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7日早上,用過早餐,收拾行李趕往車站。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縣,縣城很小,只有2.66萬人。大部分是塔吉克族人。塔吉克族源自中亞地區(qū)的一個古老民族,公元前10世紀(jì)前是居住在帕米爾高原東部使用東伊朗語的一些部落。到17世紀(jì)后帕米爾西部和南部的許多塔吉克族人陸續(xù)遷入到我國,成為我國的塔吉克族人。</h3><h3><br /></h3> <h3>我們沿著中巴公路G314前行,過了蓋孜檢查站,在阿克陶縣境內(nèi),由于夏季冰山融化,前方發(fā)生泥石流,正在搶修,車隊停留了一小時左右,又繼續(xù)向山上攀爬。一路上車隊都在繞著慕士塔格峰和喬戈里峰、公格爾九別峰前行,那些冰川似乎觸手可及,你用肉眼就能看見冰川的斷層,裂縫,但要真的征服冰川,沒有一定時間的專業(yè)訓(xùn)練和專業(yè)裝備是不可能到達(dá)山頂?shù)摹?lt;/h3> <h3>車輛沿著G314,也就是喀喇昆侖公路繼續(xù)前行,G314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jīng)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22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nèi)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內(nèi)809公里。上個世紀(jì)修建喀喇昆侖公路時,中巴雙方共有約700多名軍人獻(xiàn)出了生命,相當(dāng)于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條人命換來的。<br /></h3> <h3>帕米爾高原: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jīng)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平均海拔4000——7000米。擁有許多高峰。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qū)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云天。而塔什庫爾干是要沖中的要沖,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重要門戶,戰(zhàn)略位置相當(dāng)重要。</h3> <h3>在海路尚未開通之前,帕米爾是東西之間來往交流的必經(jīng)之地。古代絲綢之路進(jìn)去塔里木盆地以后,分為南北兩道,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延伸,而到了蔥嶺以后又交匯在一處,直達(dá)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石頭城。從那里起,又分為南北兩道到中亞細(xì)亞、小亞細(xì)亞,南亞次大陸北部和西北部地區(qū)以及歐洲大陸等更遠(yuǎn)的地方,這使塔什庫爾干成了東路的終點和西路的起點。</h3> <h3>遠(yuǎn)處的白雪皚皚巍峨又神秘雪山就是舉世聞名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h3><h3> </h3> <h3>由于乘坐的是大巴,只能在車?yán)镆欢媚绞克穹宓膲延^了。</h3> <h3>在喀什車站,結(jié)識了巴基斯坦小伙time bas,從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巴基斯坦人很信任中國人。他在中國工作了好幾年了,剛開始說英語,熟識之后漢語說的挺溜,有時我真懷疑他是不是外國人。這要再在中國待幾年,還不成精了。