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1564fa"> 走近神山
——2018年國慶洛克線穿越記
好事總是多磨。經歷了道路塌方、路政嚴查、司機不熟練等幺蛾子事之后,洛克線穿越還是如期開始,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部震撼而精彩的大片。雪山、海子、草甸、瀑布、森林、奇石,以及銀河星空,如夢似幻,一幕一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感謝洛克,這位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探險家,為我們找回了這條“消失的地平線”,也為每一位驢友編織了心中的夢想。</font></b><br></h3> <h3><b><u>洛克老照片</u></b></h3> <h3><b><u>洛克老照片</u></b></h3> <h3><b><u>燦爛星空</u></b></h3> <h3><b><u>領隊老6</u></b></h3> <h3><b><u>向導旦珠</u></b></h3> <h3><b><u>向導家門口合影</u></b></h3> <h3><b><u>本人村長小蜜</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第一天 嘟嚕村——白水河橋營地,約8公里
按計劃,今天的目的地是滿措牛場,而不是白水河橋,因為橋斷了過不了河。據(jù)說是上面那個村的村民妒忌嘟嚕村拉了那么多客人,而他們卻一無所獲,于是就把白水河橋拆了。是啊,一年就這么幾天掙錢,誰不眼紅。沒辦法,我們只有在斷橋邊扎營,等嘟嚕村修橋隊把橋修好后明天再過河。這里距出發(fā)點只有7、8公里,明天必須把今天拉下的路程彌補起來。修橋隊工作利索,一個多小時就把橋修好了,一座嶄新而結實的木橋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明天可以順利過河了。
今天的風景一般,只有白水河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在樹林中時隱時現(xiàn),嘩嘩作響陪伴我們前行。 </font></b><br></h3> <h3><b><u>橋斷了</u></b></h3> <h3><b><u>白水河橋營地</u></b></h3> <h3><b><u>村民修橋</u></b></h3> <h3><b><u>還有雞吃</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第二天 白水河橋營地——雜巴拉埡口下方營地,約20公里
今天全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周圍一片綠色,空氣中彌漫著高原林地特有的芳香氣息。路很難走,狹窄而泥濘,隨時有冒起的尖石和一路的馬糞,走起來必須倍加小心,充分利用登山杖掌握身體的平衡,防止摔倒崴腳。</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隨著海拔的不斷提升,樹上的樹掛(也叫老人須,可以吃)也越來越多,森林逐漸被灌木叢代替。走了7、8個小時,到達一大片草甸,也就是藏別牛場。此時的白水河已經不再咆哮,而是分成幾條清澈的水道,在草甸上靜靜流淌。爬上一個小坡,遠方突然出現(xiàn)兩座高聳的雪山,頓時無比興奮,終于看到雪山了,是不是夏洛多吉?管它的,趕緊掏出手機,擺好pose狂拍一番。后來才知,這只不過是夏洛多吉對面兩座平常山峰,比夏洛多吉矮的多,只是位置比較好,最先看見而已。再穿過一段灌木叢,我們今天的營地雜巴拉埡口下方營地(也叫萬花池營地)就出現(xiàn)在眼前。炊煙已經升起,草地上搭起了一頂頂五顏六色的帳篷。在營地右邊,可以看見一座巨大的山體,即使被云霧籠罩,仍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壓力。這才是夏洛多吉,三座神山中我們能看到的第一座。</font></b><br></h3> <h3><b><u>菩薩洞瀑布</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吃過馬幫做的大鍋飯,天已黑盡,天空出現(xiàn)滿天繁星,北斗七星、北極星清晰可見,阻隔牛郎織女的銀河橫亙在空中,時不時還有流星劃過。對于我們這些低海拔地區(qū)來的人來說,這樣的燦爛星空早已成了兒時的記憶,重新看到無不驚嘆。
