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也許,</h3><h3>你熟悉大學(xué)的同學(xué)會......
你熟悉小學(xué)的發(fā)小會嗎?
也許,
你了解國外私立學(xué)校“兄弟會”的男生......
你了解國內(nèi)部隊子弟學(xué)?!敖忝脮钡呐鷨??
她們是神秘的一群,
迄今,
沒有任何關(guān)于那個過去的時代中這樣的一群的記錄。 </h3><h3><br></h3><h3> </h3><h3>【引子】</h3><h3>2018年9月2日,發(fā)小高曉克攜她的洋夫君Peter從大洋彼岸回國探親。</h3><h3>“紅山女子俱樂部”(原高等軍事學(xué)院子弟小學(xué)紅山小學(xué)66屆六年級部分女同學(xué)組成)的發(fā)小姐妹們準備再次歡聚一堂。</h3><h3>算起來,這應(yīng)當(dāng)是俱樂部的第七次聚會了。</h3><h3>經(jīng)麗莎會長策劃,秘書長王渝動員發(fā)小們提供近照和五十年前入伍的第一張軍旅照。在最短的時間里,她很快集結(jié)了一部“小年糕”影集。</h3><h3>每位同學(xué)跨越半個世紀風(fēng)云的今昔形象和俱樂部多次聚會的合影,在小年糕里生動再現(xiàn)。</h3><h3>往事并不如煙。</h3><h3>這是會長麗莎和秘書長王渝敬獻給所有參與聚會姐妹們的精美禮物,麗莎為影集命名《<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身影·我們那些年》。</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一張張青澀稚嫩的臉龐,猶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span>再次把大家?guī)刖G色軍營,青春芳華……</h3><h3>時光荏苒,白駒過隙。</h3><h3>當(dāng)年的花季少女轉(zhuǎn)眼已年逾花甲,不由得讓人百感交集。然而,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童心,姐妹情依然濃烈如初。</h3><h3>發(fā)小大記者曼亞一語中的:青春不老,友情不散。</h3><h3><br></h3> <h3>王渝主創(chuàng)的小年糕影集《身影·我們那些年》,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引發(fā)了姐妹們無盡的感慨。海內(nèi)外的發(fā)小姐妹們紛紛留言,寫下自己的感動、激動、興奮、歡樂和感悟,一如滔滔江水……</h3> <h3>發(fā)小張?zhí)K琴留言:王渝,你的小影集做得太棒了!</h3><h3>不知咋地,我看著看著,淚水就從心間漫了出來,反反復(fù)復(fù)地看了好多遍,仍感到畫面盡而意未盡,意盡而情不盡也。</h3><h3>影集中的每個人、每張面孔都如一朵一朵肆意綻放的花兒一樣,散發(fā)出一種特別熟悉、特別親切、特別溫潤的芳香味道,讓我久久回味。</h3><h3>這種至親的感覺絕對是積年所至,非發(fā)小而不可得。</h3><h3>太謝謝麗莎、王渝、曉克為大家所做的一切,也謝謝所有可愛的發(fā)小姐妹啦!</h3><h3>能與你們一起快樂同行,真幸福!</h3> <h3>發(fā)小曉克從紐約發(fā)來留言:看了小年糕視頻,十分感動!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獨特的才貌和風(fēng)采,紅山小學(xué)育出了我們難忘的情誼。每一個人都別具一格,魅力和美麗無限。盼望與大家會面。謝謝麗莎、王渝讓我們有一個即將到來的動人心魄的一天。<br></h3> <h3>發(fā)小董光留言:發(fā)小,始終在我的心底有一種惦念和牽掛,畢竟我們是從穿開襠褲起慢慢長大,一起在同一個學(xué)校上學(xué),一起到部隊當(dāng)兵,又一起陸續(xù)回到地方。這是世上最純潔、最真摯的一種友誼;這是人間最美麗、最珍貴的一種感情!</h3> <h3>發(fā)小舒立軍留言: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h3><h3>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高等軍事學(xué)院,聚攏了我們這群發(fā)小,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們穿上綠軍裝分赴各個軍營。</h3><h3>不同的軍兵種,演繹著不同的軍旅生涯,共同傳承心中不倒的旗幟。</h3><h3>六十年甲子,我們又將聚首,這份激動,這種幸福欲與天公試比高呃。</h3><h3>感謝渝的精美制作,感謝麗莎姐牽頭的發(fā)小平臺,感謝發(fā)小們激情參與。</h3><h3>愿我們的緣分穿越歷史的煙云日久彌新,讓我們的幸福隨時光穿梭更臻醇厚。<br></h3> <h3>發(fā)小雅露留言:王渝,當(dāng)我們圍著鍋碗瓢盆轉(zhuǎn)的時候,在國外旅行的你還惦記著大家的照片,并給予追求完美的建議,讓我們好中選優(yōu);我們在酣睡,你連夜制作………</h3><h3>感謝你默默地為發(fā)小相聚所做的一切,回憶美好年華,相伴走向明天,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愿。</h3><h3>麗莎,你是不一般的群主,有獨特吸引人的魅力,給我們這些發(fā)小搭建了一個相聚、相依、相伴的溫馨愛巢:舒服、自然、純凈。</h3><h3><br></h3> <h3>發(fā)小李玲留言:青澀的花季,軍旅的磨礪,五十載風(fēng)風(fēng)雨雨……都濃縮在這本小年糕影集里。</h3><h3>渝,辛苦啦!了不起,麗莎!</h3><h3>盡管,青春不再,芳華不再,但一直記得麗莎領(lǐng)著我們高喊的“怒放”!是啊,人這輩子活的不就是心態(tài)嘛!</h3><h3>心不老,我們就永遠年輕;心中有大愛,我們就永遠美麗!</h3><h3><br></h3> <h3>發(fā)小寧生從澳大利亞發(fā)來留言:
影集中尋找過往~
昔日發(fā)小同學(xué)們的純真可愛,今日姐妹們的音容笑貌,除了親切還是親切……</h3><h3>雖然我們天各一方,有多年多多年都未曾謀面,但記憶的原點是我們心與心的連線,高等軍事學(xué)院,紅山小學(xué),南區(qū)北區(qū),八角食堂,六號樓……記載了我們兒時享有的情懷與快樂。</h3><h3>高院屬于我們共同的家園,是我們姐妹永遠的家。這里,存有我們一生的回味;這里,留下我們難以忘懷的時代;這里,珍藏著我們感動的記憶。</h3><h3>謝謝渝,謝謝莎姐,感謝女子俱樂部為姐妹們搭建起友誼的橋梁,感謝每一位姐妹的真誠相守。
渝的小年糕影集,觸動了我們年少清純的氣息,讓我們回歸到不離不棄的發(fā)小情誼,讓我們只唱起,我們會唱的歌!