</h3> <h3>帕米爾共分為八帕,由北向南依次:和什庫珠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朗里庫帕米爾、阿爾楚爾帕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帕米爾、瓦罕帕米爾。</h3> <h3>正因為塔什庫爾干是絲綢之路的要塞,因此在周穆王西巡以來的三千年時光中,已有無數(shù)的使者、將帥、王侯、藝家、文人、僧侶、和往來跋涉的商賈,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他們通過政治上的抗?fàn)幣c親睦、軍事上的沖突與結(jié)盟,經(jīng)濟(jì)上的交流與貿(mào)易,文化上的沖撞與交融.科技上的滲透與演進(jìn),留下了無數(shù)濃墨重彩的畫卷和撼人心魄的詩篇!</h3> <h3>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令人耳目一新,唱了近半個世紀(jì),仍然久唱不衰,而塔吉克族也因為這首歌為人們所熟知。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zhàn)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fā),講述了邊疆戰(zhàn)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wù)假古蘭丹姆斗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得以重逢的故事。</h3> <h3>楊排長、阿米爾、古蘭丹姆、都它爾、羊皮古蘭經(jīng)</h3><h3>……</h3> <h3>由于路上限速,泥石流沖斷了道路,本來5個小時的路程,整整跑了8個多小時,晚上九點多到的塔縣,此時太陽還沒有落山,估計天黑透了要到十一點左右。在這里,食物是需要用高壓鍋加熟的。所以手抓飯就不吃了,要了些烤肉和面條果腹了。</h3> <h3>路上臨時湊起了一個組織,貴州劉佳,四川李寧,河南馬箐、都是只身闖南疆的豪杰啊,哈哈哈、</h3> <h3>第二天信心滿滿的想去國門,但是最近管理很嚴(yán),去紅其拉甫只能到前哨班,不能去國門。經(jīng)過一番折騰,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國門的希望還是破滅,這也讓我們的的心情一下子失落到極點。只能在塔縣附近的石頭城和金草灘看看了。</h3><h3><br /></h3> <h3>公元644年,唐玄奘從印度求取真經(jīng)回國時,路過這里,玄奘并沒有留下什么遺跡,只留下了一篇旅行記。1300多年前,這里叫朅盤陁國。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記述了朅盤陁國的概況和流傳已久的建國傳說。這篇旅行記不足千字,對于后人了解塔什庫爾干卻彌足珍貴。<br /></h3> <h3>1724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元大都(北京)、途經(jīng)帕米爾,發(fā)現(xiàn)帕米爾的大頭??,記載其游記中,從此,帕米爾大頭羊被記錄為"馬可波羅大頭羊"。</h3> <h3>塔什庫爾干,塔古克語為"石頭城"的意思。</h3><h3>在中亞有三個"塔什庫爾干",一是在阿富汗,二是在原蘇聯(lián),第三個就在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干縣。</h3> <h3>石頭城位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北側(cè),是新疆境內(nèi)古道上一個著名的古城遺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勢極為險峻。城外建有多層或斷或續(xù)的城垣,隔墻之間石丘重疊,亂石成堆,構(gòu)成獨特的石頭城風(fēng)光。