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第一集</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 只等你來看一眼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頁。地圖扉頁上每一道短暫閃亮的光陰,翻越歲月時空都鐫刻著記憶的魅力,這魅力召喚著每顆被感知的心欲以而隨,從而讓人們的靈魂和身體,在路上去發(fā)現(xiàn)心中那份久違的感動與震撼。</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人皆知,地球上其古代文明之璀璨,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與埃及媲美。</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之旅,可以說是一次我期盼了很久很久的旅行,豐富的古埃及文化,除造就了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千年不朽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還發(fā)明了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和人類最早的太陽歷,以及數(shù)學(xué)、醫(yī)學(xué)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對后世產(chǎn)生深刻又深遠(yuǎn)影響的文明。</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七千年前,古埃及先祖?zhèn)儚倪h(yuǎn)處的夕陽里走來,在尼羅河流域繁衍生息,孕育出偉大的人類文明。這幅誕生于莽莽沙漠大地上的遠(yuǎn)古文明畫卷,就像是被實施了魔法,讓世人產(chǎn)生著對歷史和文明的追思。一個個震撼著世界,并充滿神秘色彩的千古迷幻畫面,讓早已向往親臨其境去一探究竟的心扉迫不及待。這個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沖,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捷徑的國度,涵蓋又融合了無數(shù)的沖突與矛盾,一半沙漠,一半海洋,一場埃及夢。在我走近古埃及眾神廟與金字塔之間去耳濡目染時,自己也恍如跨越了千年的古老。</font></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埃 及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最悠久的古國,最古老的文明,給人一種極其強(qiáng)烈的文明的初始感。從開羅的金字塔到盧克索的帝王谷,尼羅河?xùn)|西兩岸粗獷的沙漠遺址中,具有神威的法老和令人生畏的神靈使人驚心動魄。埃及無處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塊和灼熱的荒沙,誰也說不清它們的歷史,連這些堅硬的石雕究竟毀于何時,也無從得知,時間在這里仿佛失去長度。當(dāng)歷史走去時,沒有留下任何尋找它的線索,只有問號。這些問號彌漫在殘垣斷壁碎石流沙之間。于是空茫、荒蕪、寂寞和寥落,霧一樣濃重地籠罩在這片沙漠遺址上。然而,這才是遠(yuǎn)去的歷史遺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遺址最獨(dú)具的氣質(zhì)與魅力!</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 開 羅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及首都,是世界上留有古文明遺產(chǎn)最多的大都市,阿拉伯文意為"勝利",位于埃及東北部尼羅河三角洲的南端。開羅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約3200年古王國時期,距離今天開羅西南23公里的古都遺址——孟菲斯,亦是埃及古王國時期最早的首都。公元641年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埃及,至公元969年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在今天的開羅北面建城定邦,命名為"開羅"。得利于世界第一長河帶來的富裕經(jīng)濟(jì)和便利交通,埃及以南北尼羅河為中心,形成了瀕臨地中海的許多城市﹐其中,橫跨尼羅河的——開羅,不僅發(fā)展成為了非洲最大的城市,并且還是中東阿拉伯世界政治活動的中心?!兑磺Я阋灰埂分姓f道:"從未見過開羅的人,就等于沒有見過世界的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古埃及人稱為“城市之母”的開羅,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文化并存。在這里,既有聞名世界的古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又有宗教色彩濃烈的古教堂、清真寺、古城堡。公元七世紀(jì)起,隨著伊斯蘭教在西亞、北非一帶廣泛傳播,其宣禮塔建筑藝術(shù)逐漸發(fā)展演變,成為清真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標(biāo)志性組成部分。如今的開羅,抬眼便可見得清真寺鱗次櫛比的宣禮塔,這也成為了開羅城的一大靚點(diǎn),故開羅又被稱為“千塔之城”。(阿拉伯語中宣禮塔稱之為“米納爾”,指宣禮員站著呼喚人們祈禱的地方)。典型東方風(fēng)情與西方格調(diào)交融混合的——開羅,高高的宣禮塔尖數(shù)量之多,令人發(fā)指??