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飛揚的夢想重逢的歡喜—新疆自駕游(三)

安琪兒

<h3>我國常見的三種地貌有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新疆最常見的是雅丹地貌。<br></h3><h3>圖片是五彩灘,北岸典型的雅丹地貌。南岸則綠洲、沙漠。我國唯一向西流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從中穿過。</h3> <h3></h3><h3>雅丹地貌是風侵蝕,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是水侵蝕 <br></h3><h3></h3> <h3></h3><h3>雅丹地貌以我國塔里木盆地的羅布泊西北樓蘭附近最典型。“雅丹”是維吾爾語,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后泛指風蝕壟脊,土墩,風蝕溝槽及洼地的地貌組合。在我國的青海、甘肅等地有眾多的雅丹地貌群,其中,被確定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敦煌雅丹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h3><h3>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羅布泊和古樓蘭一帶的雅丹地貌外,克拉瑪依的“魔鬼城”、奇臺的“風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br></h3><h3>圖片是何智揚先生發(fā)掘并保護開發(fā)的五彩灘雅丹地貌風景區(qū)。如今五彩灘被許多攝影愛好者贊譽有加。尤其早晚,在陽光的輝映下,幻化出五彩斑斕的色彩,真正名副其實的五彩灘????</h3><h3></h3> <h3>克拉瑪依的烏爾禾魔鬼城,也是典型的雅丹地貌</h3> <h3>克拉瑪依的烏爾禾魔鬼城</h3> <h3>圖片為天山神秘大峽谷</h3> <h3>天山神秘大峽谷位于天山山脈南麓的阿克蘇地區(qū)庫車縣北部克孜利亞山區(qū),一般稱庫車大峽谷或克孜利亞大峽谷。為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維吾爾語“克孜利亞”,意為“紅色的山崖”,這條峽谷,由紅褐色巖石經(jīng)過大自然億萬年的風刻雨蝕而形成。峽谷內(nèi)紅褐色山體直插云霄,在陽光下,猶如一簇簇燃燒的火焰。從谷底仰望,陡峭的山峰仿佛隨時隨地都有崩塌的可能,驚險雄奇。</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 <h3>我查百度詞條,沒有查到天山大峽谷是什么地貌,倒是在其他搜索中看到,也屬于雅丹地貌。<br></h3><h3><br></h3> <h3>神秘大峽谷,除了它的險峻,還有它的陰氣與怪氣。</h3><h3>陰氣:在千佛洞峰體下,青龍?zhí)都坝撵`谷底一帶,拂曉或晚間,瞬間會從谷底升起一團煙霧,沿山體繚繞移動成“之”形蜿蜒騰空,有時突然從地下冒出一個狀如八卦圖的霧狀陰陽球體,沿崖壁滾動上升,消失在山峰之中…</h3><h3>怪氣:在神犬守谷處的半山坡或千佛洞、峽谷客棧,經(jīng)常聽到谷底有行人行走的沙沙的腳步聲和敲門聲,定睛看時卻蹤影全無。更有甚者,傍晚只身漫步在峭壁摩天,陰森幽暗的幽靈谷內(nèi),偶爾會聽到震撼群山,古怪驚魂的空谷巨響,如雄獅狂吼,大有山崩地裂之勢…</h3><h3><br></h3> <h3>專家解釋,所謂陰氣怪氣,是谷內(nèi)特定地段如兩谷相匯處或狹窄幽深的急轉(zhuǎn)彎處的奇特地形,谷內(nèi)外溫濕度差異及地球磁場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狹管效應(yīng)”與其山體及沙土層共鳴所致。<br></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h3> <h3> <br></h3> <h3>頑強的生命力—</h3> <h3></h3><h3>有谷必有溪??墒亲屑毾胂耄陆蠖鄶?shù)山區(qū),干得連汗都流不出來,哪兒去找溪?神秘大峽谷就有。 “進入峽口,峽谷內(nèi)濕氣隱隱,水聲依稀,百米之外,一條明如玻璃薄如紙的小溪,悄無聲息地潛進腳下。這個溪兒真可人,像一只柔潤的玉手,輕柔之中含著綿綿之力,無窮無盡,不但拂去了季節(jié),拂去了貧瘠,而且還拂去了人心中的雜念?!?走著走著,小溪又不見了。向往,在找消失的小溪,幫助小溪開路。神奇的是,路開出來,小溪還是流入地下,然后又從不遠處浮出地面… <br></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丹霞地貌是指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 丹霞地貌是以上世紀三十年代丹霞山(廣東韶關(guān))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 世界上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廣東韶關(guān)的丹霞山面積最大,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tài)最豐富、風景最優(yōu)美。