漢代時,這里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唐朝統(tǒng)一西域后,這里設(shè)有蔥嶺守捉所。元朝初期,大興土木擴(kuò)建城郭,舊的石頭城換了新顏。光緒28年,清朝在此建立薄犁廳,對舊城堡進(jìn)行了維修和增補(bǔ)。</h3><h3> </h3> <h3>帕米爾冰川消融的雪水,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的塔吉克人。</h3> <h3> 去帕米爾高原,除了民居,見到最多的就是這種建筑了,大小各異,有破敗不堪的,有華麗高貴的。我同行的小劉,知道那種建筑是干嘛的嗎?小劉說:供人休息的吧?我說:還真讓你猜對了,不過住的人不一樣而已。</h3> <h3> 塔吉克人的喪葬習(xí)俗</h3><h3><br /></h3><h3> 按照伊斯蘭教墓葬形制,塔吉克族墓地都是長方形的豎穴石槨墓,墓地表面修筑的馬鞍形泥塑飾物,寄托著塔吉克人祝愿逝者安息之后仍能與馬相伴的心意,也包含著塔吉克人祖先信仰拜火教(祆教)的遺存。</h3><h3> 對一些德高望重的逝者,親人還會專為他們修建"麥克布拉",這在維吾爾族里稱為"麻扎",是用土磚在墓穴上砌成穹隆頂或平頂?shù)墓鞍荩@出不同于普通墓葬的莊重。</h3> <h3> 塔吉克人的喪葬習(xí)俗。</h3><h3><br /></h3><h3> 塔吉克族人喪葬按伊斯拉教伊斯瑪儀派的宗教方式來舉行,過去,塔吉克人如果死在外地,必須將遺體運回故鄉(xiāng)安葬。<br /></h3><h3> 殯葬前,先為遺體凈身,男人剃光頭、女人梳好辮。吊唁時,男性親友拍撫死者男性家屬的肩膀,女賓則緊握女性家屬的雙手,致以深切的慰問。舉行哭祭儀式的時候,婦女坐在大炕的里面,男性則坐在大炕的外面,同唱傳統(tǒng)曲調(diào)的哀歌,歌詞頌揚死者生前的功德善行,以其對家鄉(xiāng)的貢獻(xiàn)。唱時由死者的女性親屬領(lǐng)唱,其他人則邊哭邊唱。</h3><h3>喪家三天不動煙火,接待親友和自己的飲食,全由親戚和鄰里提供。遺體一般在家停靈三天,第三天、請海力派念《古蘭經(jīng)》,用白布裹好遺體,放在制好的木架上,抬往墓地。出殯那天,全村的男子停止一切生產(chǎn)勞動,都去參加送葬。而女人則不能前去。</h3><h3> 塔吉克人每家都有自己的墓地,墓穴由死者的親屬挖掘,墓穴呈長方形、南北向。埋葬男女的墓穴深淺不同,男子的齊腰深,女子的齊肩高。遺體在入穴時加裹毛氈,尸身頭朝北,腳在南,側(cè)臥面向西方,表示朝向伊斯蘭教圣地麥加。最后用石板封墓填土。埋葬的當(dāng)天晚上,由海力派主持起度亡靈的"乃孜爾",家屬宰殺牛羊款待送葬的人們。</h3> <h3>說完了喪葬習(xí)俗,我們?nèi)チ私馑说娘嬍澄幕突槎Y習(xí)俗。</h3><h3>由于我們對鄉(xiāng)下的生疏,我們四人就找了個導(dǎo)游帶我們?nèi)ニ俗迦思依锶プ隹?,晚上去鄉(xiāng)下一個叫庫茲滾的村莊參加塔吉克人的婚禮。</h3> <h3>塔吉克族家庭一天吃三餐,早餐一般喝奶茶,吃馕。午餐吃面條、馕、酸奶等。晚餐較豐富,吃米飯、蔬菜、肉食。一日三餐主要由婦女來做。</h3><h3><br /></h3> <h3>塔吉克族人喜食牛羊肉、酥油、酸奶、好飲奶茶。</h3> <h3>女主人給我們端上來酸奶</h3> <h3>這種自制的酸奶味道很酸,一般人估計吃不慣。</h3> <h3>不夠還一大盆呢</h3> <h3>塔吉克人品性敦厚,好客,重禮儀。家有客至,必讓上座,并奉以奶茶,奶制品,或敬酒,敬以煮羊肉。</h3> <h3>兩位男士對純正酸奶的味道好像不是很接受。</h3> <h3>席間,女主人又為我們端上來奶茶。</h3> <h3>塔吉克奶茶</h3> <h3>味道咸咸的,既有奶的香味又有茶葉的清新。在高原地區(qū)喝了嘴巴不干裂,補(bǔ)充能量。</h3> <h3>主人把奶酪也叫奶疙瘩一一掰開</h3> <h3> "庫魯特"奶疙瘩</h3> <h3>女主人又為我們端上來一道哈密瓜果盤</h3> <h3>馕是塔吉克人喜愛的主食之一,同時也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馕以面粉做原料,加少許鹽,和好發(fā)酵后在馕坑里烤制。