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子島,這個馬爾馬拉海不大的群島承載著土耳其近千年來的愛恨情仇,多少侯王將相在此郁郁而終,名人志士在此抱憾終生。隨著時光的遷移,又有多少富賈豪門在此頤養(yǎng)天年,游人過客在此自在逍遙。</h3><h3> 王子島,往日之地獄,今夕之天堂。</h3><h3><br></h3> <h3>王子島的原名叫帕帕多尼西亞島,是歷代的統(tǒng)治者用來作為流放和囚禁那些被廢黜的王公貴族和制造麻煩的教士的政治牢籠。</h3> <h3>群島中最大的島叫比于克阿達島,在拜占庭帝國時期,王子、公主和蘇丹的胞弟都曾因?qū)m廷爭斗而被囚禁在這里。托洛茨基在1908年也被流放在此。所以在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前,這里充滿了仇與恨、血與淚。</h3> <h3>但是到了十九世紀(jì)中期,漸漸開始有一些有錢有閑的希臘、猶太和亞美尼亞富商來到島上消夏度假,建起了美麗的度假別墅,荒島的人氣于是越來越旺,終于發(fā)展成為今天深受伊斯坦布爾人民喜愛的夏日避暑勝地。</h3> <h3>我們依舊在埃米諾努碼頭登船。</h3> <h3>檢票口這二位酷似一對搭檔默契的相聲演員。</h3> <h3>登船后可以遠遠地見到圣索菲亞大教堂和旁邊的藍色清真寺。</h3> <h3>因為今天是星期六,有大量的伊斯坦布爾的市民們也紛紛前往王子島,所以船有些顯得擁擠。土耳其人是很會享受生活的。</h3> <h3>駛離埃米諾努港,駛向王子島。一小時的船程不算長,再一次好好瀏覽一番美麗的馬爾馬拉海。</h3> <h3>船這個交通工具與汽車、火車、飛機不同,它的活動范圍較大,乘客可以三五成群地在上面隨意走動,很像一個臨時的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一段特殊的時間段聚攏在一起相遇甚或相識,一到目的地便各自東西作鳥獸散。</h3> <h3>美麗的土耳其姑娘和呆萌的中國老漢,相遇了就是一種緣分。</h3> <h3>和美女在一起頓覺精神倍增。</h3> <h3>賣土耳其酥餅的小哥,這功夫也是堪稱一絕。</h3> <h3>到達第一個島嶼基納尼亞達島,據(jù)說這是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人最喜歡的度假勝地。</h3> <h3>一艘非常漂亮的木制雙桅船,古老的外表配上超現(xiàn)代的內(nèi)涵,令人艷羨不已。</h3> <h3>這船就像一輛龐大的水上公交,上船和下船的人都很多,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是人的本能。如果我是生活在這里的一份子,我也必定會像他們一樣,利用片刻的閑暇東奔西跑一番。畢竟這環(huán)境,這景致是如此的誘人。</h3> <h3>到達第二個??繊u嶼布加扎達島,這是希臘族裔土耳其人的地盤,不過從建筑風(fēng)格上看并不是我們通常習(xí)慣的藍白風(fēng),而仍然是紅瓦白墻覆蓋著小島。</h3> <h3>事實上這個島上最早的居民是海軍,直至今日,創(chuàng)建于1773年的土耳其海軍學(xué)院依然矗立在島嶼碼頭一側(cè)。</h3> <h3>離開布加扎達島,下一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群島中最大的島比于克阿達島。</h3> <h3>比于克阿達島也即王子島,我們同其他乘客一起下船,再往下面的島不通船,所以這里是終點站。</h3> <h3>港口碼頭的大樓是一幢建于1899年的奧斯曼式建筑,很有特色,也非常漂亮。見到它就像是即將品嘗的一頓饕餮大餐的開胃菜,令人游性大增。</h3> <h3>出碼頭的這條街是主要的商業(yè)街,不寬也不長,商業(yè)氣氛比之我國的一些旅游景點要蕭條些但很規(guī)范,秩序井然。</h3> <h3>希臘風(fēng)格的花環(huán)和花帶,這是女孩子們的最愛,老爺們過過眼就可以了。</h3> <h3>休閑就要有休閑的樣子,土耳其人總給人一種隨意且滿足的感覺。