梢哉f,整座“沙漠之城”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伊斯蘭博物館。</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 埃及國家博物館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被埃及人習(xí)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收藏有30多萬件法老文物,陳列展出只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其實,百歲的埃博本身也是十分珍貴的文物建筑,它的設(shè)計上很有心思,光是一個大門就濃縮了埃及文明:法老時期、希臘~羅馬時期、科普特基督教時期和伊斯蘭時期四個主要?dú)v史階段。</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這座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的紅色石質(zhì)博物館,是由“埃及博物館之父”法國著名埃及學(xué)專家<u>馬里埃特,</u>1858年主張興建的法老藝術(shù)作品的宮殿。由于阿拉伯人占領(lǐng)埃及之后,古埃及文化逐漸消退。阿拉伯人對珍貴的古埃及歷史文化遺跡和文物不屑一顧,聽之任之,流失現(xiàn)象非常嚴(yán)重。為此,<u>馬里埃特</u>幫助埃及建造起保存古埃及珍貴文物、遏制文物流失的博物館,為埃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xiàn)。</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站在埃博的大門前,觀覽中央水池中種植的代表古代上下埃及的“蓮葉”和“莎草”,這兩種我們平時十分熟悉的普普通通植物,卻深刻地代表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奴隸制國家由南至北的強(qiáng)盛與統(tǒng)一。</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放眼埃博庭院中滄桑殘缺的法老石雕、斯芬克斯神像、方尖碑巨石、象形文字石刻等文物,讓一到埃及首站就來此參觀的我們,情不自禁進(jìn)入了時空的穿越。</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目睹這些沒能進(jìn)入館室的珍貴古老,想著2002年,在埃及國家博物館迎來100周年誕辰時埃及政府的承諾:要在開羅吉薩大金字塔附近,重新建造一座珍藏古文物的現(xiàn)代化的“大埃及博物館”。心中好期待!如能有機(jī)會再來,一定要與那些“重見天日”的珍貴文物眸面。</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進(jìn)看一眼就令人震驚的博物館,只見威嚴(yán)巨大的象征“君權(quán)神授”的古埃及法老石雕像,高高地聳于堆滿眾文物的展廳中,多樣石材的不同文物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人頭攢動的展廳里擁擠不堪,混亂嘈雜,如果沒有埃及導(dǎo)游“李白”引導(dǎo)著參觀,不知所措的我們,還真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去好好享用這份古埃及的文化盛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收藏有埃及考古發(fā)現(xiàn)最著名、最精華、最豐富文物的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一層按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等歷史發(fā)展順序展出,在這里可以看到從古王國時期至公元五、六世紀(jì)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珍貴文物。導(dǎo)游“李白”生硬的中文講解,徐徐拉開了我們一行探秘古埃及文化藝術(shù)瑰寶的旅游序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廳的正頂端,矗立著埃博館內(nèi)最大的巨型石雕像,古埃及全盛時代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阿蒙霍太普三世和妻子,他們倆滴女兒圍繞在腳下。整座石雕像在博物館建造之前就坐在這里,距今已有3400年歷史。</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左賽爾王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埃及第三王朝的偉大法老。執(zhí)政時期建造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個金字塔——階梯金字塔。他的這一成就,在某種程度上創(chuàng)造了古埃及文明。這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近似真人大小的左賽爾王石刻雕像,不僅展現(xiàn)出古埃及法老專屬的頭巾式樣和代表王權(quán)神威的典型坐姿造型,同時也表達(dá)了古王國高度集中的王權(quán),后世有許多類似的雕像。可惜雕像的面部眼眶凹陷厲害,原本應(yīng)該是有寶石鑲嵌當(dāng)眼睛噠,據(jù)說沒能保存下來。雕像底座上可以看到左賽爾王的尊號:上下埃及之王,以及保護(hù)神禿鷲和眼鏡蛇的形象,分別是上下埃及的象征。</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古埃及文字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分為:圣書體:一種復(fù)雜且極其規(guī)范的文字,用于正式和神圣場合。