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6月17日23時05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號航站,搭乘卡塔爾航空公司波音777-300型經(jīng)卡塔爾首都多哈,當?shù)貢r間9點05分轉機前往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兩段飛行時間共17個小時再加轉機等待5個小時,到達卡薩布蘭卡【默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為了一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北非迷情的異域風情,參加15天摩洛哥、突尼斯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值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期間,摩洛哥、突尼斯都是非洲參賽隊,可一睹非洲國家的足球旋風也是難得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摩洛哥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摩洛哥最早居民為柏柏爾人。先后受腓尼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統(tǒng)治。公元788年建立第一個阿拉伯王國。 從15世紀末至20世紀初,摩洛哥先后遭法國、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1912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北部狹長地區(qū)和南部的一個地區(qū)則劃為西班牙的保護地。1956年獨立。1957年8月14日定名為摩洛哥王國。1979年摩洛哥占領西撒哈拉,其在西撒哈拉的權利一直未被國際上任何國家所認可,但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明確承認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領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應為其領土,但實際上是由西班牙管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阿拉伯語外,在摩洛哥境內還有許多地方語言,而法語和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閣下的盛情邀請,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于2016年5月11日至12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2016年5月11日,中國和摩洛哥發(fā)表關于建立兩國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白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卡薩布蘭卡【穆罕默德五世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鴿子廣場位于市級行政中心,包含了許多20年代的建筑,其中大部分受西班牙裔穆斯林建筑和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你可以在其優(yōu)雅的拱廊和白色外墻,金五色石裝飾仔細看。它的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Prefecture (Wilaya),由穆罕默德五世于1930年完成。它設有一個美麗的熱帶花園,以及由路易斯·雷勒,法國的裝飾畫。你可以從50米高的塔看到卡薩布蘭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來到廣場,你會發(fā)現(xiàn)成百上千只的鴿子在這里巡游和覓食,滿場飛奔的孩子們在和鴿子戲謔玩耍。不遠處,威嚴聳立的法式教堂和綠樹掩映下的阿拉伯清真寺交相輝映,不同的文化同時存在于這個廣場之上。廣場正面坐落著高等法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右側是市政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非諜影》又叫《卡薩布蘭卡》由邁克爾·柯蒂斯導演。該片被認為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實際上更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電影。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美國編劇協(xié)會公布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卡薩布蘭卡"奪冠。位于卡薩布蘭卡的里克咖啡館 - 是個小小的餐廳,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知名景點也不為過,這家咖啡館完完全全按照電影情節(jié)而重新設計,是由一位美國老太太開設的。在咖啡館里你可以體會到法式的浪漫與小資情調。室內的電視上滾動放映著電影《卡薩布蘭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電影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英格麗.褒曼。電影《卡薩布蘭卡》即《北非諜影》中克里.布萊恩開的咖啡館。當年好萊塢大牌明星褒曼、鮑嘉等人演繹的驚心動魄的諜戰(zhàn)和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讓多少人在為主人公的命運提心吊膽的同時,留下了感動的淚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世界各地從不缺有故事的咖啡館,然而,所有的故事,都精彩不過發(fā)生在Rick's Cafe的故事。