福建泰寧風景區(qū)、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去過了)、鷹潭、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膊祭V東韶山丹霞山(名稱來源)、金雞嶺、南雄的蒼石寨、平遠的南臺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陜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zhì)地貌”。(百度詞條)</h3><h3>這么多地方有丹霞地貌,怎么偏偏沒有包括我最想去的甘肅張掖呢<br></h3><h3>圖片為甘肅張掖七彩丹霞。</h3><h3>張掖丹霞地貌,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斕的色調(diào)、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簡直是一個彩色的童話世界。</h3><h3></h3><h3></h3><h3></h3><h3></h3> <h3>從新疆返程時,去到張掖,也算又了了我一個心愿。??</h3> <h3>這個場景,我在多年前看“中國最應(yīng)該去的100地方”就看到過,一摸一樣的。有時候感覺旅行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重逢,你在某個時間遇見的或許就是你在某個時段曾經(jīng)的夢境,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似曾相識…</h3> <h3>再順帶上兩張喀斯特地貌圖片</h3><h3>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上極為零散的地區(qū),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我國巖溶地貌分布主要集中于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qū),<br></h3><h3><br></h3> <h3>圖片是湖北利川的清江古河床</h3> <h3>湖北恩施梭布亞石林</h3> <h3>位于318國道上的湖北石門河大峽谷</h3> <h3></h3><h3>庫車是曾經(jīng)西域古國龜茲國所在地,“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相繼設(shè)在龜茲,領(lǐng)轄西域二十二個都護府及龜茲、焉耆、于田、疏勒四鎮(zhèn)駐軍,是當時漢朝和唐朝中央政府統(tǒng)轄西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和商貿(mào)中心。 </h3><h3><br></h3><h3></h3> <h3></h3><h3>在庫車最原生態(tài)的集市上,品嘗最地道的烤串,烤包子?;匚吨?jīng)的古龜茲國的繁華…</h3><h3>附:龜茲古國相關(guān)信息(百度) 龜茲人屬印歐種。 維吾爾人到來后,人種和語言均逐漸突厥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于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6縣市。都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西漢時隸屬于匈奴。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龜茲服從于漢。神爵二年(前60),漢廷在龜茲東烏壘城設(shè)西域都護。王莽時重又隸屬于匈奴。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漢使班超經(jīng)營南道,北征匈奴,西域各國重與漢通。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龜茲降漢。漢以班超為都護,居龜茲它乾城。但因與中原交通被阻,西域都護撤回。終漢之世,龜茲叛服不常。魏晉時,龜茲遣使入貢。其后,先后順屬前涼、前秦、北涼。又向北魏遣使朝獻。5世紀中葉,龜茲一度為柔然部控制。5世紀末,曾隸屬于西方強國?噠。此后,龜茲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隋代時,龜茲臣屬于北方西突厥汗國。煬帝大業(yè)十一年(615),曾遣使入朝。唐初,龜茲與唐有交往,但仍附屬于突厥。貞觀十八年(644),唐軍攻焉耆,龜茲與焉耆連兵相拒。二十一年,唐兵進擊龜茲。翌年擒 其國王、權(quán)相,唐移安西都護府于龜茲。顯慶三年(658)唐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都城,下設(shè)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zhèn),龜茲開始成為唐朝統(tǒng)治西域的中心。由于吐蕃勢力進入西域,唐被迫多次放棄龜茲等四鎮(zhèn)。