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h3> <h3>難忘的1968,是我們走向社會的起點。1968,我們的青春剛開始揚帆!就在這一年,我們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滿懷“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革命豪情,懵懵懂懂地離開了父母,離開了繁華的都市,來到了我們人生的第一站 —— 福州軍區(qū)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一團(賽湖農場)。</h3><h3>賽湖農場位于瑞昌市城東,與九江毗鄰。農場面積26.7平方公里。農場歷史復雜:1952年經(jīng)中南軍政委員會批準,由江西省公安廳在瑞昌縣八里鋪創(chuàng)辦勞改農場,即“江西省第一勞改支隊”,對外稱地方國營農場。1968年7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接管,開始籌建江西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一團”,1973年兵團撤銷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省軍區(qū)農業(yè)建設師一團,隸屬關系由福州軍區(qū)領導改為由江西省軍區(qū)領導。1975年6月農建師撤銷,改成江西省九江地區(qū)國營賽湖農場。<br></h3><h3><br></h3> <h3>這是一團部分連隊的舊址</h3> <h3>一九六九年四月,指導員劉應華轉業(yè)前夕與五連全體指戰(zhàn)員留影紀念</h3> <h3>我們到底經(jīng)歷的是怎樣的青春?有人說是蹉跎,有人說是彷徨,有人說是蹣跚,有人說是抗爭,但我們說,更準確的應該是歷練。在賽湖的這片土地上撒下了我們太多的汗水,淚水,留下了我們太多的艱辛和徬徨。在那段歲月里,我們有太多太多的難忘。<br></h3> <h3>歲月如歌,如夢似幻。當我們翻閱著這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是它又一次喚醒了我們半個世紀以來的難忘記憶,就是這一張張老照片才能將這久遠的記憶留住,讓難忘的歲月定格在紙上,印記在心里,使之成為過往歲月的真實記錄,見證著那流失的歲月。<br></h3> <p>196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也是我們終生難忘的年代,五十年過去了,親愛的戰(zhàn)友,你還好嗎?</p><p>經(jīng)過近半年的緊張籌備,2018年的金秋10月我們終于迎來了五連戰(zhàn)友團聚的日子。五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然而作為分別了半個世紀的我們來說,卻讓我們等得太久太久......</p><p>2018年10月16日,五連的戰(zhàn)友們從袓國的四面八方,從北京、上海、海南、南京、廣州、杭州、福州、深圳匯集到英雄城南昌,開始了我們五十年后的團聚。</p> <h3>2018年10月16日一大早,戰(zhàn)友們就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集合地點。大家一路歡歌笑語,喜氣洋洋,像過節(jié)一樣慶祝自己的團聚。</h3> <h3>男戰(zhàn)友合影</h3> <h3>女戰(zhàn)友合影</h3> <h3>歷任炊事班的老炊們合影</h3> <h3>聚會籌備組的戰(zhàn)友們辛苦了!在長達幾個月的籌備工作中,多次開會研究部署聚會活動的具體事宜:從確定聚會的時間、地點到預訂酒店住宿、聚餐,從制訂服裝,會標、連旗,到聯(lián)系赴賽湖的交通工具,以及到賽湖農場的接待和活動安排等,一一落實。</h3> <h3>會務組的戰(zhàn)友當天在聚會現(xiàn)場負責聚會報到簽名,為大家發(fā)放統(tǒng)一服裝。</h3> <h3>戰(zhàn)友胡維平在現(xiàn)場發(fā)放他為每位戰(zhàn)友精心準備的一份珍貴禮物 —— 一枚刻有每人姓名的水晶圖章。</h3> <h3>感謝譚秋凌請來的攝影師,感謝胡久妹和姐夫,為我們捕捉到的戰(zhàn)友們喜相逢、再相聚的美好瞬間</h3> <h3></h3><h3>十六日下午三點,群主吳遠清和徐長林代老五連副連長文瑞全(因特殊情況未能出席),向戰(zhàn)友們致五十周年聚會的歡迎詞<br></h3><h3>
