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安以陌</b></h3><h3><font color="#ed2308"><b>圖:安以陌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font>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打開QQ音樂,無意間聽了《往后余生》這首歌。先是被歌曲輕柔如水的旋律吸引,接著歌唱者輕靈飄逸的聲音讓耳朵沉醉,最后被歌詞的樸實與貼切所感動。
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我腦海里出現(xiàn)一幅溫馨畫面,就像是一對老夫妻,在一個夕陽無限好的黃昏,面對面坐在陽臺的藤椅上,對生活對歲月的娓娓道來。而在往后余生里,都是你,只能是你。
"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是愛情這道考題最圓滿的答案,也是對愛情終極的詮釋。只是生活如細水長流般安穩(wěn)平淡,那能有哪么多的轟轟烈烈,浪漫如斯。
流年易過,多年后,在經歷了豆蔻年華怦然心動的初遇,徜徉了兩情相悅的愛戀,侵襲了魚水歡諧的柔情纏綿之后,日子總歸走于平淡寧靜。相互扶持,彼此信任,彼此相依,在油鹽醬醋茶磕磕碰碰中度過一生,不辜負那些最深的情,刻骨銘心的愛。
錢鐘書和楊絳夫婦,都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他們的愛情,造就了民國文壇一段罕見的絕世情緣。
在他們的生活之中,其中的一個小情節(jié),感動了所有人。英國傳記作家概括過一段關于最好婚姻的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楊絳把這段話讀給錢鐘書聽,而錢鐘書立即回答楊絳,我也和他一樣。
在我看來,這也是這世上最深情,最動人心弦的表白之一。而楊絳在錢鐘書心中永遠都是,最美的妻,最才的女。他們做到了,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同甘共苦,相沫以濡。
《圣經》里說: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是你前世的人。是的,只要緣分到了,哪怕千萬人群中,只是一眼,便可定三生。 </h3> <h3> 一直以來,我認為兩個人的緣分是上天注定的,是你的,那人始終在燈火闌珊處,等你回眸,不是你的,無論多么相愛,終不能偕老。
歲月流去無痕,年華卻擲地有聲,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攜手前行。我想對過去的歲月,過去的你說聲謝謝,這一路走來,那些姹紫嫣紅的美好,那些流光輕盈的韶華,被溫柔的深情環(huán)繞 ,被厚重的愛包裹。
往后余生,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小區(qū)后面的菜市場旁邊,有一家河南餐館,專門做早餐。有油條,肉包,菜包,粉絲包,白饅頭,紅糖饅頭,還有豆腐腦,胡辣湯。粉絲包和家常油條最受歡迎,也是我的最愛。每次都要排隊等上二十分鐘,才能買到。周一到周五,要早起坐車上班,沒時間等待,但每到周末,必須排隊去買。
其實,在去的路上,最近幾個月,我常被一對一起買菜的老夫妻感動。每到周末,只要我去買早餐,都能看見他們手牽手 ,一路聊著走去菜市場。
我從來沒看見過,白發(fā)被陽光照射后,是那么的漂亮溫暖。老伯一手拉著買菜拖箱,一手牽著阿婆的手,緩緩走向菜市場。掠過樓宇的陽光,輕輕落在老伯阿婆白色的發(fā)間,有一種特別耀眼的美麗。
一樓菜市場外面的路邊上,是一些漁民專門擺買海鮮區(qū)域。我看見老伯和阿婆會一個攤位一個攤位走過去。常常是老伯蹲下身子,一邊看魚或花甲或蝦,一邊和老板討價還價的樣子,阿婆只負責在旁邊緊緊跟著老伯。
我們常說,戀愛時候的男生女生最好看,但眼前已滿頭白發(fā),依然牽手前行的老伯阿婆,更美好,更好看。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h3> <h3> 小時候,家境比較清貧,父親在外面鎮(zhèn)子的醫(yī)院上班,母親每天日出晚歸在田地里干活,比我大三歲的四姐,也上學了,我成了放養(yǎng)的模式。和鄰居家的孩子打架,和堂弟堂妹"離家出走"(準備去縣城),在外面雞窩里撿了老母雞剛下的蛋,偷偷在茶壺里煮著吃。因為我已經很久沒吃到白面饅頭或面條了。至今,六歲很多事情,我記得特別清楚。
其實那個時候,我不明白什么是貧窮,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直到幾年后,到了讀書的年紀去了學校。我發(fā)現(xiàn)班里總有那么幾個同學,每天早上吃白面饅頭,而我吃的是洋芋或謎面窩頭,甚至有時候連早餐也沒得吃。原來別人家有的東西,我家里沒有,自此我知道了貧窮。
有了攀比,心里自然有了落差,是有那么一段傷感的日子。但是這種日子沒過多久,我又恢復了快樂。因為母親依然每天辛勤勞作,沒有任何怨言,父親依然在外面忙碌奔波,和哥哥姐姐們坐在一起,吃著粗茶淡飯,依然打鬧玩耍,很是快樂。原來快樂很簡單,有愛有親情的的陪伴就好。
我想在很久以前,陪伴我的是父母,是兄弟姐妹,而以后的很久, 陪伴我的將是先生和女兒。雖然我早已脫離了沒有白面饅頭吃的日子,在這個繁榮昌盛時代,我的生活也只是簡單平凡的一種,但我還是挺歡喜,因為有先生和女兒的陪伴。</h3> <h3>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花開花謝,時光荏苒。在潺潺光陰的河流里,曾因一首歌的激蕩,忘卻生活的酸楚,也曾因一首詩的優(yōu)美,而忘卻生活的曲折波瀾。亦如劉墉說過的:在心田里埋下一顆種籽,給它取一個名子,叫做希望。
只要心存希望,一切都是好的。繁華衰敗從來都只是人生跌宕起伏的一個過程。就像是在這世上沒有誰的人生都是一帆風順,也沒有誰生來就該承受生活的苦難。
記得和先生初來深圳,只租了一間房,沒地方做飯,先生在樓下,撿了幾塊有些破爛卻又能湊合著用的三合板,固定在陽臺上擋風,然后又在下面撿了別人不要的柜子,煤氣灶放在柜子上面,開始做飯。這種日子堅持了蠻長一段時日。</h3><h3> 書里說:有些人因前世磨礪了很多災難,共度了艱苦時光,所以在今生的茫茫人海,隨便一指就能認出他(她)的唯一,而有些人因前世的互責排斥恩怨糾纏,所以今生必須接受尋覓的苦難,承受風雨的洗禮才能再度攜手。
我不知道我和先生屬于哪一種,但無論如何,生活也曾賦予了我們最直接的考驗 ,那些風風雨雨的經歷,算是饋贈給我和先生在人生路上執(zhí)手前行的最大動力。
</h3><h3> 往后余生,都是你。對我而言,它不只是一句簡單浪漫的承諾,它更是這二十幾年以來,和先生相依相伴,相互扶持一路走來,所積攢下來的一份力量,一份為愛而行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