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過了六十歲,回憶少不了,那些陳年往事,總會有意無意的浮現在眼前,使你穿越時空,打開塵封的記憶,以此追憶那段逝去的青春年華。</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沒有記錯,我分配進江陰紡織器材廠,是在1972年的8月6日。記得那天上午,等待分配的全縣初中畢業(yè)生大約600余人,都集中在江陰第三招待所。上午先是分組學習縣委的文件,然后個人表態(tài)。下午參加動員大會,會上號召知識青年要服從國家的安排,做好到農村插隊入戶的思想準備。當主持人宣布分配的名單時,大家懸掛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來了(那一年居然沒有下鄉(xiāng)插隊)。最后我被分配到了江陰紡織器材廠(以下簡稱紡器廠),和我一起的共有十八個人,當時我才17歲。前來接應的人事科長來到會場,把我們領到了位于江陰西門汽車站對面的廠里。那時候,紡器廠在江陰最有名氣的,一是足球隊,二是民兵營。</p><p class="ql-block"> 到了廠里,我們沒有被直接安排到車間,而是參加了一個月的學習和勞動。勞動主要是運送廠外東側高坡上的土方,用推車拉到人民中路在建的紅星電影院里,去填高室內的斜坡。在此期間,我第一次拿起了步槍,參加了民兵訓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來我被分配到二車間做裝配工。當時廠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筋大(背景)做金工,筋小做木工,沒筋做雜工。”我不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類,想法很簡單,有了工作就有了工資,心里已感到滿足。</p> <p class="ql-block"> 開始在廠里我當了兩年學徒,第一年每月工資13元,第二年每月工資15元,有時候還要多一點。因我所在的裝配車間屬于油漆小組,完成份內工作后,經常被派去做油漆輔助工,由于油漆味刺鼻傷身,才有了每次一毛錢的營養(yǎng)補貼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工資單還在,它見證了社會的發(fā)展。算下來二十年里,廠里發(fā)給我工資總額,大概在14200元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廠里,離不開師傅的言傳身教,說來也巧,我居然有兩位師傅,不過他們是在一場政治運動中,從工廠科室下放到車間的人。原因不言而明,當年不是“站錯隊伍”,就是“歷史問題”。一位姓張,一位姓鄔(這里只寫姓不寫名了),論技術當然是能手,可是做裝配工用不了多少技術,產品僅是織布機上的木配件。到現在我還記得一些名稱:Q3.4、Q6.7、格柵木、控制木、刺毛滾筒……說到裝配,只不過用手電鉆代替旋鑿,將二個木制件,用彈簧片和木螺絲固定連接起來。</p>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獎狀,留存八張。</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些搪瓷制品,我至今還在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時間久了,對廠史也有了一些了解,聽老師傅們講,原先的廠,在解放初期由幾家私人木業(yè)社,合并成為光明梭子廠。按當時的話來說,叫做公私合營。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才發(fā)展成為大集體的江陰紡織器材廠。我進廠幾年后,職工人數已達到四五百人。廠區(qū)從前門走到后門口也要五分鐘時間,前門在西門汽車站對面,后門在南街。車間之間分工明確:一車間是木料粗加工,二車間是木件精加工,三車間是金工兼維修。當然還有個神秘的軍工車間,專門生產木制槍托。那幾年廠區(qū)面貌年年翻新,紡織配件遠銷國內外。</p> <p class="ql-block"> 我在裝配間一晃就是十年,隨著改革開放,獎金與指標開始掛鉤。面對做不完的任務,有時與同事張兄閑聊:老是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每年遞增的工作定額,像“三座大山”壓在心頭,總想著要擺脫這種現狀。于是我找了個視力模糊的理由調到了成品倉庫,倉庫工作雖然是體力活,要拖運木箱,包裝產品,但畢竟忙時少,閑時多。工作之余經常會看到同事顧兄,在包裝紙上練習書法。我卻躲在角落里,看一些閑雜書籍消磨時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工作證、借書證、江陰民兵,還有沒有機會用完的調休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興國塔,當年也成為廠區(qū)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倉庫一晃又是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紡器廠南大門與同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廠區(qū)主干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84年,隨著"萬元戶"的出現,令不少人羨慕起來,看來光守在廠里賺不了多少錢。有段時間,我干脆跟著同事陳兄、王兄一起利用業(yè)余時間,到人家去做油漆工,算是額外的第二份職業(yè)。</p><p class="ql-block"> 當時,承蒙廠工會主席的賞識,我居然當起了廠里的兼職攝影,拍照也是以黑白照片為主,并利用工作間隙進行沖洗放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開心的日子,當然是乘涼晚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南向北廠區(qū)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 那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開放,不少頭腦活絡的人已開始跳糟出去,有的單干,有的考上政府部門??吹竭@些,心里也想著走出廠里,來改變一下自己的命運。終于在1992年11月,我碰到了機會,經朋友的介紹,調到了一家新籌建的廣告公司,使我第一次走進了跨行業(yè)的轉換中。之前從打調動申請報告開始,歷經了一個月的軟磨硬泡,從班組到廠部一共蓋了12個圖章,才批準了我的調離申請。感謝在紡器廠曾經幫助我,與我共事的兄弟姐妹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離開前,與成品庫同事們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年紡織器材廠周圍景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I生成視頻.1987年江陰紡織器材廠</span></p> <p class="ql-block"> 從那時起,我再也沒有回到紡器廠去走一走,看一看,只知道后來被一家大型企業(yè)合并掉了。幾年后,廠房拆除開發(fā)成了房地產,工廠也搬到了璜大村。</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與同事周兄來到泓昇苑大酒店,受邀看望從上?;丶亦l(xiāng),住宿在那里的同事陳兄。陳兄指著窗外對我們說:“住在這里就想看看原來的老地方,雖然早已被江南華都住宅的高樓取代,但還是想多看它一眼。”我想這不僅是陳兄的守望,也是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為之奮斗,獻出青春年華,老紡器廠人的共同守望!</p><p class="ql-block"> 歲月已逝,舊貌不可再現,唯有記憶永存!我們也將慢慢地老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時在陳兄住宿的窗口,我拍下了這張照片。</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當我寫完這段回憶后,就想著要去看一看新廠區(qū),于是在2019年5月3日,我來到了位于璜大村的紡器廠。我不知道廠里是否還有熟悉的同事,作為陌生人,只能在門外周邊觀望,看著簡陋的廠房,心里有一種今不如昔的感嘆!</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9年11月2日,我再次來到位于璜大村的紡器廠,進入眼簾的是一片搬遷后的廢墟。這一次我終于走進了廠區(qū),真想在拋棄的雜物中尋找老紡器廠的痕跡……</span></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多年的同事 難忘的聚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感謝陳先生發(fā)起組織了這次聚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0年9月6日邀請老同事5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4年同事聚會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同事聚會視頻</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無法割舍的老地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能忘卻一起走過的日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