親愛的螺螄港的戰(zhàn)友們,兄弟姐妹們:</h3><h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兵團戰(zhàn)友,歡聚一堂。在這令人歡欣、令人振奮、令人陶醉的幸福時刻,即使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也無法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但我仍然要用一顆誠摯的心,對大家道一聲:戰(zhàn)友們,大家下午好!兄弟姐妹們,您們辛苦了!5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是短短的一瞬間;但是,它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上,卻烙下了半個世紀的步履蹣跚。人們常說,歲月無情,人生無奈。而我卻要說,歲月有情,人生無價。不是么?我們能從滿頭積雪的白發(fā)中,尋覓到當年英姿勃發(fā)的男知青的靚影;我們能從布滿皺紋的臉頰里,窺探到當年清純秀美的女知青的嬌麗。不是么?我們生命的年齡雖然老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堅韌、睿智、大氣、成熟與年輕的心態(tài)。我們依然可以為社會、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依然擁有豐富、安然的晚年生活。人們常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而我們人生的高樓,則是從當下放知青、從賽湖的螺螄港開始。我們要感恩知青生活、要感恩螺螄港,要感恩苦難。是它們,使我們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得到了磨礪與淬煉,為我們漫長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感恩同住茅草屋、同吃一鍋飯、同耕一塊地的知青戰(zhàn)友們,是大家的抱團取暖、相扶相攜,才使彼此的人生展示出各自的價值,書寫了各自的精彩。不是么?50年的時光,會沖刷與沉淀掉數(shù)不清的記憶,但戰(zhàn)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卻牢牢篆刻。它成為了每個人生命中永遠的牽掛,成為了每個人閑暇時的長長思念。因而,為了實現(xiàn)50年大團圓的難得相聚,大家議論了一兩年,準備了大半年,特別是各個組的戰(zhàn)友們,為了籌備好這個聚會,均作出了無私的奉獻。為了實現(xiàn)50年大團圓的難得相聚,許多戰(zhàn)友從北京、從南京、從上海、從福州、從杭州、從深圳、從海南趕來,許多戰(zhàn)友克服了家庭的困難或拖著生病的身體趕來。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又找回了當年的自己單純善良,熱情真誠的兵團戰(zhàn)士。 是??!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下放知青;我們有著一個相同的職業(yè)兵團戰(zhàn)士;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心愿一定要好好慶祝50年后的相聚。如今,這個愿望成為了現(xiàn)實。那么,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在這個秋菊盛開的日子,讓我們唱起來吧,讓我們跳起來吧!讓我們用青春的旋律去喚醒生命的熱情;讓我們用優(yōu)美的舞姿去書寫友誼的永恒;讓我們共同祝福,祝老頭老太們健康長壽,幸福平安,還要向天再借50年!<br></h3><h3></h3> <h3>原老五連副連長萬秋蘭向久別重逢的戰(zhàn)友們表示祝福,并發(fā)表聚會感言</h3> <h3>為了使聯(lián)歡會能豐富多彩,令人難忘。我們在網(wǎng)上成立了合唱群、舞蹈群,要求參加演出的戰(zhàn)友們各自在家先行練習,聚會前外地的參演戰(zhàn)友又特意提前幾天分別從各地匯集到南昌進行合練和彩排。</h3><h3><br></h3><h3>下午3:30,聯(lián)歡會開始,主持人楊月光、陳琳熱情洋溢的主持詞為聯(lián)歡會拉開了序幕。