今天的亮點是菩薩洞瀑布。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瀑布,幾十股水流像一條條哈達從樹林中穿行而出,匯入巨大的主流,從巨石夾縫中傾瀉而下,在山間發(fā)出巨大的轟鳴,卷起陣陣霧氣,寒氣逼人。瀑布上方橫掛著密密麻麻的經幡,在霧氣中飄揚,賦予了瀑布的靈性。由于道路狹窄,找不到最佳角度,遺憾無法拍到瀑布全貌。</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第三天 雜巴拉埡口下方營地新果牛場營地,約18公里
早晨起來很冷,外帳上全是冰渣,收拾帳篷成了一件苦差事,沒辦法,再冷還是要收。今天天氣非常好,夏洛多吉南坡露出了全貌,清晨的陽光照在積滿雪的山體上,形成日照金山,讓神山更加美輪美奐。如果不是為了趕時間,我真想久久凝視,審視神山變幻莫測的每一個瞬間。</font></b><br></h3> <h3><b><u>紅綠相間</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今天要翻越海拔4700米的雜巴拉埡口,任務較為艱巨。首先是穿越灌木叢,小路全是爛泥,有些地方還是沼澤,稍不注意登山鞋就會陷下去。翻埡口的路是亂石坡,有些路段相當陡,加上海拔高,驢友們無不氣喘吁吁,走幾步就歇一下,艱難向上攀爬。實在累的不行,以為后面的人要超車,就讓在一邊,結果人家不領情,說“我也累,我也歇一下。”這樣的對話有很多次。埡口越來越近,積雪也越來越多,加油吧!中午時分,終于到達扯起經幡,滿是積雪的埡口?;仡^一望,夏洛多吉威嚴地聳立在左側,右側的幾座無名峰白雪皚皚,山谷中灌木叢紅綠相間,景色甚是壯觀。
埡口上風很大,不敢多作停留,趕緊穿過去。在一塊大石背風處停下來吃路餐。此時環(huán)顧四周,完全置身于雪山懷抱,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與雪山融為一體,可以打開心扉盡情傾述,除了風聲和雪水融化的嘩嘩聲,沒有其它聲音,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境界。洛克線,找的就是這種感覺。</font></b><br></h3> <h3><b><u>到了半山腰</u></b></h3> <h3><b><u>到達埡口</u></b></h3> <h3><b><u>翻越埡口</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下山輕松多了,很快經過一段亂石坡,又經過一處布滿經幡、洛克曾經駐足的一處懸崖下的佛塔。很多驢友都直接走過去了,沒在這里拍照留念,大概沒看過洛克的那張照片,可惜!</font></b><br></h3> <h3><b><u>懸崖下的佛塔</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輕松的腳步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迎來一片凸起的林地。原本以為很快就會穿出去,卻越走越深、越走越陡,加上已經到了下午,走了一天,腳步越發(fā)沉重,心情也越發(fā)沮喪。這時不斷告誡自己,路不可能一直是這樣,總會走出去的,陽光總在風雨后。這段路有一處懸崖小道,左邊就是深淵,我有點恐高,根本不敢往下看,只敢盯著前面的路,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令人吃驚的是,這段路居然有個女驢友在騎馬,這個路就是給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騎馬,盡管有馬夫牽著,也不能保證不馬失前蹄,一旦馬失前蹄就萬劫不復了,真佩服這位女士的勇氣。走了很久,終于走過這個突起的埡口,一下就看見新果牛場的草甸,花花綠綠的帳篷小點格外醒目,心情也愉悅了不少。
再次得到教訓,高原上徒步不要高興得太早,一段小坡、一片小草甸、一處小山包,都要把人折磨死。
今天的營地就在央邁勇南坡下,和昨天的夏洛多吉一樣,陡峭的山體近在眼前、觸手可及。在神山面前,人顯得特別渺小,任何狂妄、自大、驕傲,在這里都不值一提。</font></b><br></h3> <h3><b><u>央邁勇下的碎石坡</u></b></h3> <h3><b><u>有點像南迦巴瓦</u></b></h3> <h3><b><u>巖石猙獰</u></b></h3> <h3><b><u>是不是地獄谷景區(qū)</u></b></h3> <h3><b><u>左邊就是深淵</u></b></h3> <h3><b><u>回望走過的路</u></b></h3> <h3><b><u>新果牛場</u></b></h3> <h3><b><u>新果牛場營地</u></b></h3> <h3><b><u>央邁勇南坡</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第四天 新果牛場營地蛇湖營地,約16公里