只因為這部電影,卡薩成了人們心目中想象的浪漫之都; 僅因為這部電影,Rick's Cafe成了最佳的懷舊之地,如今,70年過去了,那首As Time Goes By,依舊感動著無數(shù)走進這間咖啡廳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演奏家在演奏著"北非諜影"電影中的歌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白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清真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摩洛哥王國的卡薩布蘭卡市區(qū)西北部,坐落在伊斯蘭世界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與已故國王哈桑二世有著直接關系。1987年8月動工修建,耗資5億多美元,占地面積9公頃。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整個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人祈禱,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清真寺之后。建筑面積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屋頂可啟閉;寺內天竅可打開,陽光直射底部石蓮花,海水從蓮花涌出。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現(xiàn)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哈桑二世清真寺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卡薩布蘭卡的地標,也是整個摩洛哥的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國王大門(只有國王來才可以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真寺不僅向全世界的穆斯林敞開大門,而且向游人免費開放。不過非穆斯林只有貴賓和經(jīng)特別允許才能進入主體大殿內參觀,而各國穆斯林可以在任何時候進入。我們是旅游團,旅行社事先都已經(jīng)做了預約,導游拿預約單辦個手續(xù)就可以帶我們進去參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紅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馬拉喀什【巴西亞皇宮皇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深藏在馬拉喀什老城小街道里,建于19世紀,占地8000平米,是摩洛哥唯一對外開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宮,它是19世紀摩洛哥裝飾藝術的完美標本。整個建筑裝飾非常精美:宮殿內裝飾豪華的廳堂、精雕的雪松屋頂、精細的石膏雕刻、精致雕刻的大門、典型的摩爾式花園,無一不閃爍著皇家的光輝。這里花園枝繁葉茂,穆斯林風格的噴泉永遠都是靜靜的,穿行在廊道拱門及許多大小房間里,就象走迷宮似的。暗暗的房間里掛著油燈,燈光搖曳,感受到一千零一夜里的神秘與迷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裝飾豪華的廳堂、精雕的雪松屋頂、精細的石膏雕刻、精致雕刻的大門、典型的摩爾式花園,無一不閃爍著皇家的光輝。穆斯林風格的噴泉靜靜的講述那曾經(jīng)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行于皇宮中的廊道拱門,就似走進玄幻的迷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懸掛著古典油燈的房間光影搖曳,充滿神秘與迷離,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一千零一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紅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馬拉喀什【庫圖比亞清真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北非最美麗的清真寺之一、建于公元11世紀,有垂直于麥加朝圣方向的17道柱廊。在神龕凹室和它兩翼的兩跨周圈有采光槽,里面的木結構"穆克納斯"蜂巢狀立體雕飾可以位于較低的位置,這種獨特而美妙的設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真寺的宣禮塔高67米,外表富麗堂皇,從老城的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它。在建造這座宣禮塔時,在粘合石塊的泥漿中摻入了近萬袋名貴香料,使其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至今仍如此,因而又有了"香塔"的別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庫圖比亞清真寺穆斯林人們在做禮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紅城—馬拉喀什【伊夫圣羅蘭花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座修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極具裝飾派藝術風格的馬若爾花園,被譽為20世紀最富神秘色彩的花園別墅。這座別墅最早的擁有者是法國著名畫家馬若爾,他在這座華美的園林里種植了許許多多從世界各地引進的植物,尤其是各種造型的熱帶仙人掌,并運用了大量神秘的藍用于建筑設計,就是全世界只有這里才有的"馬若爾藍"。畫家去世后,這座別墅一度荒廢,直到1980年,伊夫圣羅蘭買下了這座別墅。伊夫圣羅蘭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的世界品牌"圣羅蘭"(YSL),讓人為之贊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座充滿奇花異草的花園,充滿了無與倫比的藝術與設計感。以讓人沉溺的 "馬若爾藍"為主色調,別墅、花瓶、墻壁、水池,到處可以看到這種令人魅惑的藍色,這種藍似燥熱中的一股清涼,令人神清氣爽。光影在雕花窗格里嬉戲,棕櫚、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從沙石土壤中朝著陽光生長,伊斯蘭風格的紋飾攜帶著濃濃的摩洛哥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花園的??