</h3><h3><br></h3><h3>【主持詞】</h3><h3>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一團五連暨螺螄港的兵團戰(zhàn)友們,大家下午好!</h3><h3>10月的南昌秋高氣爽、鮮花遍地,來自祖國各地的兵團戰(zhàn)友們歡聚一堂,共同歡度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h3><h3>久別了,兵團的姐妹!</h3><h3>久別了,兵團的兄弟!</h3><h3>50年春去秋來,兵團生活是我們最鮮明的記憶。</h3><h3>50年斗轉星移,每時每刻都不曾把親愛的戰(zhàn)友忘記。</h3><h3>當我們沉浸在這聚會的換的時刻,怎能不勾起我們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回憶!</h3><h3>50個春秋過去,宛如流星掠過天際,兵團連隊的傳統(tǒng)在大江南北傳遞,兵團戰(zhàn)士的本色在不同崗位閃光。戰(zhàn)友們的情懷,包容著祖國的山山水水,戰(zhàn)友們的身手,創(chuàng)造了可歌可泣的業(yè)績。</h3><h3> 50年的滄桑巨變,50年的風雨交替,隔山隔水隔不斷戰(zhàn)友的牽掛,國界疆界抹不去戰(zhàn)友的情誼。</h3><h3>是螺螄港把我們的心連在一起,</h3><h3>是微信群讓我們找回了當年的記憶!</h3><h3>滿滿的溫馨問候和戰(zhàn)友的情誼,讓我們牢牢的記在心里。如今我們年過花甲,已奔古稀,享受退休生活,步入了人生又一重境地。</h3><h3>聚會的歡聲是那么的愉悅,重逢的笑臉是那么的甜蜜。</h3><h3>讓我們在這難忘的金秋10月,享受著盛大的團聚,重溫當年的美好記憶,煥發(fā)出我們的青春朝氣,</h3><h3>讓濃濃的戰(zhàn)友情在我們心中蕩起美好的漣漪,讓夕陽下的歡聚將我們的心連接的更加緊密!一路走來當飲當醉當無悔!兩眼望去,且歌且行且珍惜!</h3><h3>祝福所有的戰(zhàn)友們身在夕陽下,笑在春風里。夕陽長紅,生命不息??!</h3> <h3>首先舞蹈《歡聚一堂》把聯(lián)歡會推向了高潮。大家仔細看,萬紅叢中一點綠,群主吳遠淸也在其中哦!他的一招一式?jīng)Q不會遜色于女戰(zhàn)友們,讓我們?yōu)樗炔剩。ū硌菡撸簠沁h清、夏蔚玉、陳玲等)</h3><h3><br></h3> <h3>大合唱《我的祖國》和《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指揮:楊月光)</h3> <h3>男聲小組唱《游擊隊之歌》《打靶歸來》(王文甫、胡國??等人)</h3> <h3>女聲小組唱《映山紅》《絨花》(韓美英、鮑遠征等人)</h3> <h3>藏族舞蹈《洗衣歌》(熊德梅、李久妹等)</h3> <h3>旗袍秀《黃鶴樓》(龔水花、夏蔚玉等八人)</h3> <h3>老五連保留的傳統(tǒng)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夏蔚玉 陳琳)</h3> <h3>舞蹈《風箏誤》(陳玲 周芳芳)</h3> <h3>男聲獨唱</h3><h3>左:《螺螄港美麗的夜晚》(吳遠清)</h3><h3>右:《天邊的駱駝》(王文甫)</h3> <h3>男聲獨唱</h3><h3>左:《北國之春》(彭智鳴)</h3><h3>右:《紅葉寄情》(胡維平)</h3> <h3>女聲獨唱</h3><h3>左:《故鄉(xiāng)是北京》(韓美英)</h3><h3>右:《牡丹之歌》(文淑珍)</h3> <h3>二胡獨奏《賽馬》(裘名圃)</h3> <h3>薩克斯獨奏《我愛你中國》(余維新)</h3> <h3>配樂詩朗誦</h3><h3>上:《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知青》(舒霖)</h3><h3>下:《老有老的驕傲》(楊月光 滿守學〉</h3> <h3>太極拳表演(胡久妹)</h3> <h3>四句半《夸夸戰(zhàn)友情誼長》(熊明林、胡根水、唐化宇、陳琳)</h3> <h3>2018年10月17日一大早,戰(zhàn)友們乘車前往五十年前的兵團所在地 —— 九江瑞昌賽湖農場。戰(zhàn)友們一路高歌,群情激昂。