直到武則天長壽元年(692),才恢復四鎮(zhèn) ,此后約百年間,安西都護府得以穩(wěn)定在龜茲,故龜茲王城又稱作安西。在德宗貞元六年(790)前后為吐蕃攻占。 840年后,龜茲進入西州維吾爾勢力范圍,人種也逐漸維吾爾化。隨著喀拉汗王朝(操突厥語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亞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強盛,大概在11世紀末 ,龜茲脫離西州維吾爾,歸附喀什噶爾汗,皈依伊斯蘭教。從此,龜茲不再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權(quán)。乾隆二十三年(1758)歸入清版圖,定名庫車。龜茲地區(qū)氣候溫熱,盛產(chǎn)麻、麥、葡萄、梨、桃等;出良馬、封牛;山中有礦,故黃金、銅、鐵等冶鑄業(yè)聞名西域;又因處在絲綢之路干線上,中轉(zhuǎn)貿(mào)易發(fā)達,龜茲錦尤負盛名。在伊斯蘭化以前,一直以佛教為國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龜茲樂從前秦呂光西征時傳入河西,再入中原。隋樂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上龜茲三部。入唐后,龜茲樂又編為十部樂之一。 </h3><h3><br></h3><h3></h3> <h3>新疆,絕對是吃貨的天堂。我們的大盤雞從北疆吃到南疆,還有手抓飯,烤串,大盤羊肉、烤包子。葡萄干、哈密瓜各種水果都甜到不行。到新疆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一定要品嘗地道的新疆美食。</h3> <h3>曾經(jīng)的古龜茲國是有底蘊的,不僅在文化上,還有在這十免上,其實細細看,很多服務(wù)內(nèi)地酒店也提供,但免費午餐免費晚餐是絕對沒有的。雖說沒有幾個人能在酒店用餐,但一項服務(wù)是針對住宿酒店的所有客人的,真有需要的,真正享受到的,很感慨吧…免費在今天,真是難得。而這些服務(wù),在庫車金色陽光賓館都有。因為絕無僅有,所以特書一筆。<br></h3><h3><br></h3><h3></h3> <h3>胡楊樹像一個神話。很多年一直想去額濟納旗看胡楊林,此次老大說不去額濟納了,所以這輪臺的胡楊林我是一定要去的—雖然景區(qū)的工作人員說時間有點早,胡楊的樹葉還沒有變黃,最好的觀賞日期應(yīng)該在十月底到十一月中旬。</h3><h3>胡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維吾爾語稱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由于它具有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頑強的</span>生命力,被譽為“沙漠英雄樹”“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它曾經(jīng)廣泛分布于中國西部的溫帶暖溫帶地區(qū),新疆庫車千佛洞、甘肅敦煌鐵匠溝、山西平隆等地;如今,除了柴達木盆地、河西走廊、內(nèi)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兩岸還可見到少量的胡楊外,全國胡楊林面積的90%以上都蜷縮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h3><h3><br></h3> <h3>1983年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楊分布最集中的尉犁、輪臺兩縣境內(nèi)成立了塔里木盆地胡楊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面積達3800平方千米。<br></h3><h3>如今輪臺胡楊林保護區(qū)已經(jīng)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h3> <h3>輪臺胡楊林景區(qū)還有一絕,蚊子不是論個,而是論團的。一團一團的蚊子圍繞在你身邊,尤其在景區(qū)內(nèi)塔里木河附近。所以有朋友去,一定備好蚊蟲叮咬的藥品。在景區(qū)也能買到。</h3> <h3>蚊子太多了,照一張像手舞足蹈的??</h3> <h3>都說北疆看風景,南疆看人文。一到庫車就深深體會到。</h3><h3>新疆作為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這里曾是華夏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埃及和兩河文明的交匯之地,現(xiàn)在還存留著非常古老的佛教石窟,伊斯蘭清真寺,古希臘羅馬的有翼天使遺跡。</h3><h3>新疆這個名稱過于狹隘了。新疆只是近代的稱謂。在被稱為西域之前更古老的時代,它是那么遼闊,它是歐亞大陸的最平坦寬闊的胸膛,這里的人類最先學會了駕馭馬,創(chuàng)造了馬車,當風起時草綠時,太陽沉浮四季輪轉(zhuǎn),感知到大自然的節(jié)律的人類,便跨上馬,自由自在地遷徙飄蕩,種族與種族之間,城邦與城邦之間,傳遞著文明的或明或暗的訊息,不同的文明就這樣相遇交合了。