墅,伊夫圣羅蘭生前每年都要攜男友同志皮埃爾·布爾熱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進行藝術構思和設計。整個園林景觀都圍繞著別墅設計。他從世界各地搜羅各種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園、藤蔓長廊、蓮花池塘、竹林小徑……(據(jù)說,僅僅仙人掌就有100多種)。穿過噴泉,走進花園,幾乎立即就會給你的視覺一個強烈的沖擊,那些平日里你很難接受的出挑的顏色,一古腦就擠進你的視野中,妖艷的藍、跳躍的黃、怯生生的紅…所有這些色彩,掩映在翠綠的熱帶植物中,與那些充滿摩洛哥風格的建筑元素融合起來,真的讓人驚喜,讓人清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掛滿藤蔓的長廊、在摩洛哥少見的竹林、裊裊娜娜的蓮花池……,如果不是那些仙人掌,你一定想不起自己身在北非。這樣的色彩、建筑、光影、自然的完美結合,真的讓人迷醉留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湖中的倒影讓人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園內放置的花瓶或黃或橙,與藍色相映成輝,斑斕如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強烈的視覺沖擊,那些平日里你很難接受的出挑的顏色,一古腦就擠進你的視野中,妖艷的藍、跳躍的黃、熱烈的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仙人球可以長的這么妖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烏達亞城堡地處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東北部,面對藍色的大西洋。該城堡始建于十二世紀的柏柏爾王朝。當時摩洛哥人建造此城堡的目的是為進攻西班牙而屯兵駐軍。如今烏達亞城堡已無軍事用途,城堡內居住著三千余和平居民。他們大多是來自歐洲的西班牙人、希臘人和猶太人的后裔,并帶來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和西方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樸厚重的紅色城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烏達亞堡堅固的城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現(xiàn)存烏達雅堡對外開放區(qū)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內花園,為伊斯梅爾國王于17世紀所建,小巧玲瓏,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達魯西亞園林建筑 的典型風格;二是博物館,分兩個展室,一是展出歷代珠寶樂器,另一個展出歷代民族服裝,包括柏柏爾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猶太人服飾以及古代紅銅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臺,為古時空中市場遺跡。博物館我們沒有安排去。</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古老的觀景平臺,鳥瞰風光旖旎的大西洋之時,任憑海風吹拂,享受心曠神怡的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拉巴特布雷格雷格河口眺望大西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烏雅達堡扼守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入海處,是海角上的軍事要塞遺址,如今它的城墻、主殿早已不復存在,但城門和瞭望崗樓依然屹立如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烏達亞堡穿越中我們來到了一處頗具特色的小鎮(zhèn),類似藍白小漁村。過了小漁村可以看到烏達亞堡后面的花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漁村的房屋外墻一律是上白下藍,裝飾著精美的伊斯蘭風格花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城堡后面有一花園,為伊斯麥爾國王于17世紀所建,小巧玲瓏,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達盧西亞園林建筑的典型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從城門里看外面樹木茂盛,鮮花盛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巴特】摩洛哥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政治首都。拉巴特始建于公元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F(xiàn)存老城為18世紀所建,新城于1912年摩成為法國保護國后興建。拉巴特瀕臨大西洋,有不少海濱浴場,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拉巴特王宮、穆罕默德五世墓、烏達亞城堡和舍拉廢墟等是游人參觀的名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市中心的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圍墻上看到的拉巴特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巴特王宮是現(xiàn)在國王辦公及回見外國首腦的場所,始建于1785年,占地約2平方公里,由高大的乳白色墻體包圍起來,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筑風格。王宮內有專門供王室成員禮拜的清真寺,以及豪華精美的利雅得殿。正門前的廣場是國王接見外賓時的場所,廣場常年鮮花盛開,巨大噴泉立于中央,衛(wèi)兵們每天定時巡邏,游客可以在廣場游覽拍照,不得進入王宮內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告訴你一個秘密:只要門前那個噴水池噴水,國王就在宮殿里,照片水池里沒有噴泉,說明國王不在宮殿里。