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13日。今7時車輛從張紹武攝影之家啟程,直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行程約280公里,行時約5小時,車輛于12:30時到達“大理市下關鎮(zhèn)”,宿大理錦江之星大理洱海公園酒店。飯后休息至14時,即乘坐公交游覽“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qū)”,景區(qū)”包括“三塔倒影公園”,一票二景。</h3><h3><br></h3><h3>“三塔倒影公園”,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西北1公里,崇圣寺三塔以南1千米處,公園坐北朝南,背靠"三塔",以園內一潭清澈的湖水能倒影“三塔”雄姿而得名。<br></h3> <h3></h3><h3>公園始建于80年代,建筑面積7畝,公園一泓10畝水潭,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前方崇圣寺三塔,倒影潭中,極為壯觀。池邊廣植銀樺、雪松、垂柳、蘆通、花卉......,色彩艷麗、爭艷奪目,滿園綠樹成蔭,清涼爽快,鶯囀鳥鳴,風光獨特,美不勝收。</h3> <h3>三塔倒影公園,顧名思義,其主要景觀便是三塔的倒影。園內一池,池水碧綠如玉,清澈見底,浪不驚,平如鏡,“三塔倒影”清晰明亮,令人嘆為觀止。</h3> <h3>池邊“漾波亭”為六角形,雕梁畫棟,亭柱朱紅,與碧水藍天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h3> <h3>距三塔倒影公園1千米處,即是“崇圣寺三塔景區(qū)”。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面,是集蒼洱風光、文物古跡、佛教文化、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中“三塔”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大理的標志和象征。</h3> <h3>“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又稱“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qū)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wèi)。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3> <h3>“崇圣寺三塔”,建于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大塔“千尋塔”,后建南北小塔。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故先人以建塔方式予以鎮(zhèn)之。</h3> <h3>“崇圣寺三塔”景區(qū)內自然風光照。</h3> <h3>“崇圣寺三塔廣場”全景圖。</h3> <h3>“千尋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約300米,背西面東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澀密檐十六層磚塔。塔身高59.4米,兩層臺基高3米,總高62.4米,包括塔剎通高69.13米。輪廓端莊素雅,外觀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陽白馬寺塔同一類形。</h3> <h3>1978年千尋塔維修時,在基座內發(fā)現(xiàn)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jīng)和一尊金質觀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極為珍貴。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為豐富的一批,價值極高,為中外所矚目。這些文物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古代大理“佛國”的一道神秘面紗。</h3> <h3>“北南雙塔”,距“千尋塔”各約70米,平面八角形,中空,密檐十層磚塔。塔身塑砌蓮花、斗棋平座,外觀輕盈華麗,與“千尋塔”莊嚴雄偉風格形成鮮明對照。</h3> <h3>南北二塔外形構造相同,但二塔相對而傾,南塔傾斜18°,塔尖偏心93厘米,方向西北。北塔傾斜12°,塔尖偏心90厘米,方向西南。按古書記載,400多年前,南北二塔已傾斜。二塔相對傾斜,是建造時有意傾斜,還是歷經(jīng)風雨或地震造成的傾斜,因無考證,不得而知。</h3> <h3>“千尋塔”朝東照壁上有“永鎮(zhèn)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意為鎮(zhèn)服水患。