僧侶體:書寫在莎草紙和一些簡便載體上,用于一般場合記錄。世俗體:外族占據(jù)埃及建立政權(quán)后埃及逐漸形成的更加簡便的文字形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從公元前3100年法老納邁爾石板上最早的象形文字文獻(xiàn)起,古埃及文字影響了后來的諸多文字,如:腓尼基文字、阿拉伯文字等,這些“神圣”與“銘刻”被歐洲人稱作“神的文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天我們熟悉的26個英文字母,源頭就是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并簡化蘇美爾人的若干楔形文字,把數(shù)千個不同的圖象簡化為書寫便利的22個字母。這些個字母渡過愛琴海傳入希臘。希臘人又增添了幾個自己的字母,并把這種經(jīng)過改進(jìn)的文字系統(tǒng)傳入意大利。古羅馬人稍微改動字型,又把它們教給了西歐未開化的野蠻人。千年一瞬間,文字這個載體,給四大文明之首的古埃及文明插上了翱翔世界的翅膀。</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羅賽塔石碑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大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世界級文物。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1799年被拿破侖的遠(yuǎn)征軍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羅賽塔發(fā)現(xiàn),但在英法兩國的戰(zhàn)爭之中輾轉(zhuǎn)到英國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館中并公開展示。因此,在埃博參觀所看見的“羅塞塔石碑”是館內(nèi)唯一的一件復(fù)制品文物。</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羅塞塔石碑為磨光玄武巖,上面刻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體文字、希臘文三段文字。1822年,被喻為現(xiàn)代埃及學(xué)之父,法國天才語言學(xué)家讓·弗郎索瓦·商博良,向“法國碑文純文學(xué)學(xué)院”提交了研究論文,并宣布了對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讀發(fā)現(xiàn),古埃及文字的璀璨文明從此被撩開了籠罩千年的面紗,向我們綻露出勾魂攝魄的微笑。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標(biāo)志著世界考古史上極其重要的篇章——現(xiàn)代埃及學(xué)的誕生。</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 style=""><b>———— 書記員坐像 ————</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書記員,是古埃及少數(shù)掌握文字的高級知識分子,社會地位很高,為體現(xiàn)對知識的尊重,許多貴族都喜歡把自己塑造成書記員形象。可見古埃及人對“知識就是力量”的理解深度。這尊完整的書記員雕像,精美的眼睛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彷佛正在等待指令,隨時準(zhǔn)備記錄。如今埃鎊最高面值的紙幣上,印的即是這尊無名雕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孟卡拉雕像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美國一位考古學(xué)家在孟卡拉金字塔附近的神廟遺址出土的。中間有著健美身材的肌肉男,就是吉薩孟卡拉金字塔的主人,左腿在前的他仿佛是大步邁進(jìn),動感十足,這個姿勢在古埃及文物中也十分常見。孟卡拉右手邊是古埃及神話中地位很高的女神哈托爾。古埃及人信奉多神教,大大小小各種神有幾千個,而象征母性的哈托爾女神估計能排到前幾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哈托爾女神的顯著特征是頭上頂?shù)奶枅A盤和牛角,孟卡拉和她手牽手,表明法老和女神的關(guān)系很親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孟卡拉左手邊也是一位女性形象,但她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擬人化的埃及一個省,象征著法老控制的國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哈夫拉雕像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哈夫拉是吉薩第二大金字塔的主人,這件在他的金字塔附近的神廟遺址中出土的雕像,法老的頭后面雕有一只張開翅膀的鷹,是在保護(hù)法老?還是要帶著法老飛向天空?給人留下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王子夫婦雕像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距今已有約4600年歷史,是一組顏色如新的彩繪坐像——拉赫梯普王子及民費(fèi)雷特王妃。據(jù)說當(dāng)年考古人員發(fā)掘時,在墓中被雕像反光的眼睛嚇得落荒而逃。細(xì)看這組人物雕像的眼睛,神采煥發(fā),以假亂真的程度讓現(xiàn)代人也為之折服。