奶茶被塔吉克人稱為"艾提干恰依",將茶水煮開,加牛奶或羊奶和鹽入鍋煮成,是塔吉克族最愛喝的飲品。一般奶茶和馕"不分家"。<br /></h3> <h3>最后和善良好客的塔吉克老鄉(xiāng)一起留個紀(jì)念</h3> <h3>下午我們?nèi)熳螡L村參加塔吉克族人的婚禮,這可是難得的機(jī)會</h3> <h3>婚禮的第一天,男女雙方各自在自己家中準(zhǔn)備菜肴,親朋好友前來送禮祝賀。塔吉克的送禮也相當(dāng)隨意,通常是馕、衣服、首飾。一壺牛奶就也可作為席婚禮的禮品。我們也特地買了些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男主人很熱情的邀請我們進(jìn)屋喝茶。</h3> <h3>鷹是帕米爾高原上神圣動物,它是自由勇敢的象征。鷹是塔吉克族先民的圖騰,至今塔吉克人仍自稱為鷹的傳人。鷹文化在帕米爾高原上源遠(yuǎn)流長、奔騰不息,它已成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力量之源。多少年來,塔吉克族人和鷹朝夕相處,他們觀察鷹,模仿鷹。鷹舞的誕生,就是塔吉克族人從鷹的各種矯健姿態(tài)中受到的啟發(fā)。</h3><h3> </h3> <h3>塔吉克族把山鷹看成是英雄的形象,用鷹的翅骨制成的短笛,被稱為鷹笛,舞蹈也多是摸擬鷹的動手來舒發(fā)自己的情感。</h3> <h3>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趕來參加晚上的舞會,這就需要一個維持場子秩序的人,他手里拿一條鞭子,掄動鞭子,保證人員不向中心聚攏,塔吉克人手里揮舞著一塊,五塊的鈔票,以示向主人的祝賀和向維持場子的人員的敬意,這些小面額的紙幣都會被維持人員收走,他會問清你的姓名,然后大聲吆喝我聽不懂的塔吉克語,我想那意思應(yīng)該是"***先生向主人捐贈五塊錢,大家一起跳起來,跳起來!"每一曲結(jié)束之后,維持秩序的塔吉克人會先走向舞場中心,跳起??舞,然后一一請出下個場次跳舞的人員,由于場地有限,每次也只能有三對??舞表演者在起舞。</h3><h3><br /></h3> <h3>跳鷹舞有鷹笛和手鼓伴奏,固定的曲調(diào)不斷重復(fù)延續(xù)。</h3> <h3>塔吉克人有類似西方人的禮節(jié),男子見面互相親吻手背。女子相見,互吻面頰。</h3> <h3>吻手禮是塔吉克族典型的見面禮。</h3> <h3>入鄉(xiāng)隨俗,我也和塔吉克朋友問候一下。</h3> <h3>不斷的有親戚和村子的人們前來祝賀。</h3> <h3>男子舞姿俊健粗獷,他們會激烈抖動雙臂并攤開雙掌,向左右旋轉(zhuǎn)、側(cè)身躍起,作雄鷹展翅、搏擊風(fēng)云之勢。</h3> <h3>而女子的舞步卻小而輕盈,動作舒展而柔和。</h3> <h3>塔吉克人能歌善舞,無論是牧民或是農(nóng)民,都喜歡跳舞。</h3> <h3>吾爾加和阿斯?fàn)柟披悺?lt;/h3><h3>塔吉克人眼窩深,鼻梁高,嘴唇薄,膚色淡,發(fā)色金黃或黑褐,眼睛碧藍(lán)或灰褐,是典型的歐羅巴人種,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h3> <h3>鷹舞多以雙人舞形式在喜慶佳節(jié)或家庭晚會中表演。從內(nèi)容到形式皆模擬鷹的動作。跳舞時,眾人圍坐或半圍坐,男女相邀,成雙而舞。有時若干對舞伴同時表演。</h3> <h3>熱情的塔吉克人會用最好的羊肉和熱茶告訴你,什么是質(zhì)樸和豪爽。</h3> <h3>主人告訴我,給女兒結(jié)婚,家里殺了四只羊和一頭牦牛。</h3> <h3>全村的人都會著節(jié)日盛裝前來參加婚禮</h3> <h3>這種狂歡會持續(xù)到凌晨四五點鐘……</h3> <h3>居住在寒冷高原的塔吉克男子,戴羔皮高統(tǒng)帽,用黑絨作面,上繡幾道花邊,帽沿下翻時可以掩雙耳和面頰。</h3> <h3>我還以為這位就是新郎官,最后熱情的吾加爾和阿斯?fàn)柟披惛嬖V我:這是他們村前幾天才結(jié)婚的新郎官。