而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沒有噴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皇宮大院里還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麥克蘇爾清真寺,具有鮮明的北非建筑風格與特色,專供王室做禮拜的皇家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皇家清真寺之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政府官員辦公大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巴特有一個重要的建筑就是穆哈穆德五世陵寢,它不但規(guī)模很大,更重要的是它建在了拉巴特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穆哈穆德五世陵寢位于拉巴特的市中心,1962年開始修建,1971年才建成。穆哈穆德五世生于伊斯坦布爾,是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子。是前國王哈桑二世的父親,現(xiàn)國王穆哈穆德六世的爺爺,逝世于196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道門都有士兵守衛(wèi)</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陵園內還有清真寺、陳列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講經(jīng)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桑塔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桑塔門口均有騎兵守衛(wèi)。</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桑塔是阿爾默哈德王朝于公元1196年所建,當時的蘇丹曾懷有一個宏愿,就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讓所有的軍隊在此禱告,無奈缺乏經(jīng)費和地震頻仍,工程被迫中斷,只留下一百多根未完成之尖塔石柱,時移勢易,這些殘柱在今天卻反而被認為是一種建筑藝術。其建于12世紀,長183米、寬139米,據(jù)說毀于1775年一場以里斯本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從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偉。哈桑塔保存較好,占地單邊長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圖案各異,具有摩洛哥傳統(tǒng)藝術特色。整個建筑群莊嚴雄偉,風格典雅,體現(xiàn)了阿拉伯穆斯林優(yōu)美的建筑工藝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個建筑群莊嚴雄偉,風格典雅,體現(xiàn)了阿拉伯穆斯林優(yōu)美的建筑工藝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騎兵換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都丹吉爾雄踞在舊城和海港之間的卡斯巴城堡遺址,保存著古代的迎賓廳、清真寺、法庭、蘇旦王宮(現(xiàn)已改為博物館)等,游客云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都丹吉爾最大的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黑城—梅克內斯糧倉馬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梅克內斯以西,約十公里處,是摩洛哥的蘇丹穆萊伊斯梅爾(1672年-1727年)時期的建筑,主要用途是存放供給皇家御馬用的額糧草和部分皇室專用的糧食,其中大部分的屋頂在1755年大地震的余波中遭到損毀。糧倉由20多個彼此相連通的拱穹式的谷倉所組成,高約12米,間隔著一道道厚厚的墻壁,屋頂開著天窗和通氣孔。當年可儲備糧食可用上15年、巨大的馬廄可容納12000匹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里最多曾養(yǎng)馬12,000匹。這樣巨大的馬廄使人想到摩洛哥王國當年的盛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糧倉馬廄外的城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糧倉馬廄外的大蓄水池。池中蓄水,可供糧倉馬廄使用一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沃魯比利斯遺址位于梅克內斯以北約30公里處,據(jù)記載,公元1世紀時,這里曾經(jīng)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整個城市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現(xiàn)在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凱旋門和劇場的白色石圓柱。瓦盧比利斯遺址至連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場等都依然清晰可見,這里還有許多鑲嵌式的壁畫。從廢墟中還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銅人像和大理石人頭像。盧比利斯的主要部分,也是唯一吸引摩洛哥和外國參觀者的地方,只是一塊方圓800×600平方米的區(qū)域(以圍墻衡量)。許多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宮附近的考古博物館。不過瓦盧比利斯的廢墟依舊很有價值,大約30塊鑲嵌磚依舊矗立在原來的位置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凱旋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色的石圓柱頂上現(xiàn)在是烏兒的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黑城\梅克內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出名的就是那條連綿25公里的古城墻了。