不僅如此,這組坐像還是古埃及藝術(shù)中將男子肌膚顏色與女子顯著區(qū)分的代表,在藝術(shù)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這二位是來自底比斯卡納克神廟的眾神之王~太陽神阿蒙和妻子穆特</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來瞧!這幅有六只正在湖邊覓食的著名滴大雁壁畫,它可是4600年前滴作品。</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被稱為古埃及的武則天。命運(yùn)選擇她當(dāng)上了攝政王,在當(dāng)時男權(quán)當(dāng)?shù)赖耐鯂铮骷俸?,穿男裝,履行身為法老的使命,對外攫取資源,對內(nèi)大興土木,建造神廟和陵墓,很有作為。她本人在帝王谷依山而建的神廟,氣勢宏偉,很具有現(xiàn)代建筑的個性風(fēng)范。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這個帶著自信微笑的清秀臉部雕像,透露出她滴女性特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博館二層是專題陳列室,有堪稱埃及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圖坦卡蒙陳列室。還另有兩個特別的木乃伊陳列室,存放著新王國時期國王及后妃們的木乃伊,其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最年輕法老圖坦卡蒙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一位九歲就在金雕王座上管理龐大帝國的法老,十九歲時暴斃去世了,身后建造了一座豪華程度遠(yuǎn)遠(yuǎn)超乎專家想象的陵墓。他木乃伊中罩在頭部的黃金面具,不僅成為了世界十大無價之寶之首位,這也讓它的主人圖坦卡蒙成為了今天名氣最大的古埃及法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22年的這一完整發(fā)現(xiàn),是熟讀古埃及歷史的英<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text-align: center;">國考古</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text-align: center;">學(xué)家卡特,在帝王谷經(jīng)過19年的不懈搜索完成的。</span>那個雕飾有禿鷲和眼睛蛇成為象征埃及文明重要標(biāo)志的金面具,那具重約134.3公斤純金制成的套娃試的三層棺槨,那個安放在法老腰間的非地球“天外來物”金匕首,那個由純金雕制鑲滿了寶石的王位座椅,那些鋪滿墓室墻壁的純金浮雕,那具完整無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令人類驚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古埃及人心目中,神是宇宙的主宰,法老是人間的王者。因此,人們用珍貴的黃金裝飾圣物表達(dá)虔誠和敬仰。如同太陽般閃爍的金光,使埃及人相信能照亮他們的靈魂,并賜予他們權(quán)力和地位。圖坦卡蒙陵寢中尤其金黃閃爍的精美葬品,無論是設(shè)計藝術(shù)還是工藝水準(zhǔn)都到達(dá)極高水平。它不僅還原了3300 年前新王國時期法老的葬制禮儀,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飾、日常生活用品、珍貴藝術(shù)品、車馬武器等,還真實展現(xiàn)了新王國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jì)、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學(xué)技術(shù)等多方面的狀況。把這一發(fā)現(xiàn)稱譽(yù)為“埃及新王國社會的縮影”毫無夸張。</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除了光彩奪目金棺和金面具外,最引人矚目的是王后給法王身體涂油的黃金御座,椅背上刻畫著這對小夫妻溫馨有愛的生活畫面。還有象征永生的帶翅膀的金龜子項鏈,和兩尊真人一樣大小的烏木鍍金雕像,等等奢華無比的奇珍異寶。</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猜一猜,有死神阿努比斯守衛(wèi),外形似神廟的鍍金箱子里面存放了什么?相信聽完介紹著實會讓你有點(diǎn)毛骨悚然,哈哈!四個蓋子上都雕刻有圖坦卡蒙頭像的雪花石小罐,里面竟然存放著小法老的肝、肺、胃和腸子。</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圖坦卡蒙還是一位時髦小青年。瞧!這奢華的黃金人字拖,放在當(dāng)下也不過時。</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二層大廳中央的一個玻璃展柜上方,擺放著一尊僅有一指高的小象牙雕像,它發(fā)現(xiàn)于艾比杜斯,但這卻是最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法老留存于世的惟一雕像。由于年深日久,明亮的乳白色象牙已變?yōu)樯詈稚?。雕像展現(xiàn)他右手緊握拳頭放在胸口表示安全,左手平放膝蓋上代表穩(wěn)定,正襟危坐的姿態(tài)。在腳的兩旁用希羅格里菲文刻著胡夫的名字。</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放眼埃博展館內(nèi)豐富的珍寶文物,隨便一個都夠你消化好幾年。展廳內(nèi)每一件文物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輝煌,一幕幕地上演著埃及曾經(jīng)有過的壯麗和恢弘。