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文:飛魚根據(jù)網(wǎng)絡收集的資料和吳信泉將軍所著《三十九軍在朝鮮》書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摘錄編輯。</b></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圖:文中圖片除首圖和第二圖外,其余均為本人攝自吳信泉將軍所著《三十九軍在朝鮮》一書插圖。</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而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國家隆重集會、人民群眾以各種形式紀念中華民族70年前的這一偉大壯舉。2021年新年伊始,中央電視臺又隆重推出謳歌志愿軍當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英勇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侵略軍的大型歷史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當下正在熱播中。其中第十集濃墨重彩再現(xiàn)我志愿軍第三十九軍首戰(zhàn)云山城,重創(chuàng)美軍所謂的“王牌軍”騎兵第一師的場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配合這部電視劇的播出,筆者再次推出此篇,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這場云山之戰(zhàn)的始末,看看我英勇的志愿軍第三十九軍是如何以劣勢裝備痛擊美軍最精銳部隊,將那個口吐“黃種人也算會打仗?”狂言的帕爾默團長指揮的騎八團打得滿地找牙的吧!</b></p> <h5><i><u>這是一幅展示在中國集安通往朝鮮滿浦邊境口岸的歷史圖片。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入朝的志愿軍部隊就是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這里(當時叫輯安)等地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zhàn)場</u></i><b>。</b></h5><p class="ql-block"><br></p> 云山戰(zhàn)役概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國家記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電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剪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一一志愿軍第39軍云山之戰(zhà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片段。毛主席(唐國強飾)稱贊39軍116師是“當之無愧的王牌師”。</b></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號稱160年不敗的“常勝師”美軍騎1師,云山一役慘敗給志愿軍第39軍。</b></h1> <h1><b>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志愿軍赴朝后的首戰(zhàn),是志愿軍第40軍第118師于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qū)與由溫井向北鎮(zhèn)進犯的李承晚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wèi)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zhàn)。10月25日這一天被定為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0年11月1日,吳信泉將軍率第39軍打響了與美軍較量的第一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入朝之前,吳信泉在東北軍區(qū)召開39軍師以上干部會議,講話慷慨激昂:“怕個熊,美國鬼子又不是三頭六臂。我們就是要打它個人仰馬翻,給世界人民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0年10月28日,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見南 朝鮮軍隊潰敗如潮,便下令將美“王牌軍”第1騎兵師投入戰(zhàn)斗。這位久經(jīng)沙場的美國將軍,面對南 朝鮮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知道遇上了“勁旅”。巧的是,同日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也急令第39軍軍長吳信泉率部火速趕往云山,阻擊南 朝鮮軍第1師的北上。</b></p> <h1><b>第39軍入朝作戰(zhàn)的第一仗,恰巧就與這個美軍騎兵第1師干上了。也就是這一天,歷史性的打響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與美軍交戰(zhàn)的第一槍。</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39軍是人民解放軍的一支勁旅,前身是開國大將徐海東為軍長的享有長征“開路先鋒”美譽的紅25軍??箲?zhàn)初期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參加了平型關(guān)大捷。后期是以黃克誠為師長的新四軍第三師。解放戰(zhàn)爭期間則是東北野戰(zhàn)軍二縱,1948年11月改編為第四野戰(zhàn)軍第39軍。