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摩洛哥最長最完整、布局最復雜和形式最豐富的古城墻。而城墻上最為壯觀的,就是以勝利、凱旋之意而得名的曼索爾城門。它坐落在城市廣場的對面,據(jù)說當年穆萊·伊斯梅爾建造時,是作為給自己的豐功偉績樹碑立傳的紀念碑來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大、雄偉,圓形的拱門兩側還立著兩座類似閣樓一樣的護堡,造型十分別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梅克內斯古城墻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黃城—非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摩洛哥王國第四大城市, 非斯-布勒曼大區(qū)首府,位于該國首都拉巴特以東的薩伊斯平原內, 人口946,815排在達爾貝達、拉巴特和馬拉喀什之后, 是該國著名古都。有非斯一薩伊斯國際機場。該城的卡魯因大學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大學, 是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高等學府。于1981年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地區(qū),世界重點文物緊急搶救項目。 菲斯古城占地250公頃,由伊德利斯二世興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17公里長的城墻基本完好,保留著濃厚的阿拉伯色彩。作為中世紀城市的經(jīng)典,菲斯不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與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作為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它與巴基斯坦(拉合爾)、意大利(佛羅倫薩)、西班牙(克羅多巴)、法國(斯特拉斯堡)、中國(無錫)等12個古老城市是友好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被城墻包圍著的老城,有十幾個門,其中以布日盧藍門最出名,是新城通向老城的大門。這座18世紀翻新的仿古城門,因菲斯標志性的藍色花紋而名聞天下。 城門一面是菲斯藍,另一面是伊斯蘭 ,穿過這道門,就踏入了老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菲斯是一個擁有12萬多間房屋,3500多個作坊,9千多條巷道的迷宮。在這里,時間仿佛被凝固了一般,人們依舊維持著神話里描述的生活。如果你想尋找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故事中市井的生活、作坊、市場、古巷、古民居建筑,就請來菲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菲斯古城中,藏匿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卡拉維因大學,比牛津大學還年長三百多年,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公元859年巨商穆罕默德·菲赫利的女兒法蒂瑪·穆罕默德·菲赫利在菲斯出資修建了卡拉維因清真寺及其附屬的教育機構。這座古老大學的核心,是藏有4000冊珍貴古籍的圖書館,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心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蘭經(jīng)學院Al Quaraouiyine建立于公元857年,正是它的建立才使得之后的菲斯進入了黃金時代。由于這個學院吸引了眾多學生、學者來這里定居,此后菲斯古城中又不斷建立新的清真寺。古蘭經(jīng)學院的建立,也吸引來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手工業(yè)者來這里定居,那時的菲斯古城甚至有"非洲的雅典"之美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的地陪導游在唱經(jīng)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伊德里斯二世陵寢,是在18世紀初伊斯梅爾時期修建的,伊德里斯二世被認為是菲斯城的奠基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薩烏哈鞣革工場,這也是摩洛哥最原生態(tài)的手工行業(yè)了。鞣革工場被幾層高的老房子包圍著,要從非常狹窄的巷子走進一座老房子,然后再沿著很窄很陡的樓梯爬上三樓,才能看見這個古老的鞣革工場,要沒有導游帶領你根本就不會知道這里還藏著這么大的一個加工場。這個工場從12世紀起使用至今,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鞣革工場,第一古老的在印度,不過那個已經(jīng)停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菲斯的傳統(tǒng)皮革制品在北非享有盛譽,原因就在于至今依然嚴格地按照傳統(tǒng)工藝進行,制作它們的每一道工序都與以前完全一樣,這種對傳統(tǒng)生產(chǎn)方式的堅持是菲斯皮貨質量的保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鞣革工場由100多個用大石臼制成的染缸排列組成,從高處往下看,五顏六色的大染缸加上房頂上晾曬著的各色皮子仿佛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場面非常壯觀。石臼里的各類天然鞣皮原料和染料據(jù)說是200多年來一直延續(xù)下來的"老湯"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藍城—【舍夫沙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摩洛哥西北部一個精致美麗的山城,被稱為全球有三大著名藍城, 他們是希臘的圣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萬、印度的焦特普爾。山城清爽的空氣,清新的藍色,安靜的小巷,淳樸的民風,仿似童話般夢幻。建城于1471年,海拔高度564米,市內有多間酒店和清真寺。