</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盡管在埃博只有短短2個多小時的觀覽,可是,穿越于七千年人類智慧結(jié)晶的時空間,不僅令人在現(xiàn)場驚嘆,而且,當(dāng)我整理這些近乎“抓拍”的畫面時,依然心房震顫!<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 1, 1);">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傳神雕像,一道道優(yōu)美動人的藝術(shù)線條,一個個蘊(yùn)涵文化的不解之謎!正是埃及國家博物館的無窮魅力所在!</span></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無名英雄紀(jì)念碑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坐落在開羅東北部納賽爾城,是一座采用金字塔理念設(shè)計的紀(jì)念碑。1975年時任埃及總統(tǒng)薩達(dá)特下令建造,本意為紀(jì)念在1973年十月戰(zhàn)爭中犧牲的埃及戰(zhàn)士。沒想到,六年后因遭遇刺殺而身亡的他本人,也被葬在這個自己親手揭幕的“當(dāng)代金字塔”之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font></b><b><font color="#ff8a00"> 胡夫大</font></b><b><font color="#ff8a00">金字塔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世界七大奇跡之一,<font color="#010101" style="">史上最大的謎。彰</font>顯著最大奴隸主法老威嚴(yán)的同時,也代表了古埃及多方面文化經(jīng)過一定程度融合達(dá)到的第一個歷史上的巔峰?!笆滤廊缡律钡墓虐<叭耍瑢ι竦尿\使其形成了非常根深蒂固的“來世信仰”,他們認(rèn)為“人生在塵世只不過是一個短瞬間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古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xù)。</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古埃及人產(chǎn)生了國王死后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后來發(fā)現(xiàn)的《金字塔銘文》中就寫著:“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或許就是這樣的天梯。角錐體形式的金字塔,充分體現(xiàn)著對太陽的無限崇拜與敬仰,古埃及太陽神“拉”的標(biāo)志就是太陽光芒。《金字塔銘文》說到:“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建于公元前2750年的,</span><font color="#010101">古代埃及金字塔的鼻祖——階梯金字塔(薩卡拉),</font><font color="#010101">第三王朝左塞爾王的<font color="#010101">金字塔,就</font><font color="#010101">是將</font>古埃及馬斯塔巴</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冥文化整合發(fā)展</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來的。</span><font color="#010101" style="color: rgb(1, 1, 1);">這座埃及歷史上第一個完全采用石頭建造的巨大建筑物,一切元素皆</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與法老的“神性”息息相關(guān)。由此可見,古埃及的金字塔不單純只是陵墓,它已賦予成功促使法老抵達(dá)來世,便于他可以永遠(yuǎn)重生的功能和目的。</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近開羅吉薩名揚(yáng)于世的胡夫大金字塔,搜索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會在這座傲雄了五千年的人造奇跡上打探。那些發(fā)生于此的種種奇異、巧合、疑惑,鬧的當(dāng)今許多專家、學(xué)者不知所措,沸沸揚(yáng)揚(yáng)的網(wǎng)傳亦真亦幻……也許這沉默的金字塔早已超出了地球人的想象能力,是一個永遠(yuǎn)也讓人解不開的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 ——</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胡夫兒子哈夫拉金字塔前,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威不可侵地守衛(wèi)著法老們的陵墓。整座獅身人面像是用一塊天然的大巖石雕鑿的,鼻部損傷拒說是被拿破侖的士兵當(dāng)靶心毀掉的。盡管如此,相信你但一見到它,定會不由得聯(lián)想到最初起源于古埃及的神話。</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斯芬克斯雖然后來也常現(xiàn)于西亞神話和古希臘神話中,但斯芬克斯在各文明神話中的形象和含義都略有不同。細(xì)數(shù)震撼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還是這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按斯芬克斯形象建造的獅身人面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地中海新娘亞歷山大</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亞歷山大是<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最大的海港、埃及第二大城市、歷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勝地,素稱“地中海明珠”。