<br></h3> <h3>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來到了一團團部(現(xiàn)今的賽湖農場場部)所在地</h3> <h3>原先團部司政后機關的辦公平房已經(jīng)不見了,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賽湖農場新建的辦公大樓</h3> <h3>場部大門口的宣傳欄記載了賽湖農場的基本情況和歷史沿革</h3> <h3>場部門前的另一側則是賽湖農場的黨員教育基地</h3> <h3>戰(zhàn)友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爭先恐后地在場部門前合影</h3> <h3>午餐后戰(zhàn)友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我們親愛的戰(zhàn)友 —— 賈亞力等七女烈士紀念碑前進行悼念活動。如今這里已經(jīng)是瑞昌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h3> <h3>1969年7月21日,賈亞力等七位戰(zhàn)友在搶救國家財產中不幸犧牲……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暫不作評價,但是此事件奪走了七條鮮活而年輕的生命,他們的父母失去了寶貝的女兒,而我們失去了親愛的戰(zhàn)友......親愛戰(zhàn)友??!我們懷念您!</h3> <h3>賈亞力烈士遺像</h3> <h3>當年戰(zhàn)友廖力力在烈士墓前祭拜</h3> <h3>戰(zhàn)友們緬懷七位女烈士</h3> <h3>十七日下午三點,戰(zhàn)友們乘車來到了闊別五十周年的螺螄港。回到了曾經(jīng)戰(zhàn)斗和生活的地方。光陰荏苒,滄桑巨變,如今的螺螄港舊跡難覓,唯有戰(zhàn)友們情誼仍在薪火相傳。</h3> <p>戰(zhàn)友徐長林說出了廣大戰(zhàn)友們的心聲:</p><p>五十年前,我們雖青澀稚嫩,但是我們朝氣陽光。</p><p>五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那么的短暫。短暫得,一轉眼,就是夕陽西下。</p><p>但是,在人生崎嶇的山路上,五十年崎嶇又漫長。</p><p>略回首,往事一幕又一幕。</p><p>春耕插秧,有可愛的螞蟥;</p><p>夏種秋收,有似火的驕陽;</p><p>農閑的冬日,鄉(xiāng)愁惆悵,</p><p>象不盡的寒風,挾持著凜冽雪花,</p><p>撲打在兵團戰(zhàn)士稚嫩的臉上。</p><p>五十年的磨難與艱辛,如影相隨,</p><p>幻化成我們終身的伴侶。</p><p>磨難,鑄就了我們的堅強;</p><p>艱辛,煉獄成我們不屈的臂膀。</p><p>五十年,彈指一揮間,</p><p>芲海桑田,螺螄港巨變。</p><p>螺螄港變年青了,再也找不到夕日的舊痕;</p><p>昔日的青春少年與妙玲女郞,</p><p>臉上卻添加了無量縱皺。</p><p>矯健的腳步,變得步履蹣跚;</p><p>皺紋,已無休止地爬上臉龐;</p><p>如霜的銀絲悄無聲息的伏在知青不再年青的頭上。</p><p>我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p><p>沒關系,不惆悵,</p><p>戰(zhàn)士面對落日,依舊燦爛輝煌!</p><p>今天重陽,我們是欲火重生的火鳳凰。</p><p>思不斷,理還亂,</p><p>讓我們乘上量子飛船,穿越時光列車,</p><p>回到五十年前的螺螄港。</p><p>那監(jiān)舎,在哪里?</p><p>怎不見漆黑圍墻上的鐵絲網(wǎng)?</p><p>怎變成雪白光亮的四合院與打谷場。</p><p>港邊威嚴高聳的炮樓,不見了,</p><p>港內,是漂亮新移民村莊。</p><p>港外,楊柳依依,微濤絮岸。</p><p>楊柳湖依然象美麗的少女,</p><p>張開了初戀的翅膀,歡迎單戀五十年的新郞。</p><p>當年的“黃鶴樓”,不似那么高大了,</p><p>今天依然象執(zhí)勤的戰(zhàn)士,永遠在大堤旁站崗。</p><p>當年封鎖犯人的大堤,變成了寬闊暫亮的雙向道。</p><p>大堤的北面,湖水絮叨,依稀能聽到“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口號。</p><p>大堤南面,綠波未見,卻演變成了能發(fā)電的太陽能硅電場。</p><p>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p><p>烈日下的螺螄港,脫變成知青故里的移民港。