這支部隊在東北戰(zhàn)場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攻克錦州、解放沈陽、圍殲廖耀湘兵團;在平津戰(zhàn)役中率先攻入天津城,會師金湯橋,又一路南下,參加衡寶戰(zhàn)役、廣西戰(zhàn)役,將紅旗插上睦南關(guān),可謂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西南邊陲,在四野中享有“常勝軍”的美名,是四野的精銳主力。尤其是其所轄的第116師,更是四野頭號主力師,素以“猛打、猛沖、猛追”強悍戰(zhàn)斗作風著稱,是我軍王牌中的王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9軍這一仗的對手美國陸軍第一騎兵師,創(chuàng)建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系“開國元勛師”,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均戰(zhàn)功赫赫,是美陸軍部隊著名的“先驅(qū)師”和“常勝師”,也號稱所謂的“王牌軍”。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這支機械化部隊從洛東江反攻到突破三八線,再到攻克平壤,一直擔任主攻,自恃160年沒打過敗仗,是聯(lián)合國軍統(tǒng)帥麥克阿瑟的“寵兒”,一貫的驕橫狂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0年11月1日,這兩支各屬不同陣營的王牌“常勝軍”在一個叫做云山的小城開始了現(xiàn)代史上中美軍隊的第一次集團大交鋒。令后世稱奇的是,這場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次實力懸殊的非對稱作戰(zhàn)打響時,雙方竟然連對手的身份都沒搞清楚:美國人以為是遭到了北 朝鮮軍隊的攻擊,吳信泉則以為自己打的是南 朝鮮第1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是年10月25日,我志愿軍重創(chuàng)美第8集團軍指揮的南 朝鮮部隊,第8集團軍司令官沃爾頓·沃克中將很是緊張,研究了老半天地圖,決定派精銳的騎兵第1師接替南 朝鮮第1師駐防云山,以防不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片段,沃克命令騎一師駐防云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沃克此舉十分老道,因為云山雖然只是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山城,但其是扼守朝鮮北部山區(qū)的入口,如果對手像當年麥克阿瑟仁川登陸那樣,突然拿下云山,然后由此向西,不僅會從戰(zhàn)線中央將第8集團軍劈成兩半,而且會將整個朝鮮西北部的聯(lián)合國軍攔腰截斷,云山的重要性對沃克而言是毋庸置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幾乎與沃克調(diào)兵遣將的同時,我志愿軍也將目標瞄準了云山,彭德懷司令員當面給吳信泉下了命令,要他率部對云山守敵南 朝鮮軍第1師發(fā)起攻擊,待敵人援軍抵達后,再與38軍和40軍一道實行三面合圍,一舉斷敵后路,來個甕中捉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雖然南 朝鮮軍隊戰(zhàn)斗力不算強,但這是自己入朝打的第一仗,吳信泉絲毫不敢馬虎,立即率部向云山集結(jié),28日全部進至指定地域。針對南 朝鮮軍的實力構(gòu)成和作戰(zhàn)特點,吳信泉決定以116師從正面主攻,以115師、117師從兩翼助攻,另一部分部隊則對敵可能前來的援軍實施阻擊,并將方案上報了志愿軍司令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云山戰(zhàn)斗原定11月1日晚7點30分發(fā)起總攻,由于偵察發(fā)現(xiàn)敵人有“要跑”的跡象(后來查明是美騎一師八團與南一師部隊換防),為防止敵人提早脫逃,經(jīng)志愿軍司令部批準,39軍提前于下午五時開始發(fā)起了對云山被圍之敵的總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5時,擔任攻城任務的第116師以2個團發(fā)起攻勢,與敵爭奪制高點。戰(zhàn)至黃昏,配屬39軍的炮1師26團及軍屬火箭炮營進入陣地,在怒吼的炮聲中,我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b></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39軍主攻部隊116師向云山之敵發(fā)起攻擊。</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夜是漆黑的夜,路是崎嶇的路,志愿軍戰(zhàn)士越過山溝、塹壕,冒著密集的炮火沖擊前進。戰(zhàn)斗進入短兵相接的巷戰(zhàn)階段,后續(xù)部隊沖入街內(nèi),用爆破筒炸毀敵人當作活動堡壘的重型坦克,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依托房屋頑抗的敵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11時,第116師突入云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片段。突入陣地短兵相接后,才發(fā)現(xiàn)當面之敵居然是美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戰(zhàn)斗打響后,第39軍就感覺有些不太對頭,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對手已經(jīng)不再是黑頭發(fā)黃皮膚的韓軍第1師,而是人高馬大的美國兵,軍部把抓住的俘虜一審,才知道與美軍王牌騎1師打起來了。