曾為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亞歷山大(公元前332年)興建而得名。這座面對歐洲的口岸城市,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給它留下了數(shù)之不盡的寶藏。</span></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 蒙塔扎宮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埃及最后一個國王法魯克的行宮,還被叫作夏宮,座落在位于亞歷山大東部的地中海海濱。蒙塔扎宮1952年以前一直是皇家專用的避暑宮殿,是一座帶有佛羅倫薩與土耳其風(fēng)格的皇家園林建筑?,F(xiàn)已改成埃及國賓館,不對外開放。</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法羅斯燈塔與蓋貝依城堡——</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法羅斯燈塔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世界公認(rèn)的古代七大奇觀有兩個在埃及:首個是吉薩金字塔,另一個則是名列第七位的亞歷山大燈塔。這座名氣并不亞于金字塔的雄偉神奇建筑,是當(dāng)時世上的最高建筑物,遺址就在亞歷山大城邊的法羅斯島上。巍然屹立的法羅斯燈塔,從公元前281年建成點(diǎn)燃,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蘭大軍征服埃及,火焰才熄滅。這座日夜不熄燃燒了近千年的燈塔,是人類歷史上火焰燈塔所未曾有過的,但最終在1480年的強(qiáng)烈地震中完全損毀沉入了海底。成為第六個消失的古代建筑奇跡,從此僅有金字塔獨(dú)自證明著那個時代的恢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亞歷山大燈塔的外觀為巴比倫風(fēng)格。整座燈塔高135米,在第三層,8根圓柱撐著一個圓頂,并有螺旋通道通向頂部。塔頂安放著一面巨大的鏡子,白天反射日光,晚上反射巨大火盆中點(diǎn)燃的火光,據(jù)說這燈火能照射到56公里外的海道上,另一種說法,講在這面神秘的鏡子中可以看到遠(yuǎn)處的船只。到底是什么樣的設(shè)計,恐怕永遠(yuǎn)都是一個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蓋貝依城堡————</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也叫“瑪姆路克蘇丹城堡”。公元15世紀(jì),埃及國王瑪姆路克蘇丹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保衛(wèi)埃及海岸線,下令在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法羅斯燈塔原址上建造了蓋貝依城堡。這座典型阿拉伯建筑風(fēng)格的城堡,充分利用了倒塌燈塔的廢墟石料,或許這是法羅斯燈塔神奇建筑的最后痕跡了。四方形城堡的每個角上都有一個圓柱形炮樓。 現(xiàn)在對外開放的城堡,展出航海器具和航海史料。繼續(xù)延展著專屬于地中海法羅斯島的偉大和輝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埃及的旅行中,經(jīng)常會遇到當(dāng)?shù)厥譄崆橛押玫那嗄陮W(xué)生們,親切地高聲呼喊著“China”打招呼!同時還要求合影留照,這舉動讓身處異國的我們,不僅心情愉悅而且倍感親切,還超有“星范”感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 亞歷山大圖書館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被喻作人類文明世界的太陽,它與亞歷山大燈塔一起,成為這座城市各項成就的最高代表。以“收集全世界的書”為目的噠亞歷山大圖書館,<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公元前3世紀(jì),但,它到底是什么模樣?已經(jīng)無人知曉?,F(xiàn)如今人們只能從歷史文獻(xiàn)的零星記載中去了解它,因為它連一個石塊實物也沒能留存下來。</span><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天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圖書館的舊址上,如一輪斜陽俯瞰著地中海的海斯?fàn)栙悶?。占?萬平方米,1995年重建的它,不僅是埃及的重點(diǎn)建筑項目,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重大科研和建筑項目,它的造型是從77個國家的設(shè)計中優(yōu)選的。站在陣陣海浪拍岸的綺麗海濱大道上放眼瞭望,背靠亞歷山大大學(xué)各理科學(xué)院的圖書館,像是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一樣,無論你從任何角度去欣賞,它都是最令人稱奇的景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午,我們一行按行程來到亞歷山大地中海海邊最著名的餐廳,在美美享用Fish market(魚市)特色海鮮餐的同時,全體旅友們將這亞歷山大午餐時刻的歡樂魚宴保留珍藏。