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鏡:可心(女兒)
年齡:五歲6個月
攝影/制作:爸爸
造型:媽媽 </h3><h3>取景拍攝地:都樂巖開元寺
拍攝時間:2018.10.30
</h3><h3>特別感謝趙芳阿姨贈送的苗族服飾!</h3> <h3>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圍腰。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h3> <h3>湘西方言苗區(qū)和黔東方言苗區(qū)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qū)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qū)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繡、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br></h3> <h3>黔東南境內(nèi)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樸。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lǐng)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br></h3> <h3>苗族服飾特點(diǎn):
從內(nèi)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xué)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h3> <h3>從造型上看,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制作技藝看,服飾發(fā)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范例,歷史層級關(guān)系清晰,堪稱服飾制作史陳列館。<br></h3> <h3>從用色上看,她們善于選用多種強(qiáng)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lán)五種。<br></h3> <h3>從構(gòu)圖上看,它并不強(qiáng)調(diào)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yīng)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br></h3> <h3>感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