每個字高1.7米,為清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h3> <h3>“蛙鳴石”。用石塊撞擊“蛙鳴石”會發(fā)出青蛙的鳴叫聲。據(jù)說,耳朵貼于石蛙上,拿石敲擊一下,許一個愿,連擊三下,許下三愿,心誠則靈。</h3> <h3>“南詔建極大鐘樓”,古稱“勝概樓”,建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清咸豐、同治年間毀失。公元1997年,據(jù)遺存照片及資料重鑄大鐘。</h3> <h3>“南詔建極大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鐘體紋飾為六幅波羅蜜圖案,下為六幅天王像?!澳显t建極大鐘”是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極為稀罕。</h3> <h3>參觀大鐘正值維護期間,鐘體由塑料白布包裹,為能看清大鐘的形象,網(wǎng)載一張。</h3> <h3>“雨銅觀音殿”,建于南詔中興二年,(公元899年),毀于“文革”時期,公元1999年得以重建。</h3> <h3>殿內“雨銅觀音像”高8.6米,蓮花座高1.8米,須彌座高2.2米,觀音像和蓮花座為銅鑄貼金,重十一噸。其特點為男身女相,是南詔中晚期男身觀音向女身觀音過度時期的一尊觀音造像。</h3> <h3>殿內銅鑄貼金觀音菩薩像。</h3> <h3>殿內銅鑄貼金觀音菩薩像。</h3> <h3>“崇圣寺”又名“三塔寺”,建于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經(jīng)歷代擴建,到宋代大理國達到鼎盛,一度成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著名的王家寺院和政教中心,享有“佛都”的美譽?!俺缡ニ隆闭麄€建筑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金碧輝煌、氣勢磅礴。</h3> <h3></h3><h3>進入殿門,兩邊分別站立著佛教最著名的“哼哈”兩尊大菩薩,睜眼鼓鼻,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為大力士與大武士模樣,其神態(tài)威嚴,怒視凡間。</h3> <h3>上圖為“哼將”,原名鄭倫,原是商紂王的大將,又是度厄真人弟子,由于鄭倫虔誠拜師,認真學法,深得度厄真人鐘愛,于是度厄真人授他“竅中二氣”法術?!昂邔ⅰ痹诰l(wèi)時如遇盜賊,只需鼻子一哼,聲音響如洪鐘,并隨響聲噴出二道白光,可吸敵人魂魄,任何敵人都將失敗。</h3> <h3>“哼哈”二將是佛教守護廟門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封神演義》中把它們描繪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中哈黃氣,用來比喻有權勢者手下得力而盛氣凌人的人。</h3> <h3>上圖為“哈將”,名叫陳奇,他腹內有一道黃氣,遇敵人只需張口哈出一口黃氣,可吸敵人的魂魄,使敵人呆若木雞,舉手就擒,置敵人于死地。</h3> <h3>“崇圣寺三塔”內“放生池”。后面石塊一成語:“放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此成語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jīng)集部《佛說罵意經(jīng)》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钍教煜氯?。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間。其福能量?!?lt;/h3> <h3>“天王殿”,為廡殿頂單檐五開間,采用莊嚴的金龍金鳳璽彩。</h3> <h3>殿內中間供奉“大黑天神像”,雕像高5.7米,三面六臂,面相忿怒,肩、臂纏蛇,披骷髏瓔珞,手持長矛。</h3> <h3>“大黑天神像”兩旁供奉四大護法天王。</h3> <h3>四大護法天王。</h3> <h3>“彌勒殿”,單檐廡殿頂七開間建筑,采用莊嚴典雅的和璽彩。中前供彌勒菩薩,中后供韋馱像,兩邊列梵王天、帝釋天和六部龍眾。</h3> <h3>殿中前供“彌勒菩薩”,彌勒造像,高3.7米,坐姿,袒胸露腹,大肚凸出,手掐串珠,笑口常開。兩邊對聯(lián):“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h3> <h3>殿內中后供“韋馱”立像,高3米。</h3> <h3>兩邊列“梵王天”、“帝釋天”和“六部龍眾”。</h3> <h3>“十一面觀音殿”為重檐廡殿頂建筑,五開間,觀音殿的格子門為全國知名的大理劍門木雕。門上刻有在大理地區(qū)廣為流傳的觀音十八化故事,上一層是繪畫,下一層是文字解說。</h3> <h3>殿內供奉著高9米的“十一面觀音”像。</h3> <h3>殿內兩旁供奉著高4米的“觀音八化身”。</h3> <h3>觀音八化身。</h3> <h3>“羅漢堂”。</h3> <h3>羅漢堂內供奉著五百羅漢像,平均高1.8米,為銅鑄貼金,是目前全國貼金最多的羅漢堂。羅漢像,以昆明筇竹寺明代黎廣修雕塑藍本創(chuàng)作而成,神態(tài)各異,匠心獨具,別具一格。