</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龐貝石柱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城徽。又稱騎士之柱,聳立在亞歷山大市老城區(qū)的塞拉比斯神廟廢墟上。高達(dá)25米的石柱,是為了紀(jì)念古羅馬戴克里先大帝而建立的,這一擎天石柱采用一整塊紅色阿斯旺花崗巖巨石制成。其實看這個景點(diǎn),感覺就像舊城區(qū)的一個工地似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千百年來,石柱遺留下不少軼聞逸事。公元前48年,十字軍將士認(rèn)為古羅馬大將龐貝被愷撒擊敗,逃到此并死于埃及人之手,其骨灰罐存于柱頂,故歐美人士至今仍以龐貝柱稱之。阿拉伯人于公元641年占領(lǐng)了亞歷山大城,很直觀地稱這根石柱“薩瓦里”,意思是“桅桿”,慢慢地石柱也稱成了薩瓦里石柱。</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895年,在遺址洼地北面的巖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尊賽拉比斯神像。神像由黑色閃石巖雕成,呈牛犢形,兩角之間有一日輪,兩耳朝前張開如喇叭,據(jù)說它是在傾聽人民的呼聲。洞中挖鑿有許多方格子,一說它是賽拉比斯神廟的附屬圖書館,另一說是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分館。</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阿斯旺水壩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埃及首都開羅以南約800km的阿斯旺城附近,是一座具有灌溉、發(fā)電、防洪、航運(yùn)、旅游、水產(chǎn)等多種效益的大型綜合水利樞紐工程。建造始于1960年,由前蘇聯(lián)設(shè)計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資助,1970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jié)束后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qū)內(nèi)的古埃及文物遺產(chǎn),1960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跡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dá)到設(shè)計水位。</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壩上,腳下煙波浩渺的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被攔腰截斷,放眼南望寬15公里、長500多公里的納賽爾湖,這個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了尼羅河的全年徑流。實現(xiàn)河水調(diào)節(jié)的大壩,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來的持續(xù)低水位都化險為夷。在幾乎全非洲都在鬧饑荒的時候,埃及的糧食基本自給自足。</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斯旺大壩看起來就象是鋪設(shè)在大湖上面的一條寬廣的公路。大壩兩側(cè)除了遼闊茫茫的水域,還有許多水利設(shè)施,象這樣工業(yè)化的場面在埃及是不多見的。阿斯旺高壩的落建成功,為埃及充分利用尼羅河天然水資源提供了巨大保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宏偉的阿斯旺水壩不只是調(diào)節(jié)埃及的生命線——尼羅河。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壩,和當(dāng)?shù)孛利惖淖匀痪吧孢m的熱帶氣候,豐富的文物古跡一起,使阿斯旺的旅游業(yè)特別發(fā)達(dá)。眺望不遠(yuǎn)處蓮花狀的大壩建成紀(jì)念碑,相伴著蔚藍(lán)平靜的納賽爾湖,我們已無法感知大壩工程當(dāng)年施工時的浩大場景了。</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808080">———— 埃蘇友誼紀(jì)念碑 ————</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被稱為埃蘇友誼塔,它見證著前蘇聯(lián)援助埃及建設(shè)大壩的友好歷史。建成紀(jì)念碑就位于阿斯旺大壩上,其造型,藝術(shù)滴設(shè)計成埃及國花蓮花托著一個代表蘇聯(lián)的機(jī)械齒輪。整體以沙漠黃為主色,碑壁上醒目的鐫刻著兩國國徽和大壩建設(shè)中的場景畫面,塔內(nèi)設(shè)電梯直達(dá)齒輪高端觀覽大壩雄偉全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受了開羅的現(xiàn)代與古老、亞歷山大東西文化的融合、阿斯旺水壩對埃及的重要作用。接下來,我們驅(qū)車沿尼羅河,向需要換乘的五星級豪華游輪進(jìn)發(fā)。那心中期盼的探秘尼羅河流域沙漠大地上的“古神廟”之謎,正一步一步臨近。</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上游船,頓時讓人眼前一亮。尼羅河畔藍(lán)天、碧水、白帆,景色鮮明生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阿斯旺集市,終于瞧見了埃及水煙袋長什么樣。小美!與這特有留個影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