大多數(shù)民宅門口、階梯和墻壁都被涂繪成藍色,像童話中的世界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舍夫沙萬位于里夫山寬闊的山谷之中,這里遠離大都市的繁華,作為回教國家的小城,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舍夫沙萬的藍既豐富又簡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單純的藍色系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將普魯士藍、馬約爾藍、菲斯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湖藍、天藍、酞菁蘭、深藍、淺藍、粉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盡情鋪展、蔓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里的人們將各種不同藍色用盡,把這座小城裝扮得夢幻迷離,宛若仙境。無論地面、墻身、門窗,庭院、護欄等等,觸目所及,都被涂上了,深淺不一的藍色。所到之處,或腳踩一片藍,或倚身一片藍,或頭頂一片藍,就連空氣也被染成了瑩瑩的藍色。無所不在,夢幻迷離的藍色讓人只想酣眠沉醉于它的懷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種各樣的藍色肆無忌憚地綻放在舍夫沙萬的每一條街巷,藍得不盡相同卻又高度和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可是網(wǎng)紅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著走著就走進了童話古堡里,夢幻而又風情萬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里的人們將各種不同藍色用盡,把這座小城裝扮得夢幻迷離,宛若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無論地面、墻身、門窗,庭院、護欄等等,觸目所及,都被涂上了,深淺不一的藍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多數(shù)民宅門口、階梯和墻壁都被涂繪成各種天藍色,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德圖安老城(Tétouan),摩洛哥西北部城市,德圖安省首府,它有著歐非大陸紐帶之稱。人口32.05萬(2004)。在丹吉爾東南46千米,距地中海岸10千米。有窄軌鐵路通外港里奧馬丁和塞卜泰。歷史古城。公元9世紀有阿拉伯人居住。14世紀由馬里尼德王朝設防并建要塞,后被西班牙人摧毀。16世紀安達盧西亞摩爾人居此。1860年和1913年兩度被西班牙占領,1956年歸還摩洛哥?,F(xiàn)存的古城址上,有3面城墻、7座城門、36座清真寺和禮拜堂。1997年作為文化遺產(chǎ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一空曠處,仰頭眺望德土安古城,白色的房屋鱗次櫛比,建在陽面的山坡上。德土安雖然不大,卻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摩洛哥人喜歡綠色,國旗中的五星,高檔建筑的屋頂,宣禮塔的紋飾。德土安有著白色和綠色的和諧搭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皇宮廣場(中間就是國王的行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城的廣場很熱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離丹吉爾不遠的大西洋海邊, 有一個奇怪的洞穴, 當?shù)厝朔Q之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 但令人稱奇的是, 這個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圖, 甚至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它是千百年來海浪沖擊巖石自然形成的。大力神洞現(xiàn)在已成為丹吉爾的一大自然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里的礁石上涂上摩洛哥國旗奪人眼球</span></p> <h3>【斯帕特爾海角燈塔】位于非洲最北面, 左面面對遼闊浩茫的大西洋, 右邊直布羅陀和地中海,是為天涯海角。塔身高聳, 隔很遠能清晰可見, 夜間塔頂燈光透亮, 來往船只都要據(jù)此調整航向, 來此游覽的人們喜歡在塔前留影。</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人在彈唱當?shù)氐母钃u吸引著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港里停滿了各種漁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艾西拉(Assilah) 是個北非的海濱小鎮(zhèn),別名:涂鴉小鎮(zhèn)。受地中海文化的影響,整個城是用深深淺淺不同色調的藍色粉刷出來的,像面包一樣鼓鼓的土房子曲曲折折地連在一起,藍色的圍墻、藍色的階梯、藍色的大門、藍色的窄巷,小孩在窄巷里趕著毛驢運送煤氣罐,拐角處,一個男人用一筒淡藍的漆粉刷他的店,山泉叮咚,樸實純美得就像一幅畫。涂鴉遍布各個建筑,從色彩到構圖都是專家級的手筆。涂鴉內容隨意又充滿樂趣,有的時尚玩酷,有的鮮艷可愛。整個小鎮(zhèn)的建筑主要以藍白為主,偶爾還參雜點粉色和綠色。充滿了幻想的色彩。漫步在小鎮(zhèn)中,別樣的樂趣,似乎心情也會隨著涂鴉的變換而愜意很多。即使是慢慢地步行,走遍小城也用不了多久。似乎聞得到咸咸的大海的氣息。 小鎮(zhèn)民風恬淡,幾個小孩吹著海風彈吉它,北非歌里竟混合了西班牙的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鎮(zhèn)里別致的藝術裝飾,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這里的樸實和安靜讓人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城中各處墻壁上畫滿了彩繪,這些作品出色彩鮮艷,藝術水平極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欣賞。之此九天的摩洛哥旅行圓滿結束,美麗的摩國、魅力綻放。從明天起開啟六天的突尼斯????之旅。</span></p>