<br></h3><h3>圖片均為珠珠在烏魯木齊博物館拍攝</h3> <h3>這里曾演繹過中亞無數(shù)古代民族,城邦的興衰歷史,在過去的人類七八千年的文明史中,新疆這個地方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相聚的歡場。世界幾大文明千里迢迢而來,原本這里僅僅是一個人類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卻成了人類幾大文明相遇相撞的地方,也是重新受孕融合的地方,最后也成了新的文明誕生的黃金產(chǎn)床…</h3><h3>圖片為尼雅發(fā)掘出土的國寶級文物,在一塊漢錦(護臂)上赫然織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珠珠攝于烏魯木齊博物館)神奇到不可思議,在茫茫沙漠中,尼雅以這種方式表達著數(shù)千年與那個遙遠帝國的聯(lián)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資料。</h3> <h3>回北京后欣賞了一臺新疆新玉歌舞團的演出,最后送給援疆對口城市北京的就是仿這塊織錦織成的錦緞,討“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好彩。</h3> <h3>今天的羅布泊,黃沙漫天,一望無際的沙漠,而這里曾經(jīng)是人類的家園、文明的歡聚之地…本世紀初對羅布泊湖岸線測量估計,歷史上羅布泊曾經(jīng)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里。樓蘭城邦文明曾經(jīng)依托著它繁榮興盛了八百多年。隨著羅布泊的干涸,樓蘭退出了歷史舞臺。留下千古不解之謎。</h3><h3>圖片為羅布泊沙漠</h3> <h3>羅布泊干涸后,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薄?lt;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在羅布泊,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和諧。在創(chuàng)造高度文明的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制造著沙漠。而人類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每一次進步幾乎都伴隨著對地球環(huán)境的巨大沖擊。</span><br></h3><h3>本是游記,但看著這些資料,總是心里隱隱作痛,曾經(jīng),大自然是多么的慷慨,回望的歷史瞬間,如果…</h3><h3>??墒牵瑳]有如果…</h3> <h3>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地方像新疆這樣,有過幾大文明的匯聚,有過無數(shù)民族的融合了。新疆同時并行著二十多種語言文字,幾大宗教共同被供奉,隨便一個沙漠里死去的古城,或者一個還活著的地名,考證起來都會讓一個飽學之士迷惑,而樓蘭就是其中的一個。<br></h3><h3>“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著名的詩篇里提到的樓蘭,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回長安,提到的樓蘭,“樓蘭,姑師(即現(xiàn)在的交河故城)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即羅布泊(Lop Nor)。在中國歷史上,樓蘭曾經(jīng)千百次地陷入大漢帝國與遠方的戰(zhàn)爭與爭奪。但其實在中國有記載的樓蘭之前還有一個樓蘭存在過。近一百多年的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樓蘭文明遠不是人們熟知的樓蘭城邦文明,一個是3800年前的以太陽墓地為代表的樓蘭文明,那個樓蘭文明沒有一丁點的漢文化的影子,沒有文字、陶器、絲綢。倒是與古代印度、希臘、羅馬文明聯(lián)系更緊密。;一個就是中國史書中有記載的樓蘭城邦文明。兩個文明之間有著一個巨大的斷裂帶。在這個斷裂帶里包含著樓蘭文明的三大謎團:人種之謎,斷裂之謎和文明之謎。<br></h3><h3>圖片為羅布泊<br></h3><h3><br></h3> <h3></h3><h3></h3><h3>羅布泊人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yǎng)使許多人都很長壽。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jié)婚的陪嫁,有時是一個小海子(小湖泊)——曾經(jīng)… </h3><h3><br></h3><h3></h3><h3></h3> <h3>紅柳,開出粉色的花朵…也是生命的贊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紅柳耐旱、耐熱,尤對沙漠地區(qū)的干旱和高溫有很強的適應(yīng)力,即便在炎炎夏日/<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數(shù)月的干旱 /</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沒有一滴雨/</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依然盛開著的花朵 /</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成為戈壁上亮麗的風景。