應(yīng)了這句話,如果記憶是個鏡頭,我希望它的保質(zhì)期是——一萬年!
<br></h3> <h3>發(fā)小方小珍留言:剛剛有時間打開微信,就看到紅山女子俱樂部的微信數(shù)已N多條。可見麗莎、渝等同學(xué)編輯制作的小年糕有多受歡迎!</h3><h3>謝謝你們用辛苦的付出把發(fā)小們聚在了一起,讓兒時的回憶快樂著已步入老年的今天;謝謝你們的認真負責(zé),選照片比我們自己還注意清晰度和形象。</h3><h3>總之,想說的很多,來日方長,歸結(jié)為一句:衷心感謝!</h3> <h3>發(fā)小東寧留言:我們從15歲到65歲,我們從少年到白頭,我們從小模小樣到老模老樣,都那么活潑動人漂亮自信。高院散了,但我們永遠不散!<br></h3> <h3>發(fā)小朝軍留言:平時睡覺還好的我,兩個晚上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入眠,究其原因竟是曉克從美國帶來同學(xué)聚會的旋風(fēng),掀開了往事的塵封,讓我們看到“紅山小學(xué)同學(xué)”那幾個字原來是烙在心上的。</h3><h3>同樣的家庭出身,同樣的生活環(huán)境 ,同樣的經(jīng)歷,造就了這樣一批美麗的尤物。</h3><h3>她們吃得了苦,享得了福;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奮斗拼博,美麗優(yōu)雅,帶著昔日的輝煌又聚在了由麗莎、王渝創(chuàng)辦的紅山女子俱樂部中。</h3><h3>真的感謝她們,讓我們這些少小離家老大還的姐妹們又找到一個溫馨甜美的家,讓我們在一起開心快樂的生活吧!</h3> <h3>發(fā)小曼亞留言:看了王渝的新作,百感交集?!兑捉?jīng)》說:“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笔侵竿瑯拥穆曇裟墚a(chǎn)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同聲同氣即同道。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叫做“三觀相投”。我們就是三觀特別相投的特殊一群。
我們“同聲”,因為我們是發(fā)小。起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南京陸軍總醫(yī)院,那是我們許多人共同的出生地。北京的高等軍事學(xué)院幼兒園和小學(xué),則記錄了我們跟隨父母轉(zhuǎn)戰(zhàn)聚散的童年和少年。
我們“同氣”,因為我們是戰(zhàn)友。雖然都是15、6歲當(dāng)兵,但不在一個部隊,甚至遍布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七大軍區(qū)和陸、海、空三軍。但因我們的父輩都是畢業(yè)于南京軍事學(xué)院的共和國第一批具有現(xiàn)代軍事知識、能指揮諸兵種合成作戰(zhàn)的軍事干才,我們都是在1957年前后跟隨父母從南京來到北京的高院子弟,我們的戰(zhàn)友之情,蘊藏著兩代軍人對軍隊的熱愛和依戀。
我們是“同道”,因為我們是朋友。我們沒有老家,高院就是我們的老家;我們沒有老鄉(xiāng),發(fā)小就是我們的老鄉(xiāng)。小學(xué)六年級,在很長時間是我們的實際學(xué)歷;而小學(xué)女同學(xué),是情同姐妹閨蜜的朋友。所以,我們才會把所有對故鄉(xiāng)、對童年、對校園、對友誼的美好回憶,都投射到對發(fā)小女生的情誼上。
1969年,我們告別彼此開啟各自的軍旅生涯,我們的友誼沒有“被告別”;1970年,高等軍事學(xué)院被撤銷,我們的父母萍散全國,我們的友誼沒有“被撤銷”......50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退休養(yǎng)老的我們,友誼沒有“被變遷”,哪怕身在大洋彼岸!</h3><h3>是的,我們是三觀相投的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對過眼神就能彼此信任,握住雙手就能互相了解,溫暖來自心底,珍惜自在不言之中。</h3> <h3>發(fā)小建鄉(xiāng)留言:看到群里姐妹們各自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寫的一個比一個好,哪個都好像有自己獨特而豐富的感受,怎么自己就是表達不出來,只恨自己文學(xué)水平太低了。好像與你們失聯(lián)的這些年,你們都上了中文大學(xué),我都不敢在群里發(fā)聲了。但是姐妹們,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愛你們大家!<br></h3> <h3>發(fā)小李波留言:為了和發(fā)小姐妹們重逢,我寫了這幅《歲月如歌》書法作品奉獻給大家。1969年,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來到軍營,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拼命忘我地工作,無私奉獻了我們的青春年華。這所有的努力只為實現(xiàn)一個心中的目標,傳承紅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愧父輩的囑托,共續(xù)我們的輝煌。</h3> <h3><br></h3><h3><br></h3> <h3>9月2日上午,紅山女子俱樂部第七次聚會正式拉開帷幕,同學(xué)們陸續(xù)報到,忙壞了大記者曼亞同學(xué),只見她挨個給同學(xué)們拍特寫,張張都是藝術(shù)照。</h3> <h3>當(dāng)曉克和她的洋夫君Peter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時,發(fā)小姐妹們立馬歡呼雀躍,紛紛與他(她)們握手,擁抱,高喊:北京歡迎你!</h3> <h3>熱烈的場面在視頻里沸騰</h3> <h3>曉克:我真是高興和同學(xué)們見面。這是歷史難忘的美篇。洋女婿Peter說姑娘們的熱情像是“姐妹會”,就像當(dāng)年他私立學(xué)校的兄弟會一樣。大家那樣熱情似火,如漆似膠的親情使我們很受感動。