</h3> <h3>五百羅漢像。</h3> <h3>五百羅漢像。</h3> <h3>“大雄寶殿”,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清代重檐九開間,有三層臺基,殿面闊51.7米,高26米,為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中體量最大的殿。</h3><h3>大雄寶殿是寺院核心建筑。"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包含萬有意;雄者,攝伏群魔意。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zhèn)大千世界,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h3> <h3>殿堂正中為“釋迦牟尼”佛祖說法像,像高12.6米。后排左邊為“普賢菩薩”,后排右邊為“文殊菩薩”。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成道后,稱“佛陀”,意為“覺者”或“覺悟真理的人”。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相傳為凈飯王之子,29歲出家,在尼連禪河旁的密林中修行6年,35歲悟道。此后開始45年傳教活動,80歲圓寂。釋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古印度哲學家、思想家、佛教創(chuàng)始人。</h3> <h3>這塊石碑“恒守正念”四個大字是我國卓越佛教領袖、杰出書法家趙樸初親筆書寫。</h3> <h3>“慈航普度殿”。慈航普度,以塵世為苦海,以慈悲救度為眾生,出離生死海,猶如以舟航渡人,故稱“慈航”。慈航普度的“度”無三點水,道教佛教用語?!捌斩取笔遣环质裁慈硕家??!岸取弊趾袧取?lt;/h3> <h3>慈航普度殿內供奉著“南無大慈大觀世音菩薩”。</h3> <h3>“南無大慈大觀世音菩薩”半身照。</h3> <h3>“慈航普度殿”前“九龍浴佛”池。九龍浴太子噴泉以九龍浴太子傳說為題材,將九龍和太子以石雕形式雕刻成一組景觀,并采用石雕和高科技噴泉結合,體現(xiàn)浴佛的真實效果。</h3> <h3>以下是山頂上拍攝的“崇圣寺三塔”風光照。</h3> <h3>游覽崇圣寺三塔期間,突然一場暴雨,雨后天晴,一輪彩虹折射天空中,色彩艷麗。</h3> <h3>半山腰拍攝的“雨銅觀音殿”與“崇圣寺三塔”照。</h3> <h3>崇圣寺三塔在綠樹映襯下,顯的格外靚麗。</h3> <h3>崇圣寺三塔后續(xù)工程仍在建設之中,這是新建廟宇,未對外開放,門前標著“游客此步"字樣。</h3><h3>游畢崇圣寺三塔,仍乘坐公交直至“大理古城”游覽。</h3> <h3>“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居于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古城總面積3平方公里。<br></h3> <h3>“北城門”,原名“安遠樓”,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壬寅年重修改名為“三塔門”,距今600多年的歷史。城樓毀于1984年。2016年進行大修。建筑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是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古城四座城門的標志之一?!按罄怼眱勺质侨珖舜蟾蔽瘑T長郭沫若先生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題寫。</h3> <h3>大理古城東西寬約1000余米,南北長約2000余米,城內房屋皆土木結構瓦頂民居,街道由青石板鋪設而成。</h3> <h3>古城方圓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門樓及四座角樓。城墻四面設四道城門,東門洱海門(又稱通海門),南門雙鶴門(又稱承恩門),西門蒼山門,北門三塔門(又稱安遠門)。</h3> <h3>古城墻為磚砌,呈方形、上建城樓,下有衛(wèi)城,南北三條溪水為天然屏障,城內南北橫貫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深街幽巷,整個古城縱橫交錯,井井有條,呈棋盤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隱隱透射出古代王都的風采。</h3> <h3>古城清一色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處處顯示出古城的古樸、別致、優(yōu)雅和誘人的氣韻。</h3> <h3>街道兩旁,古香古色白族民居,房屋仍保留著明清時期“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點。</h3> <h3>所謂“三坊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墻壁。