早上起來感覺嘴皮有點痛,根據(jù)以往經驗,這是曬傷的征兆,都是前兩天大意造成的,高原上的陽光毒的很,不好惹,后兩天一定要捂好。
今天要翻越四個大埡口,另有多個小埡口。出發(fā)先爬上一個陡坡,爬的過程依然十分艱難,走幾步就要大口喘氣,同時心跳的特別快,似乎都要跳出來了。最爽的是看見經幡和瑪尼堆,因為這就意味著埡口到了。路上還要隨時給馬讓路,防止被馬身上的馱包撞到。真佩服那些藏民,在這樣的路上健步如飛、如履平地,好像不缺氧似的。小路上還經常上演堵馬的好戲,有些馬走著走著就突然耍脾氣不走了,于是就造成堵馬,整個隊伍就只好停止前進,驢友們就乘機休息一會兒,等馬夫把馬的工作做通再走。走過幾段碎石坡,翻過第二個埡口,第三個黑湖埡口就在不遠處。</font></b><br></h3> <h3><b><u>橫切碎石坡</u></b></h3> <h3><b><u>堵馬了</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黑湖埡口大概有四千七,埡口上風特別大,吹的經幡嘩嘩作響,沖鋒衣好像都要吹透。埡口上風景大美,但往往不是久留之地,還是趕緊離開要緊。輕松走過一段平路之后,湛藍的天空下很快出現(xiàn)兩座大雪山,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根據(jù)早已印在腦海中的形狀,毫無疑問右邊是央邁勇,左邊就是三神山中的老大,寓意觀世音菩薩的仙乃日。稻城亞丁三神山終于全部看見,已經圓滿了。</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這一段路沒有坡,視野開闊,加上有神山的魔力吸引,走起來特別的輕松愜意。很快看見一個草甸,草甸三分之一處孤獨地佇立著一塊形狀怪異的巨石,這就是傳說中的蝴蝶石。90年前,洛克和他的隊伍就在蝴蝶石前留下了那張著名的合影,現(xiàn)在很多驢友走到這里,紛紛模仿洛克隊伍每個人的姿勢擺拍留念。個人認為這塊石頭不是很像蝴蝶,更像一本翻開的書,或者是二戰(zhàn)德軍的飛鷹徽章。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蝴蝶石和它周圍的環(huán)境沒有任何改變,山在那里,奇石也在那里,希望它們永遠在那里。</font></b><br></h3> <h3><b><u>蝴蝶石和領隊合影</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過了蝴蝶石,再經過一個無名小湖(也許有名字),很快就到了蛇湖埡口。埡口上,兩座神山就在面前,遠處的仙乃日和近處的央邁勇遙相呼應,山上的積雪和紋路清晰可見,山頂冒著白煙,散發(fā)著陣陣仙氣。長條形的蛇湖就在埡口下方,上端與央邁勇山體相連。湖水呈墨綠色,深淺不一,形成了一些彎彎曲曲的花紋。置身于神山圣湖面前,每個人都異常興奮,幾天來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使出渾身解數(shù)拍照留念,仿佛要與神山融為一體。</font></b><br></h3> <h3><b><u>龍膽花</u></b></h3> <h3><b><u>神山百看不厭</u></b></h3> <h3><b><u>仙乃日、央邁勇</u></b></h3> <h3><b><u>蛇湖</u></b></h3> <h3><b><u>絕美的背景</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最后一晚的營地就在蛇湖下方,與央邁勇隔湖相望,可以隨時拿出手機拍下神山的各種靚照。有點不爽的是傍晚時分有幾個藏民來挨個收帳篷費,80元一個人,這也太貴了吧,而且也很不合理。算了,神山腳下,沒必要計較。</font></b><br></h3> <h3><b><u>蛇湖營地</u></b></h3> <p>蛇湖晚霞</p> <h3><b><u>日照金山</u></b></h3> <h3><b><u>還有紫菜湯喝</u></b></h3>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第五天 蛇湖營地——洛絨牛場,約10公里</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早上起來非常冷,營地上全是白霜,收帳篷的時候手凍的痛,不得不去火堆烤一會兒再收,收完帳篷后營地上留下一塊塊地墊的印跡。