不是今天的男主角。</h3> <h3>前來祝賀的客人不分親疏遠(yuǎn)近,一律受到盛情款待:盡情地吃肉喝茶,任意享用瓜果點心;吃喝完,到院內(nèi)跳舞,直跳到午夜時分,仍然興致勃勃。</h3> <h3>好客的塔吉克長者</h3> <h3>嘗了一個,酥脆香甜。</h3><h3><br /></h3> <h3>晚上兩點鐘,我們實在熬不住了,開鍋羊肉吃不上了,要走的時候,塔吉克小孩把我們的小馬抱住,戀戀不舍的哭泣,孩子上五年級,去年遭受了地震,單親,身體和心理還在恢復(fù)期,非常懂事,也很堅強(qiáng)。我出來沒帶什么,把隨身的一根筆留給她,寫了小馬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她,好好上學(xué),這樣以后才能到內(nèi)地找小馬姐姐。臨上車的時候,村里的小孩子都跑來向我們揮手告別……</h3><h3>再見,帕米爾高原下的小山村。</h3><h3>再見,好客的塔吉克朋友們………</h3><h3><br /></h3> <h3>當(dāng)新郎去庫茲滾村迎娶新娘的時候,我們已坐上返回喀什的大巴了,塔吉克朋友好多加了微信,我答應(yīng)回內(nèi)地會把照片整理出來發(fā)給他們。當(dāng)然,她們也要把第二天迎娶新娘的照片發(fā)給我。以下圖片均來自于塔吉克姑娘迪麗。</h3> <h3>塔吉克人喜歡紅色和白色,新郎帽子上纏繞紅白相間的絲帶,白色象征著純潔、純凈,紅色象征著喜慶和幸福。</h3> <h3>塔吉克新娘的打扮別具一格,她身著色彩艷麗的民族衣裙,腳蹬高筒皮靴,頭戴自己精心繡制的花帽。頭上圍一條長四、五米的圍巾,臉上罩著面紗。</h3> <h3>長輩們向新娘新郎和伴郎的肩頭撒面粉以示祝福;新娘新郎向長輩行吻手禮……</h3><h3><br /></h3><h3><br /></h3> <h3>塔吉克族的婚禮要舉行三天,熱鬧而隆重。第一天,新郎和新娘要在自己的家里進(jìn)行打扮和準(zhǔn)備,男女兩家忙忙碌碌,喜氣洋洋。新郎和新娘都要挑選自己的陪伴。</h3> <h3>第二天,婚禮進(jìn)入高潮,新郎騎高頭大馬,由親朋好友護(hù)駕。彈起民族樂器,浩浩蕩蕩來到女方家迎親。迎親時,男方要準(zhǔn)備一份厚禮~只肥羊,送給女方家。迎親的隊伍來到女方家門口時,女方的父母及親戚朋友要在門口迎接迎親隊伍的到來。這時,新娘的女伴代表新娘要向新郎敬上高原的最純潔、最富有營養(yǎng)的兩碗放了奶油的牛奶,新郎當(dāng)眾喝光,表示接受了女方的盛情和甜蜜的愛情。</h3> <h3>新郎下馬后,新娘的奶奶要向?qū)O女婿的肩上撒些面粉,表示祝福,愿兩個年輕人互敬互愛,白頭偕老。進(jìn)屋后,新郎要向蒙著面紗的新娘贈送禮品,并和新娘交換系有紅、白布條的戒指。爾后,新娘的父母要拿出豐盛的食品招待新郎和迎親來的人們。人們吃完喝完之后,便開始舉行高原上特有的賽馬、叼羊等娛樂活動。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吹起鷹笛,打起手鼓,歡樂的氣氛進(jìn)入高潮。</h3> <h3>第三天早晨,新郎和新娘要同騎一匹馬回到男方的家。路上,伴隨的青年男女們彈起各種樂器,邊歌邊舞。馬到門前時,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婆婆要親自給兒媳婦端上兩碗放有酥油的牛奶,騎在馬背上的兒媳婦喝完后才能下馬。從下馬的地方到洞房早已鋪好了紅毯子,新娘子踏著紅毯子進(jìn)新房,表示幸福甜蜜的新生活的開始。這天,客人們來的很多,男女引吭歡歌,婆娑起舞,盡情娛樂,直到太陽落山,人們才戀戀不舍地離去。</h3> <h3>婚禮舉行后的第三天,娘家人要來贈送禮物和飯食,表示還掛記著自己家的女兒。男方也要給娘家人每人送一份禮物表示感謝。這些禮節(jié)結(jié)束后,新娘才能揭去臉上的面紗,開始正常的家庭生活。</h3> <h3>三天的帕米爾之行,不足以讓我更多的去了解這個民族的神奇與魅力,匆匆作別,這三天將在我的生命里留下閃光的一頁,并一直珍藏到生命的盡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