</p><p>五十年呀,半個世紀,</p><p>螺螄港情結把我們“老港友”,從大江南北,從長城內外,凝聚在滕王閣下,又凝聚在螺螄港。</p><p>久別重逢,友情難忘,</p><p>雙手相握,彼此珍重!</p><p>老驥伏櫪,志在千里。</p><p>港友們,樂在當下,常保重;</p><p>胸懷全球,多旅游。</p><p>港友們,保八進九不是夢,</p><p>闖入百歲是目標!</p><p>讓我們同樣張開矯健臂膀,</p><p>去迎接落日依然燦爛的壯士暮年?。?lt;/p> <h3>在老五連知青宿舍樓合影</h3> <h3>在賽湖農場戰(zhàn)友們還見到了久別的原賽湖老管教干部鄭漢彪、劉德厚等老同志。由于兵團是由原勞改農場改編,勞改犯撤離農場后,原來管理勞改犯的管教干部就成了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都是連家?guī)Э?,全家都生活在農場,他們中能力強的有的當了連隊的領導,手把手地教兵團戰(zhàn)士如何種水田,種棉田、種雜糧以及搞副業(yè)等工作。當年他們在政治上教育兵團戰(zhàn)士們要上進,在生活上處處關心大家。管教干部鄭漢彪夫妻倆每年在春插氣溫低,比較寒冷時,都主動煮姜湯慰勞大伙兒,有時食堂沒有飯了,還請到家里去吃。他們把知青當成自己的孩子和親人。知青們也忘不了管教干部的關心,直到現(xiàn)在有些兵團戰(zhàn)士跟鄭漢彪一家還像親戚一樣的走動、來往。<br></h3> <h3>十月十七日下午在賽湖農場,原五連炊事班程曉娟的弟弟特意找到姐姐的班長盧洪遐合影留念。他說今天看到姐姐這么多戰(zhàn)友重返賽湖特別激動,心里既高興又難過。姐姐如果還活著,也能看到今天的場景該有多好?。?jù)老司務長王文甫等戰(zhàn)友介紹,曉娟原來在五連炊事班時就是一個懂事可愛、工作踏實、任勞任怨的小姑娘,大家都喜歡她。曉娟的弟弟還說,我姐姐雖然不在了,但這次戰(zhàn)友們重返賽湖、戰(zhàn)友重逢的場面她一定看到了!姐姐的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受到戰(zhàn)友們的情誼和關愛!也一定會保佑所有戰(zhàn)友健康快樂,永遠幸福!</h3> <h3>這是當年程曉娟在賽湖與部分戰(zhàn)友的合影</h3> <h3>這次聚會,我們還迎來了老五連唯一一對戰(zhàn)友結成的伉儷 —— 祝家舜和羅慶林。讓我們祝福他們,祝他們天長地久!祝他們永遠幸福!</h3> <h3>同時也祝福這幸??鞓返囊患易樱?lt;/h3> <h3>這次50周年聚會,許多戰(zhàn)友也帶上了老伴,讓他(她)也一起分享我們相聚的快樂!</h3> <h3>為制作通訊錄,籌備組要求每人提供新老照片各一張。而當我們收到戰(zhàn)友鄭江云發(fā)來的這一組從18歲到68歲的組合照片時,大家都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原來照片竟可以這樣保存。可見鄭江云真是個有心人!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聚會中還聽說他為照顧因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妻子幾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精心照顧,我們真的感動了!他不僅是有心,而且還有責任、有擔當!</h3><h3>正如鄭江云個人感言:青澀成熟老年。時光易逝,人生易老,且行且珍惜。</h3><h3>讓我們也道一聲:江云,辛苦了!珍重!</h3> <h3>五連詩人張正夫,愛好詩歌和攝影,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市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他現(xiàn)任江西省詩詞學會散曲專業(yè)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西散曲社副社長兼秘書長,中國詩詞協(xié)會散曲創(chuàng)作研究會秘書長,南昌市詩詞學會顧問,省老文藝家協(xié)會楓葉文學社副理事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h3> <h3>張正夫為了表達對這次50周年聚會辛苦工作的籌備組成員的謝意,給每人贈送了一本自己的詩集。