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8月,我們1968年進廠員工在廊坊廠區(qū)聚會,慶祝入廠50周年。聚會后朱愛萍、郭建華和69屆的王新蘭代表大家赴山西代縣、垣曲縣老廠區(qū),尋找當年的足跡,也順訪了第二辦事處(晉南辦事處)和航測隊、制圖隊的營房,本集是山西垣曲劉莊冶、劉家莊營區(qū)部分。 <br></h3> <h3>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zhàn)役以后,舉國進入"要準備打仗"的臨戰(zhàn)態(tài)勢。大批三線工廠轉(zhuǎn)向交通閉塞的山區(qū),實行“山、散、洞”配置。我們總參測繪局第二辦事處也更名晉南辦事處,戰(zhàn)略轉(zhuǎn)移至山西聞喜縣石門鄉(xiāng)的深山里,因離垣曲縣城較近,交通方便,部隊供應(yīng)關(guān)系都放在了垣曲縣,聞喜縣倒不大去了。</h3> <h3>從縣城經(jīng)過710制圖隊的省道大概是1980年修的,現(xiàn)在還在使用,路面有些坑洼,兩邊的山坡上林高草密,一片封山養(yǎng)林的景象。沒修省道之前的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經(jīng)常爛泥糊住自行車輪,推都推不動,只好扛著車走回家。遇到下大雪,又滑得站不住腳,騎車一揑閘就往路邊的溝里鉆,只得三步一滑五步一摔,好歹推著車蹭到家里。</h3> <h3>按部隊的規(guī)定,當年我家安在710,上下班就騎著自行車奔波在710到工廠的路上。上班是上坡,一路不下車咬牙屏氣蹬到廠里,要40多分鐘,渾身濕透,下班是下坡,10幾分鐘就到了。雖然辛苦,卻也飽覽了中條山一年四季的不同風景。</h3> <h3>春天連翹花開了,山坡上一蓬一蓬明黃艷麗,如同灑滿了陽光;夏季麥子熟了,溝里梯田金燦燦的,時有野兔出沒;秋天的柿子樹結(jié)滿果實,眼看著由綠變黃綴滿了枝頭;深秋的景色最美,突如其來的霜凍,使黃櫨木寬大的葉子一夜變紅,整個山坡就火紅火紅的,使人想起了北京的香山;冬天下場大雪,那就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br></h3> <h3>710制圖隊的營區(qū)叫劉莊冶,過了村子看到一個大門樓,這是710的大門嗎?抑制住滿心的疑問,先進去看看再說。</h3> <h3>進大門右拐,原來服務(wù)社的房子還在,只是門前已種滿了蔬菜莊稼。服務(wù)社和辦公樓之間,原來是個假山噴水池,是個照像的景觀,現(xiàn)在完全沒有了。</h3> <h3>只能在孩子們的像片里回憶了!這幾個孩子最小的今年也已經(jīng)40歲了,分別生活在西安、鄭州、開封、深圳、珠海。</h3> <h3>原來寬大整潔的辦公樓,現(xiàn)在成為馬家窯村民的新居,歡聲笑語,雞鳴狗吠,很是熱鬧。</h3> <h3>記憶中的景像和年青的模樣都已一去不返了!</h3> <h3>曾經(jīng)在東風山、垣曲縣都引以為傲的大操場,平展寬闊能踢足球,現(xiàn)在卻成了雜草叢生的草場。四周的楊樹倒都還在,筆直高聳,護圍著大院。</h3> <h3>大禮堂仍然沒變,只是門前的空地搭滿了種香菇的架子。</h3> <h3>劉莊治的小伙子熱情地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710已是4個村子的新家了!房屋是分配的,大院按村分隔成了幾個院子。“賣豆腐的老梁?還活著呢!”那個個子不高穿著舊軍衣,三天兩頭來大院賣豆腐、賣雞的老梁,還記得他嗎?村里就數(shù)跟他打交道多了!</h3> <h3>幼兒園的門前小院種起了葡萄,鮮花點綴,給我心里帶來一絲寬慰。</h3> <h3>家屬樓都分給劉莊冶的鄉(xiāng)親們了,一家一個單元,門口還蓋了兩間房,圍起來就是個小院子。</h3> <h3>找到我家的舊居了,樓下單元門進去左拐,一橫一豎兩個套間…老鄉(xiāng)請我們進去看看,已經(jīng)變了結(jié)構(gòu),住起來更方便了。</h3> <h3>哈羅!和新“樓主”打個招呼!</h3> <h3>原大隊領(lǐng)導樓,4套住房如今都成了村支書的家,獨門獨院,豎起高大的門樓,后院里種了莊稼、果樹。</h3> <h3>出710的大門左拐沿省道繼續(xù)向前,從劉家莊的路口進去,就是辦事處的駐地了。小橋的對面是辦公區(qū),這面的坡上是門診部、幼兒園和生活區(qū)。</h3> <h3>經(jīng)常去的軍人服務(wù)社,東西不多,只是小日用品。有時也會有驚喜,比如蛋糕呀,點心呀,可遇不可求。</h3> <h3>辦事處的樓還完好,在溝里近10年只進去過有數(shù)的幾回,印象不深了。再沿路往前走,右邊一個路口到圖庫,圖庫是第二辦事處整編后唯一留在山溝的部隊,因時間緊張我們沒有進去。</h3> <h3>曾經(jīng)的廠門口是這樣子的…</h3> <h3>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子的!還好看過710的大門,都是一個風格,不會太吃驚了。</h3> <h3>前面向右走,是去708航測隊的大路;向左上坡是小路,需要翻個山梁,但比較近。航測隊所在地叫上天井,因為山溝實在狹窄,大家都戲稱為夾皮溝??上r間緊也不能去了。</h3> <h3>大概1984年,辦事處合并了各單位的小學,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57651部隊子弟學校,設(shè)在工廠的綜合車間廠房里。這是辦事處小學的首屆畢業(yè)生。</h3> <h3>部隊和工廠離開山溝已經(jīng)整30年了,這些年不斷有人重回老營區(qū),單獨的,組織的,全家一起的,不只是為了看風景,更是為了重溫光榮的歷史,發(fā)揚艱苦奮斗為國擔責的精神,為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發(fā)展而努力!</h3> <h3>謝謝建華、新蘭提供的部分精美圖片和內(nèi)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