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學術(shù)界有種說法,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陜西,千年文明看北京,百年文明看上海,十年文明看深圳。山西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對于研究歷史的學者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2018年暑假我就隨南京的幾位歷史地理專家等一行十三人來到了山西。俗話說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一外行就按我們旅行的線路順序給朋友們說說這次對山西的印象吧。</h1> <h1>山西行的模式正式開啟!</h1> <h1>印象一:處處彌漫著濃濃的"山西味"。我們一行剛下飛機就踏進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山西會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掛在上方的紅燈籠,紅綢緞帶,鋪在桌面上的紅花布,貼在墻上的紅色剪紙窗花,演職人員穿的紅衣服紅肚兜,系的紅腰帶;墻壁屋檐及窗戶上各色造型的精美雕刻;聽到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吃的刀削面,莜麥面?等叫不上名的面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街頭巷尾等場所處處空氣中的醋香味,令人回味無窮。在山西流傳著這句順口溜:"男人不吃醋,感情不豐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學習不進步"??上攵讓τ谏轿魅说闹匾?。我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山西產(chǎn)的高粱玉米等作物及氣候便于釀醋,喜歡吃醋,無醋不餐,時間長了形成了醋文化及山西菜系;二是山西水質(zhì)硬,民間說堿性強,喝醋能緩解水硬所造成的不適。就如同四川人喜歡吃辣椒是為了抵御當?shù)氐臐駳庵匾粯樱胶髞砺a(chǎn)生了美食文化,形成了以辣為基調(diào)的川菜。你可以設(shè)想一下,如果現(xiàn)在沒了川菜辣味你要吃貨們怎么活?呵呵,扯遠了。</h1> <h1>細如發(fā)絲的拉面</h1> <h1>印象二: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終年香火繚繞、梵音不斷,宗教氣氛濃厚。像我們這樣的游客不少人雖然不懂或不信佛,但一進山門就被那強大的氣場所震懾籠罩,山道遠而陡峭,但是大家不辭辛勞,沒有絲毫怨言,表現(xiàn)的虔誠有佳,不敢造次,也不多嘴多舌。都祈禱著文殊菩薩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安康。我們是俗人也許心里帶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至少拜佛的那會心是誠意滿滿的。</h1> <h1>五臺山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志,也是五臺山的象征。此塔其規(guī)制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規(guī)模、規(guī)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幾倍。</h1> <h1>那一天 ,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jīng)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zhuǎn)經(jīng)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font size="3">。——</font>倉央嘉措的詩。</h1> <h1>僧人的生活區(qū)</h1> <h1>印象三:山西山河壯麗,多名山勝水,素以地上文物之豐,地下能源之巨著稱。在不經(jīng)意間你踏入的便是上百年乃至幾百年的寺廟古塔古城;一抬頭便與上千年的大樹目光相遇;一伸手觸摸的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石像……應(yīng)縣木塔就是一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塔歷經(jīng)風雨,戰(zhàn)事,病害蟲等已屹立在應(yīng)縣九百多年了。近代引起政府部門重視保護的還是多虧了充滿傳奇故事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究竟是名人,他們一開口,便搶救保護了這全國唯一有重要研究價值,且在風雨飄搖900多年的應(yīng)縣木塔。今天木塔周圍的政府部門正站在景區(qū)門口數(shù)錢呢?建造木塔的先人們、梁思成夫婦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我相信這不是你們的初衷吧?</h1> <h1>應(yīng)縣木塔,如今進入景區(qū)已經(jīng)不能從正門進入了,而是旁門左道了。唉!</h1> <h1>應(yīng)縣木塔是中國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h1><h1> 細細看看是不是有些向右傾斜?</h1><h1><br /></h1> <h1>幾朝的皇帝,名人都在塔上提字掛匾。</h1> <h1>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是恒山第一景。建成于公元491年,距今1500多年,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馳名中外。懸空寺是古代建筑的奇跡!利用力學原理就讓整座寺廟"懸"在山崖上。雖然現(xiàn)在寺廟底部有根根柱子撐住,但其實這些柱子根本就不吃力的,只是為了讓游人有個心理安慰而已。</h1> <h1>大同市斥巨資興建的城墻</h1> <h1>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綿延1公里。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jù)說與敦煌 莫高窟有一比。余秋雨先生說,云岡石窟時期后"中國由此而邁進大唐"時代!</h1> <h1>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插圖就是用的這畫面。</h1> <h1>晉祠,初中的課本里有其介紹,讀你千遍不如一見。晉祠原名晉王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尤其是雕刻藝術(shù)之典范 ,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我們的到來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h1><h1> </h1> <h1>看著眼熟嗎?