<br></h3> <h3>麗莎:曉克,這么多年沒有見面,在美國開有5家診所的大醫(yī)生,依然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曉克!</h3><h3>參加聚會的人數(shù)和姐妹們精神飽滿的熱情,都出自大家對發(fā)小的深情厚誼!</h3><h3>“音量沖天”有點抱歉啊,但是這是北京大妞們對喜歡的人見面高興的一種表示。如果聚會都靜悄悄的,見面都不冷不熱的,那種氣氛,那種場面,也不是咱們紅山女子俱樂部姐妹們一團火的性格哦。</h3><h3>歡迎曉克經(jīng)?;丶?,跟我們一起快樂,一起練聲,什么時候你練成高八度了,那你就是真正的北京人啦!<br></h3> <h3>紅山女子俱樂部第七次聚會大合影:</h3><h3>第一排左起為:潘海云、李樹芳、燕玲玲、張楓葉、郭曉葆、方小珍、李衛(wèi)平、王渝</h3><h3><br></h3><h3>第二排左起為:陳雅露、羅靜、孫麗莎、高曉克、李波、劉朝利、舒立紅、張建鄉(xiāng)、舒立軍</h3><h3><br></h3><h3>第三排左起為:劉亞娜、韓紅、張?zhí)K琴、董光、洪秋魯、關(guān)英英、鄭朝軍、劉超群、王東寧、劉曼亞、李玲、侯卉 </h3> <h3>聚會花絮之一:麗莎會長與她的“哼哈二將”。</h3> <h3>聚會花絮之二:曼亞的杰作,大片的感覺。</h3> <h3>聚會花絮之三:發(fā)小情深,才藝展示。</h3> <h3>聚會花絮之四:每一次相聚,都是在釀制甜美的幸福感。</h3> <h3>聚會花絮之五:純真的友誼把我們緊緊鏈接在一起。</h3> <h3>聚會花絮之六:情同姐妹,相知相守。</h3> <h3>聚會花絮之七: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h3> <h3>聚會花絮之八:青春不老,友情不散。</h3> <h3>聚會花絮之九:從容淡定的寧靜之美如深谷幽蘭。</h3> <h3>聚會花絮之十:遙想當(dāng)年,風(fēng)華正茂;今日聚首,激情不減。</h3> <h3>聚會花絮之十一:可愛的“山西幫”,俺們不“吃醋”,干杯!</h3> <h3>六年一班女同學(xué):依然婀娜的大燕“常青指路”,總導(dǎo)演曼亞曲線玲瓏,一班女同學(xué)迅速組成一支“紅色娘子軍”,向前進,向前進……</h3> <h3>六年二班女同學(xué):“朵朵花兒向陽開”。</h3> <h3>六年三班女同學(xué):知性優(yōu)雅。</h3> <h3>六年三班女同學(xué):軍姿挺拔。</h3> <h3>六年四班女同學(xué):人數(shù)不多,“含金量”高,知名書法家李波在此。</h3> <h3>六年一班女同學(xué)與曉克、Peter合影。</h3> 六年二班女同學(xué)與曉克、Peter合影。<br><h3><br></h3> <h3>六年三班女同學(xué)與曉克、Peter合影。</h3> <h3>六年四班女同學(xué)與曉克、Peter合影。</h3> <h3>兒時一起玩耍的好姐妹,能文亦能舞。</h3> <h3>當(dāng)年沈陽軍區(qū)的軍花們,退伍不褪色。</h3> <h3>只要在秋霜里結(jié)好你的果實,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h3> <h3>雅露:時隔十七年,期盼多日的聚會,心情激蕩,許久不能平靜……</h3><h3>曉克回家創(chuàng)造契機,麗莎打造平臺,渝傾心操辦,分別數(shù)十年的重逢,大家庭的開心Party,快樂無比,妙不可言。</h3><h3>秋生墨寶生輝,小蘇心意溫馨,老郝、曼亞、朝軍、李玲、楓葉等攝影家的付出,讓我們有趣、有味、有魅力!</h3><h3>感嘆!感謝!感恩!<br></h3> <h3>哦,每一次發(fā)小相聚都是快樂的井噴,友情的燃燒,孩提時代的記憶再次洶涌澎湃……</h3><h3>歲月如歌。</h3><h3>思緒,再次穿越到半個世紀前——</h3> <h3>走遍祖國千山萬水,最讓我們魂牽夢繞的還是這里:北京市紅山口甲三號,高等軍事學(xué)院,紅山小學(xué),點將臺,望兒山,露天劇場,六號樓,中心廣場,帥府園,八一體工隊的足球場,京密引水工程……</h3><h3>那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h3><h3>(圖中女主角是發(fā)小樹芳。她說,95年回到老高院照了幾張照片,沒想到,竟成了永遠的紀念了。)</h3> <h3>憶同學(xué)少年,含苞待放</h3> <h3>念師恩浩蕩,終生難忘。</h3><h3><br></h3><h3><br></h3> <h3>那些年教過我們的老師——<br></h3><h3><br></h3><h3>一排左起為:龍鳳英老師、馬國亮老師、馬國英老師、衣向璞校長、上級主管部門原高等軍事學(xué)院政治部干部部部長董鐵城大校、范廣軒教導(dǎo)主任、校工吳頤增<br></h3><h3>
二排左起為:孫婉萱老師、張芝秀老師、黃麗群老師、譚光秀老師、徐一心老師、李月桂老師、陳佩蘭老師、陳愛華老師、梁麗光老師、周尚華老師
三排左起為: 王淑鳳老師、王立力老師、于學(xué)敏老師、李淑卿老師、李晚青老師、陸寶珍老師、李秀蘭老師、于若君老師、陳永康老師
四排左起為:校工曲淑梅、李淑琳老師、馬競男老師、費蕾老師、劉鎮(zhèn)武老師、郭玉茹老師、李景芝老師、張少華老師
五排左起為:李華琛老師、朱連芳老師、陳玉琢老師、龍德老師、白瑞星老師、莊福慶老師、劉宗榮老師(周尚華老師愛人)、許鳳英老師、戴崇英老師<br></h3> <h3>最難忘1969年那個初春和冬季,花季雨季的我們紛紛投身軍旅……生命中從此有了當(dāng)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會后悔。<br></h3><h3><br></h3><h3>第一排左起為:魯曉京、高曉克、關(guān)英英、鄭朝軍、董光、李玲</h3><h3>
第二排左起為:楊寧娜、李樹芳、 劉朝利、 劉曼亞、郭建新、潘麗亞</h3><h3>
第三排左起為:陳雅露、李秋生、劉超群、羅靜、易寧玲、舒立軍</h3><h3>
第四排左起為:洪秋魯、方小珍、王東寧、張楓葉、 孫麗莎、 王渝</h3><h3>
第五排左起為:繆曙光、韓紅、侯卉、 張建鄉(xiāng)、郭曉葆、周曉榕</h3><h3>
