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沒有文肓老太太,哪來的文豪李、杜、白?
世人皆知,上下五千年詩詞的巔峰朝代當(dāng)屬唐宋。其中出過一位讓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的詩人便是李白。
我們都聽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說的是李白小時侯讀經(jīng)書、史記乏味深奧,逃學(xué)出來東游西逛,看見一位老婆婆在拿一個大鐵棒磨,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在干啥?老婆婆說磨針,李白驚訝道:“那么粗的鐵棒何年何月才能磨成”?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李白是個悟性很強的孩子,當(dāng)下想到讀書也如此,只要有恒心,堅持多學(xué)多讀便能讀懂,回去以后勤學(xué)苦讀,終于成為了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千古奇才。
李白的《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等等膾至人口的詩篇留傳至今,我們都該謝謝這個文盲老太太。<br></h3> <h3> 這第二個文盲老太太就是白居易的鄰居。白居易的詩向來通俗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我們從小就能背誦,但是能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千古之中卻沒有幾人,大道至簡,越簡單反而寫起來越有難度。相傳白居易只要寫了詩,必先讀給鄰居老太太,老太太如果聽不懂,他再去修改,反復(fù)幾次,聽懂方肯罷休。
白居易的詩通俗流暢,流傳甚廣,連歌妓們都以能傳唱白居易的詩而身價大漲。傳說麗春院的妓女選花魁,吵了半天,結(jié)果一個妓女道:“我為什么不能當(dāng)選?我會彈唱《琵琶行》”。對手一片寂靜,結(jié)果,她就成了妓院的頭牌。
白居易的粉絲遍天下,下至街卒葛青,身上刺滿了白居易的詩,圖文并茂。上至日本第52代嵯峨天皇,一日不讀白詩,寢食難安。
白居易由此火了一千年之久,老嫗?zāi)芙?,功不可沒。<br></h3> <h3> 還有一個文盲老太太,那就是石壕吏里的老太太。安史之亂時,杜甫夜宿在這老太太家中,親眼目睹了石壕小吏在老太太家中捉人,他奮筆疾書,寫下了這一幕。
《石壕吏》
暮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己矣。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猶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從此刻起,杜甫開始關(guān)心勞苦大眾,關(guān)心世間悲苦,這一轉(zhuǎn)身,才登上了唐詩的巔峰。
悲天憫人的情懷,才是文學(xué)最高的境界和追求。杜甫與石壕吏老太太的相逢,從此定格在這一瞬間,永遠(yuǎn)被后人銘記。<br></h3> <h3> 本人,中年婦女,黃臉婆一枚。平生恨就別人生了一張錐子臉還比我有錢,更恨的是別人笑我半文盲,沒有文化。曾經(jīng)腦子被門夾過以后,好祟拜西門大官人,這廝生的風(fēng)流,死的快活。雖然文化不高,卻和詩仙李太白好有一拼。詩仙好酒,淹死河中。西門好色,生,生在自己喜歡的生活中,死,死在自己最熱愛的崗位,床上。兩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讀過文盲老太太以后,我心中方一片雀躍,萬分喜歡。沒文化,不可怕,有恒心,愛學(xué)習(xí),有擔(dān)當(dāng),這三個老太太才是M該膜拜的偶像。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人生不同,各自精彩。沒有文盲老太太,哪來的文豪李、杜、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