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恩師賓敬先生80壽辰,同學們和老師相聚,喜之,情感溢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賀 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屋添籌,共慶恩師登耄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黌門施教,喜看桃李滿蓮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好友:趙志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喜逢恩師八十華誕感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克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英遍野丹楓艷,霞蔚云興萬境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壽宴華筵堪醉客,宗師慈面自仁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昔年教誨平生益,終古尊儒至老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學子佳辰知澤厚,陶然舉酒敬恩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賀賓敬老師八十壽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今日杖朝一放翁,金婚伉儷情深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章桃李滿天下,人瑞還期十全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學生:孫中良作</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畢業(yè)三十七年后學生交給老師的作業(yè)</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同學們的驕傲——賓老師</b></h1> <p class="ql-block">賓敬(筆名冰靜),祖籍湖南衡山。1939年10月10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p><p class="ql-block">1962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學院(師范大學前身)中文系。曾供職于湘潭醫(yī)學??茖W校、湘潭市第三中學。1985年調入湘潭教育學院任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員,領教授職稱。1999年退休,受聘于某文化事業(yè)單位任書、報、刊編審至今。</p><p class="ql-block">編纂《古今詞義比較詞典》(與陳端衡合著)一冊,主編《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一冊,共兩種,均公開出版。</p><p class="ql-block">專著有雜文、隨筆散文集《跪下,謝過母親》《愛情心得》《活著的蹤跡》《人性的品相》《責任原理》,雜文理論、評論集《無關臉面的批評》《雜文的思維品格》,現代詩歌集《我自周旋》,共十一種,均已公開出版。</p><p class="ql-block">曾獲全國師范類院校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多次獲得政府記功、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優(yōu)秀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再說賓敬老師</b></h1> <p class="ql-block"> 冰靜隨筆《活著的蹤跡》一書(2008年出版發(fā)行)自序中云:</p><p class="ql-block"> 活了七十年,不"古"也不"稀",卻難說一個"夠"。愛過,恨過;成過,敗過;哭過,笑過;低過頭,卻總不肯彎腰。于是,這活,便越發(fā)不易。有《活著的蹤跡》作證。</p><p class="ql-block"> 不肯彎腰,站得堂堂正正,也就有真正文化人的氣節(jié)。冰靜的氣節(jié),除了他《活著的蹤跡》可以作證,他的每一篇可謂鏗鏘的雜文,他曾經在電視臺的時評節(jié)目"冰靜扯事",也可以作證。最重要的是,他的讀者,觀眾,朋友,以及所有知道他的人,都可以作證。順便說一句,為什么頗受歡迎的"冰靜扯事",扯著扯著,不扯了,冰靜先生沒告訴過我,我也不打算問。世上的事,該糊涂時,還得糊涂。</p><p class="ql-block"> 我想,最該感謝時代的人,該是冰靜。若或不是我們睜開眼睛,便可見阿諛奉承者密密,追蠅逐臭者麻麻,為虎作倀者亦不鮮見,每天鬧心的事,層出不窮,冰靜以及和冰靜相類的人,存在的價值將大打折扣,自然,斷不會有冰靜雜文,也不會有曾經有過的"冰靜扯事"--他的雜文和時評將是無源之水,那"冰靜扯事",也就不如和三五高朋,坐在茶樓,古往今來、中國外國地瞎扯。</p><p class="ql-block"> 《活中的蹤跡》一書,分為四部分:回望,仰望,存照,斷想。</p><p class="ql-block"> "回望"說的是他曾經的事,他懷念的人,他愛著的家。如《二毛五分的債孽》,將自己的靈魂好好地拷問了一番:為了理發(fā)店二毛五分錢的欠帳,時不時折磨自己,且這一折磨,就是幾十年。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雜文家,對自己的苛責?!稛熓迈沲伞方柚鵁熓拢瑢懰浀目嚯y,以及面對苦難的通達。我想,只有通達的品性,才能明察人世秋毫,才能有冰靜那些犀利的雜文。如果不通達,成日里是社會或者他人待自己的不公,短短幾十年,埋怨的時間還少了,哪有時間去考慮別的東西?而對娘的懷念(見《娘》),對妻子的感恩(見《叫我如何不想家》《節(jié)約型老伴》),又讓我想到魯迅先生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面對世上形形色色的齷齪事,冰靜先生可謂橫眉冷對,而在這棱角分明的人格下,卻有著如此溫馨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仰望"說的是冰靜仰慕的人。那些人,有中國的,有外國的,但他們之間,有共同點,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我相信,任何一個真正的作家,心里一定有一個烏托邦。因為一個真正的作家,他該有一種擔當,就是找出社會的不足,從而為社會變得美好,盡自己一分力量。而要找到這個不足,必定要有一個對照系,我想,這個對照系就是作家心靈深處的美好社會。這個美好社會,真、善、美無疑是其缺一不可的三維。冰靜在仰望中提到的人,是冰靜心里那個烏托邦的公民,自然他也就仰望了。他的這種仰望,和他的雜文,是同一個目的: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 "存照"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冰靜試圖給社會,給蕓蕓眾生立些鏡子。我之所以說是"試圖",是因為社會,或者蕓蕓眾生會不會拿著這些"存照"當鏡子,的確難說。只怕是這種"存照"和那些鬧心的事,鬧心的人,如同兩根鐵軌,永遠地平行下去。但不管怎樣,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冰靜,以及無數類如冰靜的人的無數"存照",才有所希望。假如"存照"也無,只怕人世漫漫如長夜。</p><p class="ql-block"> "斷想"是冰靜對萬事萬物的思考。如這樣的句子"雜文美在真切,愛之情真,憎之意切,呼之高亢,訴之冷峻",將雜文最本質的東西,勾勒了出來。又如"天才和普通人的區(qū)別,就在于能比別人多想一步",語言樸實,卻道出了真諦。再如"相信上帝,但別忘了鎖門",詼諧得叫人會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李白有詩,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他說,他和敬亭山之間,彼此如此欣賞,以致看不厭了。冰靜與世相之間,卻是"相看兩煩厭,能奈對方何"。但不管怎樣,冰靜與世相之間,世相面對冰靜,照出的是丑陋和齷齪,冰靜面對世相,則照出了高潔和氣節(jié)。</p><p class="ql-block">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冰靜,是湘潭文化領域的一面鏡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賓敬老師之著作</b></h3> <h3>①《古今詞義比較詞典》(與陳瑞衡合編著)
②(199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③《跪下,謝過母親》(雜感集)
(1996年湖南文藝出版社)
④《愛情心得》(雜感集)
(2005年青海人民出版社)
⑤《活著的蹤跡》(隨筆集)
(2008年作家出版社)
⑥《人性的品相》(隨筆集)
(2012年文化藝術出版社)
⑦《我自周旋》(詩選)
(2014年文化藝術出版社)
⑧《雜文的思維品格》(理論評論集)
(201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⑨《和自己談心》(隨筆集)
(2016年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
⑩《從時光深處走來》(隨筆集)
(2018年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br></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祝愿老師:</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