</span></h3> <h3>如果不親歷交河故城,你難以想象它的模樣。它是一座沒有城墻的城,它是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h3><h3>在吐魯番以西十公里,億萬年沉積的黃土斷崖上,交河故城遺址—昔日城頭的獵獵旌旗,佛寺墻壁上流淌的色彩,居民院落中的裊裊炊煙,街市上居民的歡聲笑語,都被歲月的長風一掠而過,留下一截一截的斷墻,森然兀立著,默默對著永恒的時空。199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國家文物局簽署了一項交河古城保護、修繕研究項目,歷時八年,解開了一個個謎團的同時又被一個個謎團所困惑。</h3> <h3>交河故城不是按興建城池的常規(guī)按一磚一瓦壘起來的,而是在一塊溝壑縱橫的黃土臺上,由交河的先民們一寸一寸硬掏出來的一座城。</h3><h3><br></h3> <h3>交河臺地,面積35萬平方米,上面人類建筑面積就達22萬平方米。劈開高聳的臺地南部崖體,就成了南城門,順門而入,是寬11米,長340米的中心大街。大街深深嵌入地下6–7米,而臨街厚厚的生土層便成了高大的墻。交河故城在這塊橄欖形的長1700米寬300米的狹長臺地上有了縱橫全城的中心大街,有了圍繞全城的環(huán)城大道,有了密如蛛網(wǎng)又四通八達的幽深小巷。在這些街巷的包抄分割下,被劃分六大區(qū)塊,高踞于中心寬敞臺地上宏偉的官署區(qū),東是曲徑幽深,屋舍密集的居民區(qū),西是建筑簡陋的貧民區(qū)和商市,手工作坊區(qū),南是深宅大院、高樓宏宇的官僚居所,北是寺院、墓葬區(qū)。</h3><h3><br></h3> <h3>考古學家很長時間無法理解交河故城出現(xiàn)的一個奇異現(xiàn)象,遺址的上部是距今2500年前古人掏出的洞穴式住房,越往下,離現(xiàn)代越近。最底層是公元14世紀廢棄的遺址。交河不是向上生長而是往地下鉆,交河的老城盤踞在新城的頭頂上。這和人類文明遺存規(guī)律正好相反。古代文明一般都是呈正向?qū)訉永塾嫰B壓。老城死了,新城就在老城的遺骸上生長。</h3> <h3>經(jīng)過發(fā)掘考察,發(fā)現(xiàn)交河是交河先民們集體雕刻出來的一件規(guī)模宏大的作品。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4世紀將近兩千年的歲月里,幾大人種的一個又一個民族不停雕琢打磨的結(jié)果。</h3> <h3>其實交河故城最早叫什么,人們不得而知,如今的名字是一個漢文名字,《漢書.西域傳》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這兩條繞城并相交一起的河,將交河臺地切成深達30多米的溝壑。30米陡直的崖壁是天然的城墻,寬大100多米的河谷是天然護城河。交河故城是一座不需要城墻的城,是挺立在高崖上的一座人類最宏偉的大地雕塑</h3><h3>史學界稱,3000多年前,吐魯番盆地游牧著一支歐洲白種人,他們稱為“塞人”。交河車師國的開創(chuàng)者就是這些塞人。(月氏人,又說)</h3><h3>車師國究竟亡于何時,有說公元五世中的北魏,匈奴人圍城八年,終至棄城而走,投焉耆。歷時近800年。</h3><h3><br></h3> <h3>現(xiàn)在的新疆信奉伊斯蘭教。但新疆曾經(jīng)是眾神聚集的歡場。文明雖然被一次次刷新覆蓋,但在它深深的底層下面,是斑駁而鮮活的記憶。文明就像一棵巨大的會變幻葉子形狀的樹,比如胡楊,那深入土地底下的看不見的部分,才是它的本真。</h3> <h3>西方的學者一直迷惑:佛教誕生后便向東方和西方傳播,但卻一直沒有真正進入過西方。西方?jīng)]有出現(xiàn)過佛教團體,也沒有存在過任何佛教教會。然而佛陀向東方傳播卻很順利,遠行千里,不僅征服了中國,更橫貫中國大陸一直傳播到日本。</h3><h3>據(jù)說漢明帝一個夢,有了西天(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之間)犍陀羅取經(jīng)以及后來白馬寺供奉佛像佛經(jīng),以及自大漢始的信奉佛教。</h3> <h3>佛的第一行腳步就是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塔里木盆地,踏上中國的土地?;蛘哒f首先在帕米爾山下的疏勒(今喀什)、于闐(今和田)。</h3><h3>佛教自公元一世紀(也有說在公元前一世紀甚至更早)傳教到于闐,在西域諸國被尊奉了一千年,直到公元十世紀,在屠刀下改信了伊斯蘭教。</h3><h3>我們沒有去到喀什、和田。但還是去參觀了吐魯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這里曾是回鶻高昌的王家寺院。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以精美壁畫著稱。