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題記:踏上工作崗位二十四年了,這二十四年里,我和孩子們心與心碰撞,情與情交流,我有太多的感動和溫馨,也有太多的迷茫和思考:教育為了什么?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學生幸福的成長,哪個更重要?有多少老師在愉快的教,有多少學生在快樂的學?怎樣打造高效課堂?“四清”工作是怎樣操作的?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永威!</h3><h3>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忽然間,我感覺永威就如這蘭花,它雖無華麗的外表,但它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及嚴格細致的“四清”工作的那股馨香散發(fā)在中華大地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師前往!</h3><h3> <br></h3> <h3>
2018年10月26日12:30,我們鄧州市龍堰一初中一行33人,準時從學校出發(fā),踏上去沁陽永威學習的旅途,我就像一個虔誠的朝圣者一樣,帶著責任和重托,懷著無比敬佩的心情,歷經(jīng)4個多小時的時間終于來到了沁陽永威學校。雖然一路的顛簸,但當我看到“永威學苑”那四個大字時,疲倦之感頓消,踴躍在心間的只有激動和興奮。<br></h3> <h3>
在永威,經(jīng)過一天的參觀、聽課、交流,耳聞目染了永威學校厚重的校園文化,“尊重主體,面向全體”的辦學思想,“講求實效、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嚴治校、科學管理”的準軍事化的學校管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絡繹不絕的人流,豐碩的辦學成果,讓人深思、催人遐想,受益匪淺。
永威學校究竟是依托什么力量來求發(fā)展的呢?它憑借什么發(fā)展的?除了有一個特別敬業(yè)的教師團隊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br></h3> <h3>27日,5:30,孩子們還沒起床,我們早早地進了校園!</h3> <h3>永威清晨的第一縷陽光!</h3> 一、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h3><br></h3> <h3>楊校長在簽名墻上簽名</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寫在永威校園中最醒目的地方,我相信這句話也烙在每個參觀學習老師的內(nèi)心深處。永威的老師們說起這句話時,總是那樣充滿了自信,還有那么一點“舍我其誰”的自豪,然而更多的則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十幾年如一日,他們努力實踐這樣的教育思想,最終造就了永威這座輝煌的教育豐碑! </span>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知識灌輸?shù)綄W生靈魂里去,就好像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教育即生長,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一切教育,一旦沒有保護好這種天性,沒有喚醒主體的覺醒,沒有觸動學生的生命和靈魂,這種教育就是蹩腳的,拙劣的?!?lt;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它像一盞明燈,給人以方向,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催人不斷地追求新的目標。他們是對傳統(tǒng)教育“學生難教”的徹底粉碎,是對只重視優(yōu)生,而忽視或放棄差生的傳統(tǒng)模式的無情宣戰(zhàn)。一種教好每個學生,對人民負責,提高全民族素質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能教好每個學生,讓每個家長滿意,就成為永威人最大的幸福。他們堅持從起始年級抓,從最后一名后進生抓,不忽視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也不放過每一個學生的弱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不讓一個學生輟學。在永威學校的校園里、師生間、課堂上,在我們看似平常聽似平淡的教學現(xiàn)象背后,執(zhí)著地洋溢著一種教育的博愛精神,對學生的賞識與信任精神,這即是“愛滿天下”、“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的精神。這種精神從校長到教師,從教師到學生,層層張揚開,演化為永威人自信的體行實踐。 </span></h3> <h3>學生整齊有序地就餐!</h3> <h3>老師們和蔡林森校長的留影</h3> <h3>七年級英語老師的示范課</h3> <h3>永威的課堂沒有華麗的外表,有的是實實在在的“兵教兵”和教師的精彩點撥!</h3> <h3>課堂上有八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最應注意的:一是學生自學時,要確保他們認真專注,自學不認真,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肯定出問題;二是在學生做檢測題時,教師要進行行間巡視,收集學生做題過程中的錯誤,并把錯誤問題進行分類,看這些問題哪些是屬于舊知識沒有掌握好,哪些是屬于新知識沒有掌握好,為下一步的后教做準備;三是公布答案。教師用白板公布標準答案,答案要點要全,如一題有多種答案的,一定要全部公布出來(如同義句)四是引導學生對照標準打“√×”。同桌互改或自改。五是統(tǒng)計表揚,收集錯誤試題。教師不要下講臺收試卷,要指令過道邊的學生將兩邊的錯題收上來。