吳信泉軍長對政委徐斌洲說:“打狗打出條狼來,怪不得火力這么強,原來是美軍的王牌師。本來想吃肉卻啃上了骨頭,怎么辦?我的意見,繼續(xù)進攻,吃掉這股敵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老紅軍出身的徐斌洲堅定地表示:“對,怕他什么!命令各師,多動腦筋,先打亂敵人,然后各個殲滅“!39軍各部不停頓奮勇攻擊,期間接到了彭總的直接電示,電文只有一句話:“堅決消滅美國王牌軍”!彭總的命令被迅速傳達到前線各部隊,39軍指戰(zhàn)員們聽說是與美國王牌軍交手,斗志更加旺盛,這也是志愿軍第一次跟美軍建制部隊交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片段。彭德懷司令員命令39軍:“打掉這個王牌師”</b></p> <h1><b>吳信泉軍長命令全軍“發(fā)揚志愿軍近戰(zhàn)、夜戰(zhàn)、刺刀見紅的特長,首先從氣勢上壓倒美國佬!”指戰(zhàn)員們發(fā)現(xiàn)打的不是南 朝鮮軍而是美軍后,說來朝鮮打仗,要打的就是他美國佬。他們斗志更加激昂,沖鋒殺敵更加奮勇。因為在志愿軍勇士們的眼里,根本就沒有打不敗的敵人,根本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對手,讓“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鬼話回到鬼的嘴里去吧!</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39軍一部在云山以北阻擊南 朝鮮軍第一師。</b></h5> <h1><b>美騎一師發(fā)現(xiàn)騎八團被圍,慌忙急調(diào)騎五團火速增援,企圖解救騎八團突圍,遭到39軍阻援部隊的猛烈阻擊。39軍攻擊部隊就是死死咬住騎八團不放。美騎一師部隊外援內(nèi)突,憑著飛機的空中支援和自身先進的機械化裝備拼命抵抗掙扎,但在不畏兇險強敵的我志愿軍39軍強大攻勢下,完全潰不成軍,只能慌作一團。</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美國兵從未遇到過如此神速的猛撲、如此果敢的拼殺,一個個像患了“驚嚇癥”。美軍在坦克等裝甲車輛的掩護下,爭先恐后沿著公路逃跑。盡管這支機械化部隊撤退得極其迅速,但是晚了。我第115師的第345團搶占了諸仁橋,切斷了敵人的退路。2日至3日,該敵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拼命突圍,均未得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片段??茨莻€騎八團團長帕爾默在未交戰(zhàn)前是如何的驕橫,居然蔑視我志愿軍“黃種人也算會打仗?”</b></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結(jié)果還不是敗下陣來當俘虜</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云山戰(zhàn)役中被俘的美國軍官實圖)</b></h5> <h1><b>云山之戰(zhàn)激戰(zhàn)了三晝夜。這一戰(zhàn),吳信泉指揮的39軍共殲敵2046名,其中美軍1840名,擊落飛機l架,繳獲飛機4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16輛,各種火炮190門(資料來自王樹增所著《遠東朝鮮戰(zhàn)爭全記錄》),使美軍第1騎兵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震驚了世界。</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美軍的云山之敗,讓當時美國輿論一片嘩然。認為這是“自珍珠港以來美國軍事史上最慘重之敗,也可能是美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軍事浩劫?!?lt;/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大批的俘虜被押下戰(zhàn)場</b></p> <h1><b>杜魯門女兒曾形象地回憶了當年美國朝野上下的震動與惶惑:“白宮議員們紛紛提出疑問,質(zhì)問麥克阿瑟司令,為什么在云山戰(zhàn)役中美軍騎1師會遭到慘敗?騎兵第8團潰不成軍,要總統(tǒng)撤麥克阿瑟的職?!?lt;/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1年4月接替麥克阿瑟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上將戰(zhàn)后也寫道:“云山的失敗,要是美軍老祖宗知道的話,會在墳墓里氣得打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日本陸上自衛(wèi)隊更是將此役編進了軍官的基本教材《作戰(zhàn)理論入門》。吳信泉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軍人的神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美國人沃爾特·G·赫姆斯在評論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說:“在戰(zhàn)爭中提高了地位的國家是共產(chǎn)黨中國。美國及其盟國已經(jīng)清楚地看出,共產(chǎn)黨中國已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5年10月,號稱鷹派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華,提出要參觀四個地方,其中之一就是第39集團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為什么要看陸軍第39集團軍呢?