第六排左起為:李衛(wèi)平、王寧生、劉亞娜、舒立紅、張?zhí)K琴、燕玲玲<br></h3> <h3>青蔥歲月回放之一:那年,我們只有十五、六歲。當(dāng)中斷學(xué)業(yè)、遠離家園成為必然,我們沒有流淚,甚至沒有不舍。車輪飛轉(zhuǎn),笑靨如花。告別皇城根,揮別紅山口,洋溢在心頭的是對即將開啟的軍旅生涯最美的憧憬。</h3> <h3>青蔥歲月回放之二:還記得第一次穿上國防綠戴上紅領(lǐng)章紅帽徽對著鏡子照個不停激動不已的情景嗎?從中學(xué)生一躍成為女兵,這期間經(jīng)歷了多少嚴酷的摔打、訓(xùn)練和磨礪,唯有親歷者最清楚。這是部分從軍發(fā)小1975年在北京的聚會合影,青春洋溢。</h3> <h3>青蔥歲月回放之三:你聲音綿軟,淑女模樣,當(dāng)上了話務(wù)兵;她性格潑辣,不讓須眉,高高的電線桿上,“我是海燕”!你性情沉靜,心細如發(fā),胸前掛著聽診器,被譽為“白衣天使”;我生性活潑,愛玩愛鬧,最是適合報務(wù)員,從雙邊帶到單邊帶,敲擊電鍵滴滴答,盲打鍵盤童子功,自詡“永不消逝的電波”……</h3><h3>各奔東西的發(fā)小們,珍珠般散落在沈陽軍區(qū)、北京軍區(qū)、成都軍區(qū)、昆明軍區(qū)、廣州軍區(qū)、蘭州軍區(qū)及其他軍兵種。</h3><h3>通信兵、醫(yī)務(wù)兵、測繪兵,偵聽兵,還有能歌善舞的文藝兵……</h3><h3>女兵風(fēng)采,芬芳四溢!</h3> <h3>這是我們的麗莎,軍中一朵鏗鏘玫瑰,高高的電線桿上攀上攀下,身手矯捷,一絲不茍,巾幗不讓須眉。</h3> <h3>青蔥歲月回放之四:同在一個軍區(qū)一座城市服役,我們也會趁著假日去公園游玩。這是李玲和朝軍泛舟沈陽東陵。湖面上蕩起一圈圈漣漪,把我們的思緒再次引回遠離的故土,那里有離家最近的頤和園昆明湖,“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在耳畔飛揚……</h3> <h3>青蔥歲月回放之五:探親回家,我們也會相約見面,家門口的運河畔,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紅山小學(xué)新校舍前,定格了我們的身影……這是葉對根的深情回望。</h3> <h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陸陸續(xù)續(xù)的,你復(fù)員了,我轉(zhuǎn)業(yè)了……當(dāng)然還有她,繼續(xù)堅守在軍營,兩杠四星,英姿颯爽。</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脫下戎裝的發(fā)小姐妹們,來不及細數(shù)自己曾經(jīng)的光榮與驕傲,打點行裝,又各自奔向新的“戰(zhàn)場”,迎接人生新的挑戰(zhà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無論進入哪條戰(zhàn)線,無論步入哪個領(lǐng)域,也無論從事哪項事業(yè),我們都有滿滿的自信,因為我們是真正的戰(zhàn)士,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在陣地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spa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永遠無法忘記,離開連隊離開營房離開戰(zhàn)友的那一刻,我們還是忍不住緊緊相擁,熱淚奔涌……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啊,早已情同手足。</h3><h3>畢竟,我們是一群聽著軍號聲長大的軍人子女,血管里流淌的是軍人的血……</h3><h3>于是,我們會一次次重返軍營,重溫戰(zhàn)友情。</h3><h3>兵心不變,軍魂永恒。</h3><h3><br></h3> <h3>感謝紅山小學(xué)的語文老師早早給我們夯實了寫作基礎(chǔ),閑暇登陸博客和文學(xué)網(wǎng)站,寫寫平生難忘的人和事,漸成習(xí)慣。</h3><h3>離開部隊后,李玲的一篇博文《花季,從軍營走過》有幸收入《綻放的軍花》一書。</h3><h3>2014年8月2日,西單圖書大廈《綻放的軍花》首發(fā)日。</h3><h3>紅山女子俱樂部會長麗莎、秘書長王渝、發(fā)小關(guān)英英、潘海云還有當(dāng)年同住46樓的鄰居羅小兵、大寶紛紛到場祝賀。</h3><h3>老高院的趙瑛姐也聞訊趕來參加。</h3><h3>發(fā)小情,深似海。</h3><h3>事后得知,解放軍報為此作了專題報道:女兵故事集《綻放的軍花》為八一建軍節(jié)獻禮。</h3><h3>再一次,夢回軍營。</h3> <h3>麗莎,兒時帶著姐妹們一起玩耍的女生領(lǐng)袖,總要比其她姐妹更多一份責(zé)任感。</h3><h3>就在姐妹們年過半百,面臨生命的“拐點”(退休)之時,麗莎振臂一呼,再次把姐妹們集結(jié)在一起,創(chuàng)立了“紅山女子俱樂部”。</h3><h3>發(fā)小情,不了情!</h3><h3>一次次的聚會,一次次的撒歡,一次次的怒放,讓大家一次次嗨到爆!</h3> <h3>2001年,遠嫁大洋彼岸的曉克回國探親,請麗莎、王渝招呼發(fā)小姐妹們一聚。現(xiàn)在回想,這應(yīng)當(dāng)是紅山女子俱樂部創(chuàng)立前的一次關(guān)鍵性熱身。</h3> <h3>同學(xué)們簇擁著曉克,滿心歡喜,笑容燦爛,相聚時光短暫而珍貴。</h3> <h3>【第一次聚會】2004年1月19日,北京燕山大酒店西餐廳。
紅山女子俱樂部成員首次聚會,這是當(dāng)年國防大學(xué)的前身高等軍事學(xué)院子弟小學(xué)紅山小學(xué)66屆部分女畢業(yè)生38年后的首次相聚。
席間,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38年彈指一揮間”。
是啊,當(dāng)年十幾歲的小姑娘,如今都已步入人生晚秋。歲月流逝,往事如煙。
我們這些軍人的后代,生在軍營,歷練在軍營,成長在軍營,自然有著最濃烈的軍人情結(jié)。而軍人的特質(zhì)就是團隊意識強,女子俱樂部就成了我們這群發(fā)小的知心小屋。
女子俱樂部的成員,有的還在部隊服役,大多數(shù)已轉(zhuǎn)業(yè)到地方,但個個都是好樣的,絕大部分都是所在單位或企業(yè)的中堅力量。
在這次聚會中,大家推選麗莎為會長,李玲為副會長,王渝為秘書長,大家說,以后每年我們都要有個聚會。
會長的祝酒辭最為精彩:“最美好的人生從50歲開始!我們還很年輕,還有長長的未來!”掌聲和歡呼聲驟起!