六是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參與更正,根據(jù)更正情況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提問“為什么”,讓學生講清每一個解題步驟的理論依據(jù),從中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會用了,還有哪些問題;七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所有的疑難問題都暴露出來;八是看學生能否當堂獨立完成作業(yè),凡不能當堂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就肯定有不理解、不會用的地方。不怕有問題,就怕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不會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抓不好堂清、日清,主要原因就是沒能真正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堂清不過關,日清就要及時補救。教師還要通過課下批改作業(yè),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指導學生改錯補救。<br></h3> <h3>二、教學模式和“四清活動”相得益彰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永威的“先學后教”,滲透著自主精神,不僅預習在先,上課時往往經(jīng)教師數(shù)語點撥,學生們就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快車道”,而且所謂“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師教,依然主要是引導學生們自己教自己,學會的教尚未學會的。而永威的“當堂訓練”,也與我們通常關心的當堂鞏固、當堂掌握不盡相同,而是有檢查自己學的功能,訓練自己用的方法的許多追求。顯然,永威的課堂教學所關心的已不只是學生自主地學習,而是學習自主、訓練自主、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品質,為此,他們布置學生進行課外作業(yè)則特別強調(diào)拓寬性。自主學習,這在永威已不是一種理念,一種目標,而是事實,在這種事實里,其實已經(jīng)在與終生學習的理念接軌。
“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適時溫故知新,鞏固提高”。 道理說起來并不深奧復雜,但真正按照這個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實在是難,很難。我想,永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疤锰们?、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學生、教師甚至家長都感到有了責任,于是一起鉚足了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現(xiàn)在,“四清”已內(nèi)化為永威的一種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自覺性,“清”不了的學生越來越少了。<br></h3> <h3><br></h3><h3> 所謂“堂堂人人清”,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看書、練習,通過同學的幫助、討論,老師的指導,來弄懂“為什么”,真正理解、記憶知識,最后通過當堂訓練形成能力,達到教學目標,盡量不把問題留到課后。所謂“日日人人清”,就是今日事今日畢。當天所學的各科知識,該讀的都會讀,該背的都會背,該運用的要做對,做錯了的要更正。<br></h3> <h3>精細化管理</h3> <h3>教師的決心書</h3> <h3>整齊有序的大課間是永威一道靚麗的風景</h3> <h3>養(yǎng)成教育</h3> 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h3><br></h3> <h3>表揚與批評</h3> 學生的目標書<h3><br></h3> <h3>三、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我的思考 </h3><h3> 我認為,學習永威第一步,就是正確定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第一,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第二,要用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學生。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我們無法把水珠從水里挑選出來?!边@個經(jīng)典的比喻嫵媚極了。作為教師,我們根本無法確認誰是優(yōu)秀的,誰是糟糕的。愛因斯坦做不好小板凳,卻提出相對論;丘吉爾拼不好文法,卻改變了歷史。
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把水珠從水里挑選出來,因此,我們只有治理好整條河流。讓小溪歡快地奔向小河,讓小河靜靜地流向大江,讓大江洶涌地融入大海。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以一種恒久的姿態(tài),目送他們漸行漸遠!<br></h3><h3> 其次,重管理,重落實。</h3><h3> 永威能成為今日的教育豐碑,明天,龍堰一初中也必將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和精細化管理走在鄧州教育的前列!</h3><h3>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但愿未來的我們龍堰一初中,也能像永威那樣在教育界默默地散發(fā)馨香吧!</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