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張艷坤老師教大家吐哈音</h3> <h3>張艷坤老師講解吐音技巧</h3> <h3>張艷坤老師講解單音三連</h3> <h3>張艷坤老師演示單音三連</h3> <h3>張艷坤老師講解吐音動作手勢</h3> <h3> 張老師是我見過講解傳授郭林新氣功最全面、最認真、最準確、最有耐心和愛心的老師,張老師不僅學費便宜,學費加資料費僅650元,一期學不會,下期可以免費繼續(xù)學習,并且是免費給做練功方案,免費查功。</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由于國慶節(jié)放假,由每月6日開班,改成10月</font><font color="#ed2308">15日下午14點開班,一期班是9天。地址在哈爾濱市南崗區(qū)郵政街41號6單元201室,電話</font><font color="#167efb">13019702377</font><font color="#ed2308">(微信同號)。歡迎新老學員前來學習,共同戰(zhàn)勝病魔!</font></h3> <h3>吐音十要十不要</h3><h3>~~</h3><h3>一、肩——要松弛,不要緊張</h3><h3>吐音吸氣時,肩部要自然、松弛、放下,這樣既有利于將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使發(fā)聲器官處于自然、松弛、放下的狀態(tài),有利于正確的發(fā)聲。</h3><h3>二、胸——要“微含”,不要挺起 </h3><h3>吐音呼吸時,胸部要“微含”,從而使胸部處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狀態(tài)。這樣既有利于將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以使發(fā)聲器官自然、松弛,有利于自由自在地發(fā)聲。如果胸部挺起(特別是用力挺起),必然造成“胸式呼吸”。同時,也會引起發(fā)聲器官的緊張,從而影響正常發(fā)聲。</h3><h3>三、背——要“微曲”,不要挺直</h3><h3>人的胸與背本來就是前后相連的,所以胸要“微含”與背要“微曲”(不要“挺胸”與不要“挺背”),本來就是一個動作的兩個方面。所以,背要“微曲”不要挺直的機理與胸要“微含”不要挺起是一樣的道理。</h3><h3>四、頸——要“微縮”,不要梗直</h3><h3>吐音呼吸時,頸部要“微縮”,可以使頸部處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狀態(tài)。頸部要充分放松,從而感到頸的后部稍有縮短,而不是挺直(梗直)狀態(tài)。</h3><h3>五、精神——要振奮,不要緊張</h3><h3>吐音時的心理要處于積極、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而不是處于緊張、擔心、害怕、恐懼等消極狀態(tài)。先笑笑,想著笑哈哈的開心狀態(tài)。</h3><h3>心理處于積極、振奮狀態(tài)時,呼吸機能可以被激活。吸氣變得通暢且易深入腹部丹田。同時,發(fā)聲機能也被激活,從而全面提高發(fā)聲效率。反之,心理處于緊張、擔心、害怕等消極狀態(tài)時,不僅會感到“提心吊膽”,也會感到因氣息上提而無法深入,形成“胸式呼吸”。</h3><h3>六、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內</h3><h3>當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之后,要保持腹部輕微向外膨出的狀態(tài),不要向內推擠。吸氣之后,保持腹部輕微的向外膨出狀態(tài),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氣息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減緩氣息對發(fā)聲器官的推擠。</h3><h3>七、呼吸——要“生活化”,不要過分“控制”</h3><h3>呼吸是人類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代謝活動。這種代謝活動一刻也不能中斷。而在吐音中,過分地人為控制氣息會與人生存最基本的生理代謝需要產生尖銳的矛盾。</h3><h3>八、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積氣息</h3><h3>要根據(jù)吐音的速度、長短而吸氣、呼氣,既不要過度吸氣,也不要過多地剩余氣息。過度吸氣或大吸一口氣,會導致“胸式呼吸”,還會因為口、喉、咽腔的過分打開和過多氣息的反彈,而造成起音的困難,同時,也會加快氣息的流失速度。</h3><h3>九、要“在氣上吐,不要用氣吐”</h3><h3>吸氣之后,要在保持腹部輕微向外膨出的狀態(tài)時,把聲音“放在”、“擱在”或“騎在”氣息上吐,而不是用氣息去推、擠、頂著聲帶發(fā)聲。這樣可以避免舌根會后縮,下頜緊張,頸大肌緊張等等問題。</h3><h3>十、用氣——要節(jié)制,不要浪費</h3><h3>節(jié)制用氣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要注意保持“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內”,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氣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對消耗的氣息有所節(jié)制,因此,科學的發(fā)聲也是節(jié)制氣息快速流失的一個有效手段。</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