交錯迭起。下到谷底,只見樹木叢生,涼爽宜人。大家說,這才是藏龍澗啊,總算是找到了。等到所有隊友全部到了澗底,大家向右邊走去。藏龍澗真是名不虛傳,處處怪石嶙峋,崢嶸參差。有的地方因光照不足,陰暗潮濕,生了苔蘚,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滑倒。澗底的巖石一層一層很分明,我不認識巖石,沉積巖這個名字閃現(xiàn)在腦海里。</h3> <h3> 前面有一個山洞,里面有石凳石桌,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在此修煉。</h3> <h3> 在一轉(zhuǎn)彎處,有很多比西瓜還大的碎石,內(nèi)行的隊友說,這種地方不要逗留,要小心再有碎石落下。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我們猶豫不決,到底從哪里繼續(xù)前行呢?最后決定向左側(cè)走,因為左側(cè)是通往漿水泉方向,那是我們的出發(fā)點。</h3> <h3> 走著走著,前面一處水潭,攔住去路。水潭里的水質(zhì)很差,綠幽幽、臟兮兮的。要想繼續(xù)前行,得走過水潭,爬上四米開外的高處。領隊從水里的石頭上走過去,因為坡度太大,又沒有可抓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勁,才爬了上去。于是她又在上面指揮幫助大家往上爬。因為帶繩索的還沒來到,徒手進行,速度又慢又費力,不知是誰發(fā)現(xiàn)了左側(cè)還有可走的路。爬上幾米高的巖石,有一條窄窄的路可走。但是路太窄了,盡容一個人通過,下面四五米處便是那個臟兮兮的水潭,稍不注意,就會滑下去,掉進水潭。我們的領隊是位體育健將,身手不凡,她指揮我們右腳踩住石窩,然后把登山杖遞給她,她再拉我們過去。這是這次活動難度最大的一處,上來之后,澗底變得很窄,我們從石縫里攀爬到十幾米的高處,再回望來處,只能聽見隊友們緊張的喊聲,這就是所謂的一線天吧。剩下的路就好走多了,三點半左右,我們走出藏龍澗。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就來到了那個大家拍照的地方。</h3> <h3> 在回去的窄窄的山路上,偶遇一個摩托車騎手,騎著山地摩托車在人都不好走的山路上騎行。</h3> <h3> 不到五點,我們?nèi)w安全下山。藏龍澗尋蹤之旅圓滿結(jié)束。</h3><h3> </h3><h3><br></h3><h3>后記:人生有太多的遇見,每一次出行都有不同的收獲。讓我們把人生途中所有的際遇當做一次次修行吧。</h3><h3> (作者:劉秀蘭)</h3> <h3> 感謝攝影六劍客</h3> <h3> 本次活動的領隊——生活充滿陽光,沒找到正面照。這次活動念青為了鍛煉這位新領隊,全部行動都由她做主。因為是淺山,時間也充裕,真是鍛煉的好機會。經(jīng)過這次活動,她迅速成長為合格領隊,大家無不為她點贊。</h3> <h3> 本次活動的收隊念青</h3> <h3> 騎行出國門的絳珠草姐姐</h3> <p class="ql-block"> 這是平時喜歡舞文弄墨又膽小如鼠的我,自從走進戶外,也是女漢子一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