生活本來就沒有那么多的規(guī)定,自己舒服就好。土耳其人在這點上詮釋得很到位。</h3> <h3>紅茶和冰激凌,無論是大都市還是窮鄉(xiāng)僻壤都是土耳其人的標(biāo)配。</h3> <h3>王子島是綠色的,不止是因為樹木繁茂綠草如氈,而是全島沒有一輛燃油動力車,除了自行車和步行,最浪漫的是乘坐馬車。這種馬車仿制歐洲皇室或貴族們乘坐的馬車,算不上特別豪華,乘坐起來比較舒適,每輛租金一小時五十里拉,不便宜。</h3> <h3>自行車租賃處,價錢不得而知,估計也不會便宜。旅游景點嗎,到處都一樣。</h3> <h3>王子島海拔不高,大約六百多米,馬車大多都是在坡路上走,所以起起伏伏,得意的是我們,累的是馬。</h3> <h3>兩邊的樹林多是松樹和矮小的地中海橡樹,還有不少巖玫瑰、愛神木和檜樹等矮樹叢,空氣中彌漫著樹木散發(fā)的馨香,好舒服。</h3> <h3>擺擺樣子權(quán)當(dāng)一回車夫吧。由此想開去,有時你雖然坐到這個位置上了卻無能擔(dān)當(dāng),無力駕馭,這種形同虛設(shè)和不負責(zé)任眼下似乎無處不在。</h3> <h3>選擇騎車的大多是年輕人,也許他們也都是些常來常往的過客,到此已不為一游只為一聚。</h3> <h3>這位小哥倒是挺自在,此行感覺土耳其的年輕人不分男女大多比較開放隨意,沒有一些穆斯林國家的那些清規(guī)戒律。</h3> <h3>舒朗整潔的街道及兩旁雋繡的小樓,很為小島的顏值和魅力加分。</h3> <h3>富人們的別墅、小洋樓。</h3> <h3>農(nóng)家樂?感覺是到了烏市周邊的安寧渠。</h3> <h3>沿海的餐館。</h3> <h3>啥時候開飯?</h3> <h3>幸福的一家四口。</h3> <h3>品種繁多的海味。</h3> <h3>我們的午餐,旅行團標(biāo)配。</h3> <h3>土耳其水煙??粗τ腥?,本想試試,一打聽要30里拉,太貴。</h3> <h3>島上有專門的果蔬種植園,無需用船運輸,所以全都是新鮮的且綠色環(huán)保。</h3> <h3>俯瞰海灣。</h3> <h3>形象有時因吃相不好而打了折扣。</h3> <h3>島上唯一的治安機構(gòu)警察局。</h3> <h3>看著就舒服的小賓館,能住上一晚那叫一個爽。</h3> <h3>追逐,有時是游戲,有時是競技,但此時是為了生存。世間萬物都不易呀。</h3> <h3>我們不過是這片海的過客、看客,而它們才是真正的主人。</h3> <h3>兩包餅干的代價,此片成本略貴了點。</h3> <h3>碼頭小憩,等待返航。</h3> <h3>卡迪奧瓦燈塔又叫圣經(jīng)角燈塔,是一個位于卡德柯伊港安納托利亞海岸防波堤上的燈塔,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入口處。燈塔有11米高,建成于1977年。</h3> <h3>卡德柯伊碼頭。</h3> <h3>卡德柯伊在古代和拜占庭帝國時期稱為迦克墩,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個人口眾多的區(qū),位于馬爾馬拉海的亞洲區(qū)一側(cè),面對著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一側(cè)古老的市中心。 卡德柯伊也是該區(qū)最突出的街區(qū)的名稱,是一個集住宅和商業(yè)為一體的區(qū),有眾多酒吧、影院、餐館書店,也是安納托利亞一側(cè)的文化中心。</h3> <h3>卡迪科?哈爾頓?塔納劇院,具有濃郁的歐式風(fēng)格。</h3> <h3>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島實在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島,就像一個普通城市中的一個普通的公園,雖然處處花繁葉茂,但沒有什么令人翹首的姿容和感人涕零的內(nèi)容,它就是一處人們勞煩之余緩解身心、偷閑養(yǎng)身之地,好像饕餮大餐之后的一道解膩涼菜。</h3> <h3>拜拜,王子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