從照片上看,步入中年的我們依然容光煥發(fā),精氣神十足。<br></h3> <h3>紅山女子俱樂部正式成立的第一次聚會,最要感謝的還有一個人,她就是郭建新!</h3><h3>彼時,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建新回到大陸,請我召集女同學(xué)們來燕山大酒店自助餐廳一聚。費用AA制,余款她補齊。</h3><h3>那時還沒有微信,我馬上立刻分別給大家挨個打電話盛情邀請,結(jié)果來了那么多人(包括楊亞萍張麗麗)。</h3><h3>郭建新,我們的好姐妹,請大家記住她為俱樂部成立作出的貢獻!</h3><h3>——王渝
</h3><h3><br></h3> <h3>【第二次聚會】2005年,紅山女子俱樂部成立第二年,俱樂部開展了一項主題活動:植樹造林。</h3><h3>地點選在平谷的一座荒山下?;纳降闹魅耸蔷銟凡砍蓡T劉朝利和她的先生。他們?yōu)檫@處荒郊野嶺起了個名字叫“老兵村”,依然是可歌可泣的軍人情結(jié)。為荒山植樹造林,用許三多的話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許久沒有動鐵锨了,有的同學(xué)手上打起了血泡;許久沒有干這種體力活了,很多同學(xué)們干得大汗淋漓。但是,整個勞動過程有條不紊。</h3><h3>訓(xùn)練有素的我們排成一隊,將一桶桶一盆盆水傳遞到最后一名離樹最近的同學(xué)手上,嘩......清洌洌的泉水滋潤著一棵棵剛剛?cè)胪恋墓麡涿?,一并滋潤的,還有我們的心靈的憧憬與夢想。
記憶最深的是中午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放浪形骸地吃著農(nóng)村的土雞和土雞蛋,還有許多真正的綠色食品,那滋味,真是地道呀!
紅山女子俱樂部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xué)有:孫麗莎、李玲、王渝、潘海云、王東寧、鄭朝軍、燕玲玲、郭曉葆、劉朝利、劉超群、張楓葉、洪秋魯、關(guān)英英
照片中唯一的男生當(dāng)然就是劉朝利的老公啦,一位新式農(nóng)民。<br></h3> <h3>【第三次聚會】2008年1月19日,距離第一次聚會整整過去了四年。四年,歷史長河上不過短短一瞬,而俱樂部的成員大多已加入退休大軍的行列。
在會長和秘書長的精心策劃下,紅山女子俱樂部的第三次聚會在川辦九寨廳舉行,到會人員13人。
如何以陽光心態(tài)過好離開職業(yè)生涯后的退休時光?會長孫麗莎動情地說——</h3><h3>我們紅山女子俱樂部創(chuàng)辦的宗旨就是要以她為平臺,給我們這些發(fā)小建造一個心靈小屋,在這里我們可以無所顧忌無話不談分享心靈雞湯,從而激發(fā)青春活力去面對生活和困難!
俱樂部活動原則是實行AA制,大家人人平等自愿,這樣才能保證俱樂部長久的發(fā)展!
今年我們俱樂部已經(jīng)4歲了,我們這些成員今年也面臨人生的拐點——光榮退休,大家陸陸續(xù)續(xù)要從社會回到家庭,又回到我們姐妹們相識的地方,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時間!
為此俱樂部保證每年至少活動一次,也希望姐妹們多提合理化建議,讓我們的俱樂部像我們姐妹們一樣健康成長!
給姐妹們拜年了,祝新的一年:好夢甜甜!好事連連!幸福年年!!
掌聲再一次嘩嘩響起。</h3> <h3>席間,大家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說得都是熱乎乎的心里話,不含一點水分的實在話,從上午10點半到下午4點半,竟然還有三位同學(xué)沒有輪上發(fā)言,倘若不是餐廳說晚上就餐的人已經(jīng)到了,這次聚會很可能要鬧一個通宵。
</h3><h3>大家的發(fā)言各有千秋,記下來的有:
退休,生命才真正回歸自己手中。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做自己喜歡的事,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生命不息,追夢不止。(李玲)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健康。(羅靜)
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家庭背景,同樣的當(dāng)兵經(jīng)歷,又同樣都是女人,我們相互之間不用藏著掖著,可以最真實地袒露心聲。(劉曼亞)
女人結(jié)婚就是第二次投胎,投胎投錯了,就會苦一輩子。(王東寧)
<br></h3> <h3>依然奮戰(zhàn)在救死扶傷第一線的羅靜說起話來就像上了手術(shù)臺,一絲不茍,條理分明,她不斷教誨姐妹們健康第一。</h3><h3>在《中國老年》雜志任職的劉曼亞一身書卷氣,談起《色·戒》和中國文化現(xiàn)象頭頭是道。</h3><h3>正在攻讀營養(yǎng)學(xué)的潘海云用個案告訴大家健康三要素中,“均衡的營養(yǎng)”有多么重要。</h3><h3>食品檢驗局的官員李衛(wèi)平告誡大家到超市采購一定要選擇大廠家和名牌產(chǎn)品。</h3><h3>躋身畫家行列的王東寧身著綠色毛衣外披玫瑰紅披肩,顯得十分靚麗,她很認真地指導(dǎo)大家如何搭配服裝色彩。</h3><h3>改行做影視制片人的李玲動員風(fēng)情萬種的姐妹們到自己的電視劇里做群眾演員。</h3><h3>身體柔韌性相當(dāng)棒的麗莎和大燕則教給大家一些簡單易行的健身方法......