原來這是電視劇"西游記"里孫悟空戰(zhàn)二郎神時變成廟宇時的拍攝地。孫悟空的尾巴不是變成旗桿嗎?如今猴不在了,全是人,呵呵!</h1> <h1>圣母殿是晉祠中最著名的建筑,前廊柱子上木雕盤龍栩栩如生,頗有些古舊之風。殿內(nèi)供奉四十三尊彩塑,乃晉祠三絕之一,主像是圣母邑姜。</h1> <h1>難老泉</h1> <h1>山西省博物院建筑頂部,據(jù)說是仿應(yīng)縣木塔頂設(shè)計。</h1> <h1>鎮(zhèn)館之寶</h1> <h1>印象四:黃河流經(jīng)山西,對山西五千年的文明史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我要說的是黃河文明雖然久遠但因地理位置因素的影響是不及長江現(xiàn)代文明程度高的,尤其是近些年來差別越來越大。否則過去山西的百姓也不會去"走西口",現(xiàn)在的山西年輕人也不會外出打工了。我們所參觀的這些黃河流域的景點也就是可以看看,估計沒多少人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愿意生活在這里的。我們覺得新奇的東西他們卻早就厭倦了。如果當?shù)厝酥牢覀兲鞗]亮就跑去看黃河灣日出,他們一定會笑話我們腦子進黃河水了。下面就是我說的可以看看的景色。</h1> <h1>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 我國現(xiàn)代最著名的大畫家吳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臨縣磧口李家山后,寫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h1><h1> 李家山村過去在磧口商號發(fā)財?shù)呢斨鱾儼串敃r規(guī)矩需要安頓家眷住在村里。如今的李家山村名氣之大,已成為各大美術(shù)院校師生,美術(shù)、攝影愛好者采風創(chuàng)作的好地方。吳冠中先生功不可沒!</h1> <h1>每個窯洞都有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如今的這些窯洞還能重敘昨天的故事嗎?</h1> <h1>磧口古鎮(zhèn)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mào)重鎮(zhèn),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是晉商發(fā)祥地之一。如今已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h1> <h1>山西的色調(diào)</h1> <h1>為了親眼目睹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我們的旅程暫時延伸到了陜北。</h1> <h1>這難道是天梯?</h1> <h1>回到山西境內(nèi)繼續(xù)往前走。</h1><h1> 壺口瀑布景點就不用我多說了,這是我繼2016年后與她再度重相逢。</h1> <h1>世界很大也很小,在此處竟偶遇到了我們單位的老朋友,有圖為證。有緣吧?</h1> <h1>2016年6月陜西一側(cè)的壺口瀑布。對比一下今年的瀑布哪個更好看?</h1> <h1>印象五:由窮則思變到富可敵國的見證。 到山西旅游的朋友對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日升昌票號,協(xié)同慶錢莊等是必看景點,成了山西游的標配。我想今天的游客不僅僅是為了參觀晉商巨賈們那令人嘆為觀止的龐大精美建筑,也想感受感受晉商們乃至山西人那窮則思變,自強不息的氣魄,膽略,毅力和精神吧。</h1><h1> 在上個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山西給我們的印象是:走西口,滿臉的皺紋,沉重的镢頭,貧瘠的山頭。就是上個世紀大寨的出現(xiàn),那感人的艱苦,驚人的貧困現(xiàn)象也沒有多少改觀。參觀過王家,喬家大院,逛完平遙古城后終于改變了我們對山西的刻板印象,有資料顯示那個時期山西卻是中國最富有的省份,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mào)易中心,美國傳記作家稱之為"中國的華爾街"。晉商主要在兩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做省內(nèi)外商品貿(mào)易生意,也就是象我們今天的物流生意,于是就有了"走西口"的故事。二是做金融方面的生意,由最早做生意的真金白銀兌付變?yōu)楹喖s的以銀票兌付,形成了"匯通天下"的格局。據(jù)說晉商鼎盛長達數(shù)百年,而它的衰落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為什么?電視劇"喬家大院""誠忠堂"也許能回答你,它也是專家學者研究的課題。</h1> <h1>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jīng)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nèi)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nèi)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yīng)俱全,充分體現(xiàn)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guī)整。如今王家的后人基本移居海外。</h1> <h1>房子半邊蓋也是山西建筑的一大特色</h1> <h1>精美的石雕比比皆是。</h1> <h1>過去王家的家具陳設(shè)</h1> <h1>屋頂之上有大路,視野開闊,有特色。</h1> <h1>平遙古城。據(jù)說在改變開放的初期,平遙古城差點被拆遷,參觀古城的一教授上書中央首長才使古城得以保存。萬幸吧?今天的當?shù)卣討c幸,古城為財政的貢獻功勞可不小。</h1> <h1>平遙縣署,縣衙門。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h1> <h1>當年的縣老爺們看戲的地方</h1> <h1>協(xié)同慶票號,為"匯通天下"作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h1> <h1>協(xié)同慶的建筑處處透露出財氣:迎面的元寶造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天井……</h1> <h1>當初的金銀元寶就是從這里由地下金庫往上提出來的,于是就有了今天我們到銀行提款的說法。</h1> <h1>進入地下金庫</h1> <h1>遍地的金銀財寶</h1> <h1>居高臨下看平遙!</h1> <h1>古城墻的半邊是黃土壘成的</h1> <h1>古城樓</h1>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謝我們的團長蔣老師,薛老師的圖片支持,感謝萬老師的創(chuàng)意支持!期待我們這支有愛心又志趣相投的團隊下次能夠再出發(fā),去那有詩又有景的遠方!</span><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