就是因為1950年11月1日,39軍與在美軍號稱“王牌”的陸軍騎兵第1師迎頭相撞,硬碰硬地干過一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也因為這是朝鮮戰(zhàn)爭中美軍與中國人民志愿軍交戰(zhàn)的第一戰(zhàn),而且一上來就是雙方陸軍的核心王牌對決。美軍騎兵第1師師長蓋伊回憶39軍:他們沒有航空火力支援,沒有遠程炮火支援,拿著日本簡易武器作戰(zhàn),穿插分割動作極其勇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這一仗給美國人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55年后,最傲慢的拉姆斯菲爾德依然記著第39集團軍的虎威,他要親眼看看當年第一個與美軍交戰(zhàn)并重創(chuàng)“騎一師”的到底是一支什么樣的部隊。嘿!真不知當年的他是否也曾躋身于這一仗的俘虜之中。</b></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全文完)</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附錄:39軍各部隊抗美援朝作戰(zhàn)剪影</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指揮云山戰(zhàn)役的志愿軍</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39軍軍長吳信泉中將</b></h1> <h1><b>39軍在上九洞等陣地與敵軍展開激戰(zhàn)。這是指揮員吹響了被美軍稱之為“催命小喇叭”,也令美軍聞風喪膽的攻擊號令。</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戰(zhàn)地救護</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9軍文工團在坑道里表演節(jié)目</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慰問戰(zhàn)士們。</b></h1> <h1><b>橫城戰(zhàn)役中,第117師向鶴谷里迂回。</b></h1> <h1><b>第117師向鶴谷里敵軍發(fā)起攻擊。</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16師官兵在陣地上風餐露宿。</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0年12月6日,第116師348團</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率先攻入平壤。</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1年1月4日,第117師偵察隊率先突入漢城,第116師隨后攻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16師官兵在漢城市區(qū)搜索前進。</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15師趟過昭陽江,</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向南追擊美軍陸戰(zhàn)第一師</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15師344團一連官兵堅守在陣地上</b></h1> <h1><b>1950年除夕,第116師346、347團冒著敵人嚴密的炮火封鎖,趟過被炮火炸開的冰封江面,僅用11分鐘就率先突破了臨津江,越過三八線。</b></h1> <h1><b>1951年2月13日,在第四次戰(zhàn)役中,39軍第117師穿插至橫城地區(qū),激戰(zhàn)整日,殲敵3300余人,其中俘敵2500余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師一次戰(zhàn)斗俘敵最多的記錄。</b></h1> <h1><b>1951年1月6日,在第三次戰(zhàn)役中,第39軍追擊南逃之敵,第</b><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16師348團挺</b><b>進至北緯37度線以北的水原。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打到的朝鮮半島最南端。</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軍頭號主力第116師鏖戰(zhàn)朝鮮戰(zhàn)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甲等功臣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國慶70周年閱兵100面榮譽戰(zhàn)旗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橫城穿插戰(zhàn)鶴谷里橋頭爭奪中,志愿軍第39軍117師349團300余人堅守陣地,與敵進行殊死搏斗,擊退人數(shù)3倍于己之敵的多次進攻,斃敵400余人。戰(zhàn)后,該團被志愿軍司令部授予“甲等功臣團”榮譽稱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78年10月,時任軍委炮兵副司令員的老軍長吳信泉回老部隊看望時,戰(zhàn)友龔云龍同志在我117師349團大門口拍的與時任軍師首長的合影照片。左起:117師師長鄭紹華、39軍軍長朱恒興、老軍長吳信泉、吳軍長夫人俞惠茹、349團團長羅時輝、團政委畢謙忠。</b></p> <h1><b> 吳信泉中將所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紀實一書一一《三十九軍在朝鮮》</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