<br></h3> <h3>已經(jīng)享受退休生活的大燕每天都在跳舞,晚上還要演出,大家一定讓她當(dāng)眾表演一段,大大方方的她走到餐廳中央,幾個漂亮的亮相相當(dāng)專業(yè),依然窈窕的身段和柔媚的笑容,贏得了一片掌聲!這讓人想起一首老歌:“革命人永遠是年輕”。<br></h3> <h3>當(dāng)然,生活不會只有一種顏色,有陽光就會有陰影。在交談中我們知道,很多發(fā)小在生活中也面臨一些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和痛苦,但大家依然非常樂觀......</h3><h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軍人的后代不會輕言放棄。</h3><h3>整個聚會中最忙碌的還是秘書長王渝,從通知開會到告知聚會路線,從點菜到報告考勤,從主持會議到送每個成員回家,都安排得滴水不漏。當(dāng)初要是出生在沙家浜,估計就沒有阿慶嫂什么事了,嘿嘿!<br></h3> <h3>這是她為本次聚會撰寫的小結(jié)——
紅山女子俱樂部2008春節(jié)聚會圓滿結(jié)束了。
這次聚會在川辦九寨廳歷時6個小時,與會人員13名。
會長孫麗莎首先向同學(xué)們致新春賀詞,大家舉杯同慶女子俱樂部誕生4周年;王渝向與會同學(xué)報告了出席情況和個別同學(xué)缺席的原因;然后由副會長李玲開始,同學(xué)們分別暢談了自己走上社會40年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大家興致極高,意猶未盡,就像是一群快活鳥,因為時間關(guān)系,還有3名同學(xué)未輪上發(fā)言,留下小小的遺憾。大家興致極高,意猶未盡,就像是一群快活鳥。
會上,麗莎給大家洗了種樹的聚會照片,放大了一張最好的照片請朝利送到老兵村留念。
李玲向女子俱樂部贈送了她擔(dān)任制片人的20集電視系列欄目劇《女檢察官手記》DVD光盤。
會議決定由李玲牽頭開一個紅山女子俱樂部的博客,希望大家關(guān)注自己的電子信箱,秘書長會及時給大家發(fā)聚會通告,希望在下次聚會中看到更多同學(xué)的身影。<br></h3><h3>大家一起為秘書長細致周到的總結(jié)和服務(wù)鼓掌喝彩。</h3> <h3>【第四次聚會】</h3><h3>童鞋們春游了!
聚會主題:金蛇出洞 我要怒放
集合地點:北土城元大都公園海棠花溪
集合時間:2013年4月24日上午9點30分</h3><h3>這是紅山女子俱樂部舉辦的第四次聚會創(chuàng)意,同樣是會長和秘書長的精心策劃。<br></h3><h3>“金蛇出洞,我要怒放”,多有具有誘惑力的宣言啊!
發(fā)小們自然是喜不自禁,早早趕到海棠花溪報到。<br></h3> <h3>麗莎特意選購了一批色彩各異的純色長紗巾送給每位同學(xué),大家一邊連聲道謝,一邊比著自己著裝的顏色,搭配著不同色彩的紗巾,美的不行不行的。</h3><h3>當(dāng)那些紅色的、綠色的、粉紅色的、絳紫色的、藕荷色的紗巾分別系在每個人的胸前,大家陡然變得生動起來,組合起來的畫面更是姹紫嫣紅,分外嬌嬈。
海棠若有心,想必也會為這些“資深美女”喝彩吧!<br></h3> <h3>最有意思的一幕莫過于,每次拍合影前,麗莎總會用她沙啞的嗓音帶頭喊“怒放”,接著,所有的女同學(xué)便一齊回應(yīng):“怒放!”</h3><h3>眾多游人被我們的“口號”吸引,他們駐足在我們身旁,目光里流露出由衷的贊許。
是啊,對熱愛生活的人而言,年齡不過是幾個干巴巴的數(shù)字而已,它不等于人的心理年齡,也不等于人的心態(tài),更不等于人的精神追求。麗莎說得好,過了這個甲子,我們的人生將重新開啟,明年,我們才一歲??!</h3><h3>怒放,從花甲開始……何嘗不是人生最美的姿態(tài)!<br></h3> <h3>感謝麗莎,感謝渝,讓我們領(lǐng)略了“金蛇出洞,我要怒放”的真諦。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更何況,我們還擁有夢想,擁有激情,擁有從容和淡定,更擁有愛情、親情和友情!
“海棠笑迎客,留步看花溪”。海棠花溪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期待來年再相聚!
跟一個怒放的心態(tài)相比,年齡,真的可以忽略不計。</h3><h3><br></h3> <h3>【第五次聚會】2014年6月1日,第65個國際兒童節(jié)。
從幼兒園開始,一起玩泥巴、過家家、藏貓貓、丟手絹、跳皮筋、爬墻上樹的一群發(fā)小,如今都成了年逾花甲的歐巴桑,響應(yīng)麗莎的召喚,在兒童節(jié)的中午,8位發(fā)小姐妹歡聚在南河沿一個叫做“起士林”的西餐廳:過六一,慶六十一!
兼職駕駛員和攝影師的是李玲的女兒夢夢,她帶著一歲的女兒小芽芽友情加盟。</h3><h3>這是芽芽有生第一個兒童節(jié),想不到卻是跟一群年長她整整一個甲子的姥姥們一起度過的。</h3><h3>整個聚會期間,她表現(xiàn)得很乖,不哭也不鬧,平日里常常“鬧抱”的她,此刻卻安靜得像一只趴在在嬰兒車里的小貓,瞪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默默打量著身邊這群“倒飭得像花蝴蝶一樣的姥姥們”(麗莎語)。</h3><h3>生命以這種接力的方式延續(xù),本身就是一種美好。
<br></h3> <h3>6·1~61,這是一組奇妙的數(shù)字組合。明眼人一定能破譯這組數(shù)字后面的“密碼“。</h3><h3>是的,就是纖塵不染的赤子之心!</h3><h3>麗莎的詮釋最為精彩,“過了甲子,我們的人生從零開始,61歲其實就是一歲呀!”哦,一歲,一歲!</h3><h3>人生的第二個春天從此拉開序幕,還有許許多多開心的時光等著我們?nèi)ハ碛昧ā?lt;/h3><h3>姐妹們,加油!