雖然十世紀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伊斯蘭教對佛教寺院的佛像以及壁畫實行了毀滅性的破壞,</span>但依然可以從中窺見佛教當年在西域的盛行一時,更讓人扼腕嘆息的是上世紀初,這些精美的壁畫被西方探險家發(fā)現(xiàn)并破壞性的割裾剝離掠走,一些毀于戰(zhàn)火,一些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h3><h3><br></h3><h3><br></h3> <h3>這是保留在千佛洞的壁畫,時光越千年,依然色澤鮮艷,栩栩如生。</h3> <h3>吐魯番的吐峪溝,是新疆維吾爾族古老民居保存最好的村莊,被稱為“民俗活化石”。清真寺在村莊的中心</h3><h3>而且最重要,吐峪溝,曾經(jīng)同時是伊斯蘭和佛教的圣地。吐峪溝霍加木麻扎是世界伊斯蘭教七大圣地之一,也是中國伊斯蘭教最大的圣地,被譽為東方“小麥加”。</h3> <h3>吐峪溝</h3> <h3>吐峪溝的維吾爾族小朋友。</h3> <h3>鄯善是在樓蘭古城上建立起來的?!佰飞茋俏饔蚬艊?,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沖。產(chǎn)馬、驢、駝等。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不同概念。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后改國名為鄯善。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存國600多年?!闭园俣?lt;br></h3> <h3>地處吐魯番盆地東緣的鄯善,由北往南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依次呈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自然風光,形成天山景區(qū)、火焰山景區(qū)、庫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區(qū)。天山景區(qū)以牧場風光、高山湖泊、松林峽谷烘托于天山一帶?;鹧嫔骄皡^(qū)從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唐代赤亭起向西延伸,直達縣城以西五十多公里與吐魯番相連?;鹧嫔揭颉段饔斡洝范劽型?,它將鄯善分為南北兩個綠洲帶。在鄯善縣城南部地區(qū),是神秘的庫木塔格沙漠(沙山)景區(qū)<br></h3> <h3>庫木塔格沙漠區(qū)劃面積1880平方公里, 這片沙漠具有極為明顯的特點:一是沙漠的邊緣界線 非常清晰,其北部與辟展綠洲的邊界多年來變化不大,沒有明顯的向外擴展的趨向,一線之隔,一邊是大漠風光,沙潮起伏,一邊卻是江南秀色,小橋流水,綠樹成蔭;二是庫木塔格沙漠的風沙地貌類型齊全,面積雖不很大,但是代表了新疆各大沙漠的風沙堆積地貌類型,而且,這些風沙地貌類型也基本上包括了世界主要沙漠區(qū)的風沙沉積地貌類型。三是沙漠周圍還有極為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比如吐峪溝。<br></h3> <h3>新疆有兩種顏色,黃色是大片大片的戈壁沙漠,大到占到新疆面積的96%;綠色是小片小片的綠洲,小到只有大約4%。</h3><h3>綠色是飛揚的生命,黃色是沉睡的故事。</h3><h3>無論是新疆的人種起源,還是失落的樓蘭文明,在今天伊斯蘭教的底色之下,它又曾經(jīng)混合了多少佛教,摩尼教,景教的色彩?一塊綠洲消失了,漫漫黃沙下,一些城邦文明被埋葬了,卻又孕育了另一些文明,一直活到今天,決定了今天的新疆性格,決定著今天新疆的顏色。</h3><h3><br></h3> <h3>在黃金般的沙漠之下,覆蓋著一層又一層的文明。無論民族的融合,5000多年來在新疆生活的民族皮膚逐漸變深,白色染上了金黃;還是文明的融合混血,今天當它們一個個浮現(xiàn)出來的時候,不僅僅向人們述說著歷史曾經(jīng)怎樣,而是在多重維度里證明著人類的種種可能性—</h3><h3>沙漠,曾經(jīng)見證了古城的淹沒,文明的失落,但沙漠又以千年的寧靜保留了歷史某一個時段的鮮活,疑惑著一個個探險家、考古學家、史學家、文學家…</h3><h3><br></h3><h3><br></h3> <h3>古絲綢之路,帶著一種夢幻的色彩,一條由駱駝柔軟的腳掌,在堅硬的礫石上踏出的纖細而渺遠的路。在這條道路上,源源不斷的各種商品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流動著,世界幾大文明以如此細微的孔道溝通、交流、碰撞,各種音樂、繪畫、雕塑、舞蹈藝術(shù),各種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生活方式都在這里一一呈現(xiàn),印度的佛陀,伊斯蘭的真主,基督教的耶穌也從這里翩然走來…</h3> <h3>新疆,是西方的東方,東方的西方…美人如花,每一眼秋波都深如海水,幻如夢境,與她的每一次重逢都是一場夢幻般的回首,迷而不知返…</h3> <h3>新疆,綠色是飛揚的生命,黃色是沉睡的故事…</h3><h3>旅行是一場又一場重逢的歡喜,尤其在新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