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1974年上半年的一張海報,按照這個海報,當時已經(jīng)有七部“現(xiàn)代京劇”電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奇襲白虎團》、《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和兩部“現(xiàn)代芭蕾舞劇”電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加起來九部。還要加上一部鋼琴伴唱《紅燈記》海報上當時一共有十部電影。 </h3><h3> 此后在1976年“十年”結束之前又陸續(xù)拍攝了“現(xiàn)代京劇”電影《平原作戰(zhàn)》、《杜鵑山》、《磐石灣》和“現(xiàn)代芭蕾舞劇”電影《沂蒙頌》、《草原兒女》等。 </h3><h3> “樣板戲”的名字來源于《人民日報》1966年12月26日發(fā)表的文章《貫徹執(zhí)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該文里第一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定為藝術樣板。此八部“現(xiàn)代京劇”和“現(xiàn)代芭蕾舞劇”因為被當時的旗手選中,而成為了被稱為“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xiàn)代樣板作品”。時隔不到半年,《人民日報》在1967年5月31日發(fā)表了社論《革命文藝的優(yōu)秀樣板》,正式提出了“樣板戲”。<br></h3> <h3> 《紅燈記》是八一電影制片廠(1970年)拍攝的,主要演員為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谷春章、夏美珍、杜福珍、袁世海、孫洪勛等人。<br></h3> <h3> 《智取威虎山》是北京電影制片廠(1970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齊淑芳、張佑福、王夢云、賀永華、孫正陽等人。<br></h3> <h3> 《沙家浜》是長春電影制片廠(1971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譚元壽、洪雪飛、萬一英、賀永英、張敦義、馬長禮、周和桐等人。<br></h3> <h3> 《海港》分為1972年和1973年兩個版本,但都是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演員也沒有變化,分別是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郭伸欽、周卓然、艾世菊等人。<br></h3> <h3> 《奇襲白虎團》是長春電影制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宋玉慶、方榮翔、謝同喜、邢玉民、陳玉申、沈健瑾、栗敏等人。<br></h3> <h3> 《龍江頌》是北京電影制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李炳淑、周云敏、李元華、馬名群、孫美華、劉異龍等人。<br></h3> <h3>《紅色娘子軍》芭蕾舞電影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1970年),主演:劉慶棠、薛青華、宋琛、李承祥等。<br></h3> <h3> 1972年5月,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京劇《紅色娘子軍》由中國京劇團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田文善、王晶華、周寶奎、李嘉林、司骍等主演<br></h3> <h3>《白毛女》芭蕾舞電影是上海電影制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茅惠芳、石鐘琴、凌桂明、王國俊、陳旭東、董錫麟等人。<br></h3> <h3> 《杜鵑山》是北京電影制片廠(1974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楊春霞、馬永安、李寶春、劉桂欣、高牧坤、王忠信等人。<br></h3> <h3> 所謂八個“樣板戲”,包括七個戲劇作品和一個易被當作戲劇的音樂作品,即:革命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及交響音樂《沙家浜》</h3><h3> </h3><h3> 樣板戲源于特定時代,無疑帶有政治色彩。就現(xiàn)在來看,無論戲(舞)劇主題,還是藝術,都仍居上乘,所產(chǎn)生的影響深遠至今能夠感覺到,超經(jīng)典的美好回憶伴隨一代人成長。據(jù)說中國京劇院前幾年赴外演出引起轟動,不少觀眾產(chǎn)生共鳴,晗著熱淚觀看。這些戲劇舞劇無論人們怎么看,但成為經(jīng)典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現(xiàn)代戲劇,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超越!</h3> <h3>附:樣板戲視頻(不斷更新中)</h3> <h3>1.革命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全劇</h3> <h3>2.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全劇</h3> <h3>3.現(xiàn)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全劇</h3> <h3>4.革命現(xiàn)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全劇</h3> <h3>5.《智取威虎山》</h3> <h3>6.革命現(xiàn)代京劇《磐石灣》</h3> <h3>7.革命現(xiàn)代京劇《海港》</h3> <h3>8.革命現(xiàn)代舞劇《草原兒女》</h3> <h3>9.革命現(xiàn)代京劇《龍江頌》</h3> <h3>10.革命現(xiàn)代舞劇《白毛女》</h3> <h3>12.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h3> <h3>13.革命現(xiàn)代京劇《杜鵑山》</h3> <h3>14.革命現(xiàn)代舞劇《沂蒙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