</h3> <h3>戰(zhàn)友胡維平更是個有心人,為了表達對戰(zhàn)友們的情誼,專門趕在聚會前為每位戰(zhàn)友刻了一枚水晶圖章,并到現(xiàn)場親自發(fā)放,令所有戰(zhàn)友都十分感動。</h3> <h3>別看一枚小小的水晶圖章,里面竟然刻有“青春永飛揚”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一團五連 . 一九六八~二0一八”的字樣</h3> <h3>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群主吳遠清愛好廣泛,退而不休。近幾年又開始熱衷于駕駛房車周游全國乃至世界了。</h3><h3>這是去年南昌市長李豆羅在家鄉(xiāng)西湖李家為房車車隊參加海南萬輛房車露營大會送行時與吳遠清的合影。</h3> <h3>房車在行動</h3><h3><br></h3> <h3>戰(zhàn)友王文甫的退休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不僅喜愛攝影,經(jīng)常外出搞攝影創(chuàng)作,還參加了社區(qū)合唱團,有空也常常外出旅游。他善于動腦子,接受新生事物快,這次五十周慶典聯(lián)歡會整個舞臺背景的設計和制作就是他的杰作,非常完美,維妙維肖,給戰(zhàn)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們必須為王文甫點一個大大的贊!</h3> <h3>近幾年,舒霖和老伴一直過著令人羨慕、向往、舒適的候鳥般的生活,他們的養(yǎng)老做法給戰(zhàn)友們樹立了榜樣,開了一個好頭,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h3> <h3>陳琳仍然稚氣不減當年,經(jīng)常干著別人都不敢做的事</h3> <h3>在文小平提出的“保八進九爭百歲”的人生目標和他親自帶動下,吳遠清、文瑞全等更多戰(zhàn)友也加入了暢游贛江的體能鍛練的行列之中了。</h3> <h3>今年夏天戰(zhàn)友們幾家人相約到北戴河農家樂消暑度假,他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戰(zhàn)友家庭加入。讓我們都能向這幾位戰(zhàn)友學習,趁著現(xiàn)在還不算太老,趁著腿腳還利落,邁開雙腿,走出家門,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h3> <p>五十周年聚會,已經(jīng)成為歷史,成功載入五連螺螄港史冊,成為我們永生難忘的記憶。</p><p>五十周年聚會也將成為我們樂享生活,保八進九爭百歲新征程的新起點。</p><p>讓我們緊緊圍繞“保八進九爭百歲”的既定目標,開展科學實用的養(yǎng)生養(yǎng)老,探索一條適合老知青自己的養(yǎng)老養(yǎng)生新模式。</p><p>經(jīng)歷磨難的部隊,特別有戰(zhàn)斗力。讓我們“向天再借50年”,朝著“保八進九爭百歲”的目標奮勇前進!</p><p> </p> <p>【后記】自從2018年的金秋10月兵團戰(zhàn)友50周年聚會以后,戰(zhàn)友胡維平又突發(fā)奇想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兵團生活系列鉛筆畫,共編輯了四個美篇,入選80幅畫,每幅畫都維妙維肖、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我們曾經(jīng)的難以忘懷的兵團生活。</p><p> 胡維平在他的美篇中說:“自從螺絲港戰(zhàn)友50周年聚會開始,戰(zhàn)友們就用以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體現(xiàn)我們的青春年華。由于當時條件所限,留下來的老照片寥寥無幾,但是我們在螺螄港勞動生活的點點滴滴就像電影一樣,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于是我產生了一個念頭,能否用繪畫的方式展現(xiàn)我們當時的情景,來紀念我們已經(jīng)逝去的青春?!?lt;/p><p> 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將維平的部分繪畫裁剪拼圖成簡報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