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2017年去西藏拍攝的一些風光片。要是喜歡就分享一下,讓更多的人欣賞攝影師鏡頭里西藏的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去到西藏腹地旅行。</h3> <h3><p> 接下來是一批接片,專治頸椎、肩周方面的小毛病。辛苦你把手機翻轉(zhuǎn)一下看。</p><p> 給你添麻煩實在不好意思!</p></h3> <h3 align="left"> 2017年9月8日,與郴州攝友一行六人前往西藏進行攝影采風。</h3><h3 align="left">按照約定,在拉薩與武漢攝友絲雨姐夫婦匯合,一路同行至班公湖。然后,絲雨姐夫婦沿新藏線進新疆,而我們則繼續(xù)從阿里往拉薩方向前進。西藏一別,快一年沒有和絲雨姐一起拍片了,借此文代問絲雨姐和武漢的那一撥哥哥姐姐們好。</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從西藏回來,因為“路上空間”專題完成的不夠理想,自己的狀態(tài)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西藏的片子也沒有進行認真的整理。前段時間把“路上空間”(2017年西藏攝影的一個自己設計的小專題)部分做了一個小小的梳理,整理成一個美篇分享給友人。想到還有幾天就是2017年西藏之行一周年的日子,那就把西藏之行的風光攝影部分整理一下,也跟大家一起分享。</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圖片只是按照畫幅形式去排了一下,這是為了照顧讀圖時的方便去弄的。沒有按照專題思路去編輯(那樣工作量有點大,關(guān)鍵是沒有形成專題。),而且這次去西藏采風,我貌似沒有將風光作為最主要的拍攝任務,而是在一路琢磨“路上空間”的拍攝。</h3><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不知道下面的文字是不是有廣告之嫌,兩次西藏西部深度攝影采風,都得到司機甘師傅的幫助,是他不厭其煩地帶著我們?nèi)サ揭恍┎粸槿酥呐臄z地點。有需要得到車輛使用方面幫助的老師,我可以介紹給你。</p><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最近讀某位老師的文章,大意是中國風光攝影中寫實與寫意的關(guān)系如何認知和創(chuàng)作中如何呈現(xiàn)。</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我想,中國式風光攝影的發(fā)展是有其內(nèi)在因素的,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文化的傳承,中國文人骨子里的那份優(yōu)雅,注定了中國式風光攝影的發(fā)展。當然,當今已經(jīng)是一個高度交融的社會,把孩子生在另一個文化空間也已不是難事,去其它一些文化環(huán)境學習更是方便。對于身在異域環(huán)境,天天用洋文交流語言的人,或接受高度外來文化影響的人,你要他的攝影作品中充滿中國詩詞意境,那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憋屈。</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當然, 關(guān)于我自己的西藏風光拍攝,我還只是停留在地貌記錄程度上完成的,想注入一些個人的情感,也還完成得很不好。到目前為止,關(guān)于西藏的風光攝影,還有一個想拍的課題沒有完成,計劃明年三、四月份再去一趟。想到這里,我自己都充滿了期待。</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攝影,就是攝影師用攝影器材和攝影語言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說來,攝影作品的表達,其實是具有排他性的,但愿我的圖片沒有給你帶來不適,這樣,我就心安了。</h3><h3 align="left"> </h3><h3 align="left"> 還是那句話: 攝影,我是認真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