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說起非洲,人們恐怕馬上會想到赤道上的烈日炎炎、貧窮落后和黃熱瘧疾肆虐、索馬里海盜、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其實,非洲并不只有這些,它那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世界上保存最原始的野生動物王國、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令人震撼的動物大遷徙、人類的起源也在非洲……,這些都促使我在今年酷暑難捱的日子于7月26日至8月14日來了趟東非(肯尼亞、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埃塞俄比亞)四國游。</h3> <h3>走出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機場</h3> <h3>內(nèi)羅畢市中心</h3> <h3>路上的小販與車龍混在了一起</h3> <h3>怨不得非洲的留學生都跑回家去避暑呢,這里正是亂穿衣的季節(jié),早晚涼,中午也熱不到哪去。</h3> <h3>參觀內(nèi)羅畢市郊的凱倫故居</h3> <h3>凱倫.布利克森,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根據(jù)其長篇自傳小說“走出非洲”而拍成的電影(獲奧斯卡獎)曾打動過多少人的心,一定要到她曾經(jīng)生活和經(jīng)歷過的地方親身體驗一下。</h3> <h3>在她的居室內(nèi)保存了有一百多年的獅子皮。</h3> <h3>從內(nèi)羅畢出發(fā)一路向北跨越赤道線</h3> <h3>一腳在北半球,一腳在南半球</h3> <h3>美麗的博格利亞湖</h3> <h3>成千上萬只火烈鳥棲息這里,為湖景增色不小</h3> <h3>奈瓦沙湖位于內(nèi)羅畢西北約90公里處,生活在這里的除了一群群看似溫順,但實則兇猛的河馬外,還有著近400余種鳥類,也是一個觀鳥的好地方。</h3> <h3>非洲海雕-捕魚能手</h3> <h3>據(jù)當?shù)厝酥v,各種動物中河馬是傷人最多的,告誡我們不要太靠近更不要招惹它,尤其有小河馬在旁邊,我們只能用長焦來拍攝了。<br></h3> <h3>可能就是它,在我們之后的第十一天襲擊了臺灣游客,造成一死一傷,不知現(xiàn)在怎么處置它了。</h3> <h3>一路南下,終于走進了向往已久的馬賽馬拉大草原了。<br></h3> <h3>一對情侶斑馬正卿卿我我呢。</h3> <h3>兩眼炯炯有神的小羚羊。</h3> <h3>大模大樣、目中無人、閑庭信步在路中央。很可惜三只在一起的畫面僅拍到了它們的后屁股。</h3> <h3>一只豹子正窺側(cè)著遠處的羚羊。</h3> <h3>一匹死里逃生的小斑馬,心疼的母親一直小心翼翼地呵護在身旁。</h3> <h3>脖頸子上的毛咋乍成這樣了。</h3> <h3>兩只耍單的非洲野牛已被七八只獅子盯住了,在照片上野牛的另一側(cè)還有兩只獅子(鏡頭視野有限),已形成了圍追堵截之勢,有一只獅子正悄悄地接近,看來獅子的戰(zhàn)術(shù)意識可不比人類差?。∷鼈兒苡心托?,不輕易發(fā)起進攻,我們等了半天想攝取激烈的場面,無奈天色已晚,只能遺憾地離去了,估計這兩頭野牛將成為今晚獅子們的夜餐了。</h3> <h3>在馬賽馬拉我們就住在一條小河邊的帳蓬里,但里面的設施很齊全,至少有三星級酒店的水平,只是門鎖就靠拉鏈了。晚上下大雨,河水上漲,聽到有河馬經(jīng)過的吼聲,還是滿刺激的,</h3> <h3>服務員囑咐,離開時要拉緊拉鏈,防止有狒狒來搗亂。果然,左鄰放在門外的相機包被翻開了;右舍的門拉鏈被拉開,進屋將雞蛋偷吃了。</h3> <h3>每年這個季節(jié)馬賽馬拉都會上演世界上最偉大的自然奇觀,那就是舉世聞名的動物大遷徙。位于北方的馬賽馬拉因連綿的降雨而孕育出新鮮青草地,芬芳的青草氣味將上百萬原居于南面塞倫蓋蒂的角馬、斑馬等吸引來,并且無懼路途中食肉猛獸的圍追堵截和馬拉河中兇殘的鱷魚,前仆后繼、一往無前。</h3> <h3>滿山遍野的從塞倫蓋蒂跋涉千里后來到馬拉河畔的角馬、斑馬遷徒大軍。</h3> <h3>一對狒狒母子也跑到馬群里來湊熱鬧。</h3> <h3>成群的角馬前撲后繼、奮不顧身沖破兇殘鱷魚的阻截和撕殺,跨越馬拉河的場面是最令人激動和震撼的,被稱為“天河之渡”。每一個來到此的人無不為能夠親眼目睹到這一場景而感到幸運。聽導游司機講,有一個香港客人來了三次都沒看到呢。</h3> <h3>第一天來到馬拉河邊,還算幸運,沒等多長時間,就看到了一隊角馬過河,但數(shù)量不大,也就是一小股先頭偵察部隊吧。心有不甘,決定第二天再去河邊等。<br></h3> <h3>果然,看到了大部隊調(diào)動向河邊渡口集結(jié)的恢宏震憾人心的場面。然而,因為至少有四五十輛觀光車也擠到了渡口,驚擾了角馬大軍,已下到河邊和后續(xù)的的部隊突然全部轉(zhuǎn)向,似乎它們是有統(tǒng)帥指揮的,一聲令下放棄了渡河。太遺憾了,這顯然是受到了人類的影響了。唉!人類是大自然的禍害呀!</h3> <h3>乘熱氣球俯瞰馬賽馬拉大草原真是另有一番滋味。</h3> <h3>原始部落馬賽族原本是以狩獵為生,為保護大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現(xiàn)他們已改為放牧為主,但當旅游業(yè)的逐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接觸金錢之后,還能堅持多久?。?lt;/h3> <h3>來到馬賽村,他們載歌載舞地歡迎我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