<br></h3> <h3>大愛至童。</h3><h3>不管我們的年齡有多大,也不管世事有多復(fù)雜,清澈純凈的童心,是我們一生都不會舍棄的珍藏。</h3><h3>雖然我們也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我們只在乎一二。</h3><h3> <br></h3> <h3>【第六次聚會】2014年8月25日,紅山女子俱樂部一群年逾花甲的發(fā)小,跟隨著麗莎來到了位于北京密云的古北口鎮(zhèn)和司馬臺長城。</h3><h3>麗莎為這次活動確定了一個非常童心的主題:“長城上的激情隊日”,還給每位參加者贈送了一件海魂衫。</h3><h3>回來整理照片,突然來了靈感,寫下三組發(fā)自肺腑的感受,囊括了我們此次發(fā)小聚會的最大亮點——
清秀古北口水鎮(zhèn),雄偉司馬臺長城。
姹紫嫣紅美發(fā)小,激情“隊日”?;晟?。
依山傍水,剛?cè)嵯酀?;山水留影,童心綻放。</h3> <h3>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洋氣十足的麗莎,幽默風(fēng)趣的超群,善良厚道的海云,才華橫溢的東寧,魔鬼身材的秋,笑顏萌萌的渝,還有自詡“小清新”的李玲湊在一起,就是一出要多精彩有多精彩的舞臺劇呀!<br></h3> <h3>我們在古鎮(zhèn)里輕移腳步,從容典雅,一個個宛若淑女;我們套上?;晟涝陂L城上健步攀爬,敏捷的背景看過去,恍若運動健將;我們不管不顧的坐在地磚上,時而揮舞紅紗巾,時而把帽子拋上天,又貌似俏皮淘氣的女孩紙;當(dāng)我們齊刷刷站成一排,一起叉著腰,露出右臂上的“三道杠”,哈,活脫脫一群花甲“美少女”!</h3> <h3>幾個年輕的女孩子追著給我們照相,說,真不敢相信你們都是年過60歲的老人了,怎么那么青春,那么活潑,那么會玩兒?我們要拍下照片給我們的媽媽看,讓她們也能像你們這樣開心地活,盡情地玩。<br></h3> <h3>就在女子俱樂部第七次聚會的前一天,曉克與當(dāng)年紅山小學(xué)六年二班的同班同學(xué)先期聚會。組委會為每個人準備了一條紅領(lǐng)巾,當(dāng)鮮艷的紅領(lǐng)巾飄蕩在胸前,我們不約而同的舉起右臂敬少先隊禮——重回少年時。</h3> <h3>9月1日下午,同學(xué)們陪同曉克回到久別的準故鄉(xiāng)——老高院,母校的校門已面目全非,校名亦被更改,好在方位未變。舊日的紅山小學(xué)校門前,我們排成一行合影留念。從此山高水闊,少了一份掛牽。</h3> <h3>當(dāng)年住過的老樓前,當(dāng)年嬉戲的中心花園里,當(dāng)年筆直挺拔的白楊樹下,伴著紫薇花的芬香,留駐了我們依然清朗的歡笑……</h3><h3>“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h3> <h3>可愛的Peter也戴上了紅領(lǐng)巾,還學(xué)會了敬中國少年先鋒隊隊禮,這是一組多么令人回味的鏡頭!</h3><h3>相逢總是匆匆,歡聚總是短暫,轉(zhuǎn)眼又到了分別時刻。</h3> <h3>小蘇:曉克、曉克,帶給我們歡聚時光的曉克要走了,但不論你走多遠,都會感覺到發(fā)小們的思念。</h3><h3>記得李健一首歌中的詞:“就算分離的世界天空依然相連,你有沒有在風(fēng)中聽到我的呼喚,也許流浪的云能帶去思念,你有沒有在雨中看到我的淚點……”</h3><h3>曉克,發(fā)小們愛你,一定要?;丶铱纯脆蓿∽R宦钒岔?!<br></h3> <h3>Peter said, cultural revolution ripped us apart physically, but we now get together just like our yesterday.<br></h3><h3>Peter說,意識形態(tài)曾把我們分開,人性又把我們合在一起。<br></h3><h3>——曉克</h3> <h3>再見,親愛的曉克;再見,可愛的Peter。北京歡迎你們,記得?;丶铱纯?,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再相聚!</h3><h3>歲月如歌,歸來仍是少年!</h3> <h3>超群:曉克,我們大家都愛??你,你是大洋彼岸的天使,沒有你就沒有我們這些同學(xué)、發(fā)小十七年后的再次相聚,感謝你和為這次活動辛勤付出的姐妹們!</h3><h3>同學(xué)們的情,同學(xué)們的誼,如今已化成川流的溪水,永遠在我們心中流淌。</h3><h3>曉克一路平安!期待下次相聚!<br></h3> <h3>易寧玲:曉克這次沒能相見,但看到姐妹們相見時激動、熱情、純真的同學(xué)情,非常非常感動,希望你?;丶?,我們都愛你,希望下次再見。<br></h3> <h3>寧生:? 好熱鬧的群,活力四射!
隔著大洋彼岸都能聽到姐妹們歡快的笑聲。
曉克夫婦回到娘家,給了紅山姐妹再次相聚的機會,我能分享并欣賞到快樂無極限的畫面,有幸!羨慕!
愛曉克,愛姐妹,愛這溫馨港灣。
看李玲洋洋灑灑的作品,點燃了群體的激情洋溢,才愈發(fā)了解女子俱樂部的發(fā)展歷程,走過的歲歲月月,記載下滿滿的愛和感動……
寫得真好~
發(fā)小情 ,不了情。
同聲,同氣,同道,友誼沒有被告別,友誼沒有被變遷。</h3><h3>從少年到白頭,從小模小樣到老模老樣,依舊自信而美麗;</h3><h3>高院散了,姐妹不散……
看著句句發(fā)自肺腑的留言,真是讓人淚水從心澗漫出……
語言美,人更美,激動之情已溢于言表……</h3><h3>想起《我想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個溫暖的家……
不管我們走得多遠哪怕是天涯海角,也走不出對她的牽掛,因為那里有我們童年最美的夢,那里珍藏著我們永遠的根——從南京到北京,從紅山小學(xué)到今天的紅山女子俱樂部!