早晚冷是高原徒步最大困難之一。</b></p> <h3><b><u>鑲“金邊”的央邁勇</u></b></h3> <p>與仙乃日并肩</p> <h3><b><u>給我們馱包的馬幫</u></b></h3>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今天是穿越的最后一天,路程相當輕松,拿領隊的話來說就是不值一提。確實如此,一個多小時后我們就到了仙乃日和央邁勇之間的松多埡口,過了埡口就是亞丁景區(qū)。這里是整個稻城亞丁景區(qū)的精華所在,左側的仙乃日,右側的央邁勇,以及遠處的夏洛多吉,三座潔白的神山各占一方、錯落有致,牛奶海就像一顆心形藍寶石,鑲嵌在三座神山之間,造就了絕世奇景。</b></p> <b><u>美女隊友<br></u></b><h3><br></h3> <h3><b><u>美女隊友</u></b></h3> <h3><b><u>牛奶海和遠處的夏洛多吉</u></b></h3> <h3><b><u>心形的牛奶海波光粼粼</u></b></h3> <h3><b><font color="#1564fa"> 我們沒有下到牛奶海,而是沿著一條山脊邊走邊欣賞這個著名的海子,最后看了幾眼隱藏在仙乃日山腳下的五色海。五色海并不是五個顏色,而是和蛇湖一樣的藍綠色。至此我們的穿越已經大功告成,一部大片在最后時刻達到高潮。</font></b><br></h3> <h3><b><u>五色海</u></b></h3> <h3><b><u>告別神山</u></b></h3>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時間有限,風景再美我們也不能多作停留,今天必須趕到理塘。下撤的時候看到一個個衣著光鮮的游客,拖著緩慢的步伐,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往上爬。此時此刻,心頭不由涌起陣陣自豪,我們穿越了,我們成功了,我們走完了洛克線!</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下撤到洛絨牛場,拿到自己的大包,乘電瓶車到景區(qū)入口,在那里補了門票,再乘觀光車下到游客中心與接我們的大巴會合。在游客中心吃了一碗重慶小面,簡直太爽了,但也是我這輩子吃的最貴的一碗面,30元一碗,沒辦法,景區(qū)就是這么任性。</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至此,洛克線穿越圓滿結束。</b></p> <p>央邁勇南坡鬼斧神工的山體和五顏六色的帳篷美妙搭配在一起</p> <h3><b><u>部分隊友</u></b></h3>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后記:洛克線確實非常漂亮,幾乎涵蓋了高原上的所有風景,幾天時間我們就像在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中穿行,“上帝瀏覽的花園”實至名歸;但同時,洛克線也是一條異常艱險的路線,連續(xù)4天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小路上長途跋涉,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根本吃不消,出問題也不能快速下撤。令人痛心的是,在我們徒步最后一天,一位浙江驢友在蝴蝶石因高反不幸去世;在我們回家路上,又聽說一位女驢友在蛇湖同樣因高反離開人世。這些悲劇證明,走洛克線不是旅游,而是挑戰(zhàn)和冒險,盡管路上無法堅持可以騎馬,但也不能保證平安無事。其實我自己也是個戶外菜鳥,帳篷都搭不利落,能夠順利完成洛克線,應該得益于長期的跑步鍛煉和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高原戶外經歷。</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挑戰(zhàn)結束了,美景留在了記憶中。“稻城,有你想象中的一切,也有你想象外的一切?!痹高@“藍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凈土”永遠留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