由于大理建房背靠蒼山、面對洱海,正房坐西朝東,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墻壁,再反射到院內,把整個院落照得通體明亮,故稱“照壁”。</h3> <h3>所謂“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組成,有四個院落,其中四方房屋中間的院落最大,每座房屋相交處各有個漏角天井,故稱“四合五天井”。</h3> <h3>復興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華的街道,連接南城門和北城門,總長1500米,路面為麻塊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長的主干道。復興路兩邊商鋪保持了民清時期的建筑風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業(yè)街道。</h3> <h3>城內建筑風格統(tǒng)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樸。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戶戶養(yǎng)花。街巷中處處可見,“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h3> <h3>陽光照耀下的古城賓館,造型別致,墻繪秀麗,讓人隨心而去。</h3> <h3>“大理電影院”,又稱“中國大理農(nóng)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以農(nóng)村電影放映為主線,通過老圖片、老電影劇照、海報、以及膠片電影放映設施設備、電影拷貝、電影宣傳品為內容,集中展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理電影放映的經(jīng)典之作,見證電影放映的百年歷史。博物館的建成,弘揚了大理傳統(tǒng)歷史文化,豐富了大理古城旅游的文化內涵,是云南及至國內首家專題農(nóng)村電影歷史博物館。</h3> <h3>“洋人街”,原名“護國路”,為紀念民國初期云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白o國路”呈東西走向,全長1200米,寬7米,青石板鋪面,是中國知名最早的洋人街之一。</h3> <h3>人民路是大理古城東西向主干道,全長1200米。1943年稱為“中正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人民路”。</h3> <h3>隨著大理古城旅游知名度不斷提升,大理的酒吧、客棧逐漸增多,整條街面熱鬧非凡,人聲鼎佛。</h3> <h3>千錘百煉,傳承手工特產(chǎn),大理昌楊記旅游食品經(jīng)營部,主要經(jīng)營手工制作面制食品。</h3> <h3>“灶門簽串串香”是四川灶門簽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大理開設的店鋪,經(jīng)營:咖啡館,自助餐館,流動飲食供應,會議室出租,備辦宴席,自助餐館,茶館等項目。<br></h3> <h3>“寸四銀莊”,是大理最具特色的銀器店,“寸”是姓氏,“四”是已相傳四代,固命名為“寸四銀莊”。寸家在大理有悠久的民族手工藝加工歷史,早在南詔國時期就加工制作手工藝品,深受當?shù)厝藗兊南矏郏两褚延幸磺Ф嗄甑臍v史。1999年“寸四銀莊”在大理開業(yè),是大理古城第一個銀鋪。</h3> <h3>“大理文廟”,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獻名邦”的歷史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建筑價值。</h3> <h3>大理第四中學,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內,是大理古城唯一直屬普通初級中學,承擔著大理古城及初中教育的任務,是云南省首批認定的一級三等普通初級中學。</h3><h3><br></h3><h3>下面是大理古城街景照。</h3> <h3>“果麥春吶新飲”店鋪。該店鋪結合市場時尚潮流和消費者對餐飲種類,口味喜好,量身定做,而打造出的健康、時尚、品質、世界性的東方新茶飲文化。</h3> <h3>云男店鋪。該店鋪主營:天然蜜蠟琥珀、禪意家居裝飾、精品菩提手串、老物件、小玩意等項目。</h3> <h3>手工泥人商鋪。</h3> <h3>“邊客”,指旅居邊地的人。</h3> <h3>“盡善百年古玩”餐廳。</h3> <h3>醉云南,原生態(tài)野生菌火鍋店。</h3> <h3>醉火酒巴。</h3> <h3>大理一家人餐廳。</h3> <h3>游覽至“過橋米線”餐飲店,大家在此晚餐。</h3> <h3>夜幕下的歌舞廳。</h3> <h3></h3><h3>大理古城“東門”,因面朝洱海,也稱“洱海門”。</h3> <h3>從三塔門城樓游覽至洱海門城樓,約2小時,晚間21時打的回宿地。這是大理古城“洱海門城樓”夜景風光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