感謝莎姐心念每位成員,感謝渝和玲為家里付出的辛勞努力~
想你們愛你們祝福你們:每一位俱樂部的姐姐妹妹們。?? <br></h3> <h3>李玲:看著女同學(xué)們一個個凍齡逆生長的容貌和青春不減的朝氣,真的好開心!</h3><h3>我覺得,紅山女子俱樂部所有的女同學(xué)就像是一顆顆海水珍珠,晶瑩剔透,純真無邪。</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正是因了麗莎的人格魅力和王渝的辛勤串聯(lián),把姐妹們緊緊鏈接在一起,相互照耀,相互成就,呈現(xiàn)給世人的就是一串熠熠生輝的珠鏈,光彩奪目。</h3><h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們這群女生中,有教授,也有翻譯;有醫(yī)生,也有記者;有畫家,也有書法家和歌唱家;有國企老總,也有工會主席;有司法工作者,還有大校軍銜的職業(yè)軍人;有勤奮敬業(yè)的國家公務(wù)員,也有退休后再創(chuàng)業(yè)的文學(xué)網(wǎng)站掌門人……個個多才多藝,人人皆有建樹。用麗莎的話說,大多數(shù)人已升級奶奶或姥姥,但童心未泯,激情四溢,每個人都如鮮花綻放。</h3><h3>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是對我們這群發(fā)小姐妹最真實的寫照。</h3><h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溫暖的承諾。我們有幸結(jié)緣紅山女子俱樂部,相互呵護,抱團取暖,手拉手一起慢慢變老,何嘗不是人世間最浪漫的風(fēng)景!<br></h3><h3>祈愿所有的姐妹們健康,平安,快樂,幸福!期待明年春天我們一起登上游輪??,把笑聲撒向大海,乘風(fēng)破浪,駛向歡樂的彼岸……</h3><h3><br></h3><h3><br></h3> <h3>小蘇:剛剛上網(wǎng)發(fā)現(xiàn)已有這百多張絢爛繽紛的照片和那么多溫暖貼心的話語,感動感恩之心頓時爆棚。</h3><h3>真的非常感謝曉克、麗莎、王渝、李玲、曼亞、楓葉、朝軍、侯卉、東寧……為昨日歡樂聚會所做的一切一切,也謝謝所有可愛的發(fā)小姐妹們啦!</h3><h3>昨日已過,明日可期,相聚與分離,方向相反,卻彼此激蕩,互為勾連,成就我們春風(fēng)和煦的一生。</h3><h3>盼望著下一次的相聚。<br></h3> <h3>侯卉:姐妹們從昨天熱鬧到今天啦!</h3><h3>大一天都是姐姐,我這54年的小妹妹,祝?9月出生的姐姐們生日快樂!????</h3><h3>曉克,看了你發(fā)的視頻,你輕聲笑語講著一路走來的經(jīng)歷,其實能深刻體會你的拼搏有多么不易,多么努力!欽佩!敬佩!</h3><h3>短暫回家,又匆忙離別,你不舍,姐妹們更不舍!奮斗同時要多多保重身體!</h3><h3>祝?一路平安!</h3><h3>常回家看看,與姐妹們多團聚!</h3><h3>爬樓看見朝軍、李玲深夜還在改美篇、微電影,足見姐妹情誼深切,辛苦啦??!</h3><h3>麗莎、王渝,非常非常感謝你們讓姐妹們有這樣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大家庭!<br></h3> <h3>七律 紅山女子俱樂部戊戌相聚
董明
戊戌相逢姐妹情,白駒過隙綠軍營。
馬標玄武垂髫發(fā),百望廂紅豆蔻庚。
虎踞青龍橋鎮(zhèn)水,鷲峰黑扈玉泉擎。
京秋時節(jié)紅山口, 六五芳華嫵媚行。<br></h3><h3><br></h3><h3>(這是董光之妹董明為我們聚會所賦七律,給本次同學(xué)聚會畫上圓滿句號)</h3> <h3>讀美篇有感:歡聚的時光總是短暫,依戀的身影終將遠去。光陰荏苒,歲月沉淀,留在心底的都是最溫暖的回憶。</h3><h3>感謝渝,玲,朝軍,曼亞,楓葉,侯卉等等同學(xué)為了永久保存這份美麗,不辭辛苦,付出了很多心血,拍照攝影,制作微電影,玲加班熬夜趕制出《美篇》。</h3><h3>《美篇》她不光留下了紅山女子俱樂部成立十多年來難忘的歷程,也見證了2018.9.2那個期盼了五十年后再相聚的熱烈場面,她記載了我們濃濃的姐妹情緣,深深的同窗友誼,也將把這份沒有染塵的純潔情感永遠延續(xù)。</h3><h3>我覺得,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里相遇,值得我們用心去珍藏。</h3><h3>發(fā)小之情親如手足,同學(xué)就是伴你風(fēng)雨兼程的那個人。無論在哪里,這份情都會是你真心的依靠。</h3><h3>感謝生活,感恩父母,在我人生最初的孩提時代能遇到美麗可愛單純善良的你們!</h3><h3>——關(guān)英英</h3> <h3>讀美篇有感:美篇太棒啦!</h3><h3>今天回家陪老媽(也就是紅山小學(xué)的李月桂老師——編者注),把美篇給老媽讀了一遍,老媽邊聽邊看邊感嘆,不停念叨:寫得真好,怎么這么會寫,個個留言都寫得那么有感情。</h3><h3>又感嘆,你們這一代孩子太不容易啦,少小離家,雖然在部隊得到鍛煉,卻也經(jīng)歷了曲折和坎坷,如今一個個發(fā)展得都不錯,老人們看著也很欣慰。</h3><h3>你們從小建立的友誼是特殊的,最純真的,值得珍惜。</h3><h3>看著老師們的照片,她如數(shù)家珍般一個個念叨一番。</h3><h3>美篇不僅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和感動,也引起老媽的回憶和感慨!</h3><h3>謝謝各位參與者的睿智獻言,讓我們擁有這樣一本值得珍惜值得紀念的美篇!</h3><h3>——侯卉</h3> <h3>讀美篇有感:Peter said: they are all so sweet, they are genuinely, not to be told.
Peter 說,她們都這么甜,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是誰讓她們這么做的。<br></h3><h3>——曉克</h3> <h3>【一聲姐妹 一世情緣】
無需多言,不用刻意。
和諧舒坦,輕松真實。
一生有一群這樣的發(fā)小足矣!
心靈契合,氣場融洽。
難得知己,心靈伙伴。
一生有一群這樣的姐妹足矣!
——會長孫麗莎 </h3><h3><br></h3><h3>創(chuàng)作:紅山女子俱樂部第七次聚會全體與會發(fā)小<br></h3><h3>執(zhí)筆:李玲</h3><h3>攝影:老郝、王渝、曼亞、朝軍、東寧、亞娜、楓葉、李玲